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与吴佩孚的恩怨
共产国际解密档案中的吴佩孚

共产国际解密档案中的吴佩孚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9年第35期徐元宫“十月革命”之后,被派遣到中国的俄共(布)及共产国际的代表,往往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本质面目不能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因而据此所作出的各项决策也就不完全准确。
比如,最初不仅俄共(布)和共产国际曾打算跟北洋军阀吴佩孚搞联合,而且还敦促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也跟他搞合作。
莫斯科开始关注吴佩孚1920年4月抵达北京的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8月17日从上海写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部的一封信比较早地提及了吴佩孚:“在中国目前的内战中,学生站到了吴佩孚将军一边,也就是说,他们支持召开国民会议的想法。
我们赞成这个策略……”1920年7月的直皖战争以皖系的战败而告终,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了北京政府。
1920年10月9日苏俄《消息报》刊登文章对吴佩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吴佩孚在中国诸事变中悬挂起旗帜,十分清楚:在该旗帜下新的中国内阁一定会采取有利于苏俄的方针。
”1920年10月9日,维经斯基秘密地拜访了吴佩孚的幕僚政治处长白坚武,两人就中国的政治形势及苏俄情况等问题交换了彼此的意见。
在维经斯基的影响下,李大钊在白坚武等人的帮助下到洛阳拜会吴佩孚,与吴佩孚进行了长谈。
李大钊与吴佩孚长谈的结果是,吴佩孚于1921年通电全国主张劳工立法,保护劳工。
后来,在征得吴佩孚的同意之下,李大钊还向京汉、京奉、京绥、陇海、正太、津浦六条铁路线各派了一名共产党员做密查员。
这些密查员实际上是中共安排到铁路系统搞工人运动的特派员。
不久一个个铁路工人俱乐部相继成立,工会组织也建立起来,尤其是京汉铁路的工人运动发展得最为迅捷。
吴佩孚还公开地打出了“保护劳工”的招牌。
苏俄政府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临时执行局主席威连斯基-西比里亚科夫于1922年3月15日在北京给莫斯科发送了一封密信,信中以具体数字阐述了当时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相关情况:“奉天派(张作霖)在其所辖省份约有人口3553.4万,军事力量约有步兵15.177万;直隶派(吴佩孚和曹锟)在其所辖省份约有人口13204.6万,军事力量约有步兵49.55万;安福派(段祺瑞)在其所辖省份约有人口7708.5万,军事力量约有步兵22.812万;南方,广州政府(孙逸仙)约有人口11026.4万,军事力量约有步兵27.317万。
李大钊的崇高人格

李大钊的崇高人格作者:周腾飞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18期【摘要】李大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一生。
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但是很少人知道他生活中是具有崇高人格风范的人,研究李大钊,学习李大钊,宣传李大钊,弘扬李大钊的人格风范,对于当代的党风教育,激励和鞭策共产党人和我国广大青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崇高人格;人格李大钊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是第一个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的一生不足38年,却在这三十多年里帮助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精神解放的家园。
与此同时,在生活中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一、舍己为人,倾力援助困难学生李大钊身为北京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不吸烟,不喝酒,经常穿一身中式灰长袍,办农走路都很少坐车。
平时,一个大饼,一根葱,粗茶淡饭就满足了。
李大钊是图书馆主任,还兼任教授,月薪在当时有120元大洋,这些钱是可以使全家人过上较为宽裕的生活的。
但是他留给家中的费用往往不够维持日常生活开销,以至于校长蔡元培先生不得不吩咐学校的会计科把李大钊薪金中的一部分,直接交给李夫人,以保证他家庭生活费用。
李大钊把大部分的工资都作了党的活动经费,而且经常还要接济一些贫寒的青年学生。
李大钊经常为穷学生充当保人或干脆掏钱替他们交学费.从不考虑他们是否有偿还能力。
