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思想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社会思想史》知识点汇总

一.秦汉时期社会思想的变化和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尤其是儒、道、法等笼罩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神秘的氛围中产生了清醒的理性主义,使中国思想史告别了混沌、混乱。

先秦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思想多元性,每个人的思想面貌和内容各不相同,同一学派也很少陈陈相因的迹象,表现出独特的创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统一的要求,社会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遂使那种“蜂出而作,隔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弛说,联合诸侯”的诸子学,丧失了客观发展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一、社会思想呈现出融合交汇的特点:1.有关宇宙、社会、人类的知识,真正地互相综合成一个大体系:在诸子时代,“道术将为天下裂”,各自确认与坚守的立场与视角往往各执一偏,仿佛有一把开启各自房间的钥匙,却没有通用于各个房门的万能钥匙,不足于应付日新月异的历史变化与瞬息万变的社会需要。

2.这时期的社会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背景秦朝统一后所依据的不是哪一个学派的思想,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而又系统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背景,融合了包括人文、社会思想与兵法、数术、方技等实用技术在内的巨大的知识网络。

3.在综合和兼容中重新整合和解释中国文化在此时的突破,不是有我有你的改变,不是“取而代之”的否定,而是一种“百川汇流”似的综合和兼容,并在综合和兼容中重新进行整合和解释。

关于这一时期的思想趋势,早在30年代,姚舜钦认为,秦汉时期的哲学是“混成的”,是“翻陈出新”和“互相融通”的。

汉学家葛瑞汉(A.C.Graham)认为,秦汉之际的思想有“折衷主义”趋向。

的确,汉初的黄老学派也好,儒家学说也好,他们分别与刑名法术、养生神仙、兵法阴阳、数术方技,各有互相通融的现象,特别是黄老之学。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黄老之学的评语就明确地说明这一问题,“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中国社会思想史全套精品课件

中国社会思想史全套精品课件

3、《诗经· 商颂· 玄鸟》 •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 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 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 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 是何 。
3、《诗经· 商颂· 玄鸟》 • 宋国诸侯祭祀殷高宗武丁, 追述了殷商民族的始祖和 开国君主成汤的功绩,热 烈赞颂了殷商高宗武丁复 兴殷商,国泰民安,四方 来朝,表现出热烈庄重的 祭祀氛围和虔诚的祝愿。 《玄鸟》以简炼的笔墨勾 画殷商史事。 • 这里也显示了神权思想和 敬德意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商时期社会思潮总结
• 1、神权和专制思想
• (1)神权思想 • “先王有服,恪谨天命”。“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 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天有如父亲,下面的王是儿子, 众民更在其下,所以要听从上天,听于神示。王则自有天命。 • (2)王有专制的权力 • “予告汝训汝”, “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下民的言论权受到钳
2、《尚书》中《盘庚》
•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曰: “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 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 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従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 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 绥四方。” 盘庚斅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 “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庭。王 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従 康。”……
盘庚迁都

殷墟宫殿复原图
大禾方鼎

续 2、《尚书》中《盘庚》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章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相关问题2.1复习笔记一、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社会学界,如孙本文、黄文山、施存统、徐逸樵、王守礼等,都出版过社会思想史著作,但均为外国社会思想史。

(2)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著作,仅有三种:①程伯群的《中国社会思想史》,此书不足十万字,过于简单。

②郭真在30年代前后出版《中国社会思想史》和《中国社会思想概观》,这两本书不但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字数也基本相同。

③李安宅先生1931年出版过《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一书,约四万字,可说是新中国成立前旧著中质量最高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

(3)小结①20世纪前半叶,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虽然学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所在,但尚无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甚至连能讲授“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的教师都如凤毛麟角。

②当时的教育部将中外社会思想史合而为一,乃是不得已之举,我们不能因此而得出当时社会学界对“中国社会思想史”之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的结论。

③据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资料可知,潘光旦先生曾开设过“儒家社会思想研究”课程,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按潘光旦先生的学识作推断,他的讲授当是有深度的。

但时至今日,尚未见有人将该讲义整理出版。

2.194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状况(1)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①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的学科建设1979年恢复与重建社会学学科后,1980~1982年,我国高校建立起了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批社会学系,其中设专人从事中国社会思想史教学与研究者,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为最早。

