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

合集下载

蓬莱阁

蓬莱阁

蓬莱阁在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与水城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面积有32800平方米。

蓬莱阁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的建筑群,这一切统称为蓬莱阁。

自宋嘉裕年间起,历代都进行了扩建重修。

秦始皇访仙救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给蓬莱阁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古来即有“仙境”之称。

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

其言恍惚诡异,多出方士之说,难于取信。

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莱,岂非秦汉之君东游以追其迹,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莱不得见,而空名其邑曰蓬莱?使后传以为惑。

蓬莱阁风景图片一
据方士三山之说,大抵草木鸟兽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宫室伟大,气序和平之状,餐其草木,则可以长生不死。

长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脱于无何有之乡。

际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说者有矣。

嘉?辛丑,治邦逾年,而岁事不愆,风雨时若,春蓄秋获,五谷登成,民皆安堵。

因思海德润泽为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庙,即其旧以构此阁,将为州人游览之所。

层崖千仞,重溟万里,浮波涌金,扶桑日出,霁河横银,阴灵生月,烟浮雾横,碧山远列,沙浑潮落,白鹭交舞,游鱼浮上,钓歌和应。

仰而望之,身企鹏翔;俯而瞰之,足蹑鳌背。

听览之间,恍不知神仙之蓬莱也,乃人世之蓬莱也。

上德远被,恩涵如春,恍若致俗于仁寿之域,此治世之蓬莱也。

后因名其阁曰蓬莱,盖志一时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莱也。

蓬莱阁景区讲解

蓬莱阁景区讲解

蓬莱阁景区讲解
蓬莱阁景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
景区、中国四大名阁之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文明旅游示范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蓬莱阁景区。

蓬莱阁景区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整个景区由蓬莱阁、天后宫、吕祖殿、王母池、龙王宫等景点组成。

好了,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八仙过海”处。

八仙是指汉时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何仙姑和蓝采和。

相传,八仙曾在此聚会,因而得名。

八仙桥为铁索桥,全长24米,宽2米,高8米。

桥两端建
有石质桥亭和碑亭各一座,桥亭上均为重檐歇山顶的宫殿式建筑。

据说,八仙曾在此聚会过,所以在桥上建有亭子以示纪念。

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是吕祖殿。

—— 1 —1 —。

蓬莱阁简介

蓬莱阁简介

蓬莱阁简介蓬莱阁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是中国特色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之一。

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蓬莱阁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被誉为“东方太阳之都”。

蓬莱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建于华夏族神话时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相传在那个时代,蓬莱阁是仙人们修炼和办公的地方。

据说当时蓬莱阁里的仙人们生活富足,不受世间疾苦困扰,而且享有长寿、永葆青春的神奇能力。

蓬莱阁是一座石质楼阁,坐落在一座嶙峋的岩石上。

阁楼共有五层,每层都精美绝伦,外观华丽而壮观。

整座建筑以红色为主色调,塔顶采用了传统的黄色琉璃瓦覆盖,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氛围。

蓬莱阁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宫殿的风格,给人以一种华丽而庄重的感觉。

蓬莱阁的内部设计也非常精美,每一层都有不同的装饰。

一楼是迎宾大厅,墙上挂满了古代名人的字画。

二楼是展览区,展示了蓬莱阁的历史和文化。

三楼设有茶室,供游客品茶休憩。

四楼是祈福厅,游客可以来此祈祷祝福。

五楼是俯瞰台,可以看到整个蓬莱市的美景。

蓬莱阁的外围还有一些其他景点,如蓬莱石、骆驼礁等。

蓬莱石是蓬莱阁的骨干景点之一,位于蓬莱阁的南部,是一座岩石群。

这里的石头奇形怪状,有些形似动物、有些形似人物,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

骆驼礁则是蓬莱沿海的一座大型礁石,因其形状酷似骆驼,故得名。

蓬莱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到蓬莱阁,欣赏这座古老建筑的壮丽景色,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蓬莱阁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蓬莱阁是一个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一个人们寻觅精神寄托的圣地。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身心的宁静和平衡。

蓬莱阁简介

蓬莱阁简介

蓬莱阁简介蓬莱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建筑,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

蓬莱阁以其迷人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蓬莱阁建于公元1372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打造一个气势恢宏的皇家别墅而兴建的。

