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8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第8册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1 - 课题第二课性善课型国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第1课人性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四端说。
4、学有所用达到“修养受用”的目的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
教学难点1、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2、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1、导入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
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关于“性善论”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学生读大屏。
自由读。
说说你读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思想内涵。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2、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2 - “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
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8国学经典 第六章 唐诗《相思》《山居秋暝》

本诗四句正好分别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 句、感叹句。
通过对红豆的赞美,寄 托了最为深厚而真挚的 相思。文辞清新,构思 新奇,余韵悠悠,情感 细腻。
红 豆 生 南 国, 春 来 发 几 枝。
愿 君 多 采 撷, 此 物 最 相 思。
艺术特色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 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 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 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 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空山 ---寂静的山,形容山间空旷宁静,空明洁静。 新雨后---刚下过雨之后。 晚来秋---晚上天气寒凉,更有秋意。
空山里刚刚下了一阵雨,雨后天气转凉了许多, 到了夜里,秋的味道就更浓了。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 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 雨刚刚下过。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 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相思
王维
红 豆 生 南 国, 春 来 发 几 枝。
xié 愿 君 多 采 撷, 此 物 最 相 思。
词语解析
相思:题一作“想思子”,即红豆,相思子是它的 别名。 《古今诗话》:“相思子圆面红,昔有人 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 南国:指我国南部,因红豆多产于岭南,所以说 “生南国”。 发几枝:是说春来了,故枝上又生发了几枝新枝。 愿:一作“劝”。 君:你。 多:一作“休”。 采撷(xié):采摘。 此物:指红豆。
写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 居蓝田辋川时写的一首五言 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 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 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 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 隐居。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 活”、“诗意的憩居”。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8篇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8篇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1妈妈告诉我,十三岁之前是人记忆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一直坚持诵读经典。
四年级的时候,我背完了《论语》上册,班上进行“国学经典”考查时,我总是高高地举起手积极回答问题。
每次我背诵原文都很流利,但老师让我讲解意思的时候,我却很多都不知道,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好好看看《论语》的译文。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论语译注》上册,书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释,阅读这本书可以一边复习原文,一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这使我收获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第一”,这是《论语》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学习”主题的对话讨论,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经常提出孔子的优点,并心向孔子学习。
其为人处世也深得孔子的赞赏。
曾子,姓曾名参,也是孔子的学生,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学习方法之一,他每天都会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了心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都复习了呢?”子禽,姓陈名亢,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特点是非常好问,遇到什么小问题也要请教孔子,所以进步总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无数,同学们又称他为“圣人”和“师仙”。
在学生有困难时他总是乐于帮助并耐心讲解。
他那么博学却始终保持谦虚,很善于从别人身上学习,人们夸他他也从不骄傲。
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说“如果三个人走在一起,当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以他的短处为自己改正的参照。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就算有天大的学问,也要像孔子那样谦逊好学。
