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 精品
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文档

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石质山地即为普通的石头山地、山体裸露的山地、石灰岩质的山地等,海拔较高的山地也具有与石质山地相同的特点。
由于石质山地的特殊性,一般立地条件较差、干旱严重、土壤中的养分贫瘠、适合生长的树种不多,因此在石质山地造林难度较大,若采取常规方式,则成林几率不大[1] 。
近来年,繁昌县政府加大了绿化造林的力度,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对造林工作思路进行创新,于2015 年积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已计划造林任务97.4 hm2 ,其中石质山造林21.5 hm2 ,巩固专项规划13.9 hm2抑螺造林18.3 hm2其他造林43.6 hm2全镇绿化率得到大大提高,当地的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5 年荻港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其中桃冲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
为提高当地石质山地造林成功率,结合笔者多年的造林经验,对石质山地造林技术进行综述。
1改良土壤石质山地的土壤贫瘠,立地条件较差,因此在造林前要提前有针对性地结合土壤质地做好改良处理。
一般土壤改良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施入土壤改良剂、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以及回填客土、开挖种植穴等。
种植穴开挖要结合山地实际情况进行,一般选择土层相对较厚、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块,整地深度要适宜,保证苗木栽入的深度符合要求,增加树盘对水分的吸收效率,提高成活率。
为了使植树时的水分足够,在种植穴周围要提前开一个小穴,以蓄积雨水。
回填客土时,为了达到土壤中理化性质改善、水分含量增加等效果,可适当加入保水剂等,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2] 。
2造林准备2.1 树种选择石质山地造林的难度较大,树种的选择上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不仅要重视生态效益,还要综合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一般可选择对贫瘠及干旱等逆境抗性强、根系发达、寿命较长、适合在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
石质山地中上部地区的特点为土层少、石块多,土层中的养分含量极其贫瘠,适宜的造林树种包括侧伯、龙柏等;下部地区的特点为土层养分含量虽然贫瘠,但好于中上部地区,适宜的造林树种包括女贞、刺槐、五角枫、黄连木等;基部地区的土层厚度增加,适宜的造林树种包括樱桃、山杏等[3] 。
石山造林施工方案

石山造林施工方案1. 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石山造林的施工方案,以便规划和实施石山地区的造林工作。
石山地区由于地势崎岖、土壤贫瘠,因此需要合理科学地选择植被种类和施工方法,以提高造林效果和生态恢复能力。
2. 石山造林的意义石山地区的造林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石山造林的主要意义:•减少水土流失:石山地区地势陡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通过进行造林,能够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和水资源利用。
•改善空气质量:石山地区缺乏植被覆盖,空气质量较差。
通过引进适宜的植被种类,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促进生态平衡:石山地区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物种多样性较低。
通过进行石山造林,能够恢复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石山造林的选择在选择石山地区的植被种类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土壤条件:石山地区土壤质地较差,通常缺乏肥力。
因此,需要选择适应贫瘠土壤的植被种类,如柏木、沙棘等。
•抗风能力:石山地区常常受强风侵袭,植被种类需要具备较强的抗风能力。
如马尾松、柏木等。
•生长速度:考虑到石山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较短时间,需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植被种类,如法桐、杨树等。
•土地利用:根据石山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选择适合的植被种类。
比如,在保护区可以选择地被植物,而在其他地区可以选择乔木。
4. 石山造林的施工方法4.1 土壤改良石山地区的土壤贫瘠,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植物生长条件。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加有机肥料: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施加矿质肥料:根据土壤质地和缺乏的营养元素,合理施加矿质肥料,补充所需养分。
4.2 植物种植在进行植物种植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植被选择:根据前述要求,选择适合石山地区的植被种类。
•栽植密度: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植被类型,确定合适的栽植密度。
•栽植方法:选择合适的栽植方法,如直播、插秧等。
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探讨

石质山地一般指的是经过多年降雨、流水等冲刷作用形成的,以砂岩质、页岩质为主的裸露山地和石头山地,其表土层厚度一般小于15cm ,岩石裸露比例在40%以上。
因为石质山地砂石比较多,土层相对浅薄,肥力比较贫瘠,尤其是山地的阳坡地区,林木种植的难度很高、苗木不易成活,如果采用一般的造林方式,苗木成活率不高[1]。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太行山东麓,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23mm ,平均气温为13.5℃。
