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分析 (4)
药物制剂的分析ppt课件

W测
占标示量百分含量=
100% V S标
(容量分析)
占标示量百分含量= (光度分析)
A D 10
E1% 1cm
S标
100
%
含量表示方法及合格范围不同
原料% 片剂标示量的%
阿司匹林 ≥99.0 VitB1 ≥99.0(干燥品) VitC ≥99.0 肌苷 98.0~102.0(干) 红霉素 ≥920单位/g
杂质限量的要求不同
阿司匹林 “水杨酸”≤0.1% 阿司匹林片 “水杨酸”≤0.3%
测定结果 表示方法
原料药: % (w/w)
片剂: 占标示量百分含量=
W测 Wn n 100%
W样 S标
(容量分析)
A D V Wn
占标示量百分含量=
E1% 1cm
100
n W样
S标
100%
制
(光度分析)
剂 注射剂:
95.0~105.0 90.0~110.0 93.0~107.0 93.0~107.0 90.0~110.0
(2) 干扰组分多 (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专属性)
附加成份 赋形剂、稳定剂、稀释剂、抗氧剂、防腐剂、
着色剂、调味剂
复方制剂 复方磺胺甲恶唑
碘胺甲恶唑 甲氧苄氨嘧啶
3.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1) 制剂含有附加剂,干扰样品测定 (2) 样品测定前往往需要一定的前处理 (3) 应当结合原料药和辅料进行制剂分析 (4) 需要更专属和更灵敏的测定方法 (5) 制剂往往需要进行特殊检查 (6) 应考虑复方制剂中各组分间的干扰 (7) 往往需要进行阴性对照
片剂的一般检查
① 外观、色泽和硬 度
③ 崩解时限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崩 解溶散至≤2mm的碎粒(或 溶化、软化)所需时间的限度。
药物制剂分析—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药物分析课件)

3、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药物分析技术
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干扰组分a △Aa = Aλ2-Aλ1 待测组分b △Ab 应足够大
测定方法: SMZ:λ2=257nm, λ1=304nm TMP:λ2=239nm, λ1=295nm
药物分析技术 (2)高效液相色谱法
制质量。
药物分析技术
二、复方制剂分析示例
(一)不经分离直接测定 利用各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 采用专一性较强 方法直接分别测定各成分。
1、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葡萄糖:利用其旋光性,测旋光度 氯化钠:银量法
2、复方碘溶液
I2:NaS2O3滴定 I2+2Na2S2O3=2NaI+2Na2S4O6 I-:AgNO3滴定
第四节 复方制剂分析
一、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
1、复方制剂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有效成分的药物制剂; 2、分析方法比原料药、单方制剂更为复杂,不仅附加成分或
辅料会干扰测定,各有效成分之间亦会相互干扰; 3、若各有效成分之间互不干扰,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各成分; 4、若各有效成分之间相互干扰,可经处理或分离后测定; 5、对于多种成分难于逐个分析,可先选择1-2个主成分测定以控
(2)柱分配色谱-UV法
柱 担体 固定相
洗脱液供 试品
柱I 硅藻土 1mol/LNaHCO3液 醋酸氯仿液 片粉的乙醚-氯仿液
柱II 硅藻土 2mol/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SO4液
氯仿 柱I的洗脱液
(二)分离后测定 1、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
HPLC法
2、复方阿司匹林片剂 主要成分: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1)容量分析法 阿司匹林:氯仿提取蒸干,中性乙醇溶解后,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 非那西丁:加稀硫酸水解后,将析出的水杨酸滤过,滤液重氮化法测定 咖啡因:酸性下与碘生成沉淀,分离后剩余碘量法测定
药物制剂分析

第四节
复方制剂分析
复方制剂:为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制剂
一、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法
1、不同分析方法测定后通过简单计算求得各自的含量
2、计算分光光度法
差示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吸收度比值法 导数分光光度法 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
二、经分离后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分离手段:
提取分离法 色谱法:柱色谱、TLC、HPLC、 GC
以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为例:
(一)容量分析法
NHCOCH 3
COOH OCOCH3
H3C N O
O
CH3 N N
N CH3
OH
P
A
C
1、对乙酰氨基酚:亚硝酸钠滴定法
NHCOCH 3
稀HCl
OH
Ar-NH2
NaNO2滴定法
2、阿司匹林( A ):酸碱滴定法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复方 制剂中阿司匹林的测定
CHCl3 盐酸哌替啶片 提取
溶液 ↓
测定
弃去
(3)UV法:硬脂酸镁无UV吸收 (4)蒸馏法
BP
NaOH
盐酸麻黄碱片
麻黄碱
HCl吸收
测定
(三)滑石粉等:
滑石粉、磷酸氢钙、硫酸钙等 干扰:比色法、比浊法、比旋光度法 排除: 1 、 过滤法 水溶性药物
2
提取分离法
二、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各种附加成份 pH值调节剂 渗透压调节剂 增溶剂 抗氧剂 止痛剂 抑菌剂 酸,碱 氯化钠 钙盐,苯甲酸苄酯 亚硫酸钠等 苯甲醇(防腐剂) 三氯叔丁醇,苯酚
98.0~102.0(干) 93.0~107.0
例 tC
原料 制剂(片)
药物分析十八章-制剂分析

