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资料
蜗牛介绍

蜗牛介绍
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
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
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住宅、公园、庭园、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
但有饲养和食用价值的种类却很少。
蜗牛作为人类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外形特征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目前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
2.生活习性
白玉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蜗牛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
喜潮湿怕水淹。
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需要母体照顾。
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
和外壳。
具有很强的忍耐性。
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普通白蜗牛鉴定资料

附件普通白蜗牛检疫鉴定技术资料1 名称和分类地位中文名:普通白蜗牛英文名:Common white snail, Mediterranean white snail, white snail, Vineyard snail, Striped snail, Zoned snail.学名:Cernuella virgata (Da Costa, 1778)异名:Cochlea virgata Da Costa, 1778;Helicella virgata (Da Costa, 1778);Helix variabilis Draparnaud, 1801;Helix maritima Draparnaud, 1805;Helix castroiana Servain, 1880;Helix terrosa Locard, 1899; Xerophila euxina Clessin, 1883。
分类地位:普通白蜗牛在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柄眼目Stylommatopgora,湿螺科Hygromiidae。
2 形态特征贝壳特征(图1):贝壳白色或微黄色,有时略带红色,通常在上部有两条褐色条带,下部有3-4条狭窄条带。
有明显的圆锥形螺旋部。
一般有5~6 1/2个螺层,各螺层膨胀略成凸形,最后一个螺层(体螺层)圆形,其周缘圆滑。
体螺层上有无数不规则排列的,从细到中等粗细的生长线,有些个体体螺层下部有螺纹。
壳口圆形,少数是椭圆形(非常大的标本),有中等厚度的内肋。
唇白色或略带红色,边缘不反转。
脐孔形状多变,但通常是开放的,不被轴缘遮盖。
直径是壳宽的1/10~1/6,有时不位于中心。
壳高6~19 mm,壳宽8~25 mm[9]。
不同产地的贝壳标本,其大小和颜色变化很大,常有不规则的褐色或淡黄褐色色带。
有些标本只在缝合线处有单一的色带,壳面完全白色且无色带的贝壳标本极其少见[11]。
蜗牛的资料

蜗牛的资料1. 引言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主要生活在陆地、淡水和海洋中,拥有特殊的外壳和慢速的移动方式而得名。
本文将介绍蜗牛的特征、习性、分类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 特征蜗牛的特征如下: - 外形:蜗牛通常呈螺旋状,拥有一个特殊的外壳,这个外壳是由钙质分泌而成的。
外壳的颜色和形状会因蜗牛的种类和生活环境而有所不同。
- 大小:蜗牛的大小因种类而异,一般体长在数厘米至十几厘米之间。
- 移动:蜗牛以缓慢的爬行方式移动,通常每小时只能爬行几厘米到数十厘米的距离。
- 口器:蜗牛的口器具有切割和磨碎食物的功能,用于摄取植物和有机物质。
- 视力:蜗牛具有简单的触角和眼睛,能够感知光线,但视力较差。
3. 习性蜗牛的习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活动时间: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在它们的外壳中休息。
- 食性:蜗牛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腐殖质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 繁殖:蜗牛通常是两性异体动物,即拥有雌雄两性生殖器官,但也有一些物种是雌雄同体的。
它们通过交配来繁殖后代,交配后雌蜗牛会产卵,孵化出的幼蜗牛会从一个微小的孔洞中出来。
- 生活环境:蜗牛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活,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4. 分类根据蜗牛的分类系统,蜗牛被归类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巨细蜗牛亚纲和蜗牛目。
