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基于 51 单片机的无线数据收发系统设计

基于 51 单片机的无线数据收发系统设计摘要:系统使用 51 单片机通过NRF24L01 模块远程传输数据,接收端通过NRF24L01 模块接收无线数据。
处理后由液晶进行数据显示,可根据需要设置声音提示。
系统接收与发送端模块均单片机、无线发送模块/ 接收、显示、声音提示模块。
关键词:51 单片机;NRF24L01;液晶显示;无线通讯1硬件设计1.1系统组成该系统将数据经过控制器由无线发送模块进行远距离发送,再通过接收端进行无线数据接收。
接收的数据经控制器处理后由液晶显示器显示,并根据需要可以实现一定的声音提示。
1.2无线收发模块本设计使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传送,能够实现此功能的硬件电路模块总类较多。
为符合设计需求,采用以NRF24L01 为核心的无线通讯模块。
该方案可以使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体积小等特点。
NRF24L01 无线模块出至 NORDIC 公司。
其工作频段在 2.4G— 5GHz,该模块正常工作电压为 1.9V—3.6V,内部具有 FSK 调制功能,集成了 NORDIC 公司自创的增强短脉冲协议。
该模块最多可实现 1 对 6 的数据发送与接收。
其每秒最高可传输两兆比特,能够实现地址检验及循环冗余检验。
若使用 SPI 接口,其每秒最高可传输八兆比特,多达 128 个可选工作频道,将该芯片的最小系统集成后,构成NRF24L01 无线通信模块。
1、引脚功能此模块有 6 个数据传输和控制引脚,采用 SPI 传输方式,实现全双工串口通讯,其中 CE脚为芯片模式控制线,工作情况下,CE 端协配合寄存器来决定模块的工作状态。
当4 脚电平为低时,模块开始工作。
数据写入的控制时钟由第 5 脚输入,数据写入与输出分别为 6、7 脚,中断信号放在了第 8 脚。
2、电器特性NRF24L01 采用全球广泛使用的 2.4Ghz 频率,传输速率可达 2Mbps,一次数据传输宽度可达 32 字节,其传输距离空旷地带可达2000M 此模块增强版空旷地带传输距离可达 5000M—6000M, 因内部具有 6 个数据通道,可实现 1 对 6 数据发送,还可实现 6 对 1 数据接收,其工作电压为 1.9V-3.6V,当没有数据传输时可进入低功耗模式运行,微控制器对其控制时可对数据控制引脚输入 5V 电平信号,可实现 GFSK 调制。
基于nRF2401的短距离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基于nRF2401的短距离无线收发系统设计【摘要】该短距离无线收发系统采用nordic公司的nrf2401无线收发芯片和atmel公司的单片机at89c51rb2,以实现数据点对点的无线传输功能。
该无线收发模块主要由nrf2401芯片和一些外围元件组成,文中对采用的芯片的结构和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硬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特点,本文也分别做了分析和研究,对nrf2401的配置、crc码的原理,包括at89c51rb2和nrf2401之间的spi接口也都做出具体的描述。
系统的程序设计得到很好的完成。
并在nrf2401无线收发芯片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增加发射功率的方案,加大了无线通信的距离。
【关键词】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模块单片机一、引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可在最远100米范围内传输数据的解决方案。
本文研究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工业数据监控中的具体应用,要实现的是点对点数据传输功能。
选取了nordic的nrf2401无线收发模块,该模块由于较低的价格、简单的开发,在低成本应用场合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nrf240无线收发模块可利用at89c51rb2对其进行控制。
二、nrf2401芯片的介绍nrf2401具有全球无线市场通信功能,一般工作频率是2.4ghz,支持多点间通信,它的传输速率可以到达1mbit/s。
它采用soc工艺,只需少量外围元件便可组成射频收发电路,因此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外围元件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是业界口碑很好的射频系统级芯片。
nrf2401工作状态是144位,具有四种工作模式分别是:空闲模式、关机模式、收发模式和配置模式。
在收发模式下系统的程序简单且系统稳定性较高,所以nrf2401一般工作于shock burst tm收发模式。
下面就把nrf2401的shock burst tm收发模式的配置方法介绍给大家。
三、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无线收发电路主要由无线射频芯片nrf2401和单片机at89c51rb2组成,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
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本文关键词: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研究,论文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本文简介:射频是一种特定频率的特定电磁波讯号,它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射频通信技术具有宽频所带、高信息容量、体积小、可用频谱多、干扰小等特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电子系统广泛,日常生活中有线电视信号就是通过由射频通信系统传送的。
射频收发系统处理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它位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最前端,关系到通信的质量。
研究通讯射频收发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本文内容:射频是热辐射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它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射频通信技术具有宽频带、高信息容量、体积小、可用频谱多、干扰小等特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其有线电视信号就是通过由射频通信系统传送激光的。
射频收发系统处理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它位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最前端,关系到通信的质量。
研究射频收发系统工作原理其设计方案,可有效提高无线通信质量。
一、射频收发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射频收发系统根据它的应用目的和使用环境的不同,会有相同的组成部分。
但从射频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射频发射机、射频接收机、天线是系统的大体组成部分。
(一)射频发射台的构成射频及工作原理。
射频发射机是通过调制、功率放大、上变频、滤波等手段把低频的基本频带信号转换为对应的高频信号,并把处理后的接收器天线经天线发出。
天线、滤波器、数模转换器、调制器、混频器、放大器、本振器等组成射频发射机系统。
调制器通过数字调制或模拟调制的方式将低频信号向高频段传播;本振器通过数字方波电路、鉴相器电路,锁相环电路等将频率送至混频器;滤波器可以对不同的信号成功进行分离,得到特定频率的信号或消除干扰信号,滤波器种类繁多,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处理信号的形式选用模拟滤波器或数字滤波器;数模转换器主要作用是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混频器主要作用是实现频率变化,常用的有七鳞藓平衡混频器和三平衡混频器。
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无线收发系统设计首先,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需要确定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和RFID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
其次,需要设计无线收发系统的硬件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发射机通常包括信号源、调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等。
信号源用于产生要发送的信号,调制电路用于将信号进行调制,将信息嵌入到载波中,功率放大器则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放大,以便进行传输。
