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丹心性修炼
深入浅出话内丹之炁论(四)

深入浅出话内丹之炁论(四)彭 旭肾藏通过内丹术的修炼,获取的先天炁,存储在人体的肾里面,所以肾炁足的肾脏充盈饱满,肾衰的病人肾皮质只剩薄薄一层。
中医说肾藏先天,为什么会是肾,而不是其它脏腑呢?秦少齐《议黄帝难经》:“元气起于子,乃人命之所生于此也……夫天地元气既起于子之位,属水,水之卦为坎……人之元气亦同于天地,在人之身生于肾也。
”《云笈七签》:“元气,元始于水。
”黄钟之炁起于子位,坎水,属肾。
这就是肾藏先天的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水热穴论篇:“岐伯曰:肾者,牝藏也。
”《云笈七签》:“牝牡者,肾也,肾门元气也。
”《云笈七签》五芽论:“肾者,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此气是人之根本。
”“海洋-水库-水箱”理论关于天地间的先天炁和人的关系,为了说明清楚其中的原理,我构建了一个“海洋-(水泵)-水库-水箱”理论,把先天炁比喻为水,来说明其中的关系。
宇宙虚空中充满了先天炁,浩瀚无际,就像水量丰沛的大海。
而我们人体的先天炁是装在肾里,我们的肾就好比一个水库,水库连接大洋,通过水泵抽取大洋里的水。
这个水泵就是我们人体的小太极,它是父母赐予,位于神阙,水泵不停地旋转,把海洋里的水抽到水库里储存起来。
水库的水装满了的时候,就会发生满溢现象,每次把肾气排出一个小水箱的量,外在表现是精满自溢,即遗精。
或者是水库满了以后,肾气充足会刺激人体产生性欲,主动进行性生活,把满涨的肾气排泄出一部分,每次的量是一箱,它不可能一次把整个水库的肾气都排完,那样人就一下子死了。
所以,每次的量不会多,这也是人体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
水库的水量减少以后,水泵又继续抽取海洋里的水补充。
另外,日常生活也会消耗先天炁,也需要补充,特别是夜晚睡眠的时候,补充效果最好,这就是为什么睡眠能恢复体力的原因。
普通人的水泵的使用寿命就是一个易数的周期,当16岁的时候,抽取海洋水的能力最强,水库也最满,天癸至。
后来随着水泵的损坏,水库里的水越来越少,直至枯竭,人就死亡了,这就是从先天炁角度来看生命的整个过程。
力修内丹,促进身心健康(上)

龙源期刊网 力修内丹,促进身心健康(上)作者:石磊陈龙伟张宝来源:《现代养生》2005年第03期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佛三教。
儒教追求成圣,道教追求成仙,佛教追求成佛。
从早期的情况看,儒教注重修养道德人格,佛教注重解脱人生痛苦,两家皆偏重于心性。
后来道教吸收了儒佛两家的心性说,又发扬了自家传统的养生说,遂形成性命双修的炼养理论。
性功是道教与儒佛两教相通的地方,命功则是道教独有的传统,不讲命功则不是道教。
从修道炼养的层面说,道教的炼养与中医不可分,它的内丹功法衍生出成百上千种气功法,流传在社会上,为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道教根植于中国社会肥沃的文化土壤,这正是它的生命力能持久的原因所在;把道教文化的合理内涵推广到社会民间,也是教内外道教学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道教文化中最具有现实价值并能济世利人的内容,便是它的养生文化。
除了它的医药学具有较强专业性质以外,它的内丹学中能够治病强身净化心灵的部分功法,经过重新解释,显露其普遍价值,比较容易普及于社会,对于民众的身心健康会有莫大补益。
1.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道言浅近说》有云:“《系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道家层次,一步一步工夫。
何谓穷理?读真涵,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
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
性者,内也;命者,外也。
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
‘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
特无诚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道家所谓“性命双修”即此义。
1.1内丹术的原义究竟是什么所谓“内丹”,系与矿物所炼“外丹”相对而得名。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从这段话里不难理解,所谓“内丹术”就是一种从精神调养入手的修身养性的方法。