他处处留心.尽自己所能不让一个进步学生因为生活困难而放弃学业。
一次,他发现一名学生接连好几天都没吃饱饭,就寄了一张几元钱的汇款单,署名为“无名氏”。
这名学生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收到了汇款非常奇怪,直到后来,与他情况相同的同学也陆续收到“无名氏”的汇款,大家联合起来多方打听,才明白这个无名氏就是李大钊先生。
抗战时期的白坚武

孝 胥主 张复辟后之方案 , 自坚武认为参酌新 旧, 大体 尚不差。
但 娇 生 惯 养 之 溥 仪 能 否 艰 难 创 止 ,不 能 无 疑 。郑 孝 胥
( 1 8 6 0 . 1 9 3 8 ) ,字太夷 ,号苏戡 ,福建 闽侯人 。出身解元 。
认为 日 本蓄心积虑已非一日, 事势至此, 别无良法, 惟有卧
薪尝胆 , 期 以十年 生聚十年教 训 , 再雪此耻 。 至于善后 , 首
1 0月 ,自氏认 为 ,前清 ,官员失守城池者必治罪 ,今
东 北失守 , 非但 中央不治罪 , 失守城池者亦无形式 自请处分 之文 , 无理无法之极 。 国家主义派要求 内除国贼 , 外抗强权 。 自氏认为攘外 必先 内安 ,自古如此。果能得安 内之基本 ,目
秀才出身 。天津 北洋法政专 门学校毕业 。1 9 1 7 年 ,被江西
问。1 9 3 7 年, 任伪 北京地方维持会委员、 警 察局顾问。1 9 3 8
年, 任 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参事、日华经济协议会专 门
督 军李纯聘为督军署顾 问。 李纯调任江 苏督 军 , 又聘 自坚武
为督 军署 顾问兼书记处交 际股主任 。1 9 2 2年 ,又被两湖巡
抗战 时期 的 白坚武
贾熟村
( 中国社会科 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0 6 )
摘
要: 有人 称吴佩孚的直鲁豫 三省巡 阅使署为北 洋的太上政府 ,白坚武 曾任 吴的政务处长 , 也就是太上政府的 国务总
理 。吴佩孚被北伐 军打 败之后 ,白武 坚不服输 ,认 为是 南蛮子征服 了北方人 。以 日本 军国主 义者 为同志 ,要报仇 雪恨 ,终于 沦为汉奸 ,被 冯玉祥枪 决,落得 个可耻下场。
对梁士诒家族的考察

对梁士诒家族的考察贾熟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北京100006)摘要:梁士诒家族处在近百年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代洪流中,他们对保守派来说是进步的,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是有贡献的。
对革命派来说,又是落后的,梁士诒曾多次受到通辑。
梁士诒家族复杂多变,涉及面广,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中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梁士诒家族;晚清新政;考察中图分类号:G2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12)03-0048-05收稿日期:2011-12-20作者简介:贾熟村(1930-),男,河南偃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一、家族主要成员梁士诒(1869-1933),字翼夫,号燕孙,广东三水人。
光绪进士。
曾任京汉等五铁路提调,创办交通等银行,被称为“财神”。
又任袁世凯的秘书长,被称为“二总统”。
还曾担任参议院议长、国务院总理。
是近代史上很值得研究的人物[1](P657)。
其父梁知鉴(1843-1929),字保三。
光绪举人。
尝应廉州、钦州、北海商董,主持市政。
讲学三十年[2](下P584)。
其弟梁士訏,字季典,曾任交通银行分行经理、广九铁路总办、陆军中将[3](P 28)。
长子梁定蓟,曾创办香港中国旅行社,并任经理。
创办广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任经理。
曾任交通银行监察人、广州市银行公会常务委员。
次子梁定蜀,曾任农矿部技士[2](下P580)。
长女梁好音,嫁关冕钧之子关祖章[4](P510)。
关冕钧(1868-1933),字耀芹,号伯衡,广西苍梧人。
出身进士。
历任京张路会办、总办、铁路局局长、全国铁路协会评议员、南北议和会议北方代表、参政院参政[3](P 28)。
二、家族史1902年,梁士訏考中秀才。
又考入广东武备学堂[2](上P40)。
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请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介绍梁士诒入幕,充北洋编书局总办[2](上P43)。
1904年,清廷以唐绍仪为议藏约大臣,唐以梁士诒为参赞同赴印度。
李大钊与白坚武交往述要

李大钊与白坚武交往述要作者:赵健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21期李大钊与白坚武相识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毕业以来,两人虽经历多次分别,但交往却十分密切,情同手足。
