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张炎《忆旧游登蓬莱阁》原文、译文、赏析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诗歌鉴赏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诗歌鉴赏》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一首有点难但很有趣的诗,叫《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这首诗里呀,有很多好看的景色。
比如说有大大的山,高高的楼,还有蓝色的大海。
想象一下,一座很高的楼立在海边,海浪拍打着岸边,是不是很美呀?
诗里还说了一些人的心情。
有的人开心,有的人难过。
就好像咱们在幼儿园里,有时候因为得到了小红花很开心,有时候因为和小伙伴吵架了就有点难过。
小朋友们,虽然这首诗有点不好懂,但是咱们可以一点点去感受它的美。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诗歌鉴赏》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聊聊这首《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哟!
诗里呀,还写到了风在吹,云在飘。
风呼呼地吹着,把云都吹得跑来跑去。
就像咱们在操场上跑步一样,跑得可快啦。
还有那些古老的故事,诗人把它们也写进了诗里。
就好像爷爷奶奶给咱们讲的过去的事情,很有意思呢。
虽然咱们现在可能不太明白诗里所有的意思,但是多看看,多想想,就能感受到它的奇妙啦。
小朋友们,加油哦!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诗歌鉴赏》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说说《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诗里有很多很美的词语,比如说“斜阳”“归鸦”。
傍晚的时候,太阳慢慢落下去,变成了红红的斜阳。
一群小乌鸦飞回家,这画面是不是很温馨呀?
诗人还在诗里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就像咱们有时候心里会想很多很多事情一样。
小朋友们,虽然这首诗有点复杂,但是只要咱们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哟!。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原文赏析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原文赏析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原文赏析1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
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翻译看秦望山上乱云飞渡,暴雨倾注,犹如江湖倒泻下来。
不知道是云化为雨,还是雨化为云?万里长空,西风劲吹,乌云瞬间变幻消失。
回首倾听明月星夜天籁长鸣,人间万千洞穴的呼号似山崩雷震!是谁将若耶溪畔的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导致吴国灭亡,只剩下麋鹿出没在姑苏台?至今越国人仍盼望西施坐船归来。
一年已到年底了,何不演奏乐器以示欢乐?难道君看不见古代王、谢望族的亭台楼阁,而今只剩凋残的树木,寒烟清冷,孤寂的乌鸦仍在呼唤着离魂!注释汉宫春:词牌名,又名“汉宫春慢”“庆千秋”。
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另有双调九十六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等变体。
会稽:地名,在今浙江绍兴。
蓬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省卧龙山下。
秦望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
须臾:形容时间短。
天籁:大自然的音响。
这里指风。
万窍:《庄子·齐物记》中有“······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若耶溪:河名,在会稽南。
倩:请。
美人:指西施。
传说西施曾经在若耶溪上浣纱。
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为了报仇,使用美人计,把西施送给吴国,后吴国被越国灭亡。
麋:鹿的一种,俗称四不像。
姑苏:这里指姑苏台,吴王曾与西施在此游宴。
王亭谢馆:王、谢为东晋豪门贵族,山头子弟很多,多住在会稽。
王亭谢馆泛指他们在会稽一带的游乐场所。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通过写景来抒情说理,寓理于景,寓情于景。
景、情、理浑融一体。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忆旧游·登蓬莱阁原文翻译鉴赏

忆旧游·登蓬莱阁原文|翻译|鉴赏《忆旧游·登蓬莱阁》中作者将山国破碎的黍离之感和对江南山水、吴越故地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或登临,或凭吊,家国之思都渗透其中。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词的翻译鉴赏等相关资料,一起看看吧。
《忆旧游·登蓬莱阁》原文宋代:张炎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
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
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
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忆旧游·登蓬莱阁》译文及注释译文问蓬莱仙山在何处,眼前风月依旧人事已非,江天空阔客子形单影只。
不要说神仙事,神仙并不存在,只有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
应笑我多少次独醒烂醉,松阴之下把石磴扫个没完。
无奈贺知章一样的狂客难以招回,采得芳草无人可赠,我姑且小声吟咏孤单。
转眼许多世事尽成陈迹,感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独自凭靠栏杆。
天快亮时大海上升起太阳,山腾如龙,人在梦境,一切尽入秋天幽深的变幻。
又听到大江东去滔滔之声,山壑不生白云一片凄暗。
我用尽目力远望寒天,惦念茂陵葱葱郁郁的柏林,不知他如今受到怎样的摧残。
注释蓬莱阁:蓬莱阁是江南名胜之一,处于浙江绍兴卧龙山下。
绍兴处于钱塘江、曹娥江、杭州湾的怀抱之中。
登高一望,江天空阔。
风景极为独特。
周密、张炎等人曾于此处作诗吟咏。
蓬莱:又称“蓬壶”、“蓬山”。
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神山。
《列子汤问篇》:“渤海之东,有大壑焉。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与,一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醒醉:晏几道《木兰花》:“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石磴:山路上的石级。
磴(dèng):台阶或楼梯的层级。
《忆旧游·登蓬莱阁》鉴赏“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蓬莱阁的千古名句

蓬莱阁的千古名句
1、《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宋代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
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译文:看秦望山上乱云飞渡,暴雨倾注,犹如江湖倒泻下来。
不知道是云化为雨,还是雨化为云?万里长空,西风劲吹,乌云瞬间变幻消失。
回首倾听明月星夜天籁长鸣,人间万千洞穴的呼号似山崩雷震!