太行山区作为邯郸市西部生态屏障,是邯郸市重要的水源保护、生态修复及旅游目的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太行山区有很大面积的贫瘠石质山地,只有较少的土地资源适宜林木栽培生长,以往的荒山立地造林困难、绿化工程多在荒岩裸露的石质山地进行,长此以往,导致造林空间有限、后劲不足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生态建设[2]。
在邯郸市太行山区贫瘠石质山地造林,一方面可以加快邯郸市太行山区荒山绿化速度,提升森林、植被覆盖率;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邯郸市当地生态环境,打造绿水青山。
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持续开展太行山绿化攻坚,目前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基本绿化,剩余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空间虽大,但多为石质山体、土壤瘠薄的造林困难地,坡度陡、土层薄、石砾多、保水能力差,造林难度很大。
因此有必要在贫瘠石质山地推广生产成本低、造林效果好的造林技术。
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林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重视贫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研究,但多侧重理论研究,针对性不强,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多年林业工作经验,从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选择、高效省力的栽培技术两个方面,总结出适宜邯郸太行山区贫瘠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要点。
1邯郸太行山区石质山地特点1.1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石质山地一般缺乏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过去的生产方式较为粗放,这造成石质山地森林植被稀少、收稿日期:2023-05-12基金项目:“太行山矿山废弃地及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技术示范推广”(冀TG 〔2022〕009号)。
“关中北山”蒲城段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浅析

“关中北山”蒲城段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浅析发布时间:2021-10-11T03:45:17.48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15期作者:贺军江[导读] 近年来,随着国土绿化工作的不断深入,蒲城县造林空间越来越少,“关中北山”蒲城段石质山地造林成为了蒲城县推进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覆盖率的主战场。
贺军江蒲城县林业工作站陕西渭南 715500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土绿化工作的不断深入,蒲城县造林空间越来越少,“关中北山”蒲城段石质山地造林成为了蒲城县推进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覆盖率的主战场。
本文结合蒲城县石质山体立地条件及造林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钻打穴、客土回填、壮苗移栽、多级提水、石块覆盖”五步造林法,为推动“关中北山”生态重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石质山;关中北山;造林技术;四陵四山蒲城县位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有岳王山、尧山及五龙山的余脉金粟山、卧虎山等山脉,十三五初期全县有未绿化石质山地5万余亩。
近年来,蒲城县政府以“实施全域绿化,创建森林蒲城”为抓手,不断创新造林方式,于2017年启动实施了以唐桥陵、景陵、泰陵、光陵等景区为主的“四陵四山”石质山地造林绿化工程,目前蒲城县石质山地造林已初见成效,新华社、县域经济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做了专题报道,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笔者做为蒲城县石质山地造林的亲历者,结合多年的造林经验,总结出“电钻打穴、客土回填、壮苗移栽、多级提水、石块覆盖”五步石质山地造林法,为推动陕西省“关中北山”生态重建提供助力。
一、挖种植穴蒲城县石质山地区土壤贫瘠、石块裸露、立地条件极差,要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必须实施大穴整地。
1、机械挖穴表层土厚度在15厘米以上,坡度平缓的地段采用机械挖穴。
机械挖坑后再进行人工整理,坑穴规格一般为80*80*80㎝。
2、人工挖穴表层土厚度在15厘米以下,山体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人工挖穴整地。
2-3人一组,采用电钻打、钢棍橇、铁锨除等方式,将石块、碎石及碎土挖出,土石分离,整理成方形坑穴,规格一般为80*80*80㎝。
《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

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含山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服务中心二○一四年七月项目名称: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单位:含山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服务中心资质证书:皖林资证[2010]乙字004号主任:郭家奇项目负责人:郭家奇参加人员:汤玉龙目录第一章总论 (5)1.1项目摘要 (5)1.2设计依据 (5)1.3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7)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区概况 (8)2.1项目建设背景 (8)2.2项目区概况 (8)2.3、社会经济情况 (10)2.4作业设计开展情况 (11)第三章造林技术设计方案 (11)3.1造林地概况 (11)3.2立地条件划分 (12)3.3造林模型设计方案 (12)3.4造林技术设计 (12)3.4.1整地方式与方法设计方案 (12)3.4.2树种设计 (13)3.4.3造林密度与栽植配置设计方案 (13)3.4.4苗木设计方案 (14)3.4.5栽植方法设计方案 (15)3.4.6抚育设计方案 (15)3.4.7施工进度 (16)3.4.8辅助工程设计方案 (16)3.4.9森林防火措施设计方案 (17)3.4.10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设计方案 (17)第四章投资概算 (18)4.1、概算依据 (18)4.2、概算结果 (18)4.2.1总投资 (18)4.2.2分项投资 (18)4.3、资金来源 (19)第五章效益分析 (19)5.1森林资源动态展望 (19)5.2生态效益 (19)5.