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2019秋季学期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初中语文】2019秋季学期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 ;唐宗宋祖,稍逊 .(
) 风.骚.
(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
)。一代天.骄.( )风.流.人.物. (
),成吉思汗, ),还看今朝。
2
3、四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词的上阕主要写_____
, 上阕可分为__层,内容依次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填空 ( 1)《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___。柳亚子曾说这首词“虽苏、辛未能抗” 指宋代词人___和___。
,其中“苏” “辛”分别
( 2) “稍逊风骚”中的“风”本指______, “骚”本指_______。两者合称历来泛指_ 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弯弓射大雕”在文中指的是______。两处
示例: (男领) 北 国 / 风 光,
(豪迈,高而慢)
(齐) 千 里 / 冰 封——, (拉长)
万 里 / 雪 飘。↗
(高昂)
(女 )
望——长 城 / 内 外,
惟 余 / 莽 莽。 2. 当堂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独立完成,先小组内交流讨论,再班上交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可以对毛泽东同志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那么,你 认为,在当今时代,哪些人称得上是 “风流人物 ”?试举例说说(可以是个人,亦可以是群体) 。
_;下阕主要写_________ , 可分为__层, 内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阙中总写的北国雪景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部编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单元导学案1《沁园春·雪》2《我爱这土地》3《乡愁》4《你是人间四月天》5《我看》x第二单元导学案6《敬业与乐业》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8《论教养》9《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三单元导学案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湖心亭看雪》13《诗词三首》第四单元导学案14《故乡》15《我的叔叔于勒》16《孤独之旅》第五单元导学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怀疑与学问》19《谈创造性思维》20《创造宣言》第六单元导学案21《智取生辰纲》22《范进中举》23《三顾茅庐》24《刘姥姥进大观园》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含答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部编(统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1+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3【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1+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3【精品】

《21 陈涉世家》第三课时一、巩固导入检查背诵第2段。

二、研习课文研习第三段1、全班朗读第三段。

注意字音、句读。

读毕,酌情讲评。

2、感知内容:(1)、本段开头描述了哪三个场面?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行为反映了陈胜、吴广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3、运用一连串数词“百”“千”“万”,形象地展现了起义后的大好形势。

4、提问: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三:合作探究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哪些写作特色?三、扩展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思考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给下面文字划分节奏。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梁以此奇.籍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

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

五、小结第三课时答案二、1、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和反抗斗争精神。

这三个场面,体现了陈胜、吴广把起义运动计划得十分周密,很有谋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背诵全词,积累重点字词。

2.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 学习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 写作背景。

(三)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妖娆(ráo)风骚(sāo)稍逊(xùn)今朝(zhāo)2. 解释下列词语。

妖娆:娇艳美好。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四)文本研读。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从空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和动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静态描写)等方面描写。

顺序是由远及近,由上而下。

2. 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字有多种含义。

一方面肯定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他们都曾是威震一方的英雄;另一方面委婉地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同时,通过“惜”字引出真正的英雄——今朝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体现出诗人超越历史英雄人物的自信。

3.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无产阶级必定能主宰世界。

(五)写法探究。

1. 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找出例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群山比作银蛇在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赋予山和原以生命活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群山与高原在大雪覆盖下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 对偶句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和冰天雪地的景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环滁()林壑()琅琊()()潺潺()辄醉()林霏()暝()晦明()伛偻( )()山肴()野蔌()颓然()阴翳()觥筹()()2、文学知识填空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朝代)著名家,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之一。

3、本文结构和写景顺序第一段:写顺序:。

第二段:写顺序:。

第三段:写顺序:。

第四段:写。

4、主旨探究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

但他还是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

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和对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5、写出相关的成语(1)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多含贬义)。

()(2)本意是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

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3)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4)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现在多形容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6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环( )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学习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如雷贯.耳( ) 顿开茅塞.( ) 鹤氅.()沔.水()箪.食壶浆()吴会.()半晌.()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拜谒.(hè)倾颓.(tuí)鄙.贱(bǐ)B.纶.巾(guān) 存恤.(xù) 侥.幸(yáo)C.末胄.(wèi) 殆.尽(dài) 昼寝.(qǐn)D.愧赧.(nǎn) 疏懒.(lǎn) 捆缚.(fù)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顿开茅塞鼎足荒芜避席B.经事奇才豪杰造逆谬举C.如雷贯耳拜揭犹然施礼D.思贤如渴玄德衣襟属咐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山西太原人。

B.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C.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D.《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5、解释下面词语如雷贯耳:经世奇才:箪食壶浆:顿开茅塞:6、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人名)的长篇小说《》,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朝代)著名、戏曲家,是中国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二、自主学习1、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答:.2、根据你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你觉得刘备、诸葛亮、张飞各是什么样的人?明确:。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1 《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编教语级册导学册【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 g mǎn g分fèn外妖娆ráo 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还看今朝zh āo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课堂探究】1.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版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A级﹚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一、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1.注音、写字: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jiāo(娇)一代天jiāo(骄)顿失tāo tāo(滔滔)2.释词: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须晴日:等到分外:格外妖娆:娇艳美好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略输文采:差、失俱往矣:都风骚: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3. 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1)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望批评指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感情:应读出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你还知道哪些毛泽东的诗词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第一课时一、完成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仔细品味词的上阕,思考: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的上阕都是描写雪景的。

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了什么写法?应怎样理解?体会其意境。

明确:互文;意思是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3.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明确:“望”字。

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内外”是从南到北,“上下”是自西向东,续写地域的辽阔。

“顿”字也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5.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

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明确:“须”是等到的意思,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7.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认真欣赏词的下阕,思考: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过渡。

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下文内容,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2.如何理解“折腰”一词?明确:“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一样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不一样,“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对于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来并说说其含义。

明确:“惜”,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在诗人心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其用意。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二、课堂总结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练习1.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词;2.尝试用自己的(散文化)语言描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意境。

参考: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四、拓展延伸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下列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

其作用是: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看”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山、江、天、水(景物)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视角)、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4.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5.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参考: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

(能答出大意即可)7.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参考:《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