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_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精品PPT课件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 求个性解放
谢谢!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 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察五权分立。
义
袋盖为倒 笔架 寓意 以文治国
礼
三民主义: 民主、民 权、民生
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
民
清 代
国 时 期
旗 袍
改 良 的
旗
袍
五 十 年 代 列 宁 装 、 布 吉 拉
六十年代 绿军装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七十年代的时尚——碎花衣裳
改革开放后 流行宽松的衣裳
现在的服饰:
服饰变化的特点
服饰的变迁
清朝的旗袍马褂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 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 设计的中山装
衣领为翻领封 闭式,显示严 谨治国的理念
耻
共和理念: 平等、自 由、博爱
廉
胸前五颗纽扣代 表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特征:中西合璧, 新旧羼杂
女装:旗袍的改良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列宁装 绿军装
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原因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谢谢!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 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察五权分立。
义
袋盖为倒 笔架 寓意 以文治国
礼
三民主义: 民主、民 权、民生
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
民
清 代
国 时 期
旗 袍
改 良 的
旗
袍
五 十 年 代 列 宁 装 、 布 吉 拉
六十年代 绿军装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七十年代的时尚——碎花衣裳
改革开放后 流行宽松的衣裳
现在的服饰:
服饰变化的特点
服饰的变迁
清朝的旗袍马褂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 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 设计的中山装
衣领为翻领封 闭式,显示严 谨治国的理念
耻
共和理念: 平等、自 由、博爱
廉
胸前五颗纽扣代 表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特征:中西合璧, 新旧羼杂
女装:旗袍的改良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列宁装 绿军装
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原因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近现代服装史

❖ 解放鞋有着橡胶鞋底, 帆布鞋面,鞋底是黑色, 鞋帮是黄色,鞋面则是 绿色.
70年代服装:Black leather shoes,
flower shirt, bell bottoms
❖ In 1978, the offici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not yet been released publicly, the streets have been the quiet revolution
Chinese tunic suit
Mao suit
After several decades, Chinesetunic suit
become very popular, become a standard clothing of a Chinese man.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 国之四维(礼、义、廉、 耻),袋盖为倒笔架,寓 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 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 分立(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 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 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 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Nike shoes
❖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 改善、思想逐渐开放, 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 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 这一时期,中国女性 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 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 底的革命,。
❖ Novel styles, unique style, dress are personalized,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现代:款式新颖,样式独特,服饰具有个性 化、自然化和环保化。
70年代服装:Black leather shoes,
flower shirt, bell bottoms
❖ In 1978, the offici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not yet been released publicly, the streets have been the quiet revolution
Chinese tunic suit
Mao suit
After several decades, Chinesetunic suit
become very popular, become a standard clothing of a Chinese man.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 国之四维(礼、义、廉、 耻),袋盖为倒笔架,寓 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 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 分立(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 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 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 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Nike shoes
❖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 改善、思想逐渐开放, 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 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 这一时期,中国女性 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 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 底的革命,。
❖ Novel styles, unique style, dress are personalized,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现代:款式新颖,样式独特,服饰具有个性 化、自然化和环保化。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PPT课件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趋势: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向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为例,说 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二、食——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因素 (2)受自然物产条件的限制
(3)生活习俗的制约
⑴中国传统四大菜系:鲁、粤、川、淮扬菜
概况
阶段 鸦片战争后—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 后——十一届 三中全会
表现 长袍马褂 上衣下裙 西装、中山装 旗袍 列宁装 制服装 绿军装
十一届三中全 异彩纷呈 会至今
服饰特征
时代特征
中式与西式、传 半殖民地半封 统与现代并存 建社会
