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欧式建筑群
广州沙面建筑群介绍

广州沙面建筑群介绍
广州沙面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岛东部海岸线上,是广州市的一个著名景点。
该建筑群是广州市内少数保存完整、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之一,也是广州市老城区保存较好的街区之一。
广州沙面建筑群结构复杂、品种繁多,为华南最早的洋楼区之一,包括有建于公元1850年的美国领事馆,建于1923年的广州市贸易局旧址、建于1909年的东明洋行、建于1912年的越秀洋行等建筑。
这些建筑体现了广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经济、文化活动和沙面商业的兴起和发展。
现在,沙面建筑群是广州市一流的旅游景点,并被列为广州市文保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不仅仅是广州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外来文化和广州本土文化融合的典范。
广州沙面岛旅游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探究

广州沙面岛旅游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探究[内容提要]广州沙面岛是广州现留存下来的最完整、最典型、价值最高的历史文化街区,它的保护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声誉。
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用地逐渐扩张,新建筑落成越来越多,沙面岛原有建筑群受到影响,也影响了整个沙面岛的格局。
本文将从沙面岛旅游文化入手,积极探究如何对沙面岛进行保护性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沙面岛的旅游文化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希望对沙面岛未来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引言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它既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地域特征显著的本土文化。
这里旅游胜地众多,它们不仅环境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沙面岛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座占地仅0.3 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就有54处,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沙面岛,值得我们探究。
一广州沙面岛的旅游开发价值(一)地理位置优越沙面岛位于广州荔湾区珠江白鹅潭畔,这里临近著名的上下九步行街、恩宁路、珠玑路、黄沙水产批发市场等商业区,兼顾广州最具欧陆情调的外事游览区和文物保护区,也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西洋建筑历史宝库之一。
这里交通便利、人流密集、文化古迹丰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为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二)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沙面岛虽处在都市,但环境宁静景色优美,气候温和,有“都市里的世外桃源”美称。
1949 年以来,经过政府几十年的认真改造,如今的沙面岛已经是绿树成荫。
沙面岛树木种类繁多,据统计,岛上的乔木一共有1300 多株,主要有香樟、细叶蓉、大叶蓉等一百个品种。
市园林部门还为这些古树命名,其中有一棵古树树龄长达315 年,直径有180 厘米,是目前树龄最长、直径最大的古树。
西洋建筑在古树的掩映下,凸显出一种浓浓的欧陆风情,令人陶醉。
这里的公共设施独具特色,沙面街道平坦宽阔,两边各有一条并行的单行道,小汽车可以穿梭其中;中间是一条种满花草的绿化带,花枝摇曳,散发着淡淡的花香;街道上的凉亭和健身设施,对市民全部免费开放,市民锻炼热情十分高涨;街道上的雕塑各具形态,生动形象,仿佛在诉说着沙面往事,吸引着许多游客的目光。
广州沙面建筑群观后感

广州沙面建筑群观后感广州沙面,就像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而那些建筑群就是书中最生动的插图。
刚踏入沙面,我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欧洲小镇的梦境里,但又清楚地知道这是在广州。
那些建筑风格各异,有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等等,我这个建筑门外汉,看着这些风格名字就像看天书一样,但一点也不妨碍我欣赏它们的美。
瞧那一座座带着尖顶的建筑,像是在比谁的帽子更奇特。
有些建筑的外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像是皱纹一样,可这皱纹不但没让它们显得老气,反而多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就像一位优雅的老妇人,岁月虽然带走了她的青春,但留下了无尽的气质。
这些建筑周围的环境也特别迷人。
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走在其间,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旋律上。
路边还有一些特色小店,有卖复古小物件的,也有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咖啡店。
在这样的地方,喝杯咖啡,看着那些老建筑,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我还发现,沙面建筑群的每一块砖、每一扇窗似乎都在悄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里曾经是广州重要的商埠,外国人云集,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
也许在某个角落,曾经有一位外国商人在和本地的商贩讨价还价;又或许在某座建筑里,曾经举办过一场盛大的舞会,穿着华丽礼服的男男女女在这里翩翩起舞。
在这些建筑里漫步,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
从过去广州的繁华商贸,到现在的旅游胜地,沙面建筑群就像一位见证者,默默地看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它既保留了古老的记忆,又融入了现代的活力。
广州沙面建筑群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管你是想寻找历史的痕迹,还是只想找个惬意的地方消磨时光,这里都不会让你失望。
它就像一颗镶嵌在广州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沙面.精品PPT课件