接收机通常包括天线、解调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等。
天线用于接收到达的无线信号,解调电路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则用于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所需的信息。
此外,还需要设计无线收发系统的软件部分。
软件部分用于控制无线收发系统的工作,并处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软件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调制解调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通信协议模块等。
调制解调模块用于进行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得到所需信息,通信协议模块则用于控制无线收发系统的工作,确保信息的可靠传输。
最后,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因素。
例如,信号的传输距离、速率和功耗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的特点,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总结起来,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需要确定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设计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并考虑特殊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无线收发系统的功能,满足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的要求。
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

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收发系统在各种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健康监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而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具有功耗低、性能稳定、功能丰富等特点,因此在无线通信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一、系统架构设计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的设计通常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主控单元、无线收发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部分,而软件设计则涉及到系统的逻辑控制、数据处理、通信协议等方面。
1. 主控单元选择在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中,选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作为主控单元是一个常见的选择。
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丰富的外设资源等特点,适合用于无线收发系统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型号的STM32微控制器,如STM32F1、STM32F4等系列。
2. 无线收发模块选择无线收发模块是无线收发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实现无线通信功能。
在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中,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无线收发模块,如NRF24L01、CC1101等。
这些无线收发模块具有功耗低、传输距离远、通信稳定等特点,适合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控器等场景。
3.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通常需要考虑功耗管理的问题。
在设计时需要合理设计电源管理模块,以提高系统的能效和续航时间。
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转换、电池管理、低功耗设计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供电需求和功耗特性。
4. 软件设计基于STM32的无线收发系统的软件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的逻辑控制、通信协议的实现、数据处理和存储等方面。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充分发挥STM32微控制器的性能优势,合理设计系统的任务分配和调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二、系统制作流程1. 硬件制作流程(1)电路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硬件设计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包括主控单元的连接、外围电路的设计、无线收发模块的连接等部分。
无线通信中射频收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98•无线通信中射频收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郭 洋 郑超捷【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在分析通信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射频收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无线通信;射频收发系统;研究;设计在当前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得到跨越式突飞猛进的发展进步,并受人瞩目。
对于通信系统而言,其功能的实现需要各种重点电子线路实现,而各种电子线路又紧紧依托于通信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因此必须对通信系统及其接收机、发射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
1.通信系统的组成随着通信技术以及通信系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首先是进行信号调制,能够将传输信号进行转换,转换成为能够进行信道传输的信号。
通过通信系统图能够看出,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进行信号解调。
在通信系统中一般传输的是在零频附近的低频信号,包括以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为代表的基带信号(baseband )。
经过调制之后的信号转变为基带信号(passband )。
最终通带信号在整个通信系统中进行传输,在接收机中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转换为原始信号,接收机的主要任务即解调。
2.无线通信中射频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1 射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图1 射频发射机工作原理图射频发射机的主要功能是将低频基带信号转换为高频射频,如图1所示,一般需要经过调制器和放大器、滤波器等结构实现。
低频基带信号首先经过调制器以及滤波器、混频器等进行信号处理。
首先经过数模转换器的低频基带信号需要经过调制器进行初步解调,一般通过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两种方式实现,数字分频电路和鉴相器电路以及锁相环电路组成的本振器能够对信号进行处理,并且将处理的信号送至混频器,最后在滤波器中进行频率相乘处理。
DAC 的主要功能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滤波器的主要目的是对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并优化其中的有效信号,在滤波信号的选择中还需要根据无线射频发射机进行选择,一般包括信道选择滤波器、镜像抑制滤波器以及射频滤波器等。
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