内丹术北宗、南宗、东派、西派或中派,皆是性命双修。
丹道入门讲义

丹道入门讲义丹道,是古代中国道家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修炼身心的方法论。
丹道的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丹道的入门讲义。
首先,丹道的基础是修炼内丹。
内丹是人体内的精气之源,也是修炼者通往长生不老的关键。
内丹的修炼可以通过调节呼吸,保持身心平衡来实现。
修炼者需要学会深呼吸,并慢慢延长呼吸的时间,以达到调和气血的效果。
此外,保持身体的放松和舒展也是重要的一环。
其次,丹道的修炼需要注重养生。
养生包括调节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进行适量的运动。
丹道注重内外兼修,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良好的精神境界。
保持平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过量的油腻食物和糖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第三,丹道注重修炼心性。
修炼者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正念和冥想是丹道修炼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冥想,修炼者可以集中注意力,平复心绪,提高专注力和自控力。
同时,适当的反思和反省也是丹道修炼的一部分,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修正错误,成长为更好的人。
最后,丹道修炼需要注重环境的清净和氛围的宁静。
丹道修炼者通常会选择幽静的地方,远离喧嚣和杂念,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能量。
在修炼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以帮助放松身心。
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灵性的音乐,如古琴、箫等,以提高修炼效果。
丹道是一门深奥而神秘的修炼方法,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通过修炼内丹、养生、修炼心性和营造适宜的修炼环境,我们可以逐渐感受到丹道所带来的益处。
丹道的初级阶段是掌握基本的修炼方法和原理,而后续的修炼则需要更高的境界和技巧。
希望这份丹道入门讲义能够帮助到有志于修炼丹道的人们,让我们一起迈向长生不老的道路吧!。
现代人内丹术

现代人如何进行内丹术修炼纵观身边诸多人,翻阅来不少书籍,看看论坛上的讨论。
大多数的人要么不懂,要么动不动发一堆的修炼大法,金丹大道,**密籍之类的东东,要么在歪解。
最后搞的神神秘秘,误人子弟。
十几年前大陆前辈们曾经对这些东西做过初步的现代研究,诠释,可惜现在....,在香港和台湾到是保留了一些东西,还在进行研究。
只是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本人也只是对这些研究了十几年,深感古人的东西对现代的人来说不亚于天书,而且跟中国其他古老的东西一样,只知道是这样,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后转于西方的医学,药学,生物学,心理学,甚至于物理学,希望能对古人的东西有些破析。
也浏览了前辈们的著作,很有启发。
希望能精简一部现代人的锻炼法则。
希望他能像其他健身的方法一样,每天修炼。
大家对它的认识不再神秘,就像西方的精确教育一样,让大家感觉为什么这样,他的可行性,大家一步步前进。
最后大家不一定要修得长生,莫大神通。
但至少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开智,也是不错的。
今天第一论,先是谈认识,对内丹术的认识,现代人对修真的种种错误的认识,只有对内丹术有正确的认识,对中国古老的东西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才是迈出现代人进行内丹术修练的第一步。
第一种和第二众人我们暂不去说他们了,抛弃或搅乱中国的神秘文化,反而去跟风国外的东西,譬如印度的瑜伽,西方的冥想,唉,这些都是中国的内丹术最开始的,最初步的皮毛。
只是外人能把它教材化了,再加上外来的东西好念经,反而大家相信,你说是不是悲哀。