新古典主义式
新荔枝湾酒家
哥特式
特点是高大而复杂,以石 柱和门窗向上的尖拱为标 志,多用于教堂建筑。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哥特式
哥特式
哥特式
沙面的浪漫主义建筑不多,只有露德天主教堂是沙面唯一的典型的浪漫主义建筑,位 于沙面大街14号,正面分上中下三段式,墙面上有数不清的垂直线条,门和窗都是向 上的尖券状,顶上是一个重重叠叠的尖顶。这些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特点。
广州沙面欧式建筑群的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式
仿哥特式
巴洛克式
拱卷廊式 现代主义式
新古典主义式
特点是模仿西方古 典复兴手法,追求 雄伟、严谨。一般 以粗大的石材砌筑 底层基础,以古典 柱式和各种组合形 式为建筑主体,加 以细部装饰
新古典主义式
新古典主义式
沙面大街54号——胜利宾馆
胜利宾馆是沙面 西洋建筑群中新 古典主义建筑风 格最典型代表
小结:
从这些建筑中直接可以看出它们对今天世界建筑和建筑装 饰风格的影响。同时,为了形成统一的效果,沙面的每幢建筑 的高度被限定在四层之内,使建筑群在一排排浓密树林映衬下。 各种不同风格建筑产生的对比,却又让人感到十分配合、协调。 古老的建筑物在林荫中显得更加美丽和谐,隐约神秘……
如今的沙面,咖啡馆、饭店与酒吧成为了一道迷人的 风景线。150多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树种满大道两旁。那 苍翠欲滴的古树、飘着曳地长须的老榕,弥散着幽香阵阵的 巨樟,坐落在浓荫掩映中的许许多多的风格迥异、气派豪奢 的欧陆建筑……仿佛隔世的逍遥乐土与浪漫林园,让人体味 到一种时过境迁的恬静闲适,还有矜贵的华美与洋画的风 情……。
沙面—昔日的洋人街
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广东欧式建筑景点

广东的欧式建筑景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广州沙面:沙面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欧式建筑景点,这里有许多欧洲风格的建筑,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哥特式等风格。
2.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这座教堂位于越秀区,建于1863年,是中国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和壁画也是一大看点。
3. 广州粤海关博物馆:这里曾是广州粤海关的办公地点,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
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博物馆,展示中国近现代海关的历史。
4. 深圳国贸大厦:这座大厦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建筑设计充满了欧洲古典建筑的元素。
5. 珠海圆明新园:这是一座仿照北京圆明园建造的园林,其中有许多欧式建筑和雕塑。
6. 汕头澄海陈慈黉故居:这是一座具有南洋风格的建筑,建筑内的雕刻和装饰都十分精美。
7. 佛山祖庙:祖庙内的万福台和黄飞鸿纪念馆都是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
以上只是广东众多欧式建筑景点中的一部分,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查阅更多相关资料。
广州沙面建筑群