政治色彩强烈与 独立自主 革命相关的服饰 巩固独立 成为主流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20世纪80年代后 截止2003年
成就
外国人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 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报刊
阶段 时期或时间
19世纪中前期 形成
1873年
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繁荣 改革开放后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①代表性服饰: 列宁装、中山装(“干部服”)、绿军装
②服饰特征: 政治性、保守性( 强烈的政治色彩,朴素单一)
时代特征:独立自主、巩固独立
③本阶段服饰变迁的原因:
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国家政策:如建国初与苏联的关系;文化大革命 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 ; 思想因素:封闭保守。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30页PPT

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程,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 们对着装的要求,八九十年代 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 衣裙掀起一阵热浪。休闲装、 时尚服饰、牛仔服饰在市场上 大量涌现
90年代
现代服饰
款式新颖,样式独特,服饰 具有个性化、自然化和环保 化。此外,唐装、宋装、清 装等古韵犹在。
现代流行服装
以文治国
义
礼
下面为女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袄下裙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 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 最为流行,上衣有衫、 袄、背心、,样式有 对襟、琵琶襟、一字 襟、大襟、直襟、斜 襟等变化,领、袖、 襟、摆多镶滚花边或 刺绣纹样,衣摆有方 有圆、宽瘦长短的变 化也较多。
近
完代
袄
美 搭 配
袄 裙 与 中
山
装
旗袍流行
在不同时期有不 同的变化:袖子 从宽到窄,从长 到短;下摆从长 到短,再由短到 长,完全随着时 代的变迁而变迁。
穿军装个个
年 爱戴军帽,
代 是当时最为 的 时髦的衣服。
那个时候,
流 全国的人都
行 为拥有一身 绿军装而自
—
绿
豪。那时候 最流行的穿
军 法是要在军
装 装口袋上别 个五角星。
绿军装
80
年
代碎
的花 时衣 尚服
20世纪70、80年代前
的中国男式服装,更为千篇 一律。当时城市中的男装仅 有毛式制服、中山装、茄克 衫等几种,裤子大概只有一 种又肥又大的直筒裤了。
了解了近代的服饰,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现代的服饰
旗 ; 袍
50
列宁装
年 本是男装 上衣,
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 变出女装,并成为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 ppt课件

90年代?随着革命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逐渐开放对服装的要求追求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90年代人们对着装的观念也开始有了变化开始注重面料的舒适性天然性?90年代哈韩族迷你松糕鞋等词开始流行?最早有人穿着破着大窟窿的牛仔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时很多人都以为是穷的没钱买衣服随后一种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材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样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后来恰好叫韩流
8
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 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3长垂袖,袖摆宽大。)纹样以:菱形,
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
黑为正色(象征高贵)。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秦以玄(黑) 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北朝
ppt课件
21
中山装是学生装和军装改进而成的一款服装,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创导和率先穿着,因而得名为“中山装”。中山装出现 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是告别旧时代,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具有深 远的影响。其款式吸收了西方服式的优点,改革了传统中装宽松的 结构,造型呈方形轮廓,贴身适体,领下等距离排列的纽扣,顺垂 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对称式四袋设计,实用,稳妥。与西服相比, 改敞开的领型为封闭的立领,自然庄重,具有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 中山装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被称为“国服”。
灰色调几乎笼罩着全中国 走出灰色也是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的体现,中国即将走出那
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 上得以释放……
ppt课件
27
80年代
80年代改革开放,港台的服装进入内地,年轻人开始引领新潮流, 勇于追求时髦
紧身衣,牛仔裤,红裙子,超短裙长丝袜及高跟鞋开始进入人们的 生活。
8
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 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3长垂袖,袖摆宽大。)纹样以:菱形,
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
黑为正色(象征高贵)。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秦以玄(黑) 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北朝
ppt课件
21
中山装是学生装和军装改进而成的一款服装,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创导和率先穿着,因而得名为“中山装”。中山装出现 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是告别旧时代,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具有深 远的影响。其款式吸收了西方服式的优点,改革了传统中装宽松的 结构,造型呈方形轮廓,贴身适体,领下等距离排列的纽扣,顺垂 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对称式四袋设计,实用,稳妥。与西服相比, 改敞开的领型为封闭的立领,自然庄重,具有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 中山装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被称为“国服”。
灰色调几乎笼罩着全中国 走出灰色也是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的体现,中国即将走出那
个“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 上得以释放……
ppt课件
27
80年代
80年代改革开放,港台的服装进入内地,年轻人开始引领新潮流, 勇于追求时髦
紧身衣,牛仔裤,红裙子,超短裙长丝袜及高跟鞋开始进入人们的 生活。
服装变迁.ppt

20年代的旗袍
扫 地 旗 袍 30年代的旗袍
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
长袍马褂,男性服饰名,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民国元年, 北洋政府颁布的《服制案》中将其列为男子常礼服之一。 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服装也开始发生改变。 西装又称“西服”、 “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把有翻领和驳 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 ,这显然是中 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 国,来中国的外籍人和出国经商、 留学的中国人多穿西装。
喇叭裤
健美裤
牛仔裤
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 聊天。五颜六色多欢快!