这也怪我们自己,好好的东西,不去好好研究,要么彻底抛弃,要么就神话它,实际上它就是跟我们平时学的数理化,上的体育课,打的篮球,跑的步,练的健身器材一模一样,都是一种锻炼身体方法,只不过那是锻炼外部的肌肉,内丹术锻炼的是内部器官,分泌系统,来优化我们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我们的蛋白质结构,甚至rna,乃至最高的dna。
我们还是回头来探讨第三种人的认知,这个是我们更加值得去肯定的,因为他们去体悟了,虽然走弯路,矫做,误解等等,但已经肯去作为内丹术的体悟者。
内丹术修炼基础

内丹术修炼基础
内丹术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修炼方法,旨在通过修炼内丹,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内丹术修炼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丹的概念和分类:内丹是内在的精气之源,分为三种类型:先天内丹、后天内丹和婴儿内丹。
二、内丹术修炼的原理和方法:内丹术的修炼主要包括炼丹、固本、清心等步骤,需要通过深入的呼吸、静坐、打坐等方式,逐渐提升自身的气血和精神状态。
三、内丹术的功效:内丹术能够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减轻疲劳、缓解压力,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延缓衰老等。
四、适合修炼内丹术的人群和注意事项:内丹术适合大部分人群,但是需要注意适当的运动和饮食,避免过度消耗身体能量。
总之,内丹术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修炼方法,但需要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保持正确的心态和态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 1 -。
内丹术修炼方法

内丹术修炼方法内丹术,又称丹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旨在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内丹术修炼方法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内丹术的修炼方法。
首先,内丹术修炼的基础是调整呼吸。
内丹术强调“吐纳”,即通过调整呼吸,使得气息在体内循环流动,达到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效果。
在修炼内丹术时,要注意呼吸要均匀细长,尽量使得吸气和呼气的时间相等,从而达到身心的平衡状态。
其次,内丹术修炼还需要注意身体姿势。
内丹术强调“静坐”,即通过特定的身体姿势来帮助呼吸调整和气息循环。
在修炼内丹术时,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采用端坐或盘坐的姿势,使得身体舒展、肌肉放松,有利于呼吸和气息的调整。
此外,内丹术修炼还需要内心的调整。
内丹术注重修心养性,即通过调整内心的状态,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在修炼内丹术时,要尽量保持内心的宁静,摒除杂念,专注于呼吸和身体姿势,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总的来说,内丹术修炼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呼吸、身体姿势和内心的调整相互配合。
只有在这三者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内丹术所追求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修炼内丹术的过程中,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急功近利。
只有坚持不懈地修炼,才能体会到内丹术的奥妙之处。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修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修炼经验来调整修炼的时间和强度,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总之,内丹术修炼方法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修炼方式,通过调整呼吸、身体姿势和内心状态,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希望大家在修炼内丹术的过程中,能够坚持不懈,悟得其中的真谛,从而获得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道家关于心的论述