药物制剂分析
符合 质量 标准 的原 料药
赋形剂、稀释剂
附加剂(稳定剂、 防腐剂、着色剂)
不 同 制 剂
基本要求
与原料药相比,制剂分析的难点?制 剂质量控制的特殊要求?
掌握 制剂分析的特点,片剂和注射剂的常规 检查项目,片剂、注射剂中常见附加成分的 干扰与排除方法、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第一节 药物制剂类型及其分析特点
溴液(0.05mol/L)相当13.01mg的司可巴比妥钠 (分子量:260.27),计算该胶囊中按标示量表 示的百分含量。
0.1025 13.01 (25.00 17.94) 0.1 3.0780 0.1536 1000 20 100% 94.33% 标示量% 0.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片剂含量:精密称 取片剂10片,重量为3.5622g,研细。取 上述片粉适量,精密称定重量为: 0.0433g,置250ml量瓶中,加规定剂量 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 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容量瓶中, 加规定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在 257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为0.485. 1% 已知:药物吸收系数(E1cm )为715,片 剂标示量为每片0.30g)
片剂(0.3mg/片)
注射剂
酸性染料比色法
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不同
原料药:
m测得量 百分含量= m取样量
×100%
片剂:
每片含量 标示量的 ×100% = 百分含量 标示量
=
m测得量 ×平均片重 m取样量
标示量
×100%
含量表示方法及合格范围不同 片剂 原料% 标示量的% 阿司匹林≥99.0 95.0~105.0 VitB1 ≥99.0(干燥品) 90.0~110.0 VitC ≥99.0 93.0~107.0 肌苷 98.0~102.0(干) 93.0~107.0 红霉素 ≥920单位/g 90.0~110.0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分析

(3)规定 超出限度片≤2片
且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2、崩解时限 用崩解仪测定 定义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
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崩解溶散并通过筛
网所需时间的限度
(1)规定
素片 ≤15′ 薄膜衣片 ≤30′ 糖衣片 ≤60′ 肠溶衣片 =120′完整(盐酸液) ≤60′ 崩解(缓冲液) 泡腾片 ≤5′ (15~25℃)
第十五章
药 物 制 剂 分 析
第一节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一、 药物制成制剂的目的
1 、为了防治和诊断疾病的需要; 2 、为了保证药物用法和用量的准确; 3 、为了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4 、为了药物使用、贮存和运输的方便; 5 、为了延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 、为了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21种)
制剂。
片剂的分析步骤为:
外观检查 含量测定 鉴别试验 微生物检查 检查
一、 常规检查项目 1、重量差异 定义 每片重量与平均重量之差异 (1)规定 ≤0.3g/片 ±7.5%
>0.3g/片 ±5.0% 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包衣前检查
(2)方法 20 片( 素片 ) 平均片重 每片重量
与平均片重比较 与标示片重比较
丙酮或甲醛
CH 3 C CH 3 H C H
SO3 Na OH SO3 Na OH
CH 3 C O Na 2 SO3 CH 3 HAc
H 2O
CH 3 C CH 3
SO3 Na OH
+ NaAc
Na2 S 2O5 2 NaHSO3
排除 2 加入强酸使抗氧剂分解
NaSO 3 Na 2 S 2 O 5
37℃
(2)方法
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