根据外壳的特征和其他形态特征,蜗牛又被分为多个科、属和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蜗牛科: - 地蜗牛科(Land Snail):主要生活在陆地上,包括菜蜗牛、庭园蜗牛等。
- 海蜗牛科(Sea Snail):生活在海洋中,包括蛞蝓、贻贝等。
5. 保护蜗牛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蜗牛的生存状况面临威胁。
为了保护蜗牛及其生态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 禁止非法捕捞和贸易: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禁止非法捕捞和贸易蜗牛及其制品。
- 生态保护区建设:划定蜗牛的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
关于蜗牛的资料范文

关于蜗牛的资料范文关于蜗牛的资料图片外形特征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生活环境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没,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
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
喜潮湿怕水淹。
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
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
自食生存性。
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
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具有很强的忍耐性。
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喜恒温养殖。
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蜗牛在爬行时,还会在地上留下一行粘液,这是它体内分泌出的一种液体,即使走在刀刃上也不会有危险。
本段生活习性排泄蜗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气孔。
它会把粪便排在自己的身上。
呼吸蜗牛的外套膜腔会在壳口处形成1个开口,称为“呼吸孔”,这是气体进出的地方。
仔细观察,呼吸孔常会一开一关,就像是蜗牛呼吸用的“鼻子”;而当蜗牛缩进壳内时,还是会将呼吸孔的开口留于壳口处以便呼吸。
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内脏团间,形成1个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称为“外套膜腔”。
蜗牛的呼吸器官就藏于外套膜腔内,有时透过蜗牛的壳,隐约可以见到壳底下密布的肺血管网,大多位于前侧,靠近头部的方向,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
食性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稞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粨类饲料均食。
蜗牛是靠口来摄食的。
本段特色一般的蜗牛(比如说在雨后从树上找到的蜗牛),如果把它放在玻璃杯中,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可以在杯中放入一些水和树叶),再硬纸片上划几个小孔用来保持空气的流动,那么那些蜗牛就会爬到硬纸片上去,就这样把玻璃杯放一天不去管它,到了第二天,你会发现玻璃杯内有些黑色的不明物体,那就是蜗牛的粪便,这个时候你打开硬纸片,就会发现硬纸片被吃掉了一部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小学蜗牛作文范文

小学蜗牛作文范文近些年来,蜗牛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不少小朋友开始对蜗牛感兴趣,甚至亲手把它们养在家中。
蜗牛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小小的生物吧!蜗牛的身体构造大家都知道,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
它的身体长相比较扁平,呈螺旋状,并且有壳居住。
蜗牛的壳是它自己身体的部分,壳的构造十分关键。
它有一个基底,伸出来扁平的回旋壳体,顶端则有一个孔,让蜗牛能够将头部和躯干伸出壳外。
蜗牛还有一个叫触角的东西,它非常敏感,在晚上可以让蜗牛找到食物和寻找安全的地方。
蜗牛的生活习性蜗牛是陆生动物,它的生活方式和水壳兽类有所区别。
我们通常能在绿色植物或其他有营养的物质上看到它们。
蜗牛很喜欢晚上活动,因为晚上潮湿的气候对它们非常有利。
蜗牛通常以草叶、水果、树叶、花朵等为食。