2、《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宋代周密
步深幽。
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
译文:步入幽深盘曲的小路,正是云黄天淡,残雪的寒意未休。
一曲澄澈镜湖,映衬出水浅澎寒的槽瘦,墙垣破败的兰亭,茂林修竹丛生衰草,尽笼在轻烟的凄柔,—仰一俯之间,千古岁月悠悠。
3、《忆旧游·登蓬莱阁》宋代张炎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译文:问蓬莱仙山在何处,眼前风月依旧人事已非,江天空阔客子形单影只。
不要说神仙事,神仙并不存在,只有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
4、《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宋代姜夔
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
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
译文:蓬莱阁对面的秦望山一片碧绿,只怕山下越王故垒,长满了草,时下砍柴人正在光顾。
5、《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唐代杜审言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译文: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山上华丽的宫殿耸入云端,精美的楼阁在树梢上高悬。
蓬莱阁诗词

蓬莱阁诗词
蓬莱阁,又称为蓬莱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说性地点,据说是东海龙宫的宫殿之一。
以下是一首关于蓬莱阁的诗词:
蓬莱阁上望仙山,
云海茫茫远峰延。
琼台玉宇千年在,
遥想仙人有何间。
白鹤翔舞云霞飞,
紫气飘扬海上归。
金光耀眼玉帝在,
谁能踏破仙台地。
此诗描述了蓬莱阁的壮丽和神秘,以及仰望仙山的向往之情。
作者借助于华丽的词藻,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不可企及的感慨。
蓬莱阁峰翠柳黛,云间殿阁如飞台。
仙人步履遗香远,琼楼玉宇掩云埋。
烟波画船行碧海,海鸟盘旋遥相邀。
苍茫仙境难寻觅,但愿时光停留久。
丹桂飘香夏雨时,邀月抚琴引灵思。
仙人传道生禅境,谨记心净同栖迟。
此诗描绘了蓬莱阁的山峦、殿阁以及灵秀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对蓬莱阁仙境的憧憬和向往。
诗人通过描写蓬莱阁的壮丽景色和仙境氛围,表达了对于寻觅仙境的渴望和对仙人生活方式的向往。
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追求心灵净化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希望。
【诗词医案】七律·登蓬莱阁

【诗词医案】七律·登蓬莱阁七律·登蓬莱阁原作蓬莱仙境我来游,观海登楼夙愿酬。
碧水蓝天辉秀阁,清风白浪美神州。
秦皇汉武谁无死,妈祖仙姑孰解忧。
除却私心人自寿,养生妙法岂他求?改作更于何处觅佳游?喜踏沧波上此楼。
朝汛白生千点鹭,晚枫红染一川秋。
秦皇汉武谁无死?神药仙丹不解忧。
差幸暮年逢盛世,风光览尽复奚求!原作毛病有三:起首二句虽有承接,但未能更进一层、更开一境;中两联四字并列语堆砌句首相同位置,平板呆滞且诗意不畅;结尾有跑题嫌疑。
医治之法:大手术。
首二句存意换形,开头设一问,为下句造势。
次句取"观海登楼"之意,扩伸为"喜踏沧波上此楼",涤尽"夙愿酬"之类套语,味便不同。
三、四句写景,笔力不到,"辉秀阁"、"美神州"之类字词,生硬造作,了无意趣,故另拟二句易之。
"红枫"、"白鹭"一现,顿觉水天无限生机,尽来眼底,得良辰美景如斯,端不负"上此楼"也。
五、六句抒情,章法上自应如此;只是两句空间不大,甚为局促。
今剜去与题意无甚相关之"妈祖仙姑",另以"神药仙丹"实之。
如此,则上下联有水云流转之意,顿见灵动,且为引出后文伏笔。
结联有离题之感,故亦另拟。
"差幸"句既有颂时之意,亦与五、六句脉络相通,共同为推出结语蓄势。
第八句亦改,虽是常语,但顺势收束全篇,使诗意得到升华,全诗至此,始可言功德圆满。
楼阁体验古人登高望远的情怀

楼阁体验古人登高望远的情怀岁月成就了一切,世事多少变幻,人间几度沧海。
曾几何时,李白在黄鹤楼上看见有诗在上,再想提笔赋诗却搜肠刮肚也没有诗情。
春深似海,那些烟台楼阁依然漂浮在氤氲着鲜花气息的波涛中,而逝水东去,有多少英才被时代埋没。
近代文人王国维看见蓬莱阁,不禁长叹“几度天风吹棹转,望中楼阁阴晴变。
”在诗词中,楼和愁押韵,所以诗人们登高望远,常常也是惆怅满怀,便随性赋诗表达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比如大诗人苏轼大病初愈时,就写下了《一丛花初春病起》,词中写道,“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
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词人也是借助楼阁淡疏烟,表达对自己前途不定的担忧。
下面精选十首描写楼台的古诗词,体验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怀,希望喜欢。