“二七”惨案后,两人关系破裂。
因政治理想的不同,李大钊断然选择放弃了私谊。
出于昔日同学旧谊,李大钊离世后白坚武又曾尽力接济其亲属,并未完全绝情于他。
白坚武是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读书时的同窗好友。
“二七”惨案后,两人关系破裂。
本文旨在对两人由相识走向破裂的交往过程进行简要的梳理,以期进一步了解此二人的交往活动。
法政相识1907年夏,李大钊与白坚武同时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共同的志趣使二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成为最亲密的知己。
1910年11月4日,天津学界罢课举行要求清政府召开国会的第四次请愿活动。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在此次请愿活动中表现极为活跃,推举李大钊、白坚武等八名学生为代表,领导全校学生参加天津市学生集会游行。
在此活动中,李大钊与白坚武结识了孙洪伊。
1912年秋冬之际,北洋法政学会成立,二人均在第一年入会。
1913年4月1日,北洋法政专门学会的刊物《言治》杂志正式出版。
李大钊作为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部长,是《言治》刊物的主要撰稿人。
白坚武则为评议部部员。
法政六年的求学岁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3年毕业后,幸得孙洪伊、汤化龙在经济上的支持,李大钊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白坚武则任直隶总督冯国璋幕府秘书。
分别又重逢自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就竭力破坏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加紧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为复辟帝制作准备,又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并于1915年5月9日最终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李大钊虽身处异国他乡,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
1916年1月底,李大钊回到上海。
滞留上海的两周时间,李大钊同国内各方取得联系,以加强讨袁的宣传活动。
回到东京后,他得知学校已于2月2日以“长期欠席”为由将他“除名”。
这样,李大钊从此离开了早稻田大学。
吕正操

吕正操吕正操,早年加入东北军,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率部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开创了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员抗日名将。
建国以后,他长期负责和组织铁路的建设和管理运营工作,是新中国铁道事业的奠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的铁路建设和管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在统一战线、和平统一中国的事业等方面有独特建树。
吕正操为人耿介,爱好读书,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
吕正操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顾委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一吕正操,字必之。
1905年1月(清光绪三十年冬)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吕正操祖居河北省清河县。
后被官府发配东北,在海城县唐王山后村落了户。
祖父当过长工,修过铁路,到晚年才有了几亩薄田。
其父吕名禹,兄弟四人,除种地外,冬闲时外出拉脚,以维持生计。
其母为人善良,能吃苦耐劳,很受乡里尊重。
吕正操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第二,上有大姐,下有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吕正操自幼性格倔强,好打抱不平。
后山村里,有一条东西街。
东街富,西街穷。
每逢有钱人家的孩子欺负穷孩子,他就领着西街的穷孩子去打抱不平。
他家的菜地紧挨着南满铁路。
1904年日俄战争后,这条铁路被日本占有。
农民们到村西种地,路过铁道,经常遭日本人的蛮横辱骂和毒打。
吕正操的祖父、大伯都因过铁道而被日本人无端打伤。
有的村民还被日本人用刺刀挑死后推到河里。
年幼的吕正操常站在离家不远的南满铁路边上,目睹日本侵略者对家乡人民欺压与残害的惨景,打心眼里恨透了这些日本人。
