中国档案学核心期刊影响力分析
档案学期刊现状及其给档案学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一一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档案刊物为分

台 ,间接地 提高 了 当时 政府 的办公效 率 。”[】 当 3使 时 的档案学研究进入一个 活跃期 。 同样 ,在新 中国成 立以后 的最初几年 ,我 国档案 学理 论 又迎来 了另一 个短 暂 的发 展期 ,虽 然 ,有 很 多其 他历 史 因素 的影 响或 推动 ,但我 国档 案界第 一 本真 正行 业 内的期 刊 《 料工作 通讯 》所 起 的推 动 材
第 一版共 收 录 了1 种 ;在 19 年 版本 中 ,还 收录 了 4 96 《中 国档 案 》、 《 案 管 理 》 、 《 南 档案 》 、 档 湖
高度。”… 并且 ,它的创立 ,对于档案学理论发展
的意 义 以及对 于档案 学理论 推动 档案 管理 实践活 动 的意 义[】 2就如有 学者所 言 : “ 这本 刊物 ,为 当时的 文 书档案 工作 实践者 和理 论研究 专家 搭建 了交流 平
一 调 j 告 查 报
档案学期刊现状及其给档案学术发展带 来 的影 响
一 一
以北大 《 中文核心期刊要 目总览 》所收录的档案刊物为分析对象
一
摘
周林 兴
要 :对 我 国 档 案 学 期 刊 数 量 状 况 、所 载 学 术
作 用不 言而 喻 。在 它 的带动下 ,我 国档 案学类 期 刊
6 0 档案管理 l 22 1 /02 I 总第15 9期
《 上海档案工作 》、 《 四川档案 》,所以 , 第二版 共 收 录了 1 种 ;在 2 0 年 版本 中 ,还 收录 了 《 台 2 00 兰 世 界 》、 《 国档 案 》、 《 中 档案 管理 》、 《 上海 档 案》、 《 四川档 案 》 、 《 案时 空 》 ,所 以 ,在 第 档
志 的推广 可 以说 是功不 可 没 ,它 使文 书档案 改革 运 动获 得 了非常 大 的成 就 。 “ 其规 模之 大 、影 响之 深
国内迄今为止最齐全、最到位、最客观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评价 一 ...

国内迄今为止最齐全、最到位、最客观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评价一、核心期刊1、《图书情报工作》评价:★★★★★源自著名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享有高度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文章质量好,被引用率最高,学术地位高;题材独特,立意新颖,独具慧眼;网站建设完善,有独立的域名和网址,设计朴实、凝重,学术氛围浓厚,投稿系统规范、稳定、易用;电子版或网络版文献获取的便捷程度高。
预测:之所以把《图书情报工作》放在首位,不仅因为她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还因为她高度的进取心和无限的责任感。
从她对论文修改的态度和学术的认真程度就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她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杂志。
老大非她莫属,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2、《中国图书馆学报》评价:★★★★☆自封“中国图书馆学第一刊”,可以说名不副实或者说徒有虚名;重理论研究,轻实证研究;取材狭窄,立意陈旧,缺乏创新;网站建设极不完善,栏目稀少,不接受电子投稿,也没有网络投稿系统,极不方便,而且审稿周期要将近两个月,让人等得头晕;版权保护意识过于强烈,在期刊网中需要通过邮件推送才能获取全文,这是狭隘的惧怕别人超越的心理在作怪。
预测: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古懂的杂志。
如果你的文章被录用,恭喜你,你从此正式步入了老古懂的行列。
学术研究的死气沉沉和缺乏创新是其致命伤,而自恃清高和不思进取则注定了其必将走向穷途末路。
3、《大学图书馆学报》评价:★★★★☆依托著名的北京大学,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学术地位较高,影响因子名列前矛;论文选择的标准怪异,令人难以捉摸;网站建设花里花俏,严重影响了其学术的严肃性,唯一值得表扬的是开设有读者沙龙和其它网络论坛及博客的链接;投稿方式从打印稿到电子稿到网络投稿,变成现在的网络投稿系统瘫痪、拒绝接收电子稿而只收打印稿,创开历史的倒车的先河。
预测:出生名门北大,要衰落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是没有个性,选材怪异,要想成为业界老大也是异想天开。
《大学图书馆学报》,不要想那么多,还是安于现状吧。
档案学核心期刊文献统计分析

档案学核心期刊文献统计分析1引言孔德缔造了实证主义并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观察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
[1]但是,孔德本人并没有运用实证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实践,法国社会学家E•杜尔克姆(EmileDurkheim,1858-1917)是孔德实证主义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是将实证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实际研究的践行者,其代表作《自杀论》是实证研究的经典著作。
[2]实证研究方法根植于实证主义的认识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验、调查,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来验证理论假设、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探索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3]实证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范式不同,前者内涵狭窄,范围清晰,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定量或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和确定有关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和作用方式,揭示复杂环境下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方式。
后者的涵义则丰富得多,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想、一种学风。
[4]通过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性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89篇。
从中可以看出,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相关文献依然较少,已有的文献多从中外比较[5]、统计和分析实证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6]、中国档案学实证研究的范式[7]等角度入手,统计和分析数据多数停留在2010年之前,借鉴和启示意义欠缺。
因此,本文从相关文献分布、数据收集方法、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档案学核心期刊论文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的现状加以总结,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档案学实证研究方法相关文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2.1文献分布分析。
2.1.1时间阶段分布分析。
为了解89篇相关文献中档案学实证研究方法实际运用和发展情况,笔者从年份、篇数、研究流程情况三部分进行统计分析。
