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

(4)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控制光线强弱。 (5)转换器:上有物镜,转动时可转换放大倍数大小不同 的物镜。
知识点2 显微镜的使用 1.练习使用显微镜: (1)目的要求: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_操__作__ _方__法__。 (2)材料用具:光学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 物或植物玻片标本、_擦__镜__纸__、纱布。
×
×
4.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 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A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
5.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
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D )
↓ 观察:①放置玻片标本: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 上放在载物台上,用_压__片__夹__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 _通__光__孔__的中心
②下降镜筒:转动 _粗__准__焦__螺__旋__,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 物镜接近_玻__片__标__本__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_物__镜__) ③升高镜筒:一只眼向_目__镜__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 _粗__准__焦__螺__旋__,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二、对光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缓慢上升,再 转动转换器,使低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不要用手扳 物镜!)
转动遮光器,把一 个较大的光圈对准 通光孔,一眼注视 目镜,另一只眼睁 开,边转动反光镜 边通过目镜观察。 直至看到白亮的圆 形视野
试一试:1.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 2.转换遮光器上的不同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清晰度
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读第二单元开篇语,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重
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
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走进新单元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取镜和安放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例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A.粗准焦螺旋B.压片夹C.反光镜D.细准焦螺旋解析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迅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压片夹在载物台的两旁各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直径为50mm,一面为平面,一面为凹面,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
答案为B。
例2 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A.物镜B.反光镜C.细准焦螺旋D.遮光器解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目镜是将已被物镜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实像进一步放大,达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可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的用途在例1中已作阐述,故略。
答案为A。
考点2 关于对光操作的要求对光是使用显微镜观察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1)做到“三转”: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2)做到“一线”,即通过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的光线是一条直线。
(3)“左视、右开”,即对光时一般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为了便于绘图)。
最后通过目镜,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光对好后不要再随便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不能准确地通过反光镜进入通光孔。
例3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解析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或观察物像时,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左眼注视目镜,用以观察视野;右眼同时睁开,用以绘图。
答案为D。
例4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解析掌握对光做到“三转”操作要求,学会习惯用眼方式,记住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为止。
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附答案)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显微镜的构造二、练习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一只手握住______,一只手托住______。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____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______和______。
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_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
(2)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________。
一只眼注视______内。
转动______ __,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______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3.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__________上,用________压住。
玻片标本要正对________的中心。
(2)转动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 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__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总结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
一台显微镜的______与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答案:一、目镜镜筒物镜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二、1.(1)镜臂镜座(2)7 目镜物镜 2.(1)低倍(2)通光孔目镜反光镜目镜3.(1)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2)粗准焦螺旋(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4.倒像目镜物镜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使用中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规律特点比较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体积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视野明暗低倍镜多小远亮高倍镜少大近暗 2.显微镜下污点判断的方法由于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三个部位,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装片上;若转动目镜污点随着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完整版)练习使用显微镜习题附答案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解析: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数目就越少;反之相反。
答案:A2.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④选用凹面反光镜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大光圈使光线透过的较多,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因此光线过暗时应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答案:C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污点从视野中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上D.反光镜上解析: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
转动目镜,污点随着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着动,则污点就在玻片标本上,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就一定在物镜上。
答案:B4.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物像是( )A.“上”和“6”B.“下”和“9”C.“上”和“9”D.“上”和“6”解析: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像。
所以看到的物像分别是“上”和“9”。
答案:C5.某同学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了一行细胞如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则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1个B.2个C.4个D.8个解析:由低倍镜头(10倍)换成高倍镜头(40倍),看到的细胞就放大为原来的4倍,数目相应减少为原来的1/4,即在低倍镜下能看到8个细胞,在高倍镜下只能看到2个细胞。
故选B项。
答案:B6.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示标导学(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情感目标:(1)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