他由此产生了两个愿望:一是参军打日本,二是将来要是管铁路的话,一定要像东北火车一样正点到达,准确无误[1]。
吕正操8岁起在唐王山后村上小学。
入学时,教师给他起了个学名“正言”,并解释说是“言”语的“言”。
吕正操听后感到不对心思,心里想:上学读书为的是求知识,长大要当兵,操练好了才能打日本侵略者。
近十年来吴佩孚研究述评(上)

○二文二一年·第三期史信息98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
吴佩孚是首位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该杂志称他为“Biggest man in China”。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涉及吴佩孚的著作有近510部,论文有290余篇。
笔者不揣浅陋,尝试梳理近十年学界对吴佩孚的研究,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吴佩孚研究之史料(一)文献汇编201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著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其中第一册和第三册涉及吴佩孚在惨杀工人、进攻国民军等方面的有关内容。
2014年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其中蔡和森主编的《向导》收录了有关吴佩孚的丰富的期刊资料,内容涉及吴佩孚与陈炯明、康有为、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与北京政变,与外交系,与湖北、河南(红枪会)等方面。
赵世炎编著的《政治生活》和《学习》第一册中也收录了不少关于吴佩孚的资料,此外《华美》第二册、《华美》第三册、《共进》第一册、《时代学生·消息》、《工人之路》第三册、《布尔塞维克》第二册、《文献》第三册、《中国工人》第二册、《上海周报》第一册、《中国青年》第一册、《职业生活》第二册也有涉及吴佩孚的内容。
2015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建朗主编的《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其中的第二卷上、下和第四卷下中收录了吴佩孚的通电信件。
(二)文集资料2011年海洋出版社出版汤锐祥编著的《护法时期孙中山轶文集》,内容涉及吴佩孚与曹锟、孙中山、沈鸿英等人物以及外交问题。
同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嘉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的《褚辅成文存》,其中有给吴佩孚的通电资料。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张荣华编校之《康有为往来书信集》,其中有吴佩孚与康有为交涉的很多资料。
被迅速平定的丰台兵变:日本在华北一次失败的尝试

[键入文字]被迅速平定的丰台兵变:日本在华北一次失败的尝试1933 年5 月间,驻守平津地区的国民党中央军和原东北军的于学忠部队根据与日本侵略军签署的所谓《何梅协定》,开始从华北撤离。
而国民政府派驻北平的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也以“河北交涉暂告结束”为由离开北平,令北平军分会办公厅主任鲍文樾代理其工作,亲日派的王克敏则代理“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
侵华日军以为有机可乘,遂开展了进一步分裂华北地区的阴谋。
此前,在日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一批亲日分子,成立了所谓的华北“正义社”。
在“正义社”的参加者中,白坚武的“表现”最为不遗余力。
网罗爪牙本文所说的白坚武,北洋时期曾在吴佩孚处做过顾问,后受伪满军政部顾问大迫通贞及日本浪人组织“华北青年同盟会会长”志村正三的收买,加入“正义社”,后又和石友三组织“华北正义自治军”,并自封为“总司令”。
白坚武曾屡次出面劝说国民党河北省主席于学忠“独立”,遭到于的拒绝。
后来,白坚武曾多次派人暗杀于学忠,竟买通于学忠的厨师在食物中下毒,但终被于发觉。
1933 年5 月间,于学忠部根据《何梅协定》,开始从华北撤离。
见于学忠部队南撤,白坚武马上预谋在北平制造叛乱。
他的方案是:先派汉奸便衣队分批进入北平城内潜伏,再利用国民党派系间的不和,策动一部分国民党军队造反,内外呼应,夺下北平,然后发表“反蒋倒党”宣言,成立所谓“华北国自治政府”。
1935 年4 到6 月间,白坚武提前派曹华扬、刘佩臣两支土匪队伍,化装后陆续进入北平,潜伏于东交民巷的日本兵营,又指派曾在张宗昌部任师长的李瑞清去收买驻北平周边的中国守军。
当时,北平有一个铁甲车大队,辖六个中队,第一、二、三、四中队分驻在琉璃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有 关 人物
