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及信息工程学院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017 ~ 2018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名称: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专业: ______学号: 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摘要温湿度是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的参数。

本设计为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设计。

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然后将温湿度数据通过NRF24L01发送数据,实现点对点或多点对点的无线通信。

显示部分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所测温湿度值。

系统电路简单、集成度高、工作稳定、调试方便、检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无线通信目录1.绪论 (1)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2.1设计任务 (2)2.2设计要求 (2)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3.1方案论证 (3)3.2系统总体设计 (3)3.3工作原理 (4)4.系统硬件设计 (5)4.1.系统整体设计 (5)4.2.各单元电路设计 (5)5系统软件设计 (10)5.1.主程序流程设计 (11)5.2.子程序设计 (15)6系统调试 (15)7总结 (17)8参考文献 (18)9附录 (19)1.绪论温湿度的检测及数据采集是工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生产中,温湿度的高低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

由于温湿度的检测控制不当,可能使我们导致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生产车间内温度及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过于粗糙,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

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

目前,在低温条件下(通常指100℃以下),温湿度的测量已经相对成熟。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光照强度监测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光照强度监测系统设计

目录第一章概述 (2)第一节课题背景与意义 (2)第二节课题设计要求与指标 (2)第二章系统方案选择与确定 (3)第一节硬件系统方案选择 (3)一、光照采集模块方案选择 (3)二、无线传输模块方案选择 (3)三、 LCD显示模块方案选择 (4)四、 MCU模块方案选择 (4)第二节软件系统方案选择 (4)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6)第一节采集端硬件设计 (6)一、光照采集模块设计 (7)二、ATmega16L最小系统模块设计 (8)三、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9)第二节终端硬件设计 (10)一、LCD显示模块设计 (11)二、变压电路设计 (12)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13)第一节程序整体设计 (13)第二节光照采集与AD转换程序设计 (13)第三节无线传输程序设计 (14)第四节LCD显示程序设计 (16)第五节程序下载 (17)第四章测试结果及讨论 (18)第一节LCD显示测试 (18)第二节光照采集与显示测试 (19)心得体会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一、器件清单 (23)二、工具清单 (23)三、实物图 (24)四、程序代码 (24)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课题背景与意义在现代农业和工业领域,经常需要对一些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以做出相应处理,确保设备和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出一种无线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十分的重要。

光照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参数,在工业和农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课程设计介绍一种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的无线光照强度监测系统,实现对环境中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采集处理、无线传输与显示的功能。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上,通过C语言编程对单片机进行控制,使单片机控制光照采集传感器、无线通信芯片和LCD,实现系统功能。

在本课题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完成一个高速、方便、稳定的环境数据监测采集和传输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和工业领域。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

实验一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三、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

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

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四、实验仪器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五.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发射机测试图1原理框图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

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

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

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

《单片机应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廖永斌

《单片机应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廖永斌

学号:课程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2018年 1月 13日《单片机应用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目的:1、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2、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论课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应用系统中;3、训练单片机应用技术,锻炼实际动手能力4、提高正确地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其中包括单片机和CC1101模块的设计;2、完成无线通信模块的程序设计与实现,上机运行调试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如图表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3、课程设计报告书按学校统一规范来撰写,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目录、摘要、关键词、基本原理、方案论证、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带流程图、程序清单)、仿真结果、实物运行结果照片、结论献等;4、查阅不少于6篇参考文献。

初始条件:1、STC89C52和CC1100H模块;2、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时间安排:第19周,安排设计任务,完成硬件设计;第20周,完成软件设计、撰写报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基本原理 (1)1.1无线通信系统 (1)1.2芯片简介 (1)1.2.1单片机STC89C52 (1)1.2.2 无线通信CC1101芯片 (3)2方案论证与设计 (5)2.1无线通信模块选择 (5)2.2 单片机最小系统选择 (5)2.3整体方案设计 (6)3 硬件电路设计 (6)4软件程序设计 (8)4.1发送端编程 (8)4.2接收端编程 (9)4.3程序调试与下载 (10)5硬件仿真 (12)6实物制作与调试 (12)6.1 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 (12)6.2无线通信模块CC1101 (13)6.3稳压电路模块 (13)7心得体会 (15)8参考文献 (16)附录 (17)摘要随着通信系统信息容量的不断提高,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本科毕业设计中期报告-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优化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中期报告-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优化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优化设计Research on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aided wireless system design with hardware impairments已完成的部分已经同步在第二章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模型和第三章交替迭代优化算法设计和第四章考虑硬件损伤的双IRS 辅助SU-MIMO:协作无源波束形成设计完成论文撰写已完成的模型推导和仿真第 2 章硬件损伤条件下的大规模信息超表面辅助通信系统模型我们考虑了一个由一个信源、一个IRS和一个用户组成的IRS辅助的MIMO下行通信系统,如图2-1所描述。