装量(装量差异) 渗透压摩尔浓度(其血液范围285-310 ) 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 无菌、细菌内毒素与热原
2018/12/10 17
可见异物
不溶性物质 粒径 ≥50μm
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料、容器、用具及生产环境空气洁净 度不好所致 包括:炭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纸屑、玻璃屑、 橡皮屑、细菌、霉菌、芽胞及晶粒等
药物制剂分析
本章要求
掌握制剂分析的特点 熟悉片剂、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
掌握片剂、注射剂中附件成分对其含量测
定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复习制剂的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一、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制剂分析
(对不同剂型的药物制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与原料药分析不同(有辅料) 不同剂型各不相同(不同辅料)
EDTA 2Na
排除方法 掩蔽法
2 酒石酸
Mg
2018/12/10
pH6~7. pH6~7.5 5
26
CHOHCOO CHOHCOO
Mg
注射剂中附加剂的干扰与排除
方法
灯检法 光散射法
18
2018/12/10
不溶性微粒
更小的不溶性物质 粒径 ≥25、10μm
对象:装量≥100ml静脉滴注用注射液 可见异物检查后再进行 方法 显微计数法 光阻法
2018/12/10
19
无菌(安全性检查)
在灭菌后或无菌分装后抽样进行无菌检查 检查药品、医疗器具、原料等是否无菌 方法:薄膜过滤法 直接接种法 欣弗事件:安徽华源2006年6-7月生产的欣弗未按批准的 工艺参数灭菌(灭菌温度和时间不足 )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基本要求掌握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和软膏剂的一般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熟悉常用附加剂对含量测定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了解复方制剂的分析。
第一节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1.方法:制剂分析是利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甚至微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剂型的药物制剂进行分析,以检验被检测的制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
2.区别:制剂除含主药外,还含有赋形剂、稀释剂和附加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剂、防腐剂和着色剂等),这些附加成分的存在,常常会影响主药的测定,致使制剂分析复杂化。
3.检查:通常是符合药物规定要求的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制备而成的。
因此,在制剂分析中对所有原料所做过的检查项目,不必重复。
制剂中如需进行杂质检查,主要来源于制剂中原料药物的化学变化和制剂的制备过程。
4.制剂特殊检查:除对某些不稳定的药物制剂需增加必要的检查项目外,一般对小剂量片剂(或胶囊)等需检查均匀度;对具有某种物理特性的片剂(或胶囊)需检查溶出度;对某些特殊制剂(缓释、控释剂肠溶制剂)需检查释放度等等,以保证药物的有效、合理及安全。
5.与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区别:专属性和灵敏度要求更高。
(考虑性质、含量以及赋形剂、附加剂的影响;同时考虑复方制剂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6.计算:按标示量计算的百分含量表示,而不采用原料药的百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采用滴定分析时,含量测定结果用下式进行计算:(1)片剂: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W测×W/n//W样×S标×100%式中,W测为采用某种滴定方法测得的量(g);Wn/n为平均片(胶囊)重(g/片),W样为称取样品量(g);n为所称取片(胶囊)的个数;S标为标示量(g/片)(2)注射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W测/V×S×100%式中V准确量取样品的体积(ml);W测为采用某种滴定方法测得V(ml)样品中被测组分的量(mg);S为标示量(mg/ml)。
第十八章_药物制剂分析