豫巡 阅副使 。参 加第一次直 奉战争 ,得胜 ,升任直 鲁豫巡 阅使 。第二次直 奉战争 战败 。后又任 十四省讨贼联 军总司 令 ,进攻 冯玉 祥部 国民军 。被 北伐军打败入川 。1 9 3 2年 回 北平 。1 9 3 7 年 ,拒绝 日本要 求出组政府 。1 9 3 9年 ,被 日本
“ 自坚武与吴 佩孚 的恩怨” ,有关人物众 多 ,仅择 其
比较重要者简介如下 : 自坚 武 ( 1 8 8 0 - 1 9 3 8 ) ,字馨远 ,号 馨亚 ,亦作兴亚 、
惺亚,室号知自堂。河北交河人。出身拔贡。1 9 1 0 年考入
天津法政 学堂 ,加入 同盟会 。 1 9 1 1 年被 陆荣廷聘为顾 问。
下 ,1 9 2 1 年吴 佩孚任两湖巡 阅使兼直鲁豫巡 阅副使 ,任 自
堂毕业。曾任 第三师师长、河北省 长。【 】 ’ 段 祺瑞 ( 1 8 6 5 . 1 9 3 6 ),字芝泉 ,安徽合肥人 。留学德 国 。历任 统 带、 统治 、湖广 总督 、国务 总理 。为 皖系领
袖 。[ 2 ] P 5 1 9
章宗祥 ( 1 8 7 9 — 1 9 6 2 ) ,字仲和 ,浙江吴 兴人 。留学 日
本 。历任司法总长、驻 日公使 。为新交通系千将 。[ 2 l ’ 孙汉尘 ( 1 8 7 2 - ) ,名丹林 ,山东蓬 莱人 。山东大学毕
收 稿 日期 : 2 O l 5 一O 1 -0 3
作者简介:贾熟村 ( 1 9 3 0 -) ,男 ,河南偃师人 ,中 国社会科 学院近代 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 中国近代史 研究 。
业 。为 吴佩孚之挚 友 。曾任 直鲁豫巡 阅使署秘书 长、 内务
部次长、代理总长 。【 】
孙伯 兰 ( 1 8 7 0 — 1 9 3 6 ), 名 洪伊 ,天 津 人 。 曾任 进 步 党 党
写信 给李倬章 ,请他致 电吴佩孚 ,请吴 佩孚发 出通 电,响
魁。曾任 内务总长 。为 自坚 武挚友 。[ 2 ] P 2 7 9
害死 。年 6 5 岁 。[ 1 ] P 6 m
曹锟 ( 1 8 6 2 — 1 9 3 8 ),字仲珊 ,天津人 。天津 武备 学堂 毕业。历任 管带、统领、直隶督军、总统。[ 2 ] P 6 李济 臣 ( 1 8 8 1 - ),字倬 章 ,河北献县人 。天津 武备 学
1 9 1 8 年 任直 隶代 表 ,在 上海参 加南 北议 和会议 。后 赴 南 京 ,被李 纯聘 为 顾 问 。1 9 2 0 年 李纯 死后 ,投 入 吴佩 孚麾
徐树铮 ( 1 8 8 0 . 1 9 2 5 ) ,字又铮 ,江 苏萧县人 。留学 日
天 津 ,与石友 三等汉奸 组织 “ 华 北正义 自治军” ,任 总司 令 ,谋建立伪 “ 华 北国” 。失败 后 ,出走东 北 ,旋再 返天 津 ,冀察政务委员会宋 哲元委 白坚 武为参议 。1 9 3 7 年开始
本 。历任 陆军 部处长 、司长、次 长、国务院秘 书长 。为段
祺瑞之 亲信 。【 】 0 ’
曹 汝霖 ( 1 8 7 7 — 1 9 6 6 ) ,字润 田,上海人 。留学 日 本。
历 任外 交 部 次长 、总 长 、交通 总 长 。为 新交 通 系首 领 。
[ 2 ] P 6 2 4
全面抗 战后 ,白坚 武至 河北大名拜见 宋哲元 。1 9 3 8 年 ,被 冯玉祥逮捕 ,以通敌叛 国罪在 南乐县枪决 ,年 5 8岁 。[ 1 ] P 2 9 2 吴佩孚 ( 1 8 7 4 — 1 9 3 9 ) ,字子玉 ,山东蓬莱人 。出身秀 才 。保 定陆军 学堂毕业 。 日俄战争 时 ,任 中 日混合侦察 队
陆宗舆 ( 1 8 7 6 — 1 9 4 1 ) ,字 闰生,浙江 海宁人 。留学 日
本 。历任印铸 局长、财政 部次长 、驻 日公使 。为新交通系
干将 。[ 2 】
队员 ,获 日本 明治天皇赠勋 六等 ,及 单 日光 旭 日章 。历任
标 统、 团长 、旅长 、师长 。发动直 皖战争 ,得胜 ,任直 鲁
S e p . 2 0 1 5
白坚 武 与吴 佩 孚 的恩 怨
贾熟村
(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 史研 究所 ,北京 1 0 0 0 0 6 )
摘
要: 白坚武认 为吴佩孚果断刚明 ,刚毅弗屈 ,可与为善 。吴佩孚对 白坚武也深为嘉许 ,任命他总持政务 ,倚 为左
右 手。双方曾经亲密合作 。 同时 ,白坚武也认 为吴佩孚长于用兵 ,短于施政 ,地位既 高,谀 言 日至 ,往往拒谏饰非。第二
次直奉战争失败之后,秘书长张其锃在吴佩孚面前攻击白坚武,使昊佩孚对白坚武亦 有疏远之意。后来,白坚武又认为吴
佩孚优 于道德 而欠智识 ,国民党人 则有 智识而乏道德 ,向 日本推 荐昊佩孚 ,拟请 吴佩孚到 日本学 习,增强智识 ,改变办
法,即可超越 国民党,领导 中国。 关键 词:白坚武;吴佩 孚;民国政 治
第3 6 卷 第9期 2 0 1 5 年9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in r g 为政 务处处长 。1 9 2 4 年第二 次直 奉战争 ,直 系失败 ,自坚
武避居天津 。1 9 2 5年吴佩孚在 武汉 出任十 四省讨 贼联军总 司令 ,再任 白坚 武为政务处长 。1 9 2 7年吴佩孚被 国民革命 军 打败 ,避往 四川 ,自坚武到 了 日本 。1 9 3 5 年 , 自坚武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