如果一时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它们会把身体缩回壳里,以减缓新陈代谢。
蜗牛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蜗牛看上去十分柔弱,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它们对土壤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们不停地在地下爬行,带着泥沙和萎叶,可以使整个土壤变得更加柔软。
它们也是很好的食物链环节,因为它们既可以吃草叶,也可以被鸟类等其他动物捕食。
蜗牛自身也是自然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蜗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蜗牛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是孩子们重要的亲近性动物之一,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动物爱好。
同时,肉蜗牛也是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土法鲜味烤蜗牛、汆水蜗牛等多样化的制法来品尝它。
通过这篇作文,我相信大家对蜗牛已有了非常了解。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蜗牛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或许看上去柔弱,但在自然界中,它们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体现了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蜗牛养殖技术辅导资料[1].doc.lnk
![蜗牛养殖技术辅导资料[1].doc.lnk](https://img.taocdn.com/s3/m/71560c6e011ca300a6c3906f.png)
中华白玉蜗牛养殖技术资料种苗的选择种苗的好坏关系到养殖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种苗一般要求肉色白、活动力强、无病毒感染。
这样就应该认真的选取种苗,若种苗有病毒、颜色发灰是产养不出来小蜗牛的,再之应挑选25克以上,没有产过卵的白玉蜗牛做种牛。
种牛的运输一般条件下,种牛应轻拿轻放,避免螺壳破损,夏季运输用塑料框装,还不能装满,只需装到2/3就可以了,冬季用泡沫箱运,四周打上几个小孔,以便渗水和透气,也是不能装的过满。
种牛养殖场的前期准备1、用木制箱饲养种牛。
2、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时)。
3、饲养土的配制(以中性土壤为好)拌10%的陈石灰,放入木箱2-3厘米厚,十天左右更换一次。
4、饲养土的湿度40-45%,室内空气湿度70-90%。
5、饲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3-27度之间:(1)10℃以下会被冻死。
(2)15℃进入休眠状态。
(3)15℃-18℃活动缓慢,摄食量少。
(4)23℃-30℃活动旺盛,行交配正常,取食量大,生长快。
(5)31℃-36℃活动取食弱。
(6)37℃以上会被热死。
6、温室:采用所有的空房,把窗全部封死,留一个人门人进出,四周用8米的农膜从一边向上转到另一边用木条固定,顶部农膜上放上一层稻草,有条件的可以四面用泡沫板保温,保温炉灶,用一个铁桶大小根据温室而定,一般20平方的空房,铁桶可以放在温室里边直径用一个40公分,高70公分的铁桶把盖割掉,底下中间打一个3CM直径的小孔,上面边上打一个跟烟道相合的孔,和烟道相连,烟道通向温室外面,铁桶四周垫高离地面12CM,留一个点火通道。
加温方法:用3CM小孔中直径3CM粗的木棍插入事先准备好的铁桶中间,把木硝或木花倒入铁桶,倒满后踏实,应低于烟道孔,然后拔出木棒,铁桶上面用铁盖或铁锅严密盖上,从铁桶底下的3CM孔中引火,一般用一把油木花就可点燃,在20平方的小房用1元钱的木硝成本可维持24小时的温度23℃-27℃,如温度过高把木硝拌湿,反之晒干木硝,必须提醒的是铁桶要放在北边,烟道通向南边,或放在西边烟道通向东边,否则冬天多数是西北风,很容易失败,做到铁桶和烟道交接处不漏烟。
蜗牛到底是害虫还是益虫

蜗牛到底是害虫还是益虫
蜗牛是腹足动物,种类很多,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有4万种蜗牛,主要生活在森林、灌木丛、果园、菜园、农田、山地、丘陵等地。
那么,作为昆虫的蜗牛到底是害虫还是益虫呢?大家可以根据以下的内容进行判断。
1.形状特征
蜗牛的整个身体包括壳、头部、颈部、外膜、足部、内脏、囊等,背部的螺旋形壳体具有各种形状,比如宝塔状、陀螺状、圆锥状、球形状和管道状等。
2.生活习惯
蜗牛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松散和腐殖质的环境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宜的环境温度16~30°C;空气湿度
60%~90%;养殖土壤湿度约为40%; pH值为5~7。
当温度低于5°C或高于40°C时,可能会冻结或中暑死亡。
3.饮食习惯