90年代:全球交流
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
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 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 的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 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 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 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 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 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 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 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 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 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 的表现。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 族的衣饰,而现代意义的旗袍,诞 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 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行家 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 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 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 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 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 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 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 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 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 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美, 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 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刘亮长
近代服装式的发展.ppt

中 山 装 创 始 人
———— 孙 中 山
中山装
主要特色 形成发展 造型特征 设计理念 制作工艺 时代标签 回归之路
特色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 上,近现代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 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 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 标准服装之一。 由于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 方也习惯称呼中山装为“毛装”。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 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装和其他 时装逐渐开始流行。虽然您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出席国内重大活动时,依旧习 惯穿着中山装,比如国庆大阅兵等等!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胡锦涛主席等国家领 导人身着中山装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中山装由来说法一:
在清朝(1644年~1911年),中国男子都是按照满族的 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 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 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 等式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 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改变,但基 本式样仍保持着原有的状态,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 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的 剧变,而且也促使服装的变革更为迅速而明显。中山装 就是在这一变革中诞生的。
中山装的出现
中山装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男式礼服的代表性服装。孙中山 先生居住日本期间,看到日本学生所穿服装简单朴素、方便、 灵巧、大方,于是他就将这种学生装的领子和口袋等部位加 以改革,改成单立领,前身门襟九个扣子,左右上下四个明 袋,袋褶向外露,后身有背带缝,中腰处有一腰带。这就是 最早的中山装。辛亥革命后 ,关于革命党人该穿什么服装问 题曾展开争论,孙中山主张穿广东便服,把直领改为翻领。 服装师就根据孙中山的建议,设计了一种四个口袋的翻领上 装。孙中山自己带头穿。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服装称为“中山 服”。一听到中山装,也许有的人会联想到孙中山先生,确 实中山装的来历是与孙中山先生有关。据说在当时,对“革 命党人”应穿什么服装大家都统一不了,孙中山就提议以广 东便服为基础,作适当的修改。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就称这服装为“中山装”。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PPT课件

2 .“红卫兵运功”,绿色军装盛行
• 军装盛行。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有人说: 文革是政治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了专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 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 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服装逐渐了款式一致、色彩单 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盛行!
