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介绍与分析【法语】:exposé de transport urbain

合集下载

第五讲 城市交通

第五讲 城市交通

上海公交“换乘优惠”
• 上海市自2007年10月27日起,全面实行换 乘优惠和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内环线内 409条公交线路之间以及与轨道交通之间实 施换乘优惠,优惠幅度1元,日均90.3万人 享受优惠。全市150余万70岁以上老人非高 峰时段可凭红色社保卡免费乘坐地面公交 和轨道交通。
武汉公交推出让座“爱心积分”
城市交通特征与课题
1、小汽车的急速普及带来的问题点: 交通事故 交通堵塞 影响步行交通环境 停车问题 大气污染 2、都市圈规模过大化及通勤问题
交通事故
• 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 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 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拥堵
交通拥堵的类型
• 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美国有100多个城市 开辟了公共汽车专用道路,大大节省了公 共汽车的运行时间。 • 单向行驶与循环制。纽约曼哈顿区街道有 60%实行单向行驶,行驶时间比过去缩短 17%,路口通过能力增加20%,行人事故 减少20%;“循环制”规定过境汽车不得 直接穿越市中心区,只能绕环状道路通过。
• “爱心积分”是由公交车队将“爱心让座回馈 卡”放在每辆车的投币箱旁,上车的“老弱病 残孕”乘客可领取一张卡,并将卡片送给让座 人,让座人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交与驾驶员。 乘客让座达50次时,获赠一张面值30元的 公交IC卡。车队每月统计一次,当月让座最 多的乘客也将获得一张公交IC卡 。 • 3月16日起在公交二公司38路试行,其他线 路将逐步推广。
国外城市交通管理的做法
• 征收道路使用费
实行“用路者负担”和有偿服务的政策。向道路 使用者征收燃料税、车辆牌照税、车辆购置税和附加 税。 1980年日本汽油税的收入已占公路税收的80%, 公路投资建设中的“用路者负担”的比重已高达75.9%。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第一章§1>城市道路交通流特性1、「概述①城市交通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另一类就是城市内部交通,(城市交通)。

市际交通就是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以外地区之间得交通,由设在市区内得市际交通设施,如铁路站场、港口码头、机场、长途客货运车站及出入城市得道路系统来完成;城市内部交通就是指城市市区内部交通,主要由各种交通设施如城市道路、地下铁道、高架桥以及交通控制设施等完成。

②一个城市得交通运输系统,就是由各种相对独立得交通形式相互协调组成得,城市道路只就是其中一部分。

城市交通,要高效率、低消耗地为城市服务,必须对城市交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用系统工程得理论与方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诱导与促进城市得发展。

③城市内部交通又可分为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

客运交通又可分为公共客运交通、私人个体客运交通以及地铁交通等形式,货运交通亦可分为专业运输单位与私人个体运输等形式。

④道路交通就是由人、车、路及环境组成得一个大系统,现代城市得道路交通问题,需要综合研究在道路上行驶得车辆特征、行人及驾驶员得心理生理状况、道路得技术标准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多方面得问题,以便协调解决。

⑤与此相关得专门学科“交通工程学〃,就就是描述道路交通体系中所容纳得车流与人流得定性与定量特征。

本节留意介绍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以及三者之间得关系,这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就是必不可少得基础知识。

1、2有关概念交通体系一一道路、在道路上通行得车辆与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得统称。

交通流一一某一时段内,持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得车辆或行人所组成得车流或人流得统称。

交通流特性一一某一交通体系中,交通流得定性或定量特征,以及在例外时空条件下得变化规律与它们之间得关系。

亦称为交通流特征或交通流性质。

交通参数一一描述与反映交通流特性得一些物理量。

如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通行能力、行程时间、车头时距等。

能从例外角度说明交通流得性质,交通流特性得变化均能从这些交通参数数值上得变化反映出来。

巴黎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发展

巴黎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发展

巴黎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发展【摘要】巴黎都市圈作为法国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交通系统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巴黎地铁系统、RER城市快铁系统、市内公交系统、轻轨系统和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巴黎地铁系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不断扩建和改进,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RER城市快铁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中,提高了城际交通效率。

市内公交系统持续改进服务质量,轻轨系统的发展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巴黎都市圈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交通效率的提升。