从时间分布来看,1989年至2010年期间为档案学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的萌芽阶段,提及实证主义、实证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多,真正运用该方法的文献较少,且流程不具有规范性。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变迁及学术影响力分析

V 、 、 、 图书馆界 / / / V V V 、 V 高 校 图 书 馆工 作 / 、 、 、 、 、/ 情报学 刊 / / / / v 、 、/ V 、 、 情报业务研究 / v / /
、 、/ 、 、 、 情 报 科 学 技 术 / v / / / V 、 、 、 、 / / / / 中 国信 息 导 报
期 与 发文 数等 因 素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1《 ( )中 国 图书 馆 学 报 》 即年 引 指 标 远 远 高 于 其 他 期
从 表 2 表 3可 以看 出 : 1 在 图 书情 报 核 心期 、 () 刊影 响 因子 的排名 中 ,大致 可 以分 为 3个 层 次 : 中 《 国 图书 馆学 报 》 《 报学 报 》 《 学 图 书馆 学 报 》 、情 、大 为 第 一层 次 ;图 书馆 》《 《 、 图书情 报 工作 》 到排 名第 十 的 《 报 资料 工作 》为第 二 层次 ; 图书馆 工 作与研 究 》 情 《 到《 图书馆学 研 究》 第 三层次 。 同为 核心 期刊 , 中 为 《 国 图书馆 学报 》 以平 均影 响 因子 13 8 .17分值 排 名第
V V V V
V 、 / V
பைடு நூலகம்
收 稿 日期 :0 0 0 - 3 2 1- 8 0
作者 简介: 苏坤 ( 93 ) 男 , 科 , 研 究 馆 员 , 16一 , 本 副 已发 表 论 文 1 0多篇 。
21 0 1年 4月
情 报 探 索
第 4期 ( 12期 ) 总 6
的影 响 因子 、 年 引指 标 、 献 被摘 率 等 进 行 统 即 文 计对 比分析 , 图从 新 的角度 发掘 和展 现 这些 核 试 心 期刊 的功 能与价值 。
档案学期刊现状及其给档案学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档案学期刊现状及其给档案学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作者:周林兴来源:《档案管理》2012年第02期摘要:对我国档案学期刊数量状况、所载学术成果状况、影响因子等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档案学刊物的依附性、发展前景、经济原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给档案学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档案学术;刊物;影响因子学术作为一种智力成果,要想让其得到充分的交流与传播,并成为供人学习的对象以及指导实践工作的理论,就必须依赖于一定的传播载体。
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播渠道得到极大的丰富,但对于学术领域而言,期刊还是学术前沿成果传播的主要途径,档案学术也不例外,因此,档案学类期刊对于我国档案学术发展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上世纪的30年代,当时的档案学理论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提出了现在看起来也不落后的“文书档案连锁法”,应该说,除了得益于当时施行的“行政效率运动”以及以甘乃光等为首的行政界知名人士的推动外,《行政效率》杂志的推广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它使文书档案改革运动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把近代档案工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并且,它的创立,对于档案学理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于档案学理论推动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意义[2]就如有学者所言:“这本刊物,为当时的文书档案工作实践者和理论研究专家搭建了交流平台,间接地提高了当时政府的办公效率。
”[3]使当时的档案学研究进入一个活跃期。
同样,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最初几年,我国档案学理论又迎来了另一个短暂的发展期,虽然,有很多其他历史因素的影响或推动,但我国档案界第一本真正行业内的期刊《材料工作通讯》所起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在它的带动下,我国档案学类期刊得到很大的发展,曾经一度达上百种之多,正是因为档案学刊物的大量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档案学理论发展。
那当前,我国档案学术成果的发表生态环境如何呢?本文将从档案学期刊的现状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中国档案学领域杰出人物的影响力研究

中国档案学领域杰出人物的影响力研究作者:张玲来源:《兰台世界·上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统计1998—2015年CNKI中CSSCI库收录的6075篇论文题名及关键词中出现的人名数据,系统分析了近二十年来对中国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起着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并从年代、国别、专注领域等维度分析了杰出人物的特征,同时佐证了论文题名及关键词中出现的人名词频是评价档案学领域杰出人物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指标,它可在某种视角上弥补引文统计法的不足。
中国档案学领域词频分析影响力杰出人物关键词一、引言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文献计量学研究中关于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作者、学者或作品影响力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其对学者的评价计量主要有四种视角:一是对发文作者进行统计,找出核心作者,排出高产作者[1]50-57,如李文以“《档案管理》1995—200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2]48-50、张玲“《档案管理》2006—201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3]63-65,两位作者专门统计了《档案管理》20年来发文最多的作者数据;二是对期刊发表著作、出版书籍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得到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如王新才等“国内档案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研究(2004—2013)”[4]27-32、姜鑫等“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结构探析”[5]22-29、傅荣校“十年来档案学研究成果简要评述”[6]4-7、杨思洛等“基于引文分析的档案学领域图书影响力研究”[7]9-13等,分别是通过高被引期刊论文、高被引图书等找到对应的档案学领域高影响力作者;三是根据期刊发文高产和高被引兼具的指标得到档案学领域的核心作者,如任红娟“我国档案学核心作者及其研究主题分析”[8]30-32、孔春苗“基于CNKI的中国档案学学者影响力报告(2004—2008)”[9]16-24等,均依据学者的发文和著作被引情况试图寻找一种更为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价档案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四是将计量学与档案学的研究相结合,采用“引用认同”的视角,研究既高产又高被引的档案学领域作者的引用认同数据,依此推断对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如任红娟“我国档案学近十年核心作者引用”一文统计了《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2003年—2012年的数据,确定出冯惠玲、胡鸿杰、傅荣校和丁华东为既高产又高被引的核心作者,通过研究上述四位的引用认同情况,认为特里·库克、吴宝康、冯惠玲等学者对档案学领域的影响力颇深[10]16-18。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摘要】本文基于CSSCI(2000~2014)对我国档案学学科进行研究,旨在构建档案学知识图谱并探讨其应用场景。