有子懂得欣赏他人,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子禽总是勤学好问,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为师,这些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国学经典大全

国学经典⼤全 近年来,谈国学的⼈渐多,似乎不谈国学不能称为国⼈。
国学是以先秦诸⼦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主从关系;以下是⼩编整理的.国学经典,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 1 ⼀、⼗三经 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 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 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 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 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 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得 8、《春秋公⽺传》——三科九旨,⼀统⼤同 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是⾮难辨 10、《孝经》——百善之⾸,⽴国之基 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 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成圣贤 13、《孟⼦》——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其他 1、《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外,意在诗外 2、《尚书⼤传》汉、伏胜——劫后馀⽣,似伪似真 3、《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感应,儒术独尊 4、《⼤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嫡派 5、《⽩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 6、《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朝编定,千载不移 7、《经学历史》清、⽪锡瑞——六经致⽤,孔教救国 三、史部 (⼀)⼆⼗六史 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家之⾔ 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朝国史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且周,疏⽽不漏 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部书 5、《晋书》唐、房⽞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 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志,⼏占⼀半书 7、《南齐书》南朝梁、萧⼦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 8、《梁书》唐、姚思廉——⼀洗六朝芜冗之习 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 1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秽史扬名 1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1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1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1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江南 1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国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国分述 2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不掉 21、《辽史》元、脱脱等——怎⼀个“乱”字了得 22、《⾦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意 2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其陋⽆敌 24、《明史》清、张廷⽟等——⼀波三折,百年乃成 2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之⼒,千钧之功 2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别杂史 1、《逸周书》——收之圣⼈,失之圣⼈ 2、《国语》——风云⼀代,春秋⼋国 3、《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睥睨天地 4、《列⼥传》汉、刘向——⼥⼦⽆才便是德 5、《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说 6、《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越语,君问⾂答 7、《⼈物志》三国魏、刘邵——知⼈善任,书中伯乐 8、《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 9、《⼭海经》——⼭中奇谭,海外奇观 10、《⽔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妙不可⾔ 11、《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梵乐已远,佛⾹犹闻 12、《⼤唐西域记》唐、⽞奘——遐⽅异俗,绝壤殊风 13、《⼤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世,烟花⼀现 14、《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忠,长治久安 15、《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16、《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蒙汉交锋 17、《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补史 18、《蛮书》唐、樊绰——滇⽔之边,云天之南 19、《吴地记》唐、陆⼴微——⼤唐江南,全景苏州 20、《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 21、《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 22、《史通》唐、刘知⼏——为史者宜置于座右 23、《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 24、《⽂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 (三)野史 1、《穆天⼦传》——思接千⾥,神驰⼋极 2、《晋五胡指掌》明、张⼤龄——兴废始末,焕焉在⽬ 3、《唐摭⾔》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 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 