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9)第六章组织与保障措施 (19)6.1项目管理形式 (19)6.2项目资金管理 (20)6.3提高科技含量,确保工程质量 (20)附表1、项目需苗量及苗木规格表2、项目投资概算表附图1、项目建设小班位置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马鞍山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汪凡项目建设地点: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项目建设总面积:56亩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16.694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
针对某山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某山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简述该山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造林工程的必要性。
二、规划目标:
生态目标:
恢复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社会目标:
提供休闲和教育场所,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经济目标: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生态旅游。
三、设计方案:
树种选择:
根据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本土树种。
布局规划:
描述不同区域的树种布局和搭配,考虑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技术支持:
引入现代林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如智能灌溉系统。
四、实施步骤:
前期调研:
对地形、土壤、气候等进行详细调研。
规划设计:
制定详细的造林规划图和操作手册。
施工准备:
准备必要的物资和设备,培训施工人员。
施工实施:
按照规划进行造林,定期检查施工质量。
后期管理:
建立长期维护和管理机制,确保造林成效。
五、预期效果:
描述造林工程完成后的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风险:
如干旱、病虫害等,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社会经济风险:
如资金不足、当地居民反对等,以及解决方案。
七、结语:
强调造林工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项目团队对于实现规划目标的承诺和信心。
针对某山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针对某山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山地造林工程成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常见方式。
本文针对某山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一、项目背景和需求
本项目位于某山脉区域,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质量,政府计划对该区域进行造林工程。
造林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林地覆盖率,改善土地环境,提高区域水资源保有量。
此外,该山地区域位于旅游区,因此也可以提高区域的旅游价值。
二、项目布局和方案设计
1.造林面积和分布
本规划设计方案的造林面积为500公顷,主要分布在山脉的中部和东部。
将根据当地的土地条件、地形地貌和水资源进行分类和分布,采用梯度造林和阶段式造林。
其中,中部主要是以丛林为主的林带,东部主要是以经济林为主、低矮果树为辅的林带,在西部设立观景台,布设公园,使重点美景区多角度展现。
2.造林种类和密度
本规划设计方案采用多种树种进行造林,包括松树、栎树、柏树、梅花树等,共计24个品种。
在种植密度上,根据树种不同,密度也有所不同。
梅花树、丁香树等花卉树种的种植密度较高,每亩。
石质山造林实施方案范本

石质山造林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
我国山地面积广阔,石质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山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其中大部分地区土壤贫瘠,植被覆盖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石质山造林工程势在必行。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石质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2. 增加森林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推动石质山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
1. 石质山地区的调查评估,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和造林区域;2. 制定石质山造林的实施方案,包括造林的时间、地点、树种、数量等;3. 采取科学的造林技术,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4. 加强造林后的养护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成林质量。
四、实施步骤。
1. 调查评估,对石质山地区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和造林区域;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石质山造林的实施方案,明确造林的时间、地点、树种、数量等;3. 科学造林,采取科学的造林技术,包括选用优良的苗木、合理的造林密度、科学的施肥技术等;4. 加强管理,加强对造林后的养护管理,包括及时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成林质量。
五、预期效果。