文章首先分析CSSCI对档案学学科研究的影响,然后介绍档案学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和应用场景。
接着给出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案例,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为档案学领域的知识整合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我国档案学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CSSCI、档案学、知识图谱、研究、构建方法、应用场景、案例、成果分析、总结、展望、研究意义、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档案学知识图谱是指将档案学学科领域中的信息、知识和概念通过图谱的方式进行表示和组织,以便于对档案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通过构建档案学知识图谱,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档案学领域的脉络和演变过程,从而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随着CSSCI对档案学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档案学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应用。
本文将针对基于CSSCI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档案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基于CSSCI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探索档案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档案学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系统整理和梳理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相关文献,分析学科发展的演变轨迹和研究热点;二是探讨档案学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总结技术和方法的优缺点,为学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三是探究档案学知识图谱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和效果,为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提供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思路;四是结合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成果的优劣,为学科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旨在促进我国档案学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近五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领域及态势分析

近五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领域及态势分析作者:唐筠杰于英香来源:《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10期摘要:通过对近五年来(2015—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档案学领域期刊刊载论文进行计量研究,文章在以关键词聚类方式揭示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领域后,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探析学科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经分析得出,“档案事业发展类”“电子文件与电子政务类”以及“‘互联网+’与档案工作类”研究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档案学基础理论类”与“档案安全保护类”研究热度将持续;“档案利用服务类”“档案馆建设类”及“档案与社会记忆类”研究热度或下降,或将结合其他方向融合创新。
应对档案学转型,应深广兼备,实践论证;破立结合,融汇创新;时政导向,勇争先锋;提升能力,培育人才;树立自信,多元合作。
关键词:档案学研究;研究热点;研究态势;灰色预测模型分类号:G270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Domestic Archives Science Research in the Past Five Years——Based on Grey Prediction ModelTang Yunjie, Yu Yingxiang(Departmen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es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200444)Abstract: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s, this paper analyzed papers in 2 journals included in CSSCI in the field of archival science from 2015 to 2019. After clustering keywords to reveal the hot topics of archival research, this paper uses the grey prediction GM (1,1) to deeply analyze the trends of eight hotspot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undertaking","electronic records and e-government" and "’Internet +’ and archival work" will grow rapidly; the research interest "archival science theory" and "archives preservation" will maintain the slight growth; the research on "archives utilization and service ", "archives construction" and "archives and social memory" may decline and integrate innovation in other research. It is pointed out that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rchival science transformation, the archives community should do research from both depth and breadth, break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rient by political affairs and strive for pioneering, improve ability and cultivate talents, build