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的科学理论,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我们将回顾和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尤其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的。

人类社会的演进是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矛盾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阶级斗争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人们的劳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式,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影响到社会的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

四、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价值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问题,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

五、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辩证法的运用。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斗争和统一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

在矛盾和斗争中,事物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

六、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

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实践的观点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七、革命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阶级斗争的理论认识之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无限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坚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工具,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辩证的全面的认识,才能找到改造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过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驱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正确的改造社会的方向和路径。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而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运动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事物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则告诉我们如何理解和改造社会历史。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

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结和概括。

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现代的历史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研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整体,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进行研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为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它强调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和综合把握,将事物看作是一个全面的、矛盾着的统一体。

唯物辩证法注重思维的发展和实践的指导,提倡对客观世界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基础地位。

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都是实践。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改造客观世界,也能够不断丰富和纠正我们的认识。

因此,在探究问题时,要注重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2.阶级斗争是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将阶级斗争作为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下,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3.辩证思维是思考问题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运用辩证思维来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强调对事物发展的矛盾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突破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回顾和总结的方式,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核心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不断发展的整体。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核心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驱动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社会实践论社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科学实践、革命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牢记实践的重要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丰富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对事物整体和内部矛盾的认识。

它要求我们善于观察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从矛盾中寻找事物的发展规律,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工具。

2.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追求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研究和认识事物时注重实证和经验。

它要求我们从事实出发,进行科学观察和实证研究,通过归纳和演绎推理来揭示规律和原理。

实证主义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我们深入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础。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文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文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范文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发展和创新,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进步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对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辩证的、运动的、矛盾的,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中来。

在2024年,这些基本原理依然具有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方面,2024年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科学性体现在以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来分析和阐释社会现象,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

实践性体现在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解放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同时,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还注重在实践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在经济领域,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经济观点得到了深入发展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2024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重点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改革开放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再生产。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仍然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准则,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共同富裕。

其次,在政治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国家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

在2024年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注重依法治国,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与此同时,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开放性和广泛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从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1.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这一原则强调了阶级斗争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视角。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剖析,寻求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途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变迁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一原则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原则生产方式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关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不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将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这一原则使人们认识到改变生产方式是社会变革的关键,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发展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提倡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分析,以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规律,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它指出唯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提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3.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尤其关注因果关系、转折点以及定性与定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一方法论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指导社会变革。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_毙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定要搞清楚,吃透,这样面对各种形式的考察方式才能够顺利解题。

下面,小编重点分享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网上的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中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环节和媒介。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易考分析题)
应当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基础。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全面、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马哲原理及方法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指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它认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和斗争的解决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指社会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它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它是指通过观察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辩证法强调观察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矛盾和斗争的解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来认识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由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5、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6、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8、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9、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11、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2、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14、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15、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1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7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四、人生观、价值观(第六、七、八课)(历史唯物主义)1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1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9、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2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2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23、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2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应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5、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

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哲学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般不单独使用,而与理论三中的物质决定意识合并使用。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又是普遍的。

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这是一个共性理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均可以使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于物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1)第一、二点通常分开使用。

(2)第二点中的隶体部分通常不用。

(二)认识论(实践的观点)4、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在回答运用“认识论”、“实践的观点”分析问题时,需要从“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展开分析。

在回答运用“哲学理论”等范围较大问题时不必展开分析。

5、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