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2016

合集下载

2016我国中小企业数量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16我国中小企业数量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16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一支基础力量。

我们要想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就得弄清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然后才能找出问题并予以解决。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

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

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

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

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

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

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

特别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

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新常态”下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分析作者:王晓丹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0期王晓丹(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30507)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工业化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政府都将小微企业作为最为活跃的微观经济主体,因为其能在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收入均衡等诸多方面充分发挥独特的作用。

但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存在各种问题。

鉴于此,针对出现的问题,建议应从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与加强政策体系建设等角度加以解决。

关键词:小微企业;新常态;自身发展;政策体系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28-0259-01一、小微企业概念界定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市场供给的源泉。

通常来讲,企业是指在社会(市场)分工条件下,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获取最大利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小微企业”就是指“小型与微型企业的合称之简化”。

二、我国小微企业总体发展现状(一)从数量上看,小微企业已占市场主体的绝大多数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各类企业总数为5 970.13万户。

其中,小型微型企业5 608.17万户(包括4 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5.00%。

(二)从结构上看,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这里的“结构”,分别是指所有制结构和产业(行业)结构。

首先,小微企业发展表现为所有制结构多元化。

尽管小微企业以各类企业所有制形式而存在,但在国有、集体,外资、私营及个体等三类企业中,小微企业所占各自的比例却有所不同。

(三)从分布上看,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别从全国来看,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以及当地政策导向等存在着区域性差异,所以不同地区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截至到2017 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为2934.8家(见图3.1),超过我国企业数量的85%,为城乡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批劳动就业人口,也为我过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的税收。

在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各司其职,中小企业主要是负责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的生产服务并且不断试图发展壮大,因其自身具有灵活经营的特点,能够很快地接收市场信息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可以说中小企业是最能反映市场需求的。

图3.1 中小企业2012年-2017年规模增长从图3.1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数量从2012年以来就不断地在提高,始终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且在2014年和2016年保持着19%以上的超高速增长,2017年的预计增长率大约能够达到19.1%。

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我过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除了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外,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具有的创新性和经营活力,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目前的专利统计中,属于中小企业的专利超过了65%,这也侧面说明了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的创新主体,为我国带来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提高,中小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与国际开展的合作与竞争也越来越多,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也开始显现,凭借着自身所拥有的灵活的机制和较低的成本不断地扩大其生产经营领域,开始在国际上树立其良好的对外形象,可以说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抓住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一定能够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1.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发展的初期,内源融资方往往是企业最好的选择,一方面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相比于其他融资,内源融资操作简单成本低,是企业最常用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一种融资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寇颖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政策导向逐渐由中小企业向小微企业和促进创业、创新聚焦,支持对象逐渐由对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机构的散点式支持向营造服务生态转变,支持手段由单纯财政资金投入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转变。

地方政策在设计时应与国家政策趋势相一致,同时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台有利于本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地方政策趋势作者简介:寇颖娇,北京联合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4-190-02一、我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现状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经营难、融资难、担保难、技术创新难等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以涉及财政、税收、融资、科技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为配套、以各地方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为着力点的中小企业法律和政策体系。

近年来,国务院密集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主要包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以下简称国发[2009]36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以下简称国发[2012]14号文)、《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等文件,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

(一)财税扶持中央财政预算增设了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14年将原来分散设立的原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中小企业发展创业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欧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科研合作资金等各项资金进行了统筹,2015年在此基础上又与民族贸易企业网点建设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进行合并。

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材料专业班级国贸126班姓名李梦瑶指导教师虞忠平(讲师)所在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2016年 5月总目录一、毕业论文二、开题报告三、文献综述四、外文翻译毕业论文题目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逆境及对策分析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 126班姓名李梦瑶指导教师虞忠平(导师)所在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完成时间:2016年5月承诺书我谨此郑重承诺: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凡涉及他人观点和材料,均依据著作规范做了注释。

如有抄袭或其他违反知识产权的情况,本人情愿接受学校处分。

承诺人(签名):年月日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逆境及对策分析现代服务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李梦瑶摘要:浙江省对外贸易进展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浙江省在对外贸易进展的过程中多以产品加工零售为主,其对外贸易进展的主力军仍是中小企业,所以本文将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和进展过程中所遇到信息交流难、治理体制问题、财务资金短缺的逆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列举了江龙控股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为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进展在企业和政府层面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选择完善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和逆境以及对策进行实证分析。

一、根据对国内国外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论述了对外贸易和经济进展关系的研究;二、从现状直面对外贸易的逆境;三、并对所得结论进行因素分析;四、提出解决逆境的决策。