self-confidence and multiple cooperation.Keywords:Archival Science Research;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Situation; Grey Pediction Model隨着可视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与可视化软件揭示档案学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已成为研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档案学核心期刊影响力分析——以2000-2009年所载论文为研究对象苏君华2012-11-23 14:40:46 来源:《档案学通讯》(京)2010年5期【英文标题】Impact Analysis of the Key Journals of Chinese Archives Science:Taking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00~2009 as the Object【作者简介】苏君华,女,1979,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07级博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息计量,信息服务,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教材二部,南昌市330031【内容提要】分析了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2000-2009年间载文的总体情况、高频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量、各期刊论文附加资料、期刊自身评价指标及刊载基金成果数量,提出了档案学核心期刊未来发展方向及应该加强的领域。
Analyz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papers(2000-2009), highly cited papers, reprinted by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ocialSciences, rue,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f paper, evaluation and the number of paper sponsored by funds, this article advanced some proposals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core periodicals of archival science.【关键词】档案学期刊/影响力/影响因子Periodicals of archival science/Influence/Impact factor期刊所刊载论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期刊影响力的大小,而论文质量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来进行衡量与评估。
加菲尔德博士于1955年提出通过论文的被引证频次来测度期刊的影响[1],并把引证分析作为期刊影响力评价的有效手段[2],即可以通过分析论文成果被同行所引用或被相关期刊转摘或全文转载来评估其价值的大小,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
在此基础之上,再辅以其他的相关方法。
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将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版、2004版、2008年版)三个版本都认定的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为对象,通过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及相关资料为数据来源进行分析,以此来评价中国档案学核心期刊的影响力情况。
1 刊载论文总体情况分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中连续三个版本都录选的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刊载论文的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十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在2000-2009年间,总共发文数达到37648篇,总被引用篇数达到8785篇,总被引比例为23.33%,总被引频次为25231次,总平均被引频次为2.87次。
通过表1我们能看到,虽然《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这两种期刊各自的总发文量排在倒数第一与第二,但被引比例与篇均被引频次却是最高,说明《档案学通讯》与《档案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远远超出其他档案学核心期刊,特别是《档案学通讯》总被引篇数、被引比例、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几个指标更是远远高于其他期刊,说明这两种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排名前两位的地位是名符其实的。
这也与我国另外一种成果评价标准,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相印证,因为《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是档案学核心期刊中唯一两种期刊连续被CSSCI多个版本收录。
而其它的八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发文的被引比例都不是太高,大多数都是在20%左右,篇均被引频次也偏低,当然与这八种期刊的定位有关系,这八种期刊主要是以业务指导为主,而以学术探讨为辅。
它们在宣传国家政策、行业规范与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类文章的引用率一般都偏低,所以造成了总体引用偏低的态势,而《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则主要是发表学术论文,进行学术探讨,所以发表的文章被引的频次比较高。
2 高频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被引频次越多说明该论文的影响力越大。
一般情况下,被高频引用的论文可能是富有创新性与前瞻性,或有可能是提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非常大的实践价值[3]。
通过分析高频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可看出哪些档案学核心期刊对高质量论文成果更具吸引力,以及哪些档案学核心期刊在用稿时更具有前瞻性。
本文运用普赖斯定律(N=0.749×nmax1/2)[4]确定核心作者的方法来确定高频被引论文[5]。
公式中N为高频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最小值,nmax 为被引频次最高论文的被引频次。
2000-2009年间档案学核心期刊所刊载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张晓霞等人撰写的发表于《兰台世界》2000年第1期的《数字档案馆:21世纪档案馆的新发展》一文,其被引频次为45,即nmax=45,那么N≈5。