1. 提高石质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2. 增加森林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推动石质山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总结。
石质山造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于改善石质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以上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石质山造林工程,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章总论1.1项目摘要项目名称:石质山造林规划设计方案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马鞍山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汪凡项目建设地点: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项目建设总面积:56亩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16.694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
项目建设期限:1年(20XX-20XX年)。
1.2设计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1.2.2相关文件、规范、技术标准(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XX〕9号);(2)《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皖发〔20XX〕30号);(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皖政〔20XX〕106号);(4)《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5)《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XX年);(6)《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XX—20XX年);(7)安徽林业十二五规划框架;(8)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XX 年;(9)《造林技术规程》(DB 34/ 1267--20XX);(10)《安徽省苗木标准》(皖D/LY02-84)。
1.2.3其它依据(1)《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安徽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安徽省林业厅,20XX年3月);(2)《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石质山资源调查的紧急通知》(林办电〔20XX〕36号)。
1.3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1.3.1指导思想以改善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统一规划、重点治理。
1.3.2设计原则(1)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早出成效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实地适树与改善环境、选地适树结合的原则;(3)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4)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各种社会主体和经营者共同投入的原则。
(5)坚持创新体制机制,确保绿化成效可持续保持的原则。
1.4建设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项目建设地点全部绿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项目区概况2.1项目建设背景马鞍山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盆景花卉苗木建设,公司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目前公司已承包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土地近千亩。
为响应安徽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行动,加快石质山改造步伐,马鞍山百凤金弹子林业有限公司决定对其承包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境内两处石质山进行生态恢复。
2.2项目区概况2.2.1地理位置丹阳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地处东经118°35′15〞—118°47′30〞,北纬31°32′38〞—31°41′10〞。
丹阳镇位于马鞍山市东北部,西与当涂县姑孰镇接壤,距县城26公里,南与新市镇毗邻,北部与东部均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与溧水交界,距南京城区25公里,距禄口机场30公里。
2.2.2、地形地貌丹阳镇地处长江下游河、湖交汇地带,地貌类型较复杂,以湖积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伴有部分台地。
其中湖积平原主要分布于镇域南部,海拔6-8米;中部呈垄岗状,当地称“岗地”,水土易流失,旱情严重;丘陵主要分布在镇域北部,海拔50-250米,山脉无明显走向。
2.2.3、气候丹阳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不均匀,梅雨集中,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等特点。
2.2.4、河流水系镇域内主要河流有姑溪河,属长江水系,总长4734米。
2.2.5、土壤丘陵地区土壤主要有黄棕壤,岗地上接丘陵下连平原,黄棕壤和水稻土均有一定比重,平原地区以水稻土为主,潮土类土壤也有分布。
2.2.6、植被境内植被主要有杉、松、臭椿、香椿、泡桐、刺槐、杨树、榆树、香樟等;经济树种主要有茶叶、桑树、枣、柿、桃等。
2.3、社会经济情况2.3.1、行政区划与人口全镇辖12个村、1个社区、2个居委会,总面积123.7平方公里,人口55695人,其中镇区人口16000人,人口密度450人/平方公里。
2.3.2经济发展丹阳镇工业以冶金、压延为主,全镇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产值超亿元的5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5家。