②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专著a.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册于1989年出版b.陈定闳先生的《中国社会思想史》于1990年出版。

内容包括先秦至清末,可谓我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著作,但综合考察,其对浩如烟海的中国社会思想史料的直接发掘尚显不足,一些结论也有待商榷。

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一章:绪论一:社会思想的概念: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等的观念、构想或理论。

中国社会思想史则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等的观念、构想或理论,是社会学的分支科学。

(社会的构成因素:人口、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又包括横向的社会结构,包括家庭(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民族,社区,群体;还有纵向社会机构,即阶级进行统治的机器—国家。

社会控制,社会化,社会变迁理论在社会学有重要地位。

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二: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三: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1提高学习者个人文化素质2有利于总结出中国社会发展的的自身特点3有利于为新时期人类共存共荣提供有世界意义的思路4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5有利于破除中国社会学一味照搬西方之弊,在学术上推陈出新。

第一讲:孔子的社会思想一:复礼与正名社会背景: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价值失范,认同危机。

“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1复礼(1)何谓礼?礼是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行为准则的基本规范。

复礼,即恢复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2)礼的作用?1是实行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维持社会秩序的措施2礼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行为规范,维持一切社会关系的准则。

3礼是调节人际关系,达到社会和谐的手段4礼就其实质而言,是表达情感的最重要形式,是满足情感需要的重要保证。

2正名(1)正名含义:确定名分,明确个人在社会中身份、地位、等级,然后确定与此相适应的权利、享受物质等方面的待遇(2)正名的具体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二:仁1仁的社会学内涵(1)仁即做人的道理,能尽人道即是仁。

人是人的处世立身之道,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准则。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成仁,人离不开社会这一共领域。

(2)仁体现在人际关系中最基本要求是爱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总结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总结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总结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国思想,同时也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重点总结: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体系之一。

它强调教化和秩序,提倡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规范,并推崇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教育和社会文化。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道家经典《道德经》为基础,强调“道”和“无为”等观念。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对中国哲学和个人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注重法律和行政的重要性,推崇严明的法治和统一的国家政权。

法家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对国家的治理和法律制度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提倡兼爱和无为而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虽然墨家学派在儒家的竞争中逐渐式微,但其强调和平、公平和博爱的理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以言论自由和尖锐辩论为特点,代表性人物有荀子、韩非等。

名家思想对于激发智慧、提升个人修养和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佛教思想: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思想注重个人精神修养和超脱尘世的观念,强调慈悲和空性。

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佛教思想影响广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强调心性、理性和知行合一。

代表性人物有朱熹、王阳明等。

宋明理学对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和人文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8.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史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如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人权等概念。

这些西方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新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丰富多样的,各个思想学派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构建了中国独特的思想体系。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26)[95页]

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三版)PPT (26)[95页]

第一节 李觏的社会思想
第一节 李觏的社会思想
论人性与人的欲望 论礼的社会功能 论社会控制 论社会治理
李觏其人
李觏 (1009—1059年),字 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 (今江西省 南城县)人,出身 于小地主家庭, 少年时家境已衰败。曾两次应试不中, 晚年由范仲淹等推荐为太学助 教, 后为直讲,故被称为 “李直讲”。 李觏一生以教授为业,曾在南城立学, “为之 师,四方来学尝数百人”, 又创立盱江书院。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版) 主编:王处辉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第五篇 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思想
第五篇 隋唐宋元时期的社会思想
一、论人性与人的欲望
在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中,李觏并没有超出董仲舒、韩愈的思 想格调,他对中国 人性理论的发展,在于他对前人的几种人 性论加以综合,形成了他性三品、人五类的 学说。
一、论人性与人的欲望
李觏认为,只有韩愈的性三品之说才是最为正确的,最能反 映现实社会中的人性。他对中国人性论的发展,正是以韩愈的 相关理论为基础的。 韩愈论人性有三品,其中大多数人属于 “中人之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社会化。李 觏则在此基础 上,又把人分为五类:
二、论礼的社会功能
第四,论作为行为规范的 “礼”。 李觏把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 “礼”又称作 “法制”。其内容 包括 “礼乐刑政”,而 其中的礼居于核心地位,乐、刑、政 皆统一于礼,而且是同出于礼而辅助礼的。
二、论礼的社会功能
第五,论礼与其 “三支”、“四名”的关系。 “三支”就好像人的手足—样,是 “同生于人而辅于人者 也”。 如果没有手足,头部和胸腹部都不能动弹,只有 “手 足具而人身举”。同样的道理, “三支”对于礼的关系是: “三支立而礼本行”,故他认为 “三支”是 “礼之用”。