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 6、《⼤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 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 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 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漠,⽴马中原 1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家族黄⾦册 11、《备倭记》明、⼘⼤同辑——空⾔空语,纸上谈兵 1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正史 13、《南明野史》清、三馀⽒——江⼭已逝,苟延残喘 1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 四、⽬录 1、《崇⽂总⽬》宋、王尧⾂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 2、《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 3、《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 4、《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书⽬答问》清、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 6、《四库全书总⽬提要》清、纪昀等——经史⼦集,纲举⽬张 五、⼦部 (⼀)诸⼦ 1、《⽼⼦》春秋、李⽿——道不可道,⽞之⼜⽞ 2、《庄⼦》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 3、《公孙龙⼦》战国、公孙龙——⽩马⾮马,名不符实 4、《韩⾮⼦》战国、韩⾮——⼈⾮有爱,法本⽆情 5、《淮南⼦》西汉、刘安——荟萃诸⼦,旁搜异闻 6、《列⼦》战国、列御寇——⼊乎其内,出乎其外 7、《墨⼦》战国、墨翟——兼爱其仁,⾮攻其义 8、《荀⼦》战国、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 9、《孙⼦兵法》春秋、孙武——知⼰知彼,百战不殆 10、《⽂⼦》春秋、⾟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 11、《关尹⼦》春秋、关尹——九阳⾄极,⼤道其成 12、《鹖冠⼦》战国、鹖冠⼦——深浅莫测,真伪难辨 13、《吕⽒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字千⾦ 14、《晏⼦春秋》战国、晏婴——传记⿐祖,⼩说滥觞 15、《管⼦》战国、管仲——九合诸侯,⼀匡天下 16、《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 17、《慎⼦》战国、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 18、《尹⽂⼦》战国、尹⽂——名有三科,法有四程 19、《邓析⼦》春秋、邓析——操两可之说,设⽆穷之辞 20、《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神 21、《盐铁论》西汉、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 22、《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 23、《申鉴》东汉、荀悦——政之⼤经,法教⽽已 24、《新论》汉、桓谭——⽣死相待,形神相依 25、《新书》西汉、贾谊——伤逝贾⼦,绝代鸿⽂ 26、《孔丛⼦》汉、孔鲋——圣⼈之⾔,后世之教 27、《太⽞经》汉、扬雄——⽞⽣万物,九九归⼀ 28、《颜⽒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29、《刘⼦》北齐、刘昼——礼教为先,⽆为是务 30、《⾦楼⼦》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每嗤不韦之托⼈ (⼆)儒家 1、《法⾔》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 2、《说苑》西汉、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 3、《新序》西汉、刘向——嘉⾔懿⾏,可叹可敬 4、《新语》汉、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 5、《忠经》汉、马融——天下⾄德,莫⼤乎忠 6、《孔⼦家语》汉、佚名——孔⽒家学,源远流长 7、《朱⼦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 8、《传习录》明、明——⼼外⽆学,传⽽习之 9、《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边之事,⽇常之理 10、《⼀贯问答》明、⽅以智——⼀以贯多,不妨⽭盾 (三)释家 1、《⾦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 2、《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众⼼本净,修禅⾃明 3、《⽆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量,往⽣极乐 4、《肇论》东晋、僧肇——有即是⽆,⽆即是有 5、《法苑珠林》唐、道世——华枝春满,天⼼⽉圆 6、《坛经》唐、慧能——本来⽆⼀物,何处惹尘埃? 7、《童蒙⽌观》隋、智顗——⽌以收⼼,观以启悟 8、《弘明集》梁、僧祐——道以⼈弘,教以⽂明 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失传,海外遗踪 10、《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 (四)道家 1、《抱朴⼦》晋、葛洪——求仙炼丹,谈⽞论道 2、《⽆能⼦》唐、⽆名⽒——天地⽆⼼,万物同归 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穷 4、《太平经》——⽊兰树下,神⼈问答 5、《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之奥 6、《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合⼀ 7、《⽼⼦想尔注》——道为⾄尊,积善成功 8、《太上感应》——祸福⽆门,惟⼈⾃召 9、《海内⼗洲三岛记》汉、东⽅朔——海上有仙⼭,虚⽆缥缈间 10、《真诰》南朝梁、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书 (五)杂家 1、《吴⼦》战国、吴起——内修⽂德,外治武备 2、《⿁⾕⼦》——潜谋于⽆形,常胜于不争 3、《三略》旧题汉、黄⽯公——揽英雄之⼼,⽴不败之地 4、《六韬》旧题周、姜尚——⽂韬武略,兵书之祖 5、《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 6、《忍经》元、吴亮——⼀忍成仁,百忍成圣 7、《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 8、《梦溪笔谈》宋、沈括——⾛笔天下,纵谈百科 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 10、《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全 11、《古画品录》南齐、谢赫——画宗六法,⽓韵为上 12、《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 13、《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 14、《海岳名⾔》宋、⽶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 