这座建筑位于蓬莱市海滨,坐落在一处山崖上,四面环海,景色优美。

蓬莱阁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园林建筑的特点,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阁楼的主要建筑群为三层,整体呈现出山峰的形状,非常壮观。

阁内还设有一个修道院,供人们修习佛法。

蓬莱阁的外墙和屋顶装饰着琉璃瓦和精美的壁画,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中最著名的壁画之一是《蓬莱仙境图》,画面展现了仙境般的美景和仙女们的舞蹈。

这些壁画不仅令人赞叹其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蓬莱阁在历史上曾多次被毁损,但每次都得到了修复。

在明朝崇祯年间,蓬莱阁曾被火灾烧毁,但后来重新修建。

在清朝末年,蓬莱阁又一次遭到了破坏,不过幸运的是,这座建筑在不久后被修复。

蓬莱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根据中国传说,蓬莱阁是海上仙境的入口,是中国神话中长生不老的仙人之地。

因此,它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梦想和追求永恒生命的象征。

如今,蓬莱阁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景,登上阁楼俯瞰整个蓬莱市区。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阁内的博物馆,了解更多有关蓬莱阁和中国历史的知识。

蓬莱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提及的地方。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等人曾来过这里寻找长生不老之法。

蓬莱阁的名气也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总之,蓬莱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同时,蓬莱阁也成为了人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游客,都可以在蓬莱阁找到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蓬莱阁风景区导游词

蓬莱阁风景区导游词

蓬莱阁风景区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蓬莱阁风景区,我是今天的导游,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领略这座美丽的风景区。

蓬莱阁,地处山东烟台市,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之一。

它位于威海半岛的东南端,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临渤海,南依登州湾,风景秀丽,环境幽雅。

蓬莱阁,建于唐代,是一座石砌建筑群。

这里有主楼、八蜡殿、雅奴亭、曲栏伶人台等建筑,每座建筑都各具特色。

其中,主楼是蓬莱阁的核心建筑,也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原第二殿”。

首先,我们来到蓬莱阁的主楼,这座建筑有100多个檐口,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多的之一。

主楼高五层,整个建筑呈阶梯状,层层迭起,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登上主楼,可以俯瞰整个蓬莱阁风景区的美景,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历史。

接下来,我们来到八蜡殿,这是一座八角形的砖木结构建筑。

八蜡殿内供奉着蓬莱阁三位主人的塑像,分别是太宗赵匡胤、真武大帝和东海龙王。

传说只要虔诚祈愿,就能得到他们的保佑,实现自己的心愿。

在蓬莱阁还有一座雅奴亭,这是一座由28根石柱支撑的亭子,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园林的建筑手法,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雅奴亭的名字源于中国古代的诗人辛弃疾的名篇《青玉案·元夕》,诗中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亭内供奉着蓬莱阁的守护神——明代的一尊观音菩萨,奉为旅行的保佑之神。

最后,我们来到曲栏伶人台,这是一座以石雕为主要材料的室外剧场。

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演出,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等,让游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除了以上的景点,蓬莱阁风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和活动,比如登州湾游船、神仙岛、蓬莱海域浮潜等,都可以让游客在这里度过愉快的假期。

蓬莱阁风景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作。

它不仅有着千年的历史,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所以,来到蓬莱阁,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蓬莱阁最有名的诗句

蓬莱阁最有名的诗句

蓬莱阁最有名的诗句介绍蓬莱阁的背景和历史蓬莱阁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蓬莱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蓬莱阁最早建于北齐时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建筑物由多个楼阁组成,被誉为“海上仙境”。

蓬莱阁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蓬莱阁的诗词文化蓬莱阁作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地,一直以来都是诗词文化的重要场所。

众多文人墨客在蓬莱阁内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这些诗句通过描绘蓬莱阁壮丽的景色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怀。

1. 李白的《蓬莱籍内书怀》蓬莱阁的最有名的诗句之一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

在《蓬莱籍内书怀》中,李白写道:“去年余辈逢春出,蓬莱君子来相纪。

莽莽青山隔南渡,冥冥空水接东篱。

”这一诗句描绘了李白在蓬莱阁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蓬莱阁的深深喜爱和思念之情。

2. 杜甫的《登蓬莱阁》杜甫也曾在蓬莱阁驻足,并以此为题写下了《登蓬莱阁》。

其中诗句“山气日夕佳,城阙春风回。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描绘了蓬莱阁的宜人景色和优美环境。

