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402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唯物主义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社会主义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唯物主义答案:A2. 下列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 阶级斗争B. 唯物史观C. 唯物辩证法D. 实践观点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斗争D. 社会革命答案:A4.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A. 自然界B. 社会存在C. 意识形态D. 实践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认识的本质是()A. 反映客观世界B. 改造客观世界C. 自我认识D. 价值判断答案:A6. 下列哪个选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D8.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A. 实践B. 真理C. 认识D. 方法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在()A. 认识世界B. 改造世界C. 创造世界D. 意识自身的运动答案:B10. 下列哪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A. 坚持真理B. 为人民服务C. 实事求是D. 阶级性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实践性,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②阶级性,公开申明自己的党性原则,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③科学性,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概括;④革命性,具有批判精神,追求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本试卷将带你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核心观 点,为你提供全面的知识与思考。
哲学原理的概述
哲学原理定义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其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
哲学原理的分类
探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原理的基本分类。
1 判断题一
2 判断题二
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指导意义。
3 判断题三
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人类发展中的普 遍意义。
4 判断题四
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古代哲学的渊源 关系。
简答题部分
1
简答题一
解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简答题二
2
哲学原理的意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指导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一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选择题二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选择题三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运用。
选择题四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对比和 辨析。
判断题部分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
程。
3Leabharlann 简答题三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 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其中1-15为单项选择,16-30为多项选择。
将正确答二、问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答案请参考学习指导书第二章第四部分第一题,仅供参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4分)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6分)2、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答案请参考学习指导书第六章第四部分第一题,仅供参考)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决定它产生后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它适合或不适合于生产力的状况,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这种“决定”和“反作用”的矛盾形成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性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的基本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之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构成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6分)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的。
但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和经济体制的僵化模式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依据这一规律,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2)世界观(3)唯物主义(4)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6)方法论(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①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④唯物辩证法(5)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朴素辩证法②唯心主义辩证法③唯物辩证法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①历史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先验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之科学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具体科学的综合④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⑤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8)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
①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④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⑤真理多元化的表现(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①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②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④理论联系实际⑤急用先学,立竿见影(10)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①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②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11)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复习资料及解析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60分)1.哲学就是()的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B.规范化C.理想化D.社会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宗教唯心主义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是()。
A.辩证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合理)。
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 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D.唯我论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的辩证法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星云假说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资本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本质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辩证性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多样性D.系统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B.静止C.发展D.矛盾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矛盾B.是否承认运动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A.社会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机械运动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生物进化C.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其正确含义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A、非决定论B、辩证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决定论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A、唯一形式B、基本形式C、辅助形式D、特殊形式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它指的是()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社会属性B、人的生理结构C、人的心理状况D、人的自然属性30、人生观的核心是()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B、按地区划分居民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科学技术的进步D、生产力的发展E、道德水平的提高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表明人的本质()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每题7分,43、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7分)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7分)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6分)4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B2、A3、B4、D5、C6、C7、D8、B9、C 10、A11、D 12、D 13、C 14、C 15、D16、C 17、B 18、D 19、C 20、D21、C 22、B 23、D 24、B 25、C26、A 27、C 28、A 29、A 3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评分标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三、简答题(共26分)41、[参考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分)(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2分)(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分)42、[参考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分)43、[参考答案](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1分)(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3分)(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2分)44、[参考答案](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分)(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