1、滕王阁唐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相见欢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章台夜思唐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9、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唐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古诗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翻译赏析

古诗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翻译赏析《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作者为宋朝诗人周密。
其古诗全文如下:步深幽。
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
鉴曲寒沙,茂林烟草,免仰千古悠悠。
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
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
【前言】《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是一首南宋时期周密所写的词。
作者登临古阁,观景伤情,怀古伤今,抒发亡国之痛、邦国之思。
词写得委婉含蓄,劲气内蕴,充满对故国的眷恋与痛惜之情。
【注释】⑴一萼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八字。
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有北宋无名氏词,因词中有“未教一萼,红开鲜蕊”句,乃取以为名;平韵始见于南宋姜夔词。
⑵蓬莱阁:旧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州治设厅之后,五代时吴越王建,以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谪居犹得近蓬莱”得名。
⑶步:登上。
⑷鉴曲:鉴湖一曲。
《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即鉴湖。
⑸茂林:指兰亭。
王羲之《兰亭序》:“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⑹俯仰:又作“俛仰”。
《兰亭序》“俛仰之间,已为陈迹。
”⑺五湖舟:范蠡事,见《国语·越语》。
⑻磴:指山路,石级。
⑼崖阴:山边。
⑽几:几度,几次。
西浦、东州: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萁地。
”⑾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⑿负:辜负。
⒀秦鬟:指形似发髻的秦望山,在今绍兴东南。
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妆镜:指镜湖。
⒁狂吟老监:即指贺知章。
《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此言安得有如贺监其人者,与之吟咏销忧;表示怀念友人的意思,亦是虚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旧游·登蓬莱阁
忆旧游·登蓬莱阁
张炎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
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
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
正目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译文】
问蓬莱仙山在何处,眼前风月依旧人事已非,江天空阔客子形单影只。
不要说神仙事,神仙并不存在,只有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
应笑我多少次独醒烂醉,松阴之下把石磴扫个没完。
无奈贺知章一样的狂客难以招回,采得芳草无人可赠,我姑且小声吟咏孤单。
转眼许多世事尽成陈迹,感叹“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独自凭靠栏杆。
天快亮时大海上升起太阳,山腾如龙,人在梦境,一切尽入秋天幽深的变幻。
又听到大江东去滔滔之声,山壑不生白云一片凄暗。
我用尽目力远望寒天,惦念茂陵葱葱郁郁的柏林,不知他如今受到怎样的摧残。
【注释】
①蓬莱阁:蓬莱阁是江南名胜之一,处于浙江绍兴卧龙山下。
绍兴处于钱塘江、曹娥江、杭州湾的怀抱之中。
登高一望,江天空阔。
风景极为独特。
周密、张炎等人曾于此处作诗吟咏。
②蓬莱:又称“蓬壶”、“蓬山”。
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神山。
《列子汤问篇》:“渤海之东,有大壑焉。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与,一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③醒醉:晏几道《木兰花》:“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
④石磴:山路上的石级。
磴(dèng):台阶或楼梯的层级。
⑤扫:描画。
⑥松阴:松树之阴。
多指幽静之地。