信源具有N T个发射天线,IRS采用L个无源反射阵元,用户采用N R个接收天线。

通过考虑发射机处的实际硬件损伤,通常将其建模为附加失真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发射信号可以表示为:x Ws z(2-1)=+T其中,数据向量s∈C d×1, d≤min(N T,N R)表示BS节点在IRS的辅助下向单个用户发送d个数据流,由相关理论知识可知,并行数据流数小于等于MIMO系统的收发信机的天线个数的最小值。

s中的每个元素服从圆循环复高斯分布,即:s∼CN(0,I d)。

W∈C N T×d是发送预编码矩阵。

z T∈C N T×1是加性发射机硬件损伤,它建模了发射机链损伤的综合影响,即振荡器相位噪声、低精度数模转换器和RF、PA 失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z T独立于数据向量s。

此外,z T的每个元素可以近似为均值为零且方差与相应发射天线信号的功率成正比的CSCG变量,即z T ∼ C N(0, βT diag(W W H))BS 处最大发射功率带来的约束:Hxx(2-2)Tr{[]},τ≤其中τ是 BS 处最大发射功率。

开题报告《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

开题报告《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

开题报告《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5G时代已经到来,智能无线通信系统成为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在5G时代下智能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优化问题,为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在5G时代,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网络架构的设计,包括基站部署、频谱管理等;其次是通信协议的设计,如多址接入技术、波束赋形等;最后是算法设计,如资源分配算法、功率控制算法等。

这些设计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

三、性能优化方法为了提高智能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方法。

首先是基于机器学习的优化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来优化系统参数和算法;其次是基于博弈论的优化方法,通过博弈模型来平衡系统各方利益,实现性能最大化;最后是基于仿真和实验的优化方法,通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系统设计和优化效果。

四、挑战与展望在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平衡系统复杂度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多用户接入带来的干扰问题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的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本文围绕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展开讨论,从网络架构设计、通信协议设计到算法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未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努力下,相信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将不断迭代更新,在5G时代展现出更加强大的潜力和活力。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5G时代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开题报告的撰写内容,希朥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一、实验目的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基本参数配置: 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

节点[1]、[2]距离为200m, 节点[3]、[4]距离为200m, 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业务流配置: 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

[1]给[2]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结果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3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编号D单工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姓名刘希胜姓名朱梅冬姓名张静目录一.摘要和关键词 (3)1.摘要 (3)2.关键词 (3)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 (3)1.Abstract (3)2.Key Word (3)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4)1.设计任务 (4)2.设计要求 (4)2.1基本要求 (4)2.2发挥部分 (4)3.说明 (4)4、评分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案比较与论证.. (4)1.调制方式选择 (4)1.1调幅方式 (5)1.2调频方式 (5)1.3调相方式 (5)2.调谐方式选择 (5)2.1电压调谐方式 (5)2.2 PLL频率合成方法 (5)五.系统设计 (6)1.系统简介 (6)2、发射机电路 (6)3、锁相环电路 (7)3.1本振部分 (7)3.2 下面讨论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8)4、接收机电路 (10)六、系统的组装与测试 (10)1.系统的组装 (10)2.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10)2.1测试仪器 (10)2.2锁相环的测试 (11)2.3发射机的调试 (12)2.4接收机的调制 (12)2.5 联机调试连接图 (12)七、参考文献: (13)单工无线呼叫系统设计报告一.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本单工无线呼叫系统以MC2833组成的单片调频发射系统作为主站,采用以MC3362作为核心的单片调频接收机作为从站,并且由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提供高精度的本振。