道家关于心的论述
摘要:
一、道家关于心的论述概述
1.道家简介
2.道家对心的认识
3.道家心性修养的方法
二、道家对心的认识
1.心为宇宙本源
2.心性相通
3.心与道的关系
三、道家心性修养的方法
1.内丹修炼
2.道德修养
3.自然无为
正文:
道家关于心的论述,可以从其对心的认识和心性修养的方法两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道家对心的认识独具特色。
道家认为心是宇宙的本源,心即道,道即心。
这意味着心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天地万物皆生于心。
同时,心性相通,人的心性与宇宙大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因此,在道家的观念中,修养心性就是顺应大道,实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其次,道家提出了心性修养的方法。
主要包括内丹修炼、道德修养和自然无为。
内丹修炼是一种通过调息、调身、调心来炼化精、气、神,达到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的修炼方法。
道德修养强调内心道德品质的培养,以诚信、仁爱、忠诚等道德品质来陶冶心灵。
自然无为则是道家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人们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心境平和、从容自在。
综上所述,道家关于心的论述既包括对心的本质和作用的深入探讨,也包括一套系统的修养方法。
内丹心法——清心法

内丹心法——清心法按照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论,每个人因为欲望的驱使,或多或少都造成了业障。
这些业障就像灰尘一样污染着我们的心性,同时,也是修炼内功的大敌。
可以说,业障不除,得道无望。
许多教功的只是一般地讲讲尊师重德的要求,很少把清除业障当成一个基础法门末修炼,而清心法正是清除业障的重要大法,它的重要性,每个修习内功之人都会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
我们一般把疾病看成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如西医就认为是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缘故。
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是更重要的致病之源。
许多病例都能证明,JL 情压抑、紧张,忧郁就会导致许多病,甚至非常容易导致癌症这种令人色变的灾难。
而在佛教看来,这些致病的心理因素就是自身的业障。
这些业障既包括现世的也包括前世的。
因果报应的理论就是这样解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你只要做了坏事,就有恶业.就一定会得到恶的报庖的:因此,不是灾难就是疾病。
恶业小而病小,恶业大而病大。
也许有人说,我这一辈子并没有仿什么坏事呀?那么应该更深入看,你的业力也许来自前世,你不去消除它,那么始终就存在你身上。
总之,这些业障就像灰尘一佯污染着我们的心性,只有运用清心法才能够消除它。
易学家刘正先生,在介绍他修炼的一套古印度高级功法时,要求学功者必须先修不净观气功。
他说:“所谓的不净观,即将自我看成是一个集世间一切邪恶、疾病之身,我身不净,必须再造天地,经水火苦练,修成通明透彻之本。
不管您在学此功法之前修持过何种功法,必须从这里开始,不然,到了一定境界(如慧眼通的境界)之后,功力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全部废掉。
”这段话十分重要,说明高级内功阶段,业障消除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不但功夫上不去,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内功的修炼,入静是一个关键,从入静到入定。
定中生慧,功夫才会有所成就。
因此,不能入静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成就。