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47.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6亿元,工业总产值4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招商引资21.3亿元。
20XX年地方财政收入1.77亿元,其中国税1.27亿元,地税0.5亿元。
农民纯收入1.16万元。
2.3.3、森林资源现状丹阳镇全镇林地面积50175亩(含国有横山林场),森林面积45270亩,森林覆盖率24.4%。
2.4作业设计开展情况2.4.1前期准备工作成立项目组,搜集有关人工造林技术等资料。
2.4.2外业调查20XX年7月1日组织项目组技术人员到项目建设实际地点,规划落实造林绿化位置、面积。
2.4.3作业设计成果本次造林绿化设计工作于20XX年7月初完成,共设计造林绿化面积56亩,造林小班2个。
第三章造林技术设计方案3.1造林地概况造林地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处,均为石质山,土层瘠薄,平均土层厚小于5厘米,根据现状调查,拟造林地可区划为2个小班,具体见表3-1。
表3-1:造林小班情况表小班号小地名面积(亩)基岩土层厚度(厘米)坡位坡度备注合计561 麻塘坳32 砂岩类 5 下10 60%以上岩石裸露2 麻塘坳24 砂岩类 5 下10 60%以上岩石裸露3.2立地条件划分根据《安徽省石质山与废弃矿区人工造林技术导则》(20XX.10),本次横山林场石质山造林立地条件划分如下:表3-2:立地条件划表类型号区域基岩表土层厚度岩石裸露比例木本植被盖度适宜造林树种11 江南低山丘陵非石灰岩10厘米以下60%以上无马尾松、栎类等3.3造林模型设计方案根据《安徽省石质山与废弃矿区人工造林技术导则》(20XX.10),本次石质山造林造林模型划分如下:表3-3:造林模型设计方案表造林模型区域基岩表土层厚度岩石裸露比例木本植被盖度适宜造林树种长江以南酸性岩造林模型江南低山丘陵非石灰岩5厘米以下60%以上无马尾松、栎类等3.4造林技术设计3.4.1整地方式与方法设计方案造林整地是人工造林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造林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及方便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等。
根据石质山地质条件及项目造林对造林地的要求,本次石质山造林整地采用先挖基岩再覆土整地,沿等高线机械深挖基岩150-200CM,从周边无林地、有土源的地方进行取土覆盖,覆土厚度不低于150CM,再人工设置栽植带,进行挖穴整地,植穴规格为:50×50×50cm。
取土时不破坏被取土地生态环境,同时有利于被取土地植树造林。
详见表3-4。
表3-4:造林整地、打宕规格表小班号整地方法打宕方法宕子规格备注1 全面整地采用小型挖掘机械与人工结合50×50×50cm2 全面整地采用小型挖掘机械与人工结合50×50×50cm3.4.2树种设计根据项目建设地点的立地条件,项目造林树种选择为红果冬青、金弹子、日本樱花。
表3-5:造林树种表小班号造林树种备注1 红果冬青2 金弹子*日本樱花3.4.3造林密度与栽植配置设计方案根据树种特性、防护功能、立地条件确定各树种造林密度。
各树种造林密度见表3-6,各树种栽植配置见图3-2。
表3-6:树种造林密度表小班号树种株行距造林密度备注1 红果冬青 1.8m×1.8m 205株/亩2 金弹子*日本樱花2m×2m 167株/亩3.4.4苗木设计方案(1)种苗来源:按照“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就近取苗”的原则,项目造林尽量就近选用本地优质苗圃地的苗木。
(2)苗木规格与质量:优质苗木是确保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之一,项目造林应选择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没有伤害的Ⅰ级苗木,具体见表3-7。
表3-7:苗木规格与质量表树种地径(厘米)苗木等级种类备注红果冬青1-1.5 Ⅰ级苗裸根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日本樱花3-4 Ⅰ级苗带土球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金弹子≧5 Ⅰ级苗带土球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3)苗木需要量:项目建设共需苗木10568株,见表3-8。
表3-8:苗木需苗量表树种需苗量(株)合计105681号红果冬青65602号日本樱花20XX2号金弹子20XX3.4.5栽植方法设计方案本次石质山造林采用全面回填客土并挖穴,带土球苗木进行栽植,具体栽植技术要点如下:(1)树坑挖好后,栽植前,先将土碾碎,回填土10厘米左右。
(2)放入树苗。
培土到一半时,暂停培土,将树苗稍微向上提一下,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埋的土向下压实,目的是使树苗的根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便扎根生长。
有利于树木的成活和生长。
(3)接着将剩下的土埋入,一直埋到与地面平齐,进行第二次压实,目的是使树苗树干挺直,也使树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以防被风吹斜。
(4)浇足定根水。
3.4.6抚育设计方案为保证树木造林绿化成活率,使新栽树木尽快成活、郁闭,应及时对新栽树木进行抚育。
连续抚育3年(20XX-20XX),第1年各抚育3次,时间分别在5月、7月、10月;第2年抚育2次,6月、10月各抚育1次;第3年抚育2次,6月、10月各抚育1次。
抚育主要内容有除草、松土、砍灌、浇水、抹芽、扶正、培土等;应避免在旱季抚育,松土时不宜太深、避免伤及根系。
3.4.7施工进度(1)整地时间:20XX年10月至20XX年2月。
(2)造林时间: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和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造林时间选择在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3)抚育时间:连续抚育3年(20XX-20XX)。
详见表3-9:施工进度表。
表3-9:施工进度表年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XX 整地20XX 整地造林抚育抚育抚育20XX 抚育抚育20XX 抚育抚育3.4.8辅助工程设计方案(1)水土保持隔离带设计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根据坡度情况,沿等高线方向在造林地小班中间设置水土保持隔离带,隔离带宽1.5米,隔离带内播撒草籽,防止回填客土在植被未能郁闭时被暴雨冲刷而形成水土流失。
(2)排水沟设施设计沿石质山山脚周边修建排水明沟,排水沟深60厘米,沟底宽60厘米,沟面宽100厘米,毛石砌筑,水泥砂浆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