蜗牛可以食用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各种蔬菜、杂草和甜瓜皮;各种植物的叶子、茎、芽、花和多汁的庄稼;各种绿色饲料、多汁饲料和糠皮饲料。
4.实用价值
蜗牛肉质鲜嫩可口,据测量每500克蜗牛肉含有90克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如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铜,磷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蜗牛对糖尿病、咳嗽、咽炎、流行性腮腺炎、
淋巴结核、疮疡、痔疮等疾病有一定的功效,因此美食家们称之为保健食品。
其实,普通的蜗牛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大,但非洲大蜗牛是非常危险的害虫,它们非常贪食,它们会对蔬菜、花卉、甘薯和花生造成严重损害。
它繁殖很快,一旦引入,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
蜗牛养殖技术辅导资料

白玉蜗牛养殖料前言中华白玉蜗牛是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邓小平品尝蜗牛菜肴后赞美说:“蜗牛菜弥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要很好的发展,”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为蜗牛养殖业题词为:“蜗牛之歌”中国扶贫基金会长项南题词:“致富无止境,蜗牛万里行”。
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指出:“开发蜗牛,前景广阔,”著名书法家虞愚挥笔写下:“一轮红日升残夜,万顷惊涛状酒楼,食谱而今合开拓,别寻俊味到蜗牛”。
养殖蜗牛前景广阔:(1)蜗牛综合利用价值高;(2)蜗牛对人工饲养条件要求低;(3)蜗牛饲料来源广泛;(4)蜗牛社会重视程度高;(5)蜗牛市场容量大;(6)蜗牛投资低回报大;蜗牛是国际上四大名菜之首,即蜗牛、鱼翅、干贝、鲍鱼。
从国际上看,法国、巴西、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西德、瑞士、瑞典、匈牙利、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日本、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都有喜食蜗牛的传统。
1993年全球蜗牛的肉消费量为30万吨,折合鲜活蜗牛150万吨,在国内北京每天的销量在500公斤左右,另外在上海、杭州、南京、沈阳、徐州、昆明、山西、广州、武汉、天津、湖南、石家庄、齐齐哈尔、湖北、广西、海南等等地区相续产生了吃蜗牛和深加工的高潮,养殖白玉蜗牛是二十一世纪的致富之路,开发白玉蜗牛是二十一世纪的黄金之路,为了让中华白玉蜗牛更好的健康发展,为了让广大的百姓早日脱贫致富,本人在这几年中把养殖中华白玉蜗牛的经验、技术和难题编成册子,希望能为广大的蜗农排忧解难,共同致富,本人就深感荣幸了,因本人文化水平有限,资料中如存在错误和缺点,望大家批评指正。
中华白玉蜗牛养殖技术资料种苗的选择种苗的好坏关系到养殖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种苗一般要求肉色白、活动力强、无病毒感染。
这样就应该认真的选取种苗,若种苗有病毒、颜色发灰是产养不出来小蜗牛的,再之应挑选25克以上,没有产过卵的白玉蜗牛做种牛。
种牛的运输一般条件下,种牛应轻拿轻放,避免螺壳破损,夏季运输用塑料框装,还不能装满,只需装到2/3就可以了,冬季用泡沫箱运,四周打上几个小孔,以便渗水和透气,也是不能装的过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蜗牛的种类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
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步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
蜗牛除入药外均不可食用,我国有食用价值的约11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
现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主要有三种:法国蜗牛又叫葡萄蜗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种植园内,以葡萄茎、叶、芽、果等为食而得名。
又因其形似苹果,故而又称苹果蜗牛,学名叫盖罩大蜗牛。
亮大蜗牛品种产于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
温度与散大蜗牛适应界限基本相同。
本品种体重可达400克。
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
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螺旋部增长缓慢,呈低圆锥形。
体螺层膨大,壳口不向下倾斜,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
壳顶钝,成体之脐孔被轴唇遮盖。