用合格的原料药制备,故原料药的检查项目在制剂 分析中一般不再重复;主要检查制剂在制备或贮存过 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 以相应原料药的鉴别为基础,要考虑辅料的影响。 p468:例3、4
(三)药物制剂检查的特点
1. 杂质检查 制剂制备和储藏过程中可能产生(原料药未控制的杂质) 的杂质; 制剂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增加的(原料药已控制的杂 质)
2010ChP重量差异检查方法
(1)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
(2)分别准确称定每片的重量;
(3)计算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差异的百分率。
重量差异限度
平均重量 0.3g以下 0.3g或0.3g以上
差异限度 ±7.5% ±5%
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
(五)无菌
检查供试品中是否含有活菌
无菌检查的实验条件:环境洁净度10000(B)级下 的局部洁净度100(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全 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检查 中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剂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和直接接种法,都由阳性 对照、阴性对照和供试品三部分组成。
方法 (1)狭小检测区域 (2)微粒阻挡入射光 (3)信号强度变化 (4)信号频度变化
显微计数法
方法 (1)抽滤、洗涤 (2)干燥 (3)显微测量(100×)
判定依据 (1)标示量100ml以上:每1ml中10um以上微粒不超过12 个,25um以上微粒不超过2个; (2)标示量100ml以下:每个供试容器中10um以上微粒不 超过3000个,25um以上微粒不超过300个。
(二)渗透压摩尔浓度
什么是渗透,渗透压(p476)? 检查对象:凡处方中添加了渗透压调节剂的制剂 方法:测量溶液的冰点下降来间接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W/dt = KS Csat
影响固体制剂药物溶出的因素:
* 固体药物表面积
* 药物的理化性质 溶解度 水合状态: 通常,无水药物比水合药物有更大的溶解度 晶型: 晶型不同,则溶解度可能不同 * 制剂处方和工艺
测定方法:
蓝法,浆法,小杯法
取6片(个)分别置溶出度仪的6个吊篮(或烧杯) 中,37±0.5℃恒温下,在规定的溶液里按规定的转 速操作,在规定时间内测定药物的溶出量.
美国药典方法:
往复筒法Biblioteka USP Apparatus 3
流通池法
USP Apparatus 4
桨碟法 USP Apparatus 5
圆筒法 USP Apparatus 6
往复架法 USP Apparatus 7
加热器 机械托架 控制盒
• 振动频率:30次/分钟 • 溶剂体积:250毫升以内 • 采样时间点个数:
应
• 对于药物的有效浓度与毒副反应浓度比较接近的品种, 应检查。 • 急救药品、毒剧药品,应检查。
方法与计算(以标示量=100为参照值):
取10片(个),用规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 定每片(个)药品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 X 然后计算
A + 1.80 S =?
A= 100
S = 标准差
X
判断标准:
口服普通片的常规检查 1.重量差异
uniformity of mass, weight (mass)variation 定义:按规定方法称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 的差异。
目的:通过控制各片重量的一致性→控制片剂中药
物含量的均匀程度→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规定:标示量>25mg或主要含量>25% (g/g)的片剂 检查重量差异。 测定: 取20片,测定每片重量与平均重量之间的差异,按 规定判断。 糖衣片、肠溶衣: 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合格后才能包衣, 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薄膜衣片: 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水
注意事项:
溶出仪应平稳 严禁无水升温;水循环后,才能加热 防止搅拌桨击破溶出杯:转杆在升降过程中需拧紧 转篮应干燥 调中心度、桨叶或网篮高度 选择合适的取样针垫、取样针
取样和补液的速度要快
试验结束后按STOP键,待画面消失后,切断电源
先清洗转蓝或转轴,再取出杯子进行清洗。
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四种溶出介质
• pH 1.2 的溶液:
氯化钠2.0g,加水适量溶解,加盐酸7ml,再加水稀释至 1000ml
• pH 4 醋酸盐缓冲液:
0.05mol/L乙酸-0.05mol/L乙酸钠(16.4 : 3.6,v/v)
• pH 6.8 磷酸盐缓冲液:
磷酸二氢钾3.4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3.55g,加水适量溶解 并定容至1000ml,再稀释1倍
( 1) ( 2) ( 3)
A + 1.80 S≤15.0 A + S>15.0
另取20片复试,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A + 1.80 S>15.0, 且 A+ S≤15.0
按30片计:
A + 1.45 S≤15.0
符合规定
(若改变限度,则改15.0)
2.溶出度 dissolution
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 速率和程度。
第一节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 杂质
原料药:主药
制 剂:主药(复方、单方)+ 杂质 + 辅料
剂型
1.药物制剂的鉴别特点 可采用原料药的鉴别方法 但当辅料对主药的鉴别试验有干扰时,不能直接 采用 先消除辅料的干扰
改用具有分离能力的方法
如:阿司匹林片 不用IR鉴别
2.药物制剂的检查特点
杂质检查 • 杂质检查项目:
15-25℃ 泡腾片 ≤5′
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检查 1.含量均匀度 content uniformity
定义:
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
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规定:
• 凡检查此项的制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 标示量≤ 25mg或主要含量≤ 25%(g/g)的片剂 检查。
检查在制剂的制备和贮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
葡萄糖注射液: 5-羟甲基糠醛(原料不检),重金属
• 杂质限量的要求: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片
“水杨酸”≤0.1%
“水杨酸”≤0.3%
剂型方面的常规检查
保证药物制剂的均一性、安全性、有效性
3.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特点 测定方法可能不同
辅料、共存成分有干扰:专属性
视设备状况及制剂要求而定
振动幅度:19±1毫米
3.释放度
定义:
在规定溶剂中,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 溶制剂等口服制剂以及透皮制剂中释放的速率和 程度。
2.崩解时限 disintegration 定义:
口服固体制剂于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 碎粒,并全部通过筛网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 的胶囊壳外)所需的时间限度。
目的:.控制片剂的质量,保证药物疗效
测定: 崩解仪
6片 → 同时测定 不合格时另取6片复试
规定:
37℃ 素片 糖衣片 ≤15′ ≤60′ ≤60′崩解(pH6.8 磷酸盐缓冲液) 薄膜衣片 ≤30′ 肠溶衣片=120′完整(9→1000 盐酸液)
* 溶出速率的数学表达式: dW/dt = KS (Csat―Csol) (Noyes-Whiteney方程)
K:溶出速率常数, S:固体药物表面积, Csat:药物饱和溶液浓度,Csol:任一时间药物溶液浓度
* 溶出介质的量至少为药物全部溶解时介质用量的 3倍以上,以接近药物溶出的最佳条件(即漏槽条 件),使Csat》Csol,则:
规定:
主要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
溶出过程
崩解 解聚
K1
K2
K3
K1
K2
K3
溶解 Ka 扩散
溶解 Ka 扩散 B. 非崩解剂型 non-disintegrable dosage form
A. 崩解剂型 disintegrable dosage form
药物溶出理论:
预处理
主成分含量低:灵敏度
硫酸阿托品 原料:非水滴定法
片剂:酸性染料比色法
含量表示方法不同
片剂:
注射剂:
含量合格范围不同
原料%
阿司匹林≥99.5
片剂 标示量的%
95.0-105.0
VitB1 ≥99.0
VitC ≥99.0
90.0-110.0
93.0-107.0
第二节
一.剂型检查
片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