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题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附答案)

第四单元第15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答案为A项。
答案:A2.(2016·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叛变革命后进行的武装抗争,D项正确。
A项是在“八七会议”上;B项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C项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辟的。
答案:D3.《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解析: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没有成功,A项错误;起义军转向农村,成功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项正确;C项是建立根据地之后的行动,和秋收起义无关;D项是指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答案:B4.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中国革命可以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有答案)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语口号对特定时期的革命斗争起了促进作用。
“打倒反革命的新军阀蒋介石,打倒假革命反革命的汪精卫,继续完成国民革命”。
上述口号所鼓动的革命事件是A.中共一大B.国民革命军北伐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2.南昌起义前夕,中共宣言称:孙中山之光荣的旗帜永久是在革命的民众、工农兵小资产阶级广大的群众方面,决非反动的妥协的伪国民党所能盗窃的。
中国几万万的民众始终要认得真正革命的国民党的旗帜,始终知道中国共产党永久站在国民革命的最前线。
这反映出中共A.明确放弃了革命领导权B.希望争取更多的国民党革命者C.希望再次与蒋介石合作D.没有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面目3.南昌起义之后,有的战士说出“什么革命?大家不过跟着走到汕头,好有出路”,“这是叶挺、贺龙想做军长、总指挥罢了”之类的话。
这反映出A.中共对起义的宣传不足B.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动力不足C.南昌起义失败的必然性D.中共内部革命策略存在分歧4.中国共产党的某一次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来发动和组织农民举行秋收暴动。
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5.有一首山歌唱道:“朱毛红军到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
”与这首山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井冈山的斗争C.南昌起义D.八七会议6.观察下列地图,地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B.打倒列强、除军阀C.革命军队的创建和发展D.红军战略转移7.毛泽东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办法。
我们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到那儿去当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A.统一战线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城市中心道路D.国共合作道路8.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十五)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题跟踪检测(十五)国共的十年对峙(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周恩来总结的是()A.武昌起义的教训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C.南昌起义的教训D.秋收起义的教训解析:选C由“南下广东”“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可知该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
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解析:选A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答案为A。
3.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存在分歧C.重视农民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D.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然存在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左”倾冒险主义,是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A、D两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强调城市中心论,表明党内存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不支持的态度,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
4.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
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A.1924~1927年B.1928~1934年C.1937~1945年D.1945~1949年解析:选B材料中“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位于中共开辟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展开,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1928~1934年,答案选B项,A、C、D三项时间不符。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题

2.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 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 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 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 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 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8.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 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 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 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4.《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 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 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整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精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观察图片,该纪念封的首发地应该是( )A.南昌B.瑞金 C.上海 D.遵义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下图会议的上述决议表明( )八七会议地址A.中共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B.中共的工作重心已由城市转向农村C.中共正式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D.中共理论基础发生根本变化3.下图是邓小平为“八七会议”会址的题字,他亲身经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的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D.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开始了新的战斗(如图)。
下列有关这两次武装起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起义都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都是中共独立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C.起义之初都以攻占大城市为主要目标D.说明中共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5.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6.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最主要的现实意义表现在( ) A.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B.消除了一些人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C.挽回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D.为中国革命树立了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光辉典范7.《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
国共十年对峙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

国共十年对峙历史知识点及练习题国共十年对峙知识点:1.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武装起义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__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八七会议①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①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_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在毛泽东_________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发展:根据地开展_________,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从1930年起,毛泽东、_________领导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_________。
2.红军长征(1)原因:_________、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_________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_________和红四方面军与_________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敌人的围剿,革命_________。
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_________。
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国共十年对峙练习题:1.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B.长征胜利完成C.遵义会议的召开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2.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③由幼稚走向成熟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3.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单项选择题: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重要的认识是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B.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受王明“左”倾错误影响D.还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3.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5.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D.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6.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是下面哪项措施?A.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根据地经济建设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7.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的最基本的条件。
”这句话说明了A.土地国有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B.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占有地盘C.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D.中国革命必须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9.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A.敌我力量比较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10.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讲是指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B.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转向胜利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最新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选择题专项训练 精品

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 B.统一战线的重要性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2.在“八七会议”上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的是A.瞿秋白 B.李立三 C.周恩来 D.张国焘3.中国共产党早期三大起义主要使共产党人认识了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性C.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中国革命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4.“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一名言出自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5.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A.党的领导问题 B.革命斗争的策略问题C.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D.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A.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B.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C.开辟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D.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7.下列根据地属于彭德怀建立的是A.闽浙赣 B.闽浙赣 C.湘赣 D.湘鄂边8.1931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 B.联合 C.保护 D.限制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小工商业者采取的政策是A.保护 B.限制 C.赎买 D.联合1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B.为了解决根据地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C.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兵源D.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自力更生地解决军需问题1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的是A.杨靖字 B.吉鸿昌 C.马占山 D.蔡廷锴12.“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这是人们对谁领导的部队的称颂 A.杨靖字 B.吉鸿昌 C.马占山 D.蔡廷锴13.由于蒋介石勾结日军联合夹击而失败的有①东北抗日游击队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③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④东北抗日义勇军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李兆麟领导的抗日联军的活动范围主要在A.黑龙江省北部 B.辽宁、吉林两省东部C.松花江下游地区 D.黑龙江、吉林两省东部15.下列抗日名将中,属于少数民族的是A.马占山 B.李兆麟 C.周保中 D.杨靖宇16.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A.东北军 B.东北抗日义勇军 C.东北抗日游击队 D.东北抗日联军17.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的宣言不包括A.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B.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主张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寇 D.希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18.1932年底,宋庆龄等人在上海成立了-A.中华全国总工会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C.全国工商联合会 D.中国民权同盟会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 B.统一战线的重要性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2.在“八七会议”上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的是A.瞿秋白 B.李立三 C.周恩来 D.张国焘3.中国共产党早期三大起义主要使共产党人认识了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性C.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中国革命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4.“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题
1.(2019·河北景县月考)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C.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答案】 A
【解析】材料“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说明毛泽东反对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而应上山”在湖南开展革命,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故选A 项。
B、C、D三项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
2.(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
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
B.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
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
D.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与中共“一大”具有一致性,都反对资产阶级,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故A、D两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B项错误;反对地主阶级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故C项正确。
3.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
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
类似法令()
A.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
D.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惩治腐败的法令有利于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巩固,故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共的正确领导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故B项错误;法令不能扩大根据地的范围,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并未体现出法律至上,仅仅是为巩固政权进行的法令建设,故D项错误。
4.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
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中共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长征是中共的北上抗日方针
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答案】 D
【解析】中共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双重阻力指的是党内政治、军事方面的“左”倾错误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一方面指的是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另一方面指的是长征又促使国共两党逐渐由敌视对峙走向团结抗日,有利于贯彻北上抗日方针,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