• 孩子服装
• 工作服
四、服饰品 • 70年代 解放帽
•鞋 • 字皮鞋
80年代服装
一、时代背景:
到了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 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 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新浪潮”大概是这个 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 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 标。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服装,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运动服、 羊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国人尝到了服饰美给内心带来的甜蜜味道……
60年代服装
一、时代背景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 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 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 。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服装样式取得了高度统一。
象征”。的确良“的化学成分是聚酯 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的确良是”decron“的粤语音译,广州人写成“的确靓”。靓是漂亮的意思,比如
靓仔就是漂亮男孩。年代
的确良从广州进口时,粤语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北方人弄不清那“靓”是什么东西(甚
至也不会读),就改成“的确凉”。后来发现这玩艺也未必凉快,又改成“的确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年代服装:紧身裤、踩脚裤、一步裙、nike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 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 逐渐开放,单调的款式已不 能满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 八九十年代喇叭裤、健美裤、 蝙蝠衫、连衣裙掀起一阵热 浪。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 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 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她们 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 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 品牌档次成为女人品位、档 次的主要标志——中国女性 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 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 “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 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
近代妇女袄 裙 这是一种 礼服,具有中 西合壁的特点: 上衣的款式为 对襟翻领,溶 进西装特色; 服装的纹样仍 采用龙凤,不 失传统风格。 整套服装的图 案,均以各种 规格的料珠和 五彩光片缀成, 无论日光下或 是灯光下,都 能产生光彩夺 目的壮实效果。
上袄下裙
辛亥革命以后,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 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 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 的变化也较多。
21世纪服装
21世纪服装关键词:旗袍、窄脚裤、高级定制、手工制造、运动热、高 跟鞋…… 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 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叫“撞衫”,这 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 如果说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女性对于服装的追求的要通过品牌穿出品位 和档次,那么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 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端女性开始向世 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 重要的元素。 另一方面,传统的中国服装元素不仅女性的个体意识在服装上得到充分 体现,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 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解放鞋的全名叫做胶底 布鞋,它是品种繁多的 胶鞋中的一种。解放鞋 有着橡胶鞋底,帆布鞋 面,鞋底是黑色,鞋帮 是黄色,鞋面则是绿色, 有时候我们也把它叫做 黄胶鞋。由于胶鞋和布 鞋各方面相对有些类似, 胶鞋的耐用性又高出几 个台阶,布鞋的迅速淘 汰是不用多思考的。
70年代服装:黑皮鞋、花衬衫、喇叭
布拉吉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的中国,人人爱穿 军装个个爱戴军帽, 是当时最为时髦的 衣服。那个时候, 全国的人都为拥有 一身绿军装而自豪。 在改革开放的头两 年仍然十分流行, 基本上是人手一件。 那时候最流行的穿 法是要在军装口袋 上别个五角星。
60 ——
解放鞋
清代皇后凤袍
清代皇后服饰 皇后常服 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 本相似. 图展示的服装纹 样为凤穿牡丹。整件服装 在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 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 插数朵牡丹。牡丹的颜色 处理得净穆而素雅,色彩 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 水画特点。与此相反,凤 的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 比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 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图雍正(1723--1735)
清代皇帝朝服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 服、行服等。朝服的颜色以黄色 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 天时用蓝色。 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 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 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 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 条; 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 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 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 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 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 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 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 “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 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 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十二章纹样