结合成果和未来展望,巴黎都市圈交通系统将继续优化,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关键词】巴黎都市圈, 交通系统发展, 地铁系统, RER城市快铁系统, 公交系统, 轻轨系统, 互联互通, 一体化发展, 成果, 未来展望1. 引言1.1 巴黎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发展概述巴黎都市圈作为法国最大的都市圈之一,其交通系统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巴黎都市圈的交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巴黎的交通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巴黎地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巴黎RER城市快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巴黎市内公交系统的运营和改进、巴黎都市圈轻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巴黎都市圈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都是为了解决巴黎都市圈交通拥堵和不便利的问题,提高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

而巴黎都市圈交通系统发展的成果和未来展望,也将进一步推动巴黎都市圈的交通系统向更加智能化、实用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巴黎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巴黎地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巴黎地铁系统是巴黎都市圈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地铁系统。

巴黎地铁的建设始于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路于1900年开通,从此开始了巴黎地铁系统的不断扩建和发展。

巴黎地铁系统的建设主要受到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影响,为了解决城市内部交通问题,巴黎政府决定建设一个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概述

城市交通概述
市郊铁路和地铁
1与地铁相比具有站距长、旅速高、运能大,以及投资省、造价低等优点,
2列车编组多、车体大,大部分线路可铺设在地上,设站相对减少,车站结构较简单,建设费用较低
市郊铁路与公共汽车
1运量大、速度快、运输成本低
2在准时性和舒适性大大超过了公共汽车
3节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七、高架铁路
高架铁路是一种把轨道铺设在高架桥上的新型道路,火车就在高架桥上凌空疾驰,汽车、行人则在桥下穿梭而过,组成蔚为壮观的立体交通。高架铁路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被广泛采用,就在于它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公共交通的发展
1600年~1863年:公共交通的初级阶段(地铁前);
1863年~1955年:公共交通的成熟阶段(地铁后);
1955年~至今:公共交通的现代化阶段(ITS)。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
1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2尾气排放。
应该提升气体排放标准,
运用污染较少的交通工具,例如电车。因为由风能、潮汐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是可持续的。
3减小出行需求同样也会有帮助。
二、噪音和震动
1规定噪音标准
2设置噪音隔离设备
3采用低噪音的车辆和飞机
三、轨道和结构造成的视觉影响。
多数交通系统由于道路、铁路、机场等系统的相关结构设置而严重破坏了景观,特别是桥梁,高架桥和跨线桥的设置。
(二)交通拥挤发生机理
1交通需求增长速度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

巴黎轨道交通系统概述

巴黎轨道交通系统概述

巴黎轨道交通系统概述本帖最后由 vincept 于 2012-5-27 06:39 编辑本人现在是身在巴黎的留学生所以对巴黎的轨道交通系统深有体会,比我到过的任何城市都便捷很多。

巴黎市长曾经自豪地说过,巴黎的轨道交通系统在各单项数据看来都不是最好的,但综合评分一定是最高的;其实民众对此的直接的体会那就是方便,巴黎人的生活格言就是“地铁(metro),工作(boulot),睡觉(dodo)",可见地铁对巴黎人民的重要性。

在巴黎半年多来我到现在还没有坐过地面的公交车,到哪里都有轨道交通。

其实巴黎的轨道交通和日常生活通勤相关的主要有4个部分:1、地铁 Metro:巴黎地铁路网的特点很鲜明:范围小,线路多,站点密度大。

范围小是指巴黎的地铁系统主要集中于小巴黎的范围内(面积约105.4 km2,图中白色区域,这个区域比北京三环内的面积还小)。

线路多是指其目前总共有16条线路(14条主线,其中7号和13号线在一端是有分叉的;还有3bis 和7bis两条支线)。

密度大是指区区215公里的线路总共有301个车站,相较于伦敦408公里274个车站,北京372公里218个车站,上海428.9公里269个车站。

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在小巴黎范围内任意位置,步行500米的范围内肯定至少有一个地铁站,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巴黎地铁各条线路的状况不尽相同,由于年代久远站台受限,大部分线路采用5节编制。

重点线路如1号线、4号线等扩充到了6节车厢,最新的14号线(1998年启用)为六节组编,预留8节。

另外无人驾驶的14号线、1号线(2012年最新自动化改造完成)和信号系统改造完成的13号线在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为90秒。

