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方式比较共78页
中外教育差异ppt

外国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
果导向的评价。
评价差异分析
教育目标差异
中国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而外国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理念差异
中国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外国教育注重学 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社会文化背景差异
中国和外国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教育评价标准和方式也存在 差异。
价值导向
中国教育强调集体主义和统一标准,而外国教育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方法导向
中国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而外国教育更注重学生 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04 中外教育评价差异
中国教育评价
考试导向
中国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重视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 力的提升。
标准化测试
中国广泛采用标准化考试,如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以统一标 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强调个体发展
外国教育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 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
长和兴趣。
重视批判性思维
外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质疑。
重视综合素质
外国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 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全面发展。
理念差异分析
教育目标差异
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考 试成绩,而外国教育更注重学 生的创新、实践和综合素质发
教育评价差异
中国教育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而外国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能力。
03 中外教育内容差异
中国教育内容
学科知识
中国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等基础学科。
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国家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各国高等教育的机制、质量和价值体系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对几个主要国家进行比较分析。
一、美国美国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
美国的高等教育以创新精神、实践理念为基础,以自由度和选择性为特点,涵盖从大学到博士研究生的多个阶段。
美国大学、研究机构、私人学院和社区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繁多,由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高等教育模式。
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模式下,美国高等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发展,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进行独立的学术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学以致用。
同时,美国高等教育对国际化发展十分重视,吸引全球大量留学生前往美国攻读学位。
美国高等教育的学费较高,这也是前往美国留学的重要成本因素之一。
二、日本日本高等教育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
二战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法规,此后迅速发展。
日本高等教育的特点在于强调实践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也注重研究与开发。
日本大学相对较少,但都非常重视教学和科学研究。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学科都设置了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例如现代社会学、脑科学等高端学科在日本都拥有非常良好的研究条件。
与国外相比,日本高校的学费相对较低,同时还有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可供学生申请。
日本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多样化,不仅涵盖文科、理科、工科等主流学科,还可以学习日本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等非主流学科。
此外,日本高等教育的学生纪律非常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定的制度,维护大学的秩序。
三、德国德国高等教育以基础性、实用性和理论性为主要特点。
德国的大学数量不多,但它们注重学术研究和学科交叉。
德国的大学与科学界的合作非常紧密,通过合作研究和互惠课程来促进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也为学生进入研究生和博士阶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国内外教育分析课件

Part FOUR 开展创客
两会热点
互联网+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Part FOUR 开展创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取之不尽的金 矿”。如何培养我们塔城学校持续的挖矿能力?要“从娃娃抓起”, 在中小学发展众创空间,开展“创客教育”。应该要加大政府的教育 扶持力度,创客教育中需要购买大量传感器、主板等大量器件,更重 要的是需要良好师资人才的指导和监督,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教育 部门需为学校创客教育划专项资金,为校园开展创客教育提供最基本 的硬件支持。学校要积极摸索创客教育模式,学校一方面为学生创新 实践提供师资和基本设备支持,另一方面应寻找可以实现创意的技术
创客教育
Part Three
Part THREE 创客教育
什么是创客教育?
Part THREE 创客教育
创客 就是搞电脑、三维打印、 机器人产品的创意和制作吗?
Part THREE 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的含义 广义: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 转变为现实的人
狭义:有着共同兴趣,诸如计算机、机械、 技术、科学、电子艺术而在一起社会化协 作的人群
STEM 教育,是一种“后设学科”,即这一学科的建立是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 合,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该概念最初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于 1986年提出,随后STEM教育逐步成为全美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从本科教育 延伸到K-12教育。
STEM教育是美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受美国 STEM教育的影响以及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压力,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推动 STEM教育。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多种学科 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基于此,近年来人们开始 将艺术学科也纳入STEM教育的范畴,从而形成了STEAM教育。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对比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对比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对比研究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领域。
由于文化、历史、价值观、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主要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对比。
一、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1.中国: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法,强调学生的纪律和服从。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和多元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2.日本:日本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此外,日本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和道德素养。
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1.美国:美国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多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此外,美国教育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会安排大量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
2.欧洲:欧洲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欧洲教育还注重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三、跨文化教育方法的对比与启示1.教学方法的差异: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教育的理解和期待的不同。
2.教育理念的共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融的趋势。
例如,越来越多的东方国家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西方国家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反映了全球教育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
四、结论与展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各有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关键是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世界各国教育比较