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口唇外折,内质呈淡黄色或淡褐色。
华蜗牛贝壳中等大,壳质薄而坚实。
全体呈低圆锥形,高10mm,宽16mm。
有5-5.5个螺层,螺旋部低矮,略呈圆盘状,壳顶尖,缝合线明显。
壳面黄褐色或黄色。
体螺层极膨大,其周缘具有一条淡褐色色带。
此外,在各螺层下部靠近缝合线处也有一条颜色较浅的色带。
壳口椭圆形,其内有条白色瓷状的肋。
脐孔呈洞穴状。
庭园蜗牛属“哈立克斯”蜗牛,原产欧洲中西部的法国、英国等地区,通常栖身于园林或灌木丛中,故称为之“庭园蜗牛”,又叫散大蜗牛。
其成蜗牛体形略小,直径约3厘米左右,螺壳质薄,呈黄褐色,并具有4条紫褐色带,壳表面布满许多黄褐色的小斑点。
距今,我国养殖的散大蜗牛,因品种退化,个体小,经济效益较差。
玛瑙蜗牛台湾人称露螺,在广东一带叫东风螺、菜螺或花螺,属于玛瑙蜗牛类。
玛瑙蜗牛原产于东部非洲的马拉加西岛,后来传遍了整个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故又称为非洲大蜗牛。
螺形呈锥状,螺壳表面包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并带有深褐色花纹。
通常成蜗牛的螺壳长约6~8厘米,宽约3~4厘米,重50克以上。
在非洲西部地区,特别是黄金海岸的居民,视蜗牛为唯一的动物性蛋白质。
由于此种蜗牛肉味鲜美,倍受欧美老板的欢迎,致使非洲大蜗牛成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蜗牛。
这种蜗牛是较适应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品种。
距今,我国普遍养殖的品种叫白玉蜗牛,别称白肉蜗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陆生贝壳类。
雌雄同体,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蜗牛品种的大家族中,属首屈一指的佼佼者。
白玉蜗牛是我国的特种动物之一,具有特殊价值,特殊营养,特异风味,特别用途,肉质肥厚,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种氨基酸,也是宇航员和运动员最佳的滋补品。
它属于玛瑙蜗牛的变异品种。
其特异之处在于头、颈、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态和生活习惯上则与褐云玛瑙蜗牛没有区别,养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养殖时对卫生条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销经济价值也高一些。
蜗牛的资料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没,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棵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粨类饲料均食。
(1)蜗牛的壳蜗牛从孵化出来便有壳,它对蜗牛至关重要,(如躲避危险、保护内脏)离开壳蜗牛无法生存。
对于蜗牛来说,壳就是它的生命和一切.视觉:蜗牛的眼睛长在长触角的顶端,只有针眼大小。
用棉棒缓慢靠近它的眼睛,观察到在距离眼睛5-6厘米处,蜗牛的长触角才缩回,重复做几次都是这样,可确定蜗牛有视力,不过视力很弱只能看5-6厘米远。
嗅觉:拿有刺激性气味食品喂蜗牛(如洋葱、芒果等),观察到它会抬起头翘起颈子爬开,气味强烈时就缩回壳内,可见蜗牛有嗅觉:。
味觉: 蜗牛张嘴吃食前必用短触角触碰食物。
把撕碎的白纸与白菜叶混合起来,它的短触角碰来碰去找出白菜叶吃下去,再把蜗牛平时吃的几种菜叶绞碎在一起,短触角碰来触去挑出爱吃的莴苣叶。
从找食也证明了短触角有嗅觉功能;从挑食推理出短触角又有味觉功能。
齿舌: 蜗牛进食时,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它的兔唇型口微微张开,从中迅速伸缩舌头接触。
资料介绍蜗牛的舌与众不同上面布满一万多颗牙齿,称为齿舌,无味觉细胞。
接触食物时,舌像擦果菜的挫板刮取食物,这从蜗牛刚吃的菜叶留下痕迹可观察出来,齿舌接触过菜叶面变薄了。
触觉:对外界刺激反应。
用棉棒触碰蜗牛的触角、头顶、颈部、腹足外壳、尾部。
蜗牛会缩回身躯,缩回强度不一样。
触碰的触角、头顶,看到身躯缩回壳内,触碰颈部、腹足,发现头部缩回壳内,触碰外壳尾部,只是身躯微微回缩。
从观察现象推理出蜗牛的神经集中头顶部。
(2)蜗牛爬行的速度蜗牛爬行靠腹足,速度很慢,测试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准备玻璃、瓷砖、纸板。
首先把没喂食的蜗牛放在玻璃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小块苹果去引诱它,食物放在蜗牛范围内5-6厘米左右,一会蜗牛出壳发现苹果朝它爬去,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使蜗牛只能看到、闻到就是吃不着苹果;饥饿的蜗牛要吃苹果,只得沿直往前爬。
以蜗牛腹足尾部为起始点和终点,60秒后,从直尺读取爬行距离是12厘米,计算出爬行速度为0.2厘米/秒。
同样在瓷砖、纸板上做测试,爬行速度分别为0.15厘米/秒和0.1厘米/秒。