15、《林泉⾼致》宋、郭熙——近⽔遥⼭皆磊落 16、《棋经⼗三》宋、张拟——成败纵横界,⽣死⿊⽩间 17、《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唐之⾳,歌舞升平 18、《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名花美⽂两倾国 19、《茶经》唐、陆⽻——临溪烹茗,缓缓醉矣 20、《酒经》宋、朱肱——壶⾥乾坤⼤,杯中⽇⽉长 21、《随园⾷单》清、袁枚——烹天下美⾷,品⼈间⾄味 22、《九章算术》汉、张仓——⼀问⼀答,百题百解 23、《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 24、《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圆,丈量天地 25、《天⼯开物》明、宋应星——天⼯巧夺,开物成务 六、笔记 1、《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 2、《⼤唐新语》唐、刘肃——事关政教,⾔涉⽂词 3、《幽闲⿎吹》唐、张固——偶记君⾂事,尽话朝野闻 4、《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 5、《北梦琐⾔》宋、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 6、《唐语林》宋、王谠——唐⼈世说,风俗可辨 7、《容斋随笔》宋、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 8、《⽼学庵笔记》宋、陆游——放翁虽⽼,其学弥⾼ 9、《鹤林⽟露》宋、罗⼤经——博⽽匪滥,醇⽽寡疵 10、《东京梦华录》宋、孟元⽼——千古繁华⼀梦中 11、《湘⼭野录》宋、⽂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 12、《梦粱录》宋、吴⾃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13、《铁围⼭丛谈》宋、蔡絛——边城梦回,流⼈呓语 14、《渑⽔燕谈录》宋、王闢之——宦海退居,⼠林清议 15、《唐才⼦传》元、⾟⽂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 16、《西南夷风⼟记》明、朱孟震——光照西⼟,风越南疆 17、《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 18、《陶庵梦忆》明、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 19、《旧典备征》清、朱彭寿——⼤清国故,殚见洽闻 20、《读通鉴论》清、王夫之——读古⼈之书,揣今世之争 21、《廿⼆史劄记》清、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 22、《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 23、《⼴东新语》清、屈⼤均——粤风岭俗,⾝经⽬睹 24、《⽇知录》清、顾炎武——⽣平志业,皆在其中 25、《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七、类书 1、《艺⽂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 2、《初学记》唐、徐坚——⾮⽌初学,可为终⾝ 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物,包罗万有 4、《太平⼴记》宋、李昉等编——故事渊薮,⼩说⼤成 5、《七修类稿》明、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 ⼋、⼩说 1、《搜神记》晋、⼲宝——谁道天下⽆神,且看⼈间有⿁ 2、《游仙窟》唐、张鷟——误⼊神仙地,迷堕温柔乡 3、《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说⿁谈狐,⼊世三分 4、《断鸿零雁记》民国、苏曼殊——⾏云流⽔,孤僧情悟 5、《西游记》明、吴承恩——求⼼证性,历难成佛 6、《⽔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道 7、《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 8、《⾦瓶梅》明、兰陵笑笑⽣——酒⾊财⽓,四⼤皆空 9、《喻世明⾔》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 10、《警世通⾔》明、冯梦龙辑——世情多⾇,警以劝俗 11、《醒世恒⾔》明、冯梦龙辑——世⼈多醉,醒以戒⼼ 12、《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 13、《⼆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世风⽇下,近事堪忧 14、《型世⾔》明、陆⼈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 15、《清平⼭堂话本》明、洪楩——⼝传⼼授,话皆有本 16、《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殷命 17、《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 18、《红楼梦》清、曹雪芹、⾼鹗——⼗年⾟苦,字字⾎泪 19、《儒林外史》清、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 20、《醒世姻缘传》清、西周⽣——冤仇相报,两世姻缘 21、《镜花缘》清、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华空驻⽔空流 22、《七侠五义》清、⽯⽟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 23、《⽼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 24、《侠义风⽉传》清、名教中⼈——窈窕淑⼥,侠⼠好逑 25、《孽海花》清、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 九、集部 (⼀)总集选集 1、《晚清⽂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 2、《六朝⽂絜》清、许琏——风⽉⽆边,黯然销魂 3、《骈体⽂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漱⽟ 4、《古⽂观⽌》清、吴楚材、吴调侯——天下⾄⽂,⼊我毂中 5、《楚辞章句》汉、王逸注——悲莫悲兮,屈⼦怀楚 6、《⽟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 7、《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编尽览 8、《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象万千 9、《敦煌变⽂》——佛家俗讲,圣窟遗稿 10、《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 11、《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成 12、《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伦敦厚 13、《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 1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 1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 1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选编——词坛晚景,⼣阳⽆限 17、《挂枝⼉》明、冯梦龙——语笑天然活⽣⾹ (⼆)别集 1、《曹⼦建集》三国魏、曹植——贵胄清华,超然⾼蹈 