世界各国教育⽐较第⼀章学校教育制度⽐较第⼀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西⽅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第⼆节各国学校教育制度⼀、中国的学制⼆、⽇本的学制三、美国的学制四、法国的学制五、德国的学制六、英国的学制七、俄罗斯的学制第三节世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趋势⼀、进⼀步完善终⾝教育体系⼆、逐渐扩展义务教育的范围,不断延长年限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的⽅向发展四、⾼等教育⼤众化、普及化18世纪中期开始,欧洲国家先后进⼊⼯业⾰命时期。
⼯业⾰命的发展要求扩⼤教育范围,由此促进了各种学校的建⽴。
1、学前教育⾃从有了⼈类,实际上就有了对幼⼉的教育。
现代学前教育则是从18世纪末随着⼯业⾰命⽽产⽣、发展的。
⼯业⾰命促进了⽣产⼒⽔平的提⾼,使⼤批的劳动⼒包括妇⼥劳动⼒进⼊市场。
妇⼥就业造成了不少幼⼉⽆⼈照顾、流落街头等现象,产⽣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建⽴专门的幼⼉公共教育机构来照顾幼⼉便成了⼀种社会需要。
1770年,法国牧师奥柏良(Jean Frederick Oberlin,1740-1826)办了⼀所慈善性质的“编织学校”,招收本教区贫民的3岁以上的幼⼉。
该校是法国“幼⼉学校”的开端,也被认为是现代学前教育机构历史的开端。
此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Robert Owen,1771-1858)于1816年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第⼀所具有教育职能的幼⼉学校,专为2~6岁的⼯⼈⼦⼥提供教育机会。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F.W.Frobel,1782-1852)在德国的布兰根堡创办了第⼀所幼⼉园。
随着⼯业⾰命的继续,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益提⾼,学前教育机构迅速发展。
各国政府纷纷通过⽴法的形式确⽴了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
法国政府于1881年明令组织“母育学校”,从⽽将原来由私⼈经办的、带有慈善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转变成了国民教育事业的⼀部分。
1887年法国教育部⼜颁布法令,指出母育学校是初等教育机构,招收2~6岁的男⼥⼉童,照顾他们体、德、智的发展。
世界各国教育体系比较

世界各国教育体系比较教育是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教育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教育体系不断调整,甚至互相借鉴,融合出各自特色。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对世界各国教育体系进行比较。
一、教育制度1.美国教育体系美国教育体系长期处于联邦和州政府分权的状态,各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课程标准和教育行政机构。
这种联邦体系使得美国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高收入地区。
在学校教育方面,美国是一劳永逸的主张者。
职业培训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同时获取学术和职业技能,使他们毕业后拥有足够的就业能力,开展自己的事业。
2.中国教育体系中国教育体系井然有序、集中化,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高度重视学术课程的设置,实行以文化课程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国际考试中表现亮眼。
然而,中国的教育过度强调记忆力,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呆板固执,缺乏发散性思维。
3.德国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实行“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即:综合、职业、技术三种教育体系的统一协作体系。
德国中学三种类型:各州实行不同课程设置和评估规则,高普考是所有中学折中通过的重要考试,为学生进入大学和拿到职业证书创造了条件。
德国教育体系实行非常灵活的随学生兴趣的课程选择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这也是德国教育体系比较人性化的表现。
二、教学方法1.芬兰教育体系芬兰教育体系以自主学习为特色,注重学生的平等、按需和主动性,对孩子们产生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学习兴趣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科,帮助学生发展天赋和个人发展方向。
芬兰的教育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锻炼自我思考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日本教育体系日本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团队精神,将学生的教育视为一种集体宽容与互相宽容、互相接受的团体互动。
教育学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方式比较

国别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俄罗斯
二、各国学前教育机构
主要机构名称
招收儿童的年龄 学习年限
主管部门
幼儿园 保育学校 日托中心 保育学校 托儿所 学前游戏小组 幼儿学校 托儿所 幼儿园 保育所 托儿所 幼儿园
第一章 学校教育制度比较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系统。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 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
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第一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 西方: 16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产
生 19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学校
教育制度建立 单轨制
双轨制
德国:
联邦政府:3% 州政府:77% 市镇政府:19%
印度:
中央:9%左右 邦和中央直辖区:91%
➢当地政府投入为主
丹麦: 中央政府:25% 地方政府:12% 当地政府:63%
挪威: 中央政府:40% 当地政府:60%
第五章 中小学教育比较
一、各国中小学教育的结构
美国:多为6-3-3制,此外还有
容易脱离当地实际;
不鼓励自由实验,束缚了教师的 创造性。
没有统一标准,各地区教育质 量参差不齐;
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教育事 业的发展不均衡;
行政效率不高。
趋势:
1、教育行政体制的均权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法制化 3、教育行政体制的民主化 4、教育行政体制的专业化
第三章 学前教育比较
比较法 运用条件: ❖同一性 ❖双边性或多边性 ❖可比性
解读世界各国教育体制

解读世界各国教育体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也有所差异。
了解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美国、中国和芬兰三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国的教育特点和取长补短。
美国教育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典型的分散式体制,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法规和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教育计划和标准。
而教育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和州政府拨款。
美国的教育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是托儿所和幼儿园,为3-5岁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共12年。
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术路径。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职业学校,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和专业培训。
中国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是集中式体制,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教育部门共同管理。
国家教育法规由中央政府制定,各省、市和县的教育局负责执行。
教育经费主要由中央政府拨款和地方政府配套资助。
中国的教育系统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提供给3-6岁的孩子,分为幼儿园和托儿所。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为6-15岁的孩子提供9年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不同的学术和职业培训。
高等教育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以大学为主要形式。
芬兰教育体制芬兰的教育体制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体制之一。
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比例高,教育资源充足。
芬兰教育体制强调公平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芬兰的教育体系相对简单,在9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不分班级,没有考试和评分制度。
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芬兰,高等教育普遍免费,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生活补贴。
结论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各有特点,美国的分散式体制注重地方自治和多元选择;中国的集中式体制强调国家统一和重视基础教育;芬兰的教育体制则强调公平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