电路能较小失真的传输语音和输入波形信号,具有很高的带负载能力,由于增加了一些小的端子,不仅实现了题目的基本要求,也使得连接变得简单,并且性能稳定。

2.关键词频率合成器,调频接收机,发射机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1.AbstractIn the design,MC2833 and MC3362 is applied as the transmiter and receiver,respectivelly .Meanwhile,the frequency synthesizer PLL is employed to implement local oscillator with high stability .Circuit can light distorted transmission pronunciation input and wave form signal .Except this ,the ability of leading load is very high,.As we increased some little terminals on it, this make it simple to connect to. And the performance is steady. The design basic targets demanded are ideally realized.2.Key Wordfrequency synthesizer,transmitter,receiver三.设计任务及要求1.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单工无线呼叫系统,实现主站至从站间的单工语音及数据传输业务。

2.设计要求2.1基本要求(1)设计并制作一个主站,传送一路语音信号,其发射频率在30MHz~40MHz之间自行选择,发射峰值功率不大于20mW(50Ω假负载电阻上测定),射频信号带宽及调制方式自定,主站传送信号的输入采用话筒和线路输入两种方式;(2)设计并制作一个从站,其接收频率与主站相对应,从站必须采用电池组供电,用耳机收听语音信号;(3)当传送信号为300Hz~3400Hz正弦波时,去掉收、发天线,用一个功率衰减20dB左右的衰减器连接主、从站天线端子,通过示波器观察从站耳机两端的接收波形,波形应无明显失真;(4)主、从站室内通信距离不小于5米,题目的通信距离是指主、从站两设备(含天线)间的最近距离;(5)主、从站收发天线采用拉杆天线或导线,长度小于等于1米。

2.2发挥部分(1)从站数量扩展至8个(实际制作1个从站),构成一点对多点的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要求从站号码可任意改变,主站具有拨号选呼和群呼功能;(2)增加英文短信的数据传输业务,实现主站英文短信的输入发送和从站英文短信的接受显示功能;(3)当发射峰值功率不大于20mW时,尽可能的加大主、从站间的通信距离。

(4)其他。

3.说明(1)主站需留出末级功率放大器发射功率的测量端,用于接入50Ω假负电阻负载,以测试发射功率;(2)为测试方便,作品中使用的衰减器(可以自制),应与作品一起封装上交. 四.方案比较与论证1.调制方式选择无线电传送信息时,为解决天线尺寸和多用户分别接收问题,通常把需传送的信息加载到高频振荡过程中去,作为载波来传送有用信息,在发送端利用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信号的某一个参数,使高频信号的该参数按照低频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这种方法称为调制。

通常调制可分为调幅,调频,调相三种方式,对应的,也需要检波器,鉴频器,鉴相器来解调接收。

为实现题目要求,首先必须选定调制方式,对各种方式的分析如下:1.1调幅方式调幅方式是最早应用于无线电传送的一种调制方式,它具有电路结构简单,电波传送距离远及占用频带宽度窄的优点。

因此目前仍然在无线广播中应用。

但是由于它本身产生方式的限制,它同样存在动态范围小,抗噪声能力差,波形失真严重等缺陷。

此外,为增大信噪比往往需要很大的发射功率,因此很耗费能源。

1.2调频方式调频就是根据信号振幅的大小来提高或降低载波的频率。

要改变载波的频率,就需要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即根据信号波振幅的大小来改变振荡频率,由此完成调频。

虽然调频方式的频带利用率低且设备复杂,但是调频方式具有音质好,信噪比优越,抗干扰能力强和动态范围大的优点。

调频有直接调频方式和间接调频方式。

直接调频是直接利用信号波改变振荡器的频率,间接调频则是利用积分器和调相器来实现调频。

直接调频的频率稳定度虽然较低,但是因其电路结构简单而被广泛应用。

间接调频的频率稳定度高,通常应用于广播电台与移动电台中。

1.3调相方式调相就是用信号波的振幅去控制载波的相位,使载波的相位随信号波线形变化。

调相与调频一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音质好,动态范围大等优点。

但是,它与单边带调幅一样技术复杂设备昂贵因而在模拟通信中应用较少。

2.调谐方式选择2.1电压调谐方式本振及高放谐振回路均采用变容二极管来实现调谐,因而可使用一个电位器供给不同的电压来改变变容二极管电容值进行LC调谐。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满足基本要求,难于进一步发挥。