十二章纹样,其中日、月、星 辰、山、龙、华虫、黼、黻八 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 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 色祥云、蝙蝠等。它们分别代 表了不同的含义“日、月、星 辰”能“普照天下”;“山” 取其仁,可仰也;“龙”取其 能变化,能兴云作雨;“华虫” 取其“文采昭著”;“宗彝” 为宗庙尊者,表示“不忘祖 先”;“藻”是有花纹的水草, 取其“有文”;“火”取其 “炎上”能取暖;“粉米”取 其“养人”;“黼”用黑白二 色成斧形,象征“权威”; “黻”用青黑二色绣成弓相背 的形状,象征“见善背恶”。 故用“十二章”来装饰天子之 礼服吉服以象征天子“如天地 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 月之明,八方囿照临之内”。
服装起源的说法
羞耻说 保护学说 装饰学说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 渐向美观、舒适、方便、平民化转变。
国封建社会 处于即将崩溃之际,政治 黑暗,经济衰弱,思想禁 锢,中国社会在走下坡路, 资本主义文明正处在迅速 发展的上升阶段,迫切要 求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供 应地。西洋商品日渐输入 中国,中国传统的民族服 装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受 欧洲现代文明的影响,中 国的传统服装大大地简化 了。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 ,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 饰.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 国之四维(礼、义、廉、 耻),袋盖为倒笔架,寓 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 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 分立(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 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 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 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清 朝 时 期
民 国 时 期
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 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从清末民 初到三十年代, 旗袍在袖子及 下摆部分,在 不同时期有不 同的变化:袖 子从宽到窄, 从长到短;下 摆从长到短, 再由短到长, 完全随着时代 的变迁而变迁。
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 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 年代末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 草绿色军装。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 的冬天终于过去,服饰的坚冰逐步消 融了。人们的服饰也开始从单调统一 到绚丽多彩转变。此时,西方的奇装 异服悄悄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 的意识逐渐苏醒。中国即将走出那个 “灰蓝黑绿”的时代,中国人深埋几 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 释放…… 1978年,官方的“改革开放”的政治 号令尚未公开发布,街头就已经开始 了静悄悄的变革。首先是普通公众服 饰方面的变化。“猫王”把喇叭裤推 向了时尚服饰的巅峰,随后在港台地 区流行,并直接影响了改革开放初期 的中国大陆地区。当时,港台电影中, 明星们都穿着喇叭裤,引领时尚。而 在内地,第一批穿上喇叭裤的,在老 人们的眼里,无疑就是“男流氓”和 “女流氓”。
服装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己的行为,是人着装后 的一种状态。服装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一 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 装,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 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 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和升华。 漫步中国服装史的艺术长廊,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 时代服饰的产生,都是当时文化的表征,是其社会 政治经济的一面镜子。
80年代服装:红裙子、牛仔裤、蝙蝠装,海魂 衫
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 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 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 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
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 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 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 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 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中 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 特点为宽大、平直,衣 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 衣上绣满花纹,领、衣、 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 边。旗袍于20世纪20年 代出现。早期旗袍未完 全摆脱满装和短袄的宽 大。
长袍与马褂均为 盘领、窄袖。长 袍为大襟。马褂 是对襟,大都有 马蹄袖。马褂以 直贡呢、黑花绸 缎为多,与蓝色、 朱青色、灰色长 袍配套,显得庄 重大方。是一种 宽袍大袖式的长 袍,穿起来令人 有飘逸、洒脱、 清爽、舒适的感 觉。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西装和 中式服饰的基础上,设计出了 中山装.
年 代 的 时 尚
列宁装,文革时 期的服装,以军装 和蓝、黑、灰、 黄的单色调为主 流。本是男装上 衣,却在当时的 中国演变出女装, 并成为革命“时 装”。它的外观 是西服领、双排 扣、双襟中下方 均带一个暗斜口 袋。它具有中西 合璧的鲜明特点, 属于中西合璧的 产物。
50
布拉吉:从前苏联 传入的连衣裙“布 拉吉”最受欢迎: 宽松的短袖、褶皱 裙、简单的圆领、 碎花、格子和条纹, 腰际系一条布带。 布拉吉一方面具有 “进步”的政治意 义,另一方面又能 够显示女性的身体 美,它便捷、轻盈、 活泼、经济,上至 中央级的大演员, 下至幼儿园的小女 孩,都能穿,爱穿。
现代:款式新颖,样式独特,服饰具有个性 化、自然化和环保化。 服装的魅力不在于它纷繁复杂的设计,运用 简单的设计能令服装出彩才是最难得。
(此图为皇后所穿的凤袍展示图。)
清代宫廷服饰 有五粒钮扣的长衣,清代 女式衬衣是妇女的一般日常便服。
(本图为晚清凤凰牡丹金寿字纹刺绣衬衣)
云肩为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
长袍马褂 是近代男子的
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 叶仍然流行。西装 在 鸦片战争(1840年6月~ 1842年8月)后传入中 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 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 一。国民政府于民国十 八年(1929年)公布的 《服制条例中》正式将 蓝长袍、黑马褂列为 “国民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