《中国社会思想史》PPT课件

《中国社会思想史》PPT课件
---
人的社会化:管仲的社区教育观
» 管仲一方面认为四民定居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有助 于青少年社会化,因为社区中阶层相同,文化模式一致,可以互 相暗示,模仿,不致发生行为失范。
» 如士在同一社区,“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 农在同一社区可互相探讨学习种田技艺,也可以互相传授经验, 商谈讨作买卖.
---
人性论 :孟子的性善论
» (1)关于人性的主义:“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人的自然属性不是性,而人的社会属性才是性。
» (2)人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自然属性人与动物都有,而社会属性如仁义礼智之类 则只有人才有,“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 无论士农工商,子弟则同处相应的社会环境中“少而习焉,其心 安焉,不见异物之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 不劳而能。”其目的是避免社会流动,保持稳定。
---
人的社会化:孔子的学校教育观
» (1)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 » (2)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
天命观神学论商代以德配天因为天命无常作事无愧于人周代至周公天民皆重一方面认为周王受命于天必须敬天而且必须有德行敬德另一方面又认识到民的重要性牧野之战认为牧民如子顺应民心让人民顺从才能让社会长治久安知已疾苦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第一讲:绪论
•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参考书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中国社会思想史0

中国社会思想史0

• 文化自觉问题:也是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之
一。文化自觉或者说反思,实际是在提倡文化批评。 检讨我们的社会行为、发展目标和价值理想的合理性。 譬如现代化强国梦,不受欺负是出发点是基本动因, 怎么做也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往“哪里走”没有受 到重视。应该说现代化强国只是手段、方法和途径, 而不是目的。这种文化批评,社会思想史作用显著。
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中国社会思想史
绪论
一、社会思想史基本概念 • 定义: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
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 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 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 实证的:这是学风问题,也是方法问题。一方面要求
实事求是立场和思想,一方面要求提供证据用证据说 话的方法。具体说,学习中多记具体材料,从材料中 归纳结论,少用演绎。
四、课程安排和要求
• 教材内容丰富,相对学习任务比较重。但也有 好处,可以真正以教材为主。共四编二十八章, 只讲要点,主要靠自己读。准备安排两次作业 两次讨论。 • 熟读:要求精读,熟悉每章内容、每个人物。 • 连贯:时间上能够串起来,观点上能说出继承 关系 • 分类:时代区别和理论阶层区别
三、学习要求:社会;逻辑;解释学
• 历史的:第一,是指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史观。要求
我们注重时代特征,注重历史背景。第二,是继承发 展的。要求把具体的社会、社会思想,社会思想家都 放在一个历史的逻辑变化链上去分析观察。
• 整体的:这也是社会学的方法特点。要求系统了解和
认识,甚至看成一个有机体。到具体的思想家和具体 的观点理论,要求了解系统,了解对立面,了解所代 表的社会阶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0万年前元谋人,70万年前兰田人,50万年前北京人,1.8万 年前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村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英 雄时代的禅让制,炎黄*龙战争,三皇五帝,尧舜禹。
整理ppt
15
先秦史概述:夏
» 启于前21世纪建夏,定都阳城(河南),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 建立国家,包括各级官吏,军队,监狱,贡赋,城郭等。二里头 文化,各种石器,陶器,玉器,青铜,酿酒,车辆,建筑,贝币, 夏小正,日食记录。从禹到桀,共清14代,17王,500年,前16 世纪灭亡。
整理ppt
16
先秦史概述:商代
» 商汤灭夏,建都毫,盘庚迁都。王位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国家机构扩大,司陡,司马,司空,司寇等。百僚,多尹,小臣, 军队和刑法加强,军队宠大,刑法残酷,宗教占卜。农业发展, 牛耕,作物多,青铜工艺,手工业发展,百工。奴隶名目繁多, 人殉人祭。从汤至纣,共17代,30王,600年。
• 先秦社会思想的历史地位 • 先秦史概述 • 先秦社会的特征 • 先秦社会思想的特征 • 先秦诸子群生像 • 先秦社会思想概述
整理ppt
13
先秦社会思想的历史地位
“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先秦社会思想是中国思想史的源头,它对秦以后历代的社会思想 家影响极大。
整理ppt
14
先秦史概述:奴隶社会简史
9
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历史概述
✓ 夏 ( 21-16 ) , 商 ( 16-11 ) , 西 周 ( 11-771 ) , 春 秋 ( 770476);