(2)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二、查学诊断回顾上一单元,并对以下概念加深了解:1.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2.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3.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组成成分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三.导学示教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并提出下面的问题:(1)你知道上述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吗?(2)这两幅图片上的结构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吗?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两幅图片表示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下表皮的结构。
这些结构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需要经过处理后,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那么,显微镜的构造有哪些?各结构有什么作用?使用显微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进行探讨。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师生共同观察后,教师引导:无论是鲜艳的花朵还是高大的树木,构成它们的最基本单位都是细胞,如果要比较构成花的细胞和构成大树的细胞有哪些异同点,就需要进行观察和比较,那么,我们需要利用什么仪器进行观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显微镜的相关内容。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显微镜的构造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必须要了解细胞。
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它不仅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B
4.实验分析∶ 〈1〉.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 污物的正确方法是用专用的 擦镜纸 轻擦。 (2).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 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 向 右下方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3).在操作显微镜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 定要看着 物镜 ,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物 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第二章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方法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二、对光
三、观察
四、复原放回
物体放大倍数 =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认识目镜与物镜
生物作业本P5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 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 目镜
5× 50× 200×
10× 100× 400×
1的使用 :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写有“上”字的玻片标 本,观察的物像是“ ”,即图片平面内 旋转1800。
倍数越大,物像越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 视野越大,亮度越亮,视野越小,亮度越暗。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我们会看得 越清楚,但视野范围也会越小,导致视 野范围内的光线越少,所以就会变暗了。 假设你把10倍镜下视野范围内的光线看 做1,400倍的时候我们的视野范围变成 了原来的1/400,进入目镜的光线虽然不 一定是原来的1/400,但是肯定会少很多, 自然看起来会暗了很多。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1.能说出显微镜14个结构的名称。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上有压片夹和
通光孔)
镜柱
遮光器(上有大 小不同的光圈) 反光镜
1
镜座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能说出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的作用。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载物台
作用: 安放玻片标 本
反光镜
作用: 反射光线
镜座
作用: 稳定显微镜
镜柱
作用: 支持镜身
粗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 筒(升降范围 大)
细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 筒(升降范 围小)
压片夹
作用: 固定玻片标 本
考考你
镜筒
细准焦螺旋
目镜
粗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镜臂 载物台
练习
1.写有字母“上” 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 到的物像是字母 。 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 是 ;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 是 ;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 是 。其中 看到细胞数最多,看到细 胞最大。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 才能使物像居中。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必须使反射的可见光穿过被 观察的物体才行。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写 在不透明纸上的字。
练习答案:
1. 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可能会遮挡进 入反光镜的光线,因此显微镜视野有时会 变暗。 2. “ ” 3. 1号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因为显微 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被观察的细胞在视野 中就越大,在同样大小的视野中细胞的数 目会少,反之会多。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你对显微镜 的构造了解 吗?
目镜 镜筒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镜臂 载物台
遮光器
镜柱
反光镜 镜座
显微镜
目镜和物镜 作用: 放大物象
注意: 这两者的乘积就是 放大的倍数
从显微镜目镜看到 的物ຫໍສະໝຸດ 是倒像。转换器作用: 安放和转换 物镜镜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重点和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走进新单元能
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
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
了解细胞。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
胞,
讲授新课
必须借助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右手握,左手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托;略偏左,镜的发展史安目镜。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到清晰的图像
,爱护显微镜
难点】
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的培养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看书中35 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指导学生看书37 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造和作用
1.显微镜的构兴奋,跃跃欲试造学生
两人一组,看书对照
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
微镜。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称。
2. 显微镜的使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光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1)低倍物镜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对准通光孔。
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
(2)左眼看,到物像的。
右眼睁。
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3)转动反光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镜,看到明亮观察的视野。
观察:③动植物玻片标本;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建议先观察 2 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提出疑问,明确动手操作,观察,
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孔。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2)镜筒先下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降,直到接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标本。
越小 , 个数越多
(3)左眼注视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 目镜,使镜筒观察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
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
看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 生共同解决问题。
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 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 物 镜的放大倍数
③ 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 透的物体。
引导学 生 换目 镜后再 观察 。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 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 放 显 微镜 的 使 用录 像 。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 查,纠正错误。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 2 分钟内找 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 到 物
像 。
小组竞赛
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 级。
练习
思考,回答。
看书 39页注 提
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
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 么 办 ? 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 欲言。
缓缓上升,直 认 真 观
到看清物像。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