⑦狂客:指唐诗人贺知章,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退居于绍兴镜湖之滨。
[2]
⑧采芳:欲采芳草,无人可赠。
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⑨微吟:小声吟咏。
词人感到孤独,无以排忧,只好微吟以求慰藉。
⑩俯仰:低头和抬头,形容时间很短。
⑪阑槛(lanjiàn)孤凭:独自凭靠栏杆。
阑槛:同栏杆。
⑫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残夜:天快亮时。
⑬卧龙和梦:见卧龙山在朦胧中的盘踞情状。
山腾如龙,人在梦境。
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⑭秋冥:秋天幽深。
⑮不生云:云气蜇状,一片凄冷不动气象。
⑯正:恰好。
⑰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⑱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这里是指南宋帝王的陵墓。
[3]
【创作背景】
此词为宋亡之后,诗人登临感怀之作。
诗人于深秋之夜,独自登上蓬莱阁,凭吊山河,面对人世的大变和大自然的永恒,不觉感概生哀。
【作品鉴赏】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全词借势起笔,“问”字直接领起,带出登阁游览的总印象。
“风月”从时间上写人事的变化。
时间未变,而思念大变,令人倍感痛心。
“万里江清”。
从空间上写阁上眼界的空阔。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前面三句写景,此句转为抒情。
从写景到抒情,转得虚灵。
意为身历亡国巨变,要象神仙那样出世吗?但神仙并不存在,不值得追求的。
作者是南宋遗民,他认为只有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
世上有蓬莱阁一类景物可供幽赏,这正是“神仙”的“安身立命”之地。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
”以“醒醉”、“扫磴”的活动来表示,含蓄表达中点明“游”字。
“石磴”即用“松阴扫石磴”句。
“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笔触之处又回转蓬莱阁。
“松阴”扫“石磴”,已有“独”意。
“采芳难赠”化《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诗意,欲采芳香,无素心人可赠。
词人感到孤独,只好“任”之,只好“微吟”自寻慰藉而已。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意接上片总括游踪。
世事的变化和此行的孤独。
所云“俯仰”之间,许多世事尽成“陈迹”,抒发了物人皆非之感慨。
感物中怀人念远中伤逝,忧愤加深。
“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
”写天亮前所见景色。
“海日生残夜”,写残夜所见卧龙山在朦胧中的盘踞情状。
山腾如龙,在人梦境。
作者思绪跳动,从残夜到天明,从日色到江声。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
”“不生云”,云气蜇状,自为一片凄冷不动气象。
“正目极空寒”,从恢强飞动转到冷峭幽寂。
“萧萧汉柏愁茂陵”,结句上接“目极”,意却向远处延伸。
此句含意无限,是遗民心事的点睛之笔。
“愁”字,点出“茂陵松柏”与此时、此地、此心的关系。
【名家点评】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评这首词时讲:“后阕愈唱愈高,是玉田真面目。
”“愈唱愈高”,因情所致,愈来愈激动,在词的节奏抑扬顿挫,高低相间,高低相抑,词笔极为婉约幽峭。
【作者简介】
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
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
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
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
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
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阅读训练】
1“风月依然,万里江清”是如何从时空角度来写蓬莱阁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
2.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风月依然”是从时间角度写蓬莱阁风月未变,暗写人事的变化;“万里江清"”是从空间的角度写蓬莱阁上眼界的空阔。
(2分)时空结合,今昔结合,曲折地表达出词人于风物的不变中思国家的大变动,内心痛楚难言。
(3分)
2.①前三句写词人登阁独自凭栏,感慨世事的变化和此行的孤独,词人感物怀人,念远伤逝,满心忧愤。
②从残夜到天晓,从日色到江声,从凄冷不动的气象到松柏萧萧的"茂陵",词人融情于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愁。
(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