2、区域快铁RERRER总共A, B, C, D, E五条线路,主要用于郊区与市区之间的通勤,还包括机场(由B线服务)。

其一大特点就是在市区地底穿城而过(E线在2020年完成西延,实现穿城),在主要站点与地铁系统进行换乘(如各大火车站等),郊区线路为地面线路。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PPT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程将帮助您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从城市交 通的基础知识到拥堵研究和公共交通系统的研究,全方位掌握城市道路交通 分析的关键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简介
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探索城市交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道路交通分析。
报告目的
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研究如何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3
排队论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介绍排队论模型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模型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问 题。
城市交通拥堵研究
拥堵原因分析
探究城市交通拥堵的主 要原因,如交通流量过 大、道路设计不合理等, 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介绍公交线路规划的基本 原则和方法,并讨论线路 分配的相关问题。
城市地铁交通系统
探索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 建设、运营和管理,并分 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城市道路安全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规律,以了解事故 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探究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 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说明为什么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以及实施该分析可带来的好处和应用。
城市道路交通概述
基础知识
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概念、标志和规则。
交通组织结构
掌握城市交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并了解 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1
道路交通流量分析
学习如何使用不同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并如何应用这些分 析结果。
拥堵评价指标
介绍拥堵评价的常用指 标,如交通速度、交通 流量饱和度等,并分析 其对交通拥堵程度的影 响。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分析ppt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分析ppt
• P(i)—分担率; • M(i)—综合服务水平; • V(i)、F(i)、C(i)、J(i)、S(i)、A(i)——第i种交通方式快速
性、方便性、平均成距、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
• (二)城市货运需求分析
• 城市货运是指城市内部的货运。包括:城市中的货物由一 地运到另一地的运输,运进运出城市的货物在市区各地与 对外交通枢纽间的运输。

Xi=fi(M)
• Xi——第i种交通工具的需求量;
• M——集团或个人的社会经济需求量,多维;
• fi——Xi与M两者间的函数关系。
• 城市客运需求分析按服务对象分为居民出行需求 和流动人口出行。
• 城市客运需求按出行目的可分为工作、学习、购 物、文化娱乐、走亲访友等出行需求。
• 出行时交通工具的选择主要依赖于以下准则: • (1)快速性; • (2)方便性; • (3)出行距离; • (4)经济性; • (5)舒适性; • (6)安全性。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 目标又可分解为三个子目 标:提高社会效益、提高 经济效益、提高生态效益 。
子目标
提高社会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生态效益
基础目标
增加舒适度 减少出行时间 减少事故率 增加方便性 提高服务质量
减少用户费用 降低资金能源能耗 增加利润收入 提高设备利用率 增加协调性
合乎要求的居留地 减少污染和噪声
• 一、客、货运需求分析 • (一)客运需求分析 • 客运需求是乘客强烈要求消除空间距离的欲望引起的,但
是人的需求都是受社会制约的。 • 决定城市乘客出行需求的核心是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社会经
济需求量,主要有:收入、年龄、私人交通工具的拥有量 、职业、人口密度。
• 当存在运输工具的情况下,需求量可以表示为: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1.城市道路交通流特性1.1 概述①城市交通分为两类:一类是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另一类是城市内部交通,(城市交通)。

市际交通是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由设在市区内的市际交通设施,如铁路站场、港口码头、机场、长途客货运车站及出入城市的道路系统来完成;城市内部交通是指城市市区内部交通,主要由各种交通设施如城市道路、地下铁道、高架桥以及交通控制设施等完成。

②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由各种相对独立的交通形式相互协调组成的,城市道路只是其中一部分。

城市交通,要高效率、低消耗地为城市服务,必须对城市交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诱导和促进城市的发展。

③城市内部交通又可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客运交通又可分为公共客运交通、私人个体客运交通以及地铁交通等形式,货运交通亦可分为专业运输单位和私人个体运输等形式。

④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及环境组成的一个大系统,现代城市的道路交通问题,需要综合研究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特征、行人及驾驶员的心理生理状况、道路的技术标准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以便协调解决。

⑤与此相关的专门学科“交通工程学” ,就是描述道路交通体系中所容纳的车流与人流的定性和定量特征。

本节着重介绍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1.2有关概念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的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或人流的统称。

交通流特性——某一交通体系中,交通流的定性或定量特征,以及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亦称为交通流特征或交通流性质。