这一章讨论了非线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互调、干扰屏蔽和频谱再 生及调制等。还介绍了如何利用非线性分析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第六章:移动系统中射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这一章针对移动系统中的射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自动 增益控制、模/数转换动态范围和电源管理等关键技术。还介绍了如何优化这些 集成电路的性能,以满足移动系统的严格要求。
《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是一本全面介绍无线通信中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的书籍,既适 合初学者入门学习,也适合专业人士深入探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射频收发系统 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掌握射频收发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无线通 信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彩摘录
在无线通信领域,射频收发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实现无线 通信的关键,也是决定无线通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 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收发系统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细。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本名为《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 指导。
本书还重点介绍了射频收发系统的性能评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评 估射频收发系统的性能,包括传输速率、功耗、稳定性等指标。
还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参数调整来提高系统性能。
本书讨论了射频收发系统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收发系统设计将面临 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本书展望了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可能的创新方向。
《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收发系统设计》这本书的目录覆盖了无线通信中射频收 发系统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术,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这本书对 于从事无线通信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对于相关领 域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来说也是一本极好的教材。
数据采集及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Absr c : i p p ri t d c sa s l y t m fd t c u s o n r ls ta s ev r t a t Th s a e r u e i e s s n o mp e o aa a q i t n a d wi e s rn c i e .Th o i i e e c mp s o ft e oi n o i t h s s m mp ea d e s y t eu e . e c n g t h e d a k o e ts i y t i s l n a i O b s d W a e ef e b c ft e t mm e itl d a ay e t aa T e n an e si l t h da e a l z yn n hed t. h l i  ̄a eo t i s s m o a o t eADu 4 u y i t g ae a aa q i t n sse i c r o a n ih p r r a c mr f h s y t i t d p e s h t C8 1f U e r t d d t c u s o t m o p r t g ah g ef m n e n i i y n i o ADC, r ls y ta s t h aat ed t e v r t r u h t eDTU, s g t e c mmu ia o e wo k GPRS Th wi e s rn mi t ed t O t aas r e s h o g h e l h u i h o n nc t nn t r i . e
eo e s s m n ed s n o e cru taes fh t t y e a d t ei f h ic i r i l e i m eh d Ex ei n s h w a es se i h h g t mp i d i t s t o . p r i f n h me t s o t tt tm i h g h h y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收发系统设计摘要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之中,数据的传输载体是双绞线、光纤或同轴电缆。
其实,数据传输也可以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即通过空气或真空实现数据传送。
与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方式比较,无线传输方式不用担心传输线缆的安装问题,从而节省了很多线缆,降低施工难度和系统成本。
伴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无线收发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在各个领域当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无线收发系统具有成本很低、不需要电缆、应用环境不受限制、组态灵活等优点,这就使无线收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把数字通信技术和高性能、高集成度的集成电路应用到无线收发技术中,使无线收发技术的性能更加完善,更加可靠。
本次设计介绍了一种用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6/MC145027和无线收/发模块来实现的无线收发系统的构成原理和实现方法,给出了单片机AT89C51与编/解码器之间的无线收发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叙述了系统的总体组成原理及仿真。
关键词:无线收发单片机AT98C51 芯片MC145026/MC145027Design of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AbstractAmong the wired data transmission, data transmission carrier is twisted pair, optical fiber or coaxial cable. In fact, the data transmission can also be transmitted by wireless transmission, i.e. data transmitted through air or vacuu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ired data transmiss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out worrying about transmission cable installation, which saves a lot of cables, reducing system cost and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has become a trend in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with a very low cost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no cable, unrestricte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flexible configuration, etc., which makes wireless transceiver technology has much room for development. Digita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high-performance, highly