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的科学理论,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我们将回顾和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的。
人类社会的演进是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矛盾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阶级斗争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人们的劳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式,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影响到社会的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
四、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价值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问题,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
五、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辩证法的运用。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斗争和统一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
在矛盾和斗争中,事物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
六、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实践的观点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七、革命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论。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作为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一、唯物论原理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原理,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对人类的实际影响。
在2024年,唯物论原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唯物论原理更加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在分析社会现象的时候,需要重视经济条件和生产关系对于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2024年的唯物论原理进一步加强了对实践的重视。
唯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发展自己的认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024年的唯物论原理加强了对矛盾的研究。
在分析矛盾的时候,需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深入剖析矛盾的内部结构和矛盾的发展规律。
二、辩证法方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强调对矛盾的分析和矛盾的解决。
在2024年,辩证法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阐述。
1.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法方法强调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在具体分析矛盾的时候,需要同时看到矛盾的冲突方面和统一方面,找出解决矛盾的因素和路径。
2.求同存异的方法:辩证法方法提倡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需要关注问题的共性和差异,找出共同点和矛盾点,并在矛盾的基础上寻找共同发展的路径。
3.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辩证法方法重视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
在具体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深入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找出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推动矛盾的转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结和概括。
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现代的历史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研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整体,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进行研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为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它强调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和综合把握,将事物看作是一个全面的、矛盾着的统一体。
唯物辩证法注重思维的发展和实践的指导,提倡对客观世界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基础地位。
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都是实践。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改造客观世界,也能够不断丰富和纠正我们的认识。
因此,在探究问题时,要注重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2.阶级斗争是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将阶级斗争作为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下,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3.辩证思维是思考问题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运用辩证思维来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强调对事物发展的矛盾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突破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总结了以下原理和方法论:
1. 唯物史观: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则,认为人类的思想和社会制度是由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决定的。
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关注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变革。
2.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矛盾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3. 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反对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实现社会进步。
4. 矛盾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发展是统一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矛盾的体现。
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推动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5.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强调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革命性,揭示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
6.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趋势。
认为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最适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制度。
总之,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仍然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强调实践和历史的重要性,致力于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分类人生观人民群众的观点 (第八课)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部分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部分原理认识论部分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其他原理注意:1、规律既可划归为唯物论,又可划归为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辩证法强调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不是毫无秩序、杂乱无章的。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关系一般认为属于唯物论部分,但也有部分资料认为它属于认识论。
3、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按考纲应属于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即历史唯物主义;但也有相当部分资料认为二者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属于认识论。
4、唯物论与辩证法是有机统一的。
世界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发展并充满矛盾的;同时,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矛盾的主体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因此,唯物论渗透辩证法,辩证法渗透唯物论。
认识论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而不是实践决定于认识,认识也不是僵化,静止不变的,因此认识论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5、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价值观是如何判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标准;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价值观既包括对事物的评价,也包括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观是哲学上价值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应用。
关系如下图示:11。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包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则。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起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规律。
为了探究这些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了辩证法这一方法论。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首先,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之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世界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和作用,认为人类的思想是从物质世界中产生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到真理。
唯物主义对于解释现实世界和指导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科学解释,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
为了探究这些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采用了辩证法这一综合的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统一的,事物的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辩证法强调了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辩证法还强调了发展的观点,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演化过程。
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原则、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则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原则认为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也要注意矛盾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则认为事物的变化既有渐进的量变,也有突变的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突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5、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指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它认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和斗争的解决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指社会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它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它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辩证法强调观察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矛盾和斗争的解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来认识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唯物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二.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及方法化[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错误倾向]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矛盾(客观性)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