交通参数一-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

如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通行能力、行程时间、车头时距等。

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交通流的性质,交通流特性的变化均能从这些交通参数数值上的变化反映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ie III. Des difficultés dans l' évolution
du secteur des transports urbains
Définitions :
Le transport
• le dé placement de choses ou de personnes sur une assez longue distance et par des moyens spé ciaux.
Introduction
La demande de transport urbain a beaucoup é volué depuis les anné es 1970.
Le transport urbain est devenu une question é minemment politique et stratégique.
Le transport urbain
• une dé finition gé rale de tous les diffé né rents moyens de transport qui lie les composantes d’une ville ou d’un milieu urbain, adaptéà environnement. Il comprend le mé le s cet tro, tramway, le bus, la voiture, le vé et la marche à lo, pied.
Fin de 1950 : dé collage et agrandissement du mé tier
Dè 1980 : modé s lisation et inté grationipé dia Sytral La documentation franç aise Itransports Gouvernement Ouvrages Emile Suinet Journaux officiels Roland Ries Jean-Claude CHRISTOPHE Arnaud Banos et Thomas Thé venin Mmile Quinet(1990) Analyse é conomique des transports Les transports publics urbains Transports urbains : quelles politiques pour demain Le financement du transport public local Mobilité urbaines et risques des transports s Analyse é conomique des transports http://www.sytral.fr/ documentationfrancaise.fr http://www.itransports.fr http://www.developpement-durable.gouv.fr
Plan
Partie I.
L’ organisation des transports urbains—sociétés concessionnaires
Partie II. Le développement et l’évolution
des transports urbains en France
I. La fonction des autorité s des transports urbains
L’Etat fait une décentralisation.
Les autorité organisatrices de transports s urbains(AOTU) organisent les transports.
I. La fonction des autorité s des transports urbains
II. Les monopoles et concurrences dans les transports urbains
Monopole
• La production et la distribution du transport dans une ville sont assuré par une seule entreprise. es
La recherche de ressources nouvelles
• Un péage urbain • TIPP(Taxe intérieure sur les productions pétrolières) • La politique de stationnement
Ré ponse au: Besoin é conomique/social et environnemental
I. Un environnement en é volution II. Un dé veloppement rapide techinique dans le domaine de transports urbains
De toute faç on, nous envisageons que l'intervention de la puissance pubilique sera de plus en plus importante et intelligente.
III.L’équilibre du marché
Les fluctuations saisonniè res et cycliques de la demande L’intervention de la puissance publique
D’autres questions lié au bien-ê es tre collectif
Monopole légal
• situation de monopole légal prend souvent la forme d’un monopole public (c'est-à -dire gé e et encadrédirectement ré e par la collectivité mais peut aussi ê accordéà agent ) tre e un privée par le biais d’une licence.
II. Les monopoles et concurrences dans les transports urbains • Les entorses à procé la dure de mise en concurrence • Les ré sultats de nouvelles mises en compé tition
L’ingénieur planification des transports intervient comme consultant auprè des s autorité organisatrices de transport s
Etablir un systè des transports me efficaces avec l’évaluation, l’estimation, la conception et l’emplacement de l’instalation des transports.
I .L’évolution des déplacements locaux et de la structure des transports urbains
demande des transports urbains
Coû t généralisé
Prix et tarif
Qualité de services
Un exemple:
L’île de France
1997 5 Md
2003 6.1Md
I. La structure de financement
• Versement transport • Ressources fiscales • Emprunts
Employeurs
Collectivité s locales
La difficulté dans l'é volution de transports urbains
Un enjeu:
un dé causé ficit par le dé quilibre entre le coû sé t d'exploitation é et l'insuffisance de levé ressources de financement.
usagers • Recette tarifaire
Etat • Subventions
I. La structure de financement
II. Les solutions
La politique tarifaire
• Une meilleure adaptation aux usagers • La luttre contre la fraude
La régulation entre les acteurs concernés (les pouvoirs publics, les opérateurs, les employeurs et les usagers des transports)
- 232 autorités organisatrices de transports urbains dans les provinces françaises
I. La fonction des autorité s des transports urbains
Le partenariat public-privé (PPP)
• un mode de financement par lequel une autorité publique fait appel à des prestataires privépour financer et gé s rer un é quipement assurant ou contribuant au service publ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