3. 苏轼的《东篱九重城阙中》蓬莱阁的美景也留下了不少文人的印象。

苏轼在《东篱九重城阙中》中写到:“郭郎望轩观,清晨澄江游。

爽朗始残宴,楼台处凌秋。

白云飘绮阁,丹水跃碧流。

”这一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蓬莱阁的景色和氛围。

蓬莱阁的历史故事蓬莱阁作为古代文化遗产,蕴含着许多历史的传说和故事。

这些故事为蓬莱阁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1. 王羲之题字据传,蓬莱阁曾由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题字“危楼倚海树,灵境宛然开”。

“危楼倚海树”形容了蓬莱阁的建筑特点,而“灵境宛然开”则寓意了蓬莱阁的灵秀景色。

2. 文成公主与蓬莱仙境据史书记载,唐朝文成公主曾经与蓬莱仙境有着神秘的联系。

传说文成公主乘坐神龙降临蓬莱,与蓬莱仙境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故事使得蓬莱阁与真实与虚幻之间融为一体。

3. 魏晋风范蓬莱阁曾经是魏晋文化的重要场所。

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相聚,交流文学艺术。

蓬莱阁古建筑群介绍

蓬莱阁古建筑群介绍

蓬莱阁古建筑群介绍蓬莱阁古建筑群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蓬莱阁是一座古老的宫殿建筑群,由一系列建筑物组成,包括蓬莱阁、三清宫、通天塔等。

蓬莱阁是蓬莱阁古建筑群的核心建筑,是一座三层木结构建筑,高约40米。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蓬莱阁的主体结构由大量的木材组成,采用了传统的斗拱和悬山式的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蓬莱阁内部设有多个展厅,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海龙宫”展厅,展示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东海龙宫场景,包括了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此外,蓬莱阁还设有“观海亭”、“玉皇殿”等多个观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海景和美丽的夕阳。

蓬莱阁古建筑群的另一个重要建筑是三清宫,是中国道教的圣地之一。

三清宫是一座宏伟的宫殿建筑,供奉了道教的三位主神:太上老君、灵宝天尊和上清灵宝天尊。

宫内的殿堂、庙宇和神龛都是精美的建筑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神圣的宗教文化。

通天塔是蓬莱阁古建筑群的另一座著名建筑,是一座六角形的石塔,高约36米。

这座塔建于明代,是用花岗岩和青石砌筑而成,外观华丽精美。

通天塔内部设有多层观景台,游客可以登塔俯瞰整个蓬莱阁古建筑群和壮丽的海景。

蓬莱阁古建筑群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里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蓬莱阁古建筑群还是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的重要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蓬莱阁古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蓬莱阁古建筑群是一座值得一游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蓬莱阁的历史典故

蓬莱阁的历史典故

蓬莱阁的历史典故蓬莱阁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关于蓬莱阁的历史典故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蓬莱阁记》了。

《蓬莱阁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梦境中的蓬莱阁,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幻想和对世间痛苦的无奈。

《蓬莱阁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梦中。

故事中,白居易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就是蓬莱阁。

蓬莱阁高耸入云,形状奇特,周围环绕着碧海蓝天,仙山云雾缭绕。

阁内陈设华丽,宫殿之间连接着红木走廊,墙壁上挂满了名贵的字画和绣品。

白居易感到自己仿佛进入了仙境,心中充满了向往和喜悦。

在蓬莱阁中,白居易遇见了一位仙人。

这位仙人容貌俊美,身穿华丽的仙袍,手持一根仙杖。

仙人亲切地邀请白居易坐下,开始向他讲述蓬莱阁的来历和故事。

据仙人介绍,蓬莱阁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是神仙们的居住地。

古人常说的“蓬莱仙境”就是指这个地方。

传说中,蓬莱阁建于上古时代,是由神仙们利用天地灵气凝聚而成的。

阁内的一切都是由神力所创造,因此无论是建筑、家具还是艺术品,都十分珍贵而华丽。

仙人还告诉白居易,蓬莱阁是一个永不衰败的地方。

在这里,时间是静止的,人们可以永葆青春,不受岁月的侵蚀。

这也是为什么蓬莱阁被人们视为仙境的原因之一。

而且,蓬莱阁中的食物也是独一无二的,吃了可以延年益寿,使人长生不老。

白居易听得入迷,心中充满了向往。

他问仙人是否可以留在蓬莱阁中,永远与神仙们一起生活。

仙人微笑着摇了摇头,告诉他这只是一个梦境,不是现实。

蓬莱阁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人生的真实是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白居易被打醒后,心中感慨万分。