2.2 PLL频率合成方法锁相技术是一种相位负反馈技术,它是通过比较输入信号和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取出与这两个信号的相位差成正比的电压作为误差电压来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达到使其与输入信号频率相等的目的.锁相环通常有三部分组成,既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锁相环电路具有极其优良的性能,利用锁相技术制作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能产生与晶体振荡器一样高稳定度的频率,且具有较宽的频率范围.因此,我们采用PLL频率合成器作为调谐系统的本振源.我们的PLL频率合成器系统包括锁相芯片MC145152-2,压控振荡器MC1648,双模前置分频器MC12017和LM358构成的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组成。

由于本系统采用双端鉴相输出,调试相对困难,尤其是低通滤波器更需要精心调试,但是此系统鉴相灵敏度高,输出的频率稳定度好,非常适合作为接受机的本振源。

五.系统设计1.系统简介本系统由发射机,频率合成器,接收机三部分组成,系统框图如图5-1图所示。

图5-1 系统框图2、发射机电路图5-2是发射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5-2 发射机电原理图发射机电路采用低功率单片调频发射系统MC2833,其工作频率可达到100MHZ以上。

我们采用MC2833是因为MC2833内部增加了二级放大器,达到了提高发射功率的目的。

在此电路中,缓冲级经14脚输出的调频信号经片外的三倍频调谐电路,由13脚回送到片内,经片内第一级放大器放大,谐振频率为高频振荡器载频的三倍频,由11脚输出经33PF电容耦合到8脚,经片内第二级放大器放大从9脚输出,通过选频与匹配网络经天线将功率辐射出去。

为实现主站传送信号的输入采用话筒和线路输入两种方式的题目要求,我们在发射机的输入端增加了一个三端子的跳线开关,通过跳线帽实现话筒和线路分别输入,使电路整齐简单又便于连接。

3、锁相环电路锁相环电原理图如图5-3所示。

3.1本振部分本振部分采用锁相环频率合成器,以MOTOROLA公司的MC145152-2为核心部分,采用MC1648外接LC振荡回路的形式组成压控振荡器,并配以前置分频器MC12017,以提高输出频率。

MC145152-2是一种并行的输入编程的PLL芯片,其它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f的电路;二是由6位÷A计放大器,12位÷R计数器和参考译码器组成的产生参考频率R数器,10位÷N计数器和控制逻辑组成部分的吞脉冲式计数器;三是数字鉴相器.3.2 下面讨论环路滤波器的设计根据题目限定的主站发射频率30~40MHz,采用参考频率R f =5KHz,以提供细微可调频率,由拨码开关预置值产生相应本振频率.天线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是30MHz ≤fin ≤40MHz ,根据超外差式接收的原理,可知本振频率L f =in f +I f 。

由于采用两级混频模式,其中频率分别为10.7MHz 和455KHz,而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只是作为第一级的本振,即I f =10.7MHz,所以可知40.7MHz ≤L f ≤50.7MHz图5-3 锁相环电原理图 则MC145152-2的分频比为min minL T Rf N f ==8140max maxL T Rf N f ==10140即8140≤T N ≤10140,则N,A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N=127~158,A=0~63取平均分频比Tmean N =≈9085其中VCO 为外接LC 振荡回路的压控振荡器,经实测知其单位增益VCO 2K =Vfπ∆=∆ 5.1011×107 rad/v MC145152-2内含的数字鉴相器的增益为DD V 5K =0.7957722φππ==环路滤波器采用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电路,如图5-4所示图5-4环路滤波器电路图整个回路的传输函数为 ()()()K F s H s s K F s ∂∂=+其中VCOmeanT K K K N φ∂=,为环路的总增益。

环路滤波器采用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电路则固有频率n ω==阻尼系数22n R Cωξ=又知环路带宽与固有频率存在如下的关系1()24L nB ωξξ=+环路带宽窄,则相位噪声小,有助于改善解调输出的质量,但环路捕捉时间长;环路带宽窄,则相位噪声大且输出频率稳定度相对较差,但能减小捕捉时间.折衷选取 L B =10KHz,取最大阻尼ξ=0.707若取C=0.01μF,则R1=975k Ω , R2=4.62k Ω取标称值为了R1=1k Ω,R2=4.7k Ω4、接收机电路主芯片是MC3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