历尽沧桑的广州沙面是经过了一段历史变迁而成 的。 100多年前,沙面是与沙基相连的沙洲,叫拾翠 州。 在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时期是行商人仓库区。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 战争;广州民众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恨,烧毁了十 三行外国商馆。1857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广 州,于是成立了一个由两名英国人、一名法国人 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控制广东衙门所有的日 常工作,同时逼迫广东衙门辟沙面为租界。无力 抵抗的清政府只好令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英国领事 柏克签订了《沙面租约的协定》,从那时起,沙 面便沦为英法两国的租界。1861年,英法殖民主 义者“租借”了沙面,挖沟使它与沙基分开,在 四周筑砌花岗石,将沙面西边4/5的地划为英租 界,东面1/5为法租界,不许中国船只靠近沙面 的河涌停泊。1865年英领事馆迁入沙面,并出卖 了部分租界地给外国人。法租界也于1889年拍卖 了部分土地。 英法虽各霸一方,但沙面经营之初即有统一完 整的规划,设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和绿化区,在南 端设置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 初期的沙面建有警察局、英领事馆、礼拜堂等, 现已不复存在。现存沙面的建筑都是19世纪以后 建设的,有领事馆、教堂、学校、银行、洋行、 俱乐部、旅馆、小住宅等等。
目前,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 风景区和休闲胜地,也是白天鹅宾 馆所在地。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 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 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 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 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 筑。现在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 同样位于沙面岛,这使得沙面岛上 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办公,且该领 事馆是美国在中国唯一可以办理中 国公民移民美国签证的场所。建国 后市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该 建筑群于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 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 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1996年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面西洋建筑风格千姿百态:
现代沙面分区图

现代沙面分区图沙面总览图:
沙面一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印度人住宅
2,赫德爵士住宅沙面二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英国圣公会牧师住宅
2,英国圣公会基督教堂
3,沙面堂
沙面三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泰和洋行(英)
2,广州国际俱乐部
沙面四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天祥洋行(英)
2,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德国领事馆3,老殿典藏馆
沙面五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旗昌洋行(英)
2,德士古洋行
3,万国宝通银行(美)沙面六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西关人家
2,广州沙面建筑群
3,新沙宣洋行
沙面七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屈臣氏药房(英)
2,广东胜利宾馆
沙面八区:
区内主要地标:
1,英国领事馆西副楼
2,英国领事馆动副楼沙面九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传教社楼
2,私人住宅
3,台湾银行
4,印度人住宅
5,永胜洋行
6,英国医院招商局
7,沙面和曦展馆沙面十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传教社
2,泰国人俱乐部
3,广东侨胞宾馆沙面十一区:
区内主要地标:
1,法国兵营
2,香港牛奶冰厂
3,捷克领事馆
4,海关馆舍
沙面十二区:
区内主要地标:
1,印度人住宅
2,汇丰银行宿舍(英)
3,东方汇理银行(法)
4,法国领事馆
5,宝华义洋行(法)沙面十三区:
区内主要地标:
1,白天鹅宾馆
2,艺廊里
3,沙面网球场(英)
4,法国租界花园。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沙面建筑群
广州沙面建筑群,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209/11,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
时代:清。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沙面原是濒临珠江的一块沙洲,明清时曾在此设码头、建炮台,拱卫城垣。
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英法侵略军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筑河堤,填土筑基,
1861年建成沙面岛,岛内为英、法租界。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岛内各建筑设施已基本建成。
岛内建筑有西方风行的新古典式、折衷主义式、新巴洛克式、拱券廊式、仿哥特式等多种形式,建筑群体系至今基本保存。
岛内环境幽雅,规划有序,街道纵横,绿树成荫,花草连片。
广州有许多老地方老地名,沙面便是一处。
但粗略一算,沙面大约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建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与周边已是大大地不同。
与此相近的情形,在所谓的开放口岸都是遇到过的,上海、汉口、青岛、烟台,……。
而如此密集的欧式建筑,又集中于一个小小的江畔沙洲,沙面似乎是独一份。
数年前,曾入住沙面的白天鹅宾馆。
闲时也在沙面的林荫道上转悠。
当时,也没将什么文物保护单位当回事,只觉得这里的规划做得好,房屋、街道、绿化、配套,在广州或在其它大城市并不多见,行走其间,安详、舒适。
此次旧地重游,安详的感觉却是再也找不到了。
沙面俨然已是广州拍摄结婚照最好的外景地了。
评定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