因此,确定被引频次≥5的论文为高被引论文。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在各个层次都是排在前面,尤其是《档案学通讯》,可以说这三种期刊对于高质量的论文成果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而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发表在《兰台世界》上,根据笔者调查,该文是我国研究数字档案馆领域的最早公开发表的成果,因此,其前瞻性与创新性是比较突出,被引次数最多这个指标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论文被引用频次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是非常低的,如我们的“近临”图书馆学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张晓林于2000年发表于《中国图书馆学报》上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一文,被引频次达到了542次。
两者一比较可以看出,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非常大,说明我们论文的价值不是很高,没有特别富有创新性与前瞻性的成果,这也可以说明我国档案学相对于图书馆学来讲为什么理论匮乏的原因。
3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分析在评价期刊所载论文价值时,除了被高频引用这个指标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这一专门用于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工具也是我们不得不借用的手段[6]。
正如有研究者认为的:“虽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上全文转载的文章并不一定都是优秀文章,但无可否认《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在学术界的影响。
许多作者把所写文章被转载情况作为自己学术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
”[7]因此,我们可讲如果某种期刊载的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得越多,那么该种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
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所载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不管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相对比率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这三种期刊都远远高于其他七种,这三种期刊作为我国档案学领域的全国性期刊的影响力远远高于其他地方性档案期刊。
《档案学研究》刊载的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率最高,其次是《档案学通讯》,两者相差不大,这说明《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论文质量相对来讲比较高,得到了社会评价体系的认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中国图书馆学报》24.4%的全文转载率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
如果对于《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的偏低,是因为它们走的是业务指导类办刊方针,我们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兰台世界》就应该值得进一步思考,因为最近几年它走的是一种学术办刊理念,每年用稿量也是远远高于其他同类期刊,但其被转载方面却是远远低于同类期刊,与《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因此,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进一步考量。
4 档案学核心期刊论文附加资料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的附加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期刊的规范性、期刊的质量、期刊的编辑人员的水平,其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期刊的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与扩展。
在最新版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0-2011)中,档案学领域的只有2种,即《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而“近临”图书与情报领域却有18种之多。
究其缘由,就是因为档案学领域的期刊在论文的附加资料上极不规范,而图书与情报领域的却是做得相当完善,并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各期刊的影响力随之不断地扩大,而档案学期刊却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对《中文核心要目总览》(2008版)所列的10种档案学核心期刊的附加资料[8](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分类号、英文文摘、英文关键词、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等)进行分析,具体见表4(见下页)。
从表4可以看到我国10种档案学核心刊在附加资料上没有一种期刊是完整的,缺得最多的项是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与分类号。
收稿日期这项指标对于作者而言是最为有用的一个指标,因为它能够准确地反映编辑部办事效率与用稿周期,能为作者在投稿时提供有益的参考,也能确定所刊文章的首发时间,判断同一时间内同类文章是否存在抄袭等信息以及为一稿多投现象在责任的追究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而作者简介中所传达的信息,不但能为数据库对期刊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之素材,也可为编辑根据作者简介的信息,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人才情况,最重要的是根据作者简介的信息,建设所需要的审稿专家信息库,对提高论文审稿的准确率提供保证[9]。
在10种档案学核心期刊中最为完整的项目是作者单位与参考文献或注释,但是标识的格式不统一或不详细,规范性上还有待提高。
我们应该看到,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了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档案学核心期刊在附加资料上都应该不断地完善与规范。
相比之下在这一点上,档案学的姊妹学科——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做的就好得多[10]。
CSSCI来源期刊中图情的有18种而档案学的只有2种,并不是CSSCI中心对图情的期刊有偏爱,而对档案学的期刊有偏见,统计数据说明了一切,原因在自己。
5 期刊自身评价指标分析有的学者指出:“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等是评价期刊最重要的标准,但期刊发文量各不相同,因此仅采用绝对被引量来评价期刊是有失公平的”[11],但如果期刊的权威都是由专家来进行定性评价,没有量的指标来刻画它又往往带有主观性,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引入期刊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来进行评价很有必要,以便能从其自身的角度反映学术影响力。
影响因子概念是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用它来计算期刊在一个学科领域的影响力12]。
一般情况认为,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在本学科发展和文献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也越大,学术水平与学术贡献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