2、《陶渊明集》晋、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 3、《韩愈集》唐、韩愈——才雄百代,⽂动⼋表 4、《柳宗元集》唐、柳宗元——⽂道合⼀,不平则鸣 5、《欧阳修集》宋、欧阳修——天地⾃在,⼭⽔从容 6、《苏轼集》宋、苏轼——⼤江东去,千古风流 7、《张载集》宋、张载——天地⽴⼼,万世太平 8、《元好问集》⾦、元好问——⼀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9、《明集》明、王守仁——⼼外⽆物,知⾏合⼀ 10、《⼈境庐诗草》清、黄遵宪——我⼿写吾⼝,古岂能拘牵 ⼗、戏曲 1、《西厢记》元、王实甫——⼀见钟情,终成眷属 2、《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 3、《琵琶记》元、⾼明——琵琶弦断,谁⼈堪听 4、《牡丹亭》明、汤显祖——相寻梦⾥路,飞⾬落花中 5、《娇红记》明、孟称舜——⽣死相随,不离不弃 6、《桃花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 7、《长⽣殿》清、洪昇——此恨绵绵⽆绝期 ⼗⼀、⽂论 1、《⽂⼼雕龙》南朝梁、刘勰——体⼤思精,笼罩群⾔ 2、《⽂笔要诀》唐、杜正伦——虚字助词,句⾸何⽤ 3、《诗品》梁、锺嵘——诗分三品,⼈分三等 4、《⼆⼗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 5、《⽂镜秘府论》⽇、遍照⾦刚——六合四声,诗格⼤成 6、《本事诗》唐、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 7、《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 8、《六⼀诗话》宋、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 9、《瓯北诗话》清、赵翼——五代⼗家,诗坛独步 10、《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 11、《本事词》清、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 12、《⽩⾬斋词话》清、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 13、《⼈间词话》清、王国维——⼈间阅尽,境界天开 14、《闲情偶寄》明、李渔——信⼿拈来,皆成妙旨 15、《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曲学祧祖,风⽓⾸开 国学经典 2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国学经典内容

国学经典内容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书籍和文献,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国学经典:
1. 《易经》:系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家、儒家、墨家思想的源头之一。
2. 《论语》: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3. 《大学》:是《四书》中的一本,是儒家经典之一,着重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4. 《中庸》:也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了“中庸之道”的理念,即中道至正,务实谦虚。
5. 《周易》:通常我们所说的《易经》其实是《周易》的其中一部分,被称为“易经卦义”,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
6.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诗歌,形式多样、内容涵盖较广。
7.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部纪实性历史著作”,以“纪事本末”和“列传”两种形式来记录历史。
8.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南宋司马光所编,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数千年历史,是中国史书中的巨篇之一。
9. 《庄子》: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主张“无为而治”,讲述了虚无、自然、真理、心性等多个哲学层面的问题。
10. 《金刚经》:佛教经典之一,是禅宗和净土宗弘扬的重要经典之一。
以上仅是众多国学经典中的一部分。
国学经典目录序号列表

1
古琴
0001 阳关三叠 0002 高山流水 0003 秋水悠悠 0004 岳阳三醉 0005 大胡笳 0006 列子御风 0007 天静沙 0008 忆故人 0009 鳥夜啼 0010 楚歌 0011 凤求凰 0012 华胥引 0013 鹿鸣 0014 佩兰 0015 伐檀 0016 良宵引 0017 无来无去 0018 漁樵問答 0019 搔首问天 0020 归去来辞 0021 空山寂寂 0022 欧鹭忘机 0023 韦编三绝 0024 醉漁唱晚 0025 沧海龙吟 0026 寒窗读夜 0027 梅花三弄 0028 静观吟 0029 岭头山色 0030 平沙落雁 0031 普安咒 0032 梵声万里 0033 秋江夜泊 0034 太极 0035 细雨松涛 0036 渔歌
d大调弦乐小夜曲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0237弟子规10238弟子规20239弟子规30240三字经10241三字经20242三字经30243三字经40244千字文10245千字文20246千字文30247千字文40248百家姓10249百家姓20250孝经10251孝经20252孝经30253德育启蒙10254德育启蒙20255朱子治家格言10256朱子治家格言20259上三江0260上四支02610267上十一真0268上十二文0269上十三元0270上十四寒0271上十五删02720282下十一尤0283下十二侵0284下十三覃0285下十四盐0286下十五咸声律启蒙02870289上三江0290上四支02910297上十一真0298上十二文0299上十三元0300上十四寒0301上十五删0302下一先03030312下十一尤0313下十二侵0314下十三覃0315下十四盐0316下十五咸增广贤文0317增广贤文10318增广贤文20319增广贤文30320增广贤文40321增广贤文50322增广贤文60323增广贤文70324增广贤文8成语接龙0325成语接龙10326成语接龙20327成语接龙30328成语接龙40329成语接龙50330成语接龙60331成语接龙70332成语接龙80333成语接龙90334成语接龙10论语0335学而第一0336为政第二0337八佾第三0338里仁第四0339公冶长第五0340雍也第六0341述而第七0342泰伯第八0343子罕第九0344乡党第十0345先进第十一0346颜渊第十二0347子路第十三0348宪问第十四0349卫灵公第十五0350季氏第十六0351阳货第十七0352微子第十八0353子张第十九0354尧曰第二十大学0355大学10356大学20357大学30358大学40359大学50360大学60361大学70362大学80363大学90364大学100365大学110366大学12中庸0367中庸10368中庸20369中庸30370中庸40371中庸50372孝经0373弟子规10374弟子规20375弟子规30376弟子规40377弟子规50378三字经0379千字文0380百家姓0381增广贤文0382治家格言0383女史箴0384座右铭常礼举要0385居家0386在校0387处世0388聚餐0389出门0390访人0391会客0392旅行039
国学经典名言及翻译大全【五篇】

【导语】我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要注意理解其中的意思。