integrated radio transceiver IC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to enabl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technology better and more reliable. The constitution describ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three-state codec chip MC145026/MC145027 and wireless transmit / receive modules used to implement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gives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and microcontroller AT89C51 encoder / decoder between solutions to problems, and describes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 system.Keywords: wireless transceiver SCM AT98C51 Chip MC145026/MC145027前言 (IV)1单片机技术概论 (1)1.1概述 (1)1.1.1单片机的产生与发展 (1)1.1.2单片机的应用 (2)1.2 AT89C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2)1.2.1 AT89C51单片机系列 (2)1.2.2 AT89C51单片机内部结构及功能部件 (3)1.2.3 AT89C51单片机外部引脚功能说明 (3)2无线收发技术概论 (6)2.1无线收发技术及应用 (6)2.1.1无线收发技术现状 (6)2.1.2无线收发系统的发展过程及应用 (6)2.2无线收发模块 (6)2.2.1 编/解码模块 (6)2.2.2无线收发/模块 (7)2.3编码解码芯片 (7)2.3.1传感器的选择 (7)2.4 M145027接收程序设计 (8)3系统硬件设计 (10)3.1系统组成 (10)3.2发射端电路 (10)3.3接收端电路 (11)4系统软件设计 (12)4.1总体结构 (12)4.2仿真测试 (12)总结 (13)附件程序代码 (14)参考文献 (16)谢辞 (17)随着人们对便携式设备需求是推动无线收发技术方案日新月异的因素之一。
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带红外等无线方案控制的家用电器,尽管这些无线方案存在范围和方向上的局限。
此外在汽车的遥控门锁也应用了单向无线技术。
当大多数遥控系统遇到的不便之处时是无线反馈给控制者的反馈信息。
在汽车告警、安全系统或选项和菜单较多的高级高保真音响中,假如配置廉价的无线技术并在遥控器中增加一块小型显示,设备就可以向用户显示它的状态变化。
所以只有扩大无线通信范围和建立双向无线通信—双工通信,才能出现许多新应用。
其应用包括自动读表、无线计算机外设、汽车、无线数据通信、警报和安全系统、无线键盘、无线操纵杆、家庭自动化、遥测和玩具等。
在遥测、遥控等领域当中,人们通常使用微机与单片机组成多机通信系统来完成测控任务。
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将微机的RS-232C串行接口进行串行数据通信。
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以及RS-232C串行接口电气性能的限制,加上连接线长、接线麻烦等缺点,所以其通信的空间范围总会受到限制,使人们感到不便。
因此,人们想到了无线传输。
经常使用的无线传输方式有无线短波传输和红外线传输,但这两种传输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短波方式易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外线传输方式不能隔墙传输等等。
本文将介绍采用无线收/发模块以及最新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6/MC145027来设计无线收发装置的方法,加上单片机控制与液晶显示制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收发系统。
该装置具有抗干扰性能好、穿透性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
由于串行接口传输速度慢,信号处理电路复杂,外接模块困难,考虑到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需求,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方案成本低,体积小,低功耗,集成度高,尽可能的无需调外部元件,传输时间短,接口简单。
因此,本装置选用并行接口通信,从而使得电路简单易做、可靠性高。
1单片机技术概论1.1 概述单片机是一种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通常简称为英文字母MCU,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完成,但对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
供应链管理的单元,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相当于一个微型计算机(最小系统),并与单片机相比,外围设备的缺乏。
概括的讲: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它首先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由于单片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单片机由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芯片发展而来。
最初的设计是由大量的单芯片外围设备和CPU,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量和控制设备的严格要求。
英特尔8080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的第一处理器,当单片机是8位或4位的。
其中最成功的是英特尔的8051,然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
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
虽然自2000以来,ARM 已经开发出一种频率32位的主频超过300M的高端单片机,直到现在,仍然是广泛使用的8051单片机。
在许多方面,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处理器,随着单片机家族的发展壮大,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
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的电子装置的产品将被集成单片机。
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和鼠标及其它电子产品中都含有单片机。
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片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操作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个片单片机在同时的工作!单片机的数量远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机的总和。
1.1.1 单片机的产生与发展单片机是1971诞生的,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是8位或4位的。
其中最成功的是英特尔的8051,然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
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
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随着英特尔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 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
32位单片机SOC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价格下跌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使用裸机的金属环境的发展,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
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1.1.2 单片机的应用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