关键词: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逆境;对策The present situati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Li Mengyao, Major in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ModernService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anges, Zhejiang foreign trad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trade in Zhe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And Zhejiang,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Zhejiang is the main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but also the main body of social concern.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echnical barriers become important measures of the competition of countries restricting foreign compani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leading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main export markets in Europe and Japan is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so it is easier to promot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exported Europe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Zhejia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rength is weak, often with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low level of product technical barriers are relate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mselves are difficult to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trad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government service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dustry intermediary in the practice of technical barriers in the practic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Keywords:Zhejiangsmall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foreign trade; predicament; 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1)二、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2)(一)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界定 (2)(二)浙江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概念 (2)(三)浙江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理论 (2)三、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3)(一)浙江中小企业进展的模式和特点 (3)(二)中小企业进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4)四、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逆境 (5)(一)外贸治理体制的阻碍 (5)(二)国际信息平台进展不全面 (5)(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 (5)五、案例分析: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6)(二)公司倒闭的原因 (6)(三)失败的启发 (7)六、浙江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进展的对策 (8)(一)企业层面 (8)(二)政府层面 (10)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13一、引言纵观世界经济进展规律,中小企业一直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引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经济的稳定。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财务信息不准确中小企业在财务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在人力资源和技术设备方面有限,导致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经常出现错误和延误。

这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准确,给企业经营和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解决对策:1.加强内部财务管控: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管控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采用财务管理软件:中小企业可以引入自动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效率,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概率。

3.培训财务人员:中小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使其具备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和处理财务信息的能力。

问题二: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中小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由于资金规模有限,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有效管理自身的资金流动性,导致资金紧张、运作成本高等问题。

解决对策:1.建立合理的资金预算:中小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明确收入和支出,合理安排和利用资金。

2.多元化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以降低资金压力。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小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监控和管理,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问题三:财务风险防控不到位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防控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

由于缺乏全面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的挑战,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解决对策:1.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

2.财务风险保险投保: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购买财务风险保险,以降低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

国内中小型化工企业检维修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国内中小型化工企业检维修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7G
4937
生产技术部
有机械术人员,缺电气、仪表技术 人员
8H
8500
生产技术部
有机械、电气术人员,缺仪表技术 人员
二、中小型化工企业检维修现状分析
2、检维修安全管理方面 化工行业特性 − 介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 作业环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登高等; − 结果: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及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高危
探讨和研究中小型化工检维修管理的必要性 − 生产设备日趋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结构逐渐复杂。而随着设备工
作环境的多元化,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多; − 化工企业往往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危行业特点。 有利于帮助企业稳定生产运行,提质增效,降本减费,建立节约型社会; 有利于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记或变更登记手续。 三是超期未检。不按检验周期组织定期检验,给设备运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部分施工单位或人员无相应施工资质。
种类
压力管道
压力容器(台) 锅炉(台) 起重设备(台) 电梯(台) 叉车(台) 安全阀(台) 爆破片
2015年某企业特种设备依法依规隐患排查统计表
总数
0 超期未检数量
条数(条) 长度(米) 条数(条)
有9家没有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 − 预决算流程采取传统的线下手工方式,
工作量大、环节多、数据滞后。
缺乏事前控制 − 不编制检修计划或者计划编制不完善,
现场实际工程量与计划存在较大偏差; − 企业本身缺乏预算手段或预算人员,
使得预算费用整体可信度差。
二、中小型化工企业检维修现状分析
5、检维修承包商及施工人员资质管理方面 由此带来的问题

我国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王嗣琦
【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增强,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主要由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实施。

然而,我国许多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存在信用评级人员业务素质低、评级模型不适当、评级独立性缺失等问题,以致造成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下降,评级结果市场认可度不高的局面。

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加强评级团队和内部控制建设、政府对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努力培养和提升中小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促进当前我国中小信用评级机构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页数】3页(P106-108)
【作者】王嗣琦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
【相关文献】
1.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兼评美国信用评级危机
2.构建中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路径——对美国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的观察
3.我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发展现状分析4.我国中小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分析5.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

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

2008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

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

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

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

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

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 政策不公,市场无序。

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

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

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

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

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目前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并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1、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省GDP的40%。

2008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279.34亿元,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总量的38.4%,这表明,每1亿元GDP 中,约有0.4亿为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

2、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08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

3、中小企业占据了城镇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

2008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609.2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9%,占全省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7%,即全省1134.78万个城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

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实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

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

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

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

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

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

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

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

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

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

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

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

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

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产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

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一)“小”、“灵”、“快”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

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

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

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

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

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小而专”和“小而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

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小批量、多样化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

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

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