下⾯是分享的国学经典名⾔及翻译⼤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国学经典名⾔及翻译 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2.以五⼗步笑百步。
——《孟⼦》 译:以为⾃⼰的错误⽐别⼈的⼩,缺点⽐别⼈少⽽沾沾⾃喜。
3.君⼦莫⼤乎与⼈为善。
——《孟⼦》 译:君⼦的长处就是⽤⾼尚、仁义的⼼去对待别⼈。
4.⼈皆可以为尧舜。
——《孟⼦》 译:只要肯努⼒去做,⼈⼈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
5.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样,要⽴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6.躬⾃厚⽽薄责于⼈,则远怨矣。
——《论语》 译:⼲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厚",对别⼈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7.君⼦成⼈之美,不成⼈之恶。
⼩⼈反是。
——《论语》 译:君⼦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的愿望出发,全⼼全意促使别⼈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却相反,总是"成⼈之恶,不成⼈之美"。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在某⼀⽅⾯有超过⾃⼰的长处和优点,就虚⼼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平;见有⼈存在某种缺点或不⾜,就要冷静反省,看⾃⼰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
9.⼰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 译:⾃⼰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上去。
10.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师在⼀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8篇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申请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读后感、作文大全、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essay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经典教学计划8篇本计划旨在推动国学经典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通过课程设置、教材研发、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爱国、敬人、礼义、诚信的价值观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处世悬镜》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做君子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做君子的经典古书。
作者为南北朝傅昭。
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
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原文】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
【译文】君子生活在这世间,做的是他们可以做的那些合法正直的事情,不做那些不可做的违法乱纪、邪门歪道的事情。
【原文】金玉满堂,久而不知其贵;兰蕙满庭,久而不闻其香。
故,鲜生喜,熟生厌也,君子戒之。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
【译文】金石美玉布满华堂,看久了也就不觉得有多么珍贵了;兰花蕙草长满庭院,处久了也就闻不到花香幽雅了。
所以说啊,这新鲜有趣的东西能讨人喜欢,一旦熟稔了也就难免感到厌弃,君子应该以之为诫。
【原文】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
【译文】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总是以谦恭好礼、守法合矩的态度自处;那些骄傲自夸、好独断专行的态度,都是会给行事带来灾祸和不测的啊。
【原文】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出处】:《处世悬镜》行之卷二
【译文】君子是可以接纳他人的劝谏的人,这让他们更加聪明和富于智慧。
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凡事一意孤行、骄傲蛮横的人,祸患就是从这里来的。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出处】:《处世悬镜》行之卷二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同存异,小人外和而内不和。
”所以,君子收获大道,而小人求得利益。
【原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不显。
《处世悬镜》藏之卷四
【译文】精于做买卖的商人会把最好的东西藏起来不让人轻易看见,君子有着深厚的德行却不向外显露。
【原文】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亏己,勿使我亏人。
此君子之为也。
【出处】:《处世悬镜》忍之卷五
【译文】宁可主动礼让他人,不要让别人主动对自己礼让;宁可主动包容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包容自己;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亏欠他人。
这些都是君子的行为。
【原文】不期而遇,时也;无利而助,诚也。
助而无怨,是为君子之德。
【出处】:《处世悬镜》忍之卷五
【译文】没有特别的约定而突然相遇,这是一种机遇;没有任何利益而去襄助他人,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诚表现;帮助了他人,同时也不会产生任何怨言的,这是君子的德行。
【原文】坚石碎身,共性不易,君子素诚,其色不改。
【出处】:《处世悬镜》信之卷六
【译文】坚硬的石头砸碎成一块块,他们的本质共性没有发生变异。
君子一直保持诚意正心,任外面发生什么状况,也不会改变他的外在表征的。
【原文】君子不失信于人,不失色于人。
【出处】:《处世悬镜》信之卷六
【译文】君子不会食言,也不会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得特别失仪。
【原文】君子行法,公而忘私;小人行贪,囊私弃公。
【出处】:《处世悬镜》信之卷六
【译文】君子按照道德法纪办事,行公道而忘记为自己谋私利;小人贪图,中饱私囊而废弃了公众利益。
【原文】处君子宜淡,处小人当隙,处贼徒当方圆并用。
【出处】:《处世悬镜》曲之卷七
【译文】跟君子相处讲求平淡,与小人相交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混到贼窝里面就需要方圆并用了。
【原文】君子怀德养人,小人趋利害人。
怀德者德彰,趋利奢利显。
【出处】:《处世悬镜》厚之卷八
【译文】君子心怀道德与人无尤,小人追求利益不惜损人利己。
最终,心怀道德的人收获德性,而追求现实利益的人得到物质利益。
【原文】君子不为轩冕失节,不为穷约趋俗。
【出处】:《处世悬镜》舍之卷九
【译文】君子不会为了官爵禄位而甘愿丧失操守,不
会因为暂时穷困而媚俗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