但是一般人练功都体会到入静之难难于上青天。
如笔者练功多年,入静关始终没有很好解决,入坐以后,经常是杂念丛生,越坐越烦,根本就无法坐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内丹心性修炼
张丽 荣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人文社科系
摘 要 :道 教 的 基 本 宗 旨是 “ 延年 益
寿 、 “ 长生不老 ”,达到这一 目标的手段 是 内外丹道 。而内丹心性修炼是夸 大了心的 能动作 用,和服 食外丹一样只是修道成仙的 重 要 手段 而 已。
这 种精 神 力量的 源泉 便称 为 “ 心性 ” 。这种 “ ”,也就是人心的本性 ,能主宰 百神 ,能 性 应对世 间百物 ,能产生一切认知 ,能判断一切 是非 ,能变化不测 ,产生 各种各样的思想 ,而 性之本却 无 “ 增减 ”,无 “ 小”无 “ 大 生灭” 变化 。这样 一种非增非减 、非生非 灭、应物而 不 为物 累的心 性 ,与道性 的 “ 生” 是相 同 好 的 其 次 ,修 心 必使心 静 。唐代 的司 马承桢 认为尘俗之境 ,源心而起 ,若 使心一 无所 染, 无所 有 ,收 心 、静心 ,使 被纷扰 的 尘几心 向 “ 静” 、向 “ 虚寂”的心性 回归,心 既不受 外物所染 ,又不追逐外物 ,静如止水 。可见, 心静是修道者追求 的一种理念 ,是精神世界作 用于现实世 界的意志 力。心静是精神 内聚 不外 发 ,如澄洁 不动的 清水 ,常保持澄然不动 ,则 自然没有外物掺 杂进来 。这时 他所集 聚的静 力 虽然 无形 、无色、无声,但 无处不在 ,不驰而 速 ,不 召而至 。故心静 则生大 智慧 ,能 感通天 地 ,主宰 自然 ,与物消息 。 最 后 , 心 静 方 能 悟 道 。 心 静 在 于 “ ”、 “ 忘 灭” ,又 在于 不执著 于 “ ” 、 忘 “ 灭”,这种状态 追求超越 自我,达 到物我 两 忘 ,才能进 入得 道境 界 ,即以心 的静 来达到 “ 悟”的 M的 。 从内丹 心性 修炼 的主要 观点 可以发 现 , 心性修炼是修道者 夸大 了心的能动作 用,因为 即使心静 了也 不一 定能悟 到 “ 道”,心静 与得 道没有必然 的联 系,心静 只是 得道的一 个充分 条件 ,由此 看来 ,内丹心性 修炼 和服 食外丹 一 样 只是修道成仙的重要手段而 已。 虽然 内丹 心 性 修炼 并 不 一 定 能使 人长 生 ,但 内丹心性修炼 在道教发 展史上还 是尤其 重要地位 的,因为南北 朝以来 ,受佛性论的 影 响 ,道教思想家 们也多从内在心性 出发探讨 人 心 与人性 的关系,探讨人性的 受容能 力 ,以及 心性 的笋断 力,并 探讨 在养身健 体基 础上求得 l 】 精 神意 识升 华的 根据 和方法 ,这 样便将 人心 的物性和 其所禀受 的道性 分隔开来。以心性 言 则本 来 自 清虚,一旦受物欲 所染,则必须通 然 过修性 养命 ,使心性 复归于 自然的道性 。尽管 隋唐时期道 教外 丹风气仍十分盛行,但这种 从 本体论思想推进 到心性 论 ,从形体修炼转到 心 性的修炼 ,这是早 期道教重服气炼形、符策祈 祷 ,以求 长生之说 的扬 弃与提 高 , 一学说 对 这 后来 宋代全真道 教的内丹学以及宋代理学家影
关键词 :道教 内丹 修炼 道 教是 中国 上生 土长 的宗 教 ,其最 高 目 标是 “ 延年盏 寿”、 “ 长生不老”。其 要特 点是以术显道 。 通过 对各种证道方术的展开 来彰显至微至精 、玄 冥难测的道 ,来实现 其最 高 M标 。从现 实世界的角度来看 ,道教的最高 目标仅是一种假 定,但 这种假定的确推动 r 道
・
中的小说 《 杜子春三 人长安 》主要阐述 r主人
公杜 于春心性修炼的艰难 。杜子春 接受住 了神 人的 刀砍箭射枪挑等重重考验 ,终在儿子被砸 成 一 肉酱时 ,不胜痛惜 ,大叫一 声 “ 噫” , 结 果丹炉中进射出一道火光 ,老者 仙药顷刻闲 化 为乌有。这一声 : “ ”表明杜子春的爱欲 噫 未除 ,成仙无望。 由此可 见修仙 易,静心难 。 响极 大。 三,内丹心性修炼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内丹心 性 修炼 的主 要观 点是 修道 等 于修 参考文献 心 、修心 必使心静、心静方能悟道 。 l 、任继 愈.【 国道教史.北京.中国社 M抻 首先 ,修 道等 于修 心 。古代 医学 及哲 学 会科 学出版社 ,20 01 家限 于人体科学的发展把人类的 精神现 象、意 2 、张广宝.【 唐宋 内丹道教.上海 .上海 M】 识活 动以及思维判断的产生和作 用均归属于人 文化出版社,20 01 体五脏 之一的心脏 ,认为心统 帅百神 ( 道教以 3 、冯梦 龙.【 醒世恒言.长沙.岳 麓出版 M】 社 ,20 01 为人体 内各部 器官均有一神 灵),主宰一 身。
一