✓ 战国(475-221),秦(221-206),西汉(206-8),新(825),东汉(25-220);
✓ 三国(220-280),西晋(280-316),东晋(317-419),南朝 (420-589),北朝(386-581);
整理ppt
18
先秦史概述:春秋
» 710年,周平王迁都络邑,建东周,分春秋,战国(前476年), 周室衰弱。大国争霸(齐,晋,楚,吴,越)。生产力发展,铁 农具,牛耕。井田制破坏,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赋税制改革,前 594年初税亩,独立的手工业者与商人出现。国人暴动,奴隶起 义,地主阶级弃权。
整理ppt
✓ 陈定闳的观点:社会起源,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动力及 规律,社会制度,社会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行为控制, 文化的性质功能,地理人口,社会理想与社会进步。
社会学的定义及其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整理ppt
8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相关学科
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史 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学史,上限,下限
整理ppt
✓ 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十国(907-960); ✓ 辽(907-1125),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79),西
夏(1032-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 ✓ 明(1368-1644),清(1614-1911); ✓ 中华民国(1912-1945)
19
先秦史概述:战国
» (前476-221):战国七雄,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初步形成,封 建统治发展
整理ppt
20
先秦社会的特征
整理ppt
5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历史和历史学
• 历史:商时是负责祭祀、记事的官,希腊人的理解是把已发生 的事经过调查研究记录下来,如希罗多德的《历史》。
• 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问就是历史学。开始有文 字记载(散文记事)的历史著作才有历史学;中国从春秋开始; 西欧从前5世纪开始。
•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区别。
中国社会思想史
整理ppt
1
第一讲:绪论
•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参考书 •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 • 中国社会思想史 • 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整理ppt
2
教学计划安排及几点要求
• 教学计划 • 几点要求
整理ppt
3
学习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 作为社会学学生,系统学习学科知识。我们所学的知识 都可以说是社会学史知识,但社会学还有史前史。
整理ppt
10
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的特征
农业社会 封闭社会 相对循环发展社会 专制社会 礼治社会 二元社会
整理ppt
11
中国社会思想史:线索
先秦时期—萌芽 秦汉时期—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融合 隋唐—走向统一 宋元—大一统 明清—衰败 近代—救亡
整理ppt
12
第二讲:先秦社会思想
整理ppt
6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历史学的分类
历史学分类:社会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等内容。相 应地历史学可分政治经常史学,政治史学,社会史学,文化史学,思 想史学。
思想史分类:思想史研究人类的思维历程,而人的思想是社会现实在 人头脑中的反映,所以又相应地可分成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文 化思想史,社会思想史以及哲学史,思想史是思想家思想的历史。
整理ppt
17
先秦史概述:西周
» 周文王翦商,武王克商,周公东征,牧野之战。大分封,宗法制, 等级制,井田制。统治机构,三公(太师,傅,保),诸有司, 宗教职能削弱,军队,刑罚,礼乐。农业生产,全属农具,手工 业生产,青铜器。敬天保民,《周易》。内部矛盾,周边矛盾, 人民反抗,周厉王,武王至幽王,厉王,280余年。
• 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起了文化热,作为学社会学的,不 应只听史学界,哲学界的,还应该有自己的东西,用社 会的角度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国 社会思想史。
• 社会学的中国化。
整理ppt
4
参考书
• 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 •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 •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社会思想史:是人类群体生活在思想家头脑中的反映、折射。社会学 产生之前思想家曾经思考、论述过的与当代社会学有关的问题都是社 会思想史的内容。
整理ppt
7
什么是社会思想史:社会思想史的内容
前人的论述:
✓ 社会问题说(孙志文)
✓ 社会生活
✓ 社会行动
✓ 社会理想
✓ 王处辉的观点。社会生活(社会规范、人的社会化、人际关系、处 世态度、生活方式、社会控制(社会整合)、社会问题、社会模式 (理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