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的爬行速度不一样,玻璃比纸板爬得快,分析原因:玻璃光滑阻力小。
观察结论:蜗牛的确爬得很慢。
(3)腹足的运动与匀速爬行观察三次测试实验,虽速度不一样,但发现每次爬行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
蜗牛的爬行速度跟腹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从玻璃背面观察爬行中蜗牛的腹足,看到腹足肌肉收缩从后传向前端,同时粘在物体表面防止向后滑动,当收缩传到最前端,腹足就释放开来,蜗牛得以完全伸展,身体向前滑行,腹足肌肉是波浪式收缩运动。
坚持观察很久发现其波浪式收缩频率不变、把蜗牛放置在手臂上爬行,静心感觉,其运动节奏始终一致,以此判定腹足运动是匀速的,经推理得出结果:蜗牛确实是匀速爬行。
(4)黏液的作用1.蜗牛是软体动物,腹足柔嫩。
爬行中蜗牛腹足会分泌黏液,避免腹足肌肉与地面直接摩擦而受伤,黏液起到隔垫作用,保护腹足;同时黏液的湿滑性有助蜗牛爬行。
如蜗牛能在刀刃上爬行,在粗造表面上爬行分泌黏液较多,都表明黏液有保护腹足、有助爬行的作用。
2.蜗牛内部结构图显示颈背有粘液腺。
用手触摸蜗牛表皮,感觉粘粘湿湿的,表皮上有一层黏液。
了解到蜗牛的皮肤不像哺乳动物具有锁水的角质层。
因为缺少了角质层,体内的水分容易透过皮肤蒸散出来,一旦失水过多,蜗牛容易“失水身亡”。
分析认为:当蜗牛软件伸出壳外时,在皮肤上覆盖一层黏液,因浓稠的黏液密度较大,不易蒸散,进而也减缓体内水份的散失。
所以蜗牛黏液具有降低水分的散失、润湿皮肤的作用。
3冬寒夏热,蜗牛冬、夏眠时,可观察到腹足分泌的黏液,变干后封堵壳口,像一道密封门帘;目的就是隔热保温,安全度过冬、夏季。
因此,蜗牛的黏液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
4.曾做试验把蜗牛放入蚂蚁群中,观察蚂蚁碰到蜗牛壳后都绕道而行,改进试验,先放入一块鱼肉再用蜗牛替换,发现蜗牛与蚂蚁相遇,蚂蚁避开,蜗牛缩回壳内,蚂蚁们只在周围爬来爬去,却不肯进入壳口寻找”失踪”的食物,仔细观察、触摸发现壳口有亮亮的黏液,据此现象推理出,蜗牛的黏液具有驱蚁防虫的作用。
(5)蜗牛“喝”水的秘密蜗牛爬行时腹足分泌大量的黏液,自身水份流失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否则会因失水过多而虚脱。
蜗牛喝水吗?经长期观察它并没有用嘴或用舌舔水喝,蜗牛不喝水又怎样补水呢?分析一下,蜗牛靠从食物吸取水份及自身储备的水份,不足以维持运动,这从蜗牛的旱眠中可判断出,在干燥的天气,它宁愿放弃进食挨饿,也不敢出壳爬行。
蜗牛唯一能接触水份的部位就是腹足,因此推测腹足可能吸收水份。
再根据蜗牛喜欢潮湿的习性,特别小雨后喜欢在湿水的地面爬行,推理出腹足不仅分泌的黏液,还能吸收水份。
(6)夏眠蜗牛微妙的变化蜗牛是冷血动物,不仅冬眠还要夏眠。
夏眠的蜗牛看似在壳内睡着了不动,仔细观察的身体仍有微妙的变化。
①蜗牛的颜色明显地变淡了,由黄棕色慢慢变成淡黄色。
②封口的膜厣由半透明变成雪白并增厚。
③壳里的蜗牛一点点往壳内退缩,并做多道膜厣封口。
分析原因蜗牛为适应炎热的环境,运用了浅色和白色能反射强光的原理,减少热量的吸收,极力保护水份的失,抗衡高温高热,同时也一点点消耗掉自身。
(7)蜗牛壳的螺旋线、壳的倾斜蜗牛从孵化出来便有壳,它对蜗牛至关重要,(如躲避危险、保护内脏)离开壳蜗牛无法生存。
(如冬、夏眠)壳是蜗牛最主要的特征,我特别注意观察壳,发现蜗牛壳的共同特点:有一道右旋的螺旋线。
(少数左旋壳蜗牛没见到)观察中产生疑问,蜗牛壳为什么是螺旋式生长?螺旋式壳不正有点倾斜是什么原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知道这跟蜗牛进化有关。
我从中总结出原因,壳先是长圆锥形无螺旋线存在缺陷,后壳从顶端开始做平面盘旋出现螺旋线但有问题,最后沿一中心轴由上向下螺旋盘旋呈现在的低圆锥形;进化使壳的直径减少,壳内容积不变,壳的牢度增加。
但还有不足,壳轴不能垂直于身体的长轴,而要倾斜于身体长轴,使增大的内脏囊的重心移到了近前端,才有利于蜗牛的运动,所以看见螺旋式壳不正有点倾斜。
(8)蜗牛对人类的价值1.蜗牛的食用价值。
蜗牛列世界四大名菜之首,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
蜗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上居世界动物之首,胆固醇几乎为零,脂肪低于2%,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
同时,在蜗牛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钙、磷、铜、铁等矿物质。
是人类高级营养保健食品。
(附蜗牛营养成份比较表)2.蜗牛的药用价值。
蜗牛作为药用动物为人类治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蜗牛主治:肿毒痔漏、喉痛、咽肿、哮喘、脱水、小儿脐风、流鼻血、耳聋、脱肛疝气疮肿等,现在对糖尿病、腮腺炎、淋巴结核、心血管疾病、癌症(肿瘤)有一定的医疗功效。
3.蜗牛的保健作用。
最近研究表明蜗牛的体液中含有多糖粘蛋白的成份,对于人体皮肤不但有软化角质层嫩化皮肤的作用,而且有消炎、消肿的和隔除自由基抵御紫外线的作用。
可研制美容护肤产品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