希夷有一套独到的练功方法 。陈希夷在其十八 岁时 ,父 母双 亡 ,便散 尽家 财 ,携一 石铛 , 往本县隐山居住 。梦 中毛女授 以炼 形归气、炼 气归神 、炼神 归虚之法 ,此 乃内丹基本的修炼 方法 ,通过形 、气 、神的转 化从 而达到以神合 道,超越本体的最终 目的 。此外 又有睡功 ,是 以入 睡 为行 功 夫 ,其法虽 然 入睡 ,仍 常惺 惺 ,心地湛然 ,以睡 引元神 合道 ,睡中能行胎 息僵尸之功 ,是内丹功法的一种 。 早期 道 门中 人所希 望的 是 肉体成 仙 ,即 经过一定的修持程序使个体 身躯达 到与道体通 合而不灭的境地 ,晚 唐以 来,随 着外丹术的坍 塌,道教淡化 了肉体 成仙的 宣传 ,侧重于精神 成仙的追求 ,特别是全真道基本 上否定 了肉体 “ 不死”的 目标 ,而以精神或者 灵魂的超越为 其追求的崇高境界 。可 见,内丹 术就是探讨如 何从人的生命形体 层面进 入精神 层面 ,最终通 过精 神和肉体的统一以逆 向回归的方式来挈证 最初的大道。 唐未 五代 ,内丹学 成 了道教 最正 宗的 修 持方 法 ,在此基础上 ,人们认识 到心性 修炼的 重要性 。由此出现 了内丹心性学 。内丹心性学 是内丹生命哲学的基本理论 ,呈现 出向先秦老 庄哲学复归的趋势 。张 伯端将性 命修炼 作为内 丹丹 法的基本内容 ,强调性 命双 修,认为终极 解脱关涉到形 、神双方 ,必使形体 和精神双方 同时 实现解脱 ,所以要先 修命,后修性 。修命 为炼精 化气之功 ,按 照命功功法 的步骤进行修 炼 ,以求延命 ;修性是 当练功达 到由后天转入 先天 ,即神 自然运行 ,重在人定的功夫。作 为命功修炼入手功夫的止念 入静 ,既是性功修 心之 法 ,又是命功修炼的 下手功 夫,所 以 ,修 心炼性 是修炼活动的最高 层次和终 极 M标。在 修炼 前 ,必须 淡薄 名利 、清 静寡 欲 、与 人为 善,才能调适心理 ,进 人心 平气和的理想修炼 状 态 ;在 修炼 过程 中 ,必须 把握 好 自己 的意 念 ,才能顺其 自然 ,以一定时 节 ,调整心性调 控能 力 ;而命功修炼成功结 丹之 后,仍需要进 步净化心灵 ,去除杂念 ,无私 无我 ,做到豁 达宽 容 ,达到神仙境界 。冯梦龙 《 醒世恒言》
一
1 5 l 8
F ORT E W OR D 2 1 UN L 0 0 l
门中人不断努 力,激 发他们寻求实现 目标的 各 种方法。存在于道教 中的各种证道方术 ,种类 繁 多,其 中,内丹术 、外丹术对于证道 、体道 修炼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义。 内外丹
一
在唐 代 出世 的外 丹经典 通 幽诀 》 说 : “ 气能存生 ,内丹也 ;药能 固形 ,外丹也 。服 饵长生 ,莫过于 内外丹 ”。可见丹法是求仙的 手段 ,有 内外 丹法之分 。外丹是指以炉鼎烧炼 丹砂等金石类药物 ,制 成长 生不死仙丹的。种 一 实验性 方术。从道教 的形成到唐初 ,人们对服 食丹药求仙信 从不疑 。唐代诸帝 多信道教服丹 长生之 说 ,唐 高 宗 曾, 征诸 方 道士 ,合炼 丹 药 ;『玄宗 曾自己亲 自 茸 I 烧炼 丹药 ;唐武宗 曾大 量服食金丹。但外坩的 兴盛不可能持久 ,因外 丹企 图通 过药 物之 『的 化学 反 应 ,变贱 金属 H 】 为金 黄 色银 白色的 成 金银 ( 际上 是一 种金 实 罹化合物 )。而炼 丹的矿物 质有的本身有毒 , 如铅、汞 、硫 、砷 ,人体即使吸入少量的铅 , 也可以导致慢性 巾毒 ,表现 为性 格改变 、神经 错 乱、瘫痪等 ,直接 人量服 用,尢异于服毒 自 杀 ,硫和砷的氧化物 都有毒 ,特别是砷更是剧 毒。无论金丹术的 义理学说 多完善 、精致 ,它 终 经不住严酷事 实的批 判。 悬解录 虽 属道 教著作 ,也不得不 说外丹 “ 求长生 ,反致速 欲 死 ”。随着外丹的坍塌 ,必 须要 为道教找一个 新 的修炼方法 ,道教 奉有服 气吐纳 ,辟谷练气 类的方术 ,由此演变 出内丹之说来 。 二。内丹及内丹心性修炼 内丹 有广 义和 狭 义之分 ,广义 的内 丹指 在通过 内 修以 获得 修炼 之道 ,狭 义的 内 丹指 修 士仃仿效外丹的合炼 ,把 内修之 事解释成一 】 种炼丹 过程 ,强调在人 身体 内修炼 “ 精、气 、 神”,以此来求仙证道 。狭 义的内丹之法 由唐 人法善 、 罗公远 、僧一 行等人 在胎息术的基础 上创立 ,其法为 “ 以人体 为炉 鼎,以精气为药 物 ,以 意念为火候 ,通过阴 阳二气的交媾来结 丹”。其 所需 原料为三宝即精 气神 ,修炼 者将 它们在体 内进 行七返九还的烧炼 ,使修炼 者复 归本初之 道 ,是谓丹成 。内丹学的 兴起 ,使得 道 教面 貌为之一变 ,创立的新 道教 ,几乎无丹 不成道 。以 致 内丹 术在 文学 作 品中部 有所 体 现 。 《 世明 言 中 《 喻 陈希 夷四辞朝 命 的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