他深知蓬莱阁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而现实中的世界充满了困苦和痛苦。

然而,他仍然希望通过文学创作,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无奈。

《蓬莱阁记》以蓬莱阁为背景,通过描述梦中的经历,抒发了白居易的情感和思考。

文章以幻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

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首先会看到的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

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

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

弥陀寺也不能幸免。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

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

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

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

各位老师大家现在看到是-- 丹崖仙境,丹崖仙境原名“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

“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

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通过该坊即步入仙境,素有“仙境之门”之称,因此叫丹崖仙境坊。

各位老师请随我一起步入仙境按照最佳游览路线,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

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

首先我们来到的地方那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

参观完龙王宫的前殿,大家请随我一起参观正殿,大家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

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

东边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

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

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

西边第一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

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

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

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

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

主要是供东海龙王休息的地方。

子孙殿 ---- 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

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

正殿主要供奉的有送子娘娘,还有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现在我们走进的地方是-----天后宫: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的前院。

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

戏楼:这一建筑是戏楼,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保佑平安。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

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这里是天后宫的前殿。

这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

唐槐: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

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

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

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

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

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

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

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人。

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

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

所以她的父亲给她起名为“默”。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

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

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

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

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

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

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

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

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

“九·一八”事变后,冯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公开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张抗日救国,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排斥。

他悲愤交加,于1934年5月,偕其老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来到蓬莱。

李烈钧也对蒋心怀不满,力主冯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

他们在蓬莱期间积极宣传群众,大声疾呼“抗战存,不战则亡”。

还曾深入到蓬莱文会中学为师生讲演,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当地群众深受鼓舞。

在游览蓬莱阁时,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将军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

后人难忘冯将军的爱国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表达了他继前贤挽乾坤,捍卫祖国大好河山的赤胆忠心,在蓬莱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蓬莱阁主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六年(公元1061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1987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

大家或许要问,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分别有范仲淹、崔颢、王勃的大手笔增色,蓬莱阁的镇楼传世之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

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

室内墙壁上原有历代留下的诗文、题字、绘画,今已不存,现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室。

这蓬莱阁二楼长度为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绕以回廊,木栅格扶栏,东、西、北三面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

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

阁内北侧正中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

历经浩劫得以幸免,弥足珍贵。

西壁悬挂董必武1964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

”另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

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风竹图”等图案。

四周摆放八仙桌、八仙椅,渲染了神仙文化的氛围,使游人感受神仙文化的意韵。

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蓬莱阁,题联于阁上,“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

”海不扬波:“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

大家稍有留意就可以发现,这四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过修补的。

这是有一些来历的。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到蓬莱督办海防。

当他登上蓬莱阁,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境。

可是历史却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

五十年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蓬莱。

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

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

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

卧碑亭: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

卧碑亭内的卧碑,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前来观赏品味。

碑的背面刻的是苏轼的楷书《海市诗》,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

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看,元丰八年的年款署于文中,是不合情理的,后续碑文书风也明显差异。

原来,石碑原为刻制《海市诗》,刻成之后,又在背面勒文,由于《书吴道子画后》一文字幅小于《海市诗》,尚有一块空白,为此,在文后续上了苏轼的另一篇文章《跋吴道子地狱变相》的开头几句,借以填满碑面。

虽不是一气呵成,但苏轼的书法风格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劝诫人们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

苏公祠:这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苏东坡而建的祠宇,大家知道苏东坡不仅是一代文豪,而且更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难得的为百姓做事,勤政爱民的好官。

他的一生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屡受磨难。

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他在遭受朝中新党打击迫害,谪居黄州五年后被朝廷重新起用,派到登州任知州,当年十月十五日到了蓬莱(登州治所)。

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

据考证,他是十一月上旬动身进京的,在这里有二十天左右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视察海防,为当地百姓做了几件大好事,并且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作,其中《海市诗》堪称千古绝唱,独领风骚,为蓬莱仙境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史籍记载,苏轼回京后立即向皇帝连上两个奏折。

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两个奏折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更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

特别是《乞罢登莱榷盐状》昭准后,朝廷废除了过去的当地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与地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这样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方便了百姓生活,而且交易价格下降,减轻了百姓负担。

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功德建起了这座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