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1-2章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二章辅导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二章辅导

浙江省档案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为《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考试用书为浙江省档案局组织编写、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两书(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有售,附考试大纲),考试范围为:报考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考试范围为两书各前三章内容,报考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考试范围为两书全部内容。

《档案事业概论》共五章,分别为:“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法制建设”、“外国文件与档案管理”、“档案学”,应考人员除掌握本教材内容外,还需熟悉本教材内容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可参阅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编印的《档案专业培训考试参考资料》一书)。

本教材涵盖档案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和档案法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文件与档案管理等有关内容。

根据2009、2010年度浙江省档案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具体题型分三种,即: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四选一,多项选择题四选二(含二)以上,是非判断题为单一判断正确还是错误。

总题量近100题。

考试大纲面广、题量大、分值小,无重点可言,应考人员应认真复习,全面掌握教材内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在理解,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适当记忆。

切忌猜题、押题。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二章辅导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本章共两节,即“档案”、“档案工作”,八个问题。

第一节档案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基本的问题。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哪里有人类的活动,那里就有档案。

但档案并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从口口相传,到结绳刻契,到文字记录,到声像记录,到电子记录,档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档案管理学课件·档案工作概论

档案管理学课件·档案工作概论

• 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档案 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 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研、统计和 利用服务。
1. 档案的收集工作 将分散的文件、档案集中起来。
2. 档案的整理工作 主要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立 卷、案卷或文件的排列和编目。
档案室的性质 档案室是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 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本机关,是提 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条件 档案室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
(一)档案室的地位和作用
档案室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档案室是单位内具有参谋和 咨询作用的部门。另一方面,应向各级档 案馆移交档案的档案室是整个档案工作的 基础。
3、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档案保管期限的 原则和标准,监督和审议有关档案的销毁问题;
4、组织和指导档案工作业务经验的交流、档案干部 的专业教育和档案科学研究;
5、组织和参与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
六、档案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档案行 政机构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档案 行政管理机构,对同级档案馆和档案室等 档案业务机构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 ;机关档案室和档案馆之间,具有档案交 接关系;各级各类档案馆(室)之间,均 无隶属关系,但有一定的协作关系。
档案事务所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 负盈亏的企业型单位。在用人制度上一般 采取聘任制和临时工制相结合的办法 。
四、现行文件资料中心
• 也可称为“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 件开放中心”。
• (一)性质:

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

公共档案馆的内部机构
(二)运作

档案管理学ppt

档案管理学ppt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档案概论 第二章 档案工作概论 第三章 档案的收集工作 第四章 档案整理工作 第五章 档案的鉴定 第六章 档案保管工作 第七章 档案检索工作 第八章 档案编研工作 第九章 档案统计工作 第十章 档案提供利用工作 2018/2/27
4
学习目标
了解档案及档案工作,掌握基本概念和原 理 掌握档案管理工作基本流程中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熟悉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1、2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文字、国家条 件说) 3、4条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2018/2/27 7
第一节 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 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 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 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 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国家形成 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 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 1,2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3,4条又 2018/2/27 8 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2018/2/27 11
第二节 档案的定义
二、档案定义的涵义
(一)档案的来源 从形成者看来源:A、机构 B、组织 C、个人 (二)档案形成 档案是由文书转化而来的。转化条件有三: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情况有三: (1)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2)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一种。 (3)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
1、如档案的内容无失实、歪曲、作伪之处,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 记载的各种信息中它就是最真实、可靠的。因为档案是直接的原始记 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
2、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档案只要 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假”的也是“真”的。
的,1其、内社w容e会为lc性o社m(会e或t实o社践u会s活e实t动h践e的s性e内)P容o:w、档e过rP案程o是in及t人t结e们m论在p的la社t原e会s始,实N记践e录w中。直与接自形然成 界中自然C形o成nte的nt原d始es记ign录, 1物0不ye同ar,s 如ex年pe轮rie。nce
档案与文w物el的co本me质t联o u系se: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二者C在on内te涵nt上de是si最gn为, 1接0近ye的ar概s e念xp(e事rie物nc)e 。文物是有文化价值的 历史遗留物,其形态主要是过去人们直接使用的实用性物品。在逻辑 上二者的内涵有部分交叉重合。档案,尤其是重要的档案,因其既有 原始记录作用,又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作用,可视为文物,并作为文物 收藏。但绝大部分文物却不能成为档案。文物所记录的历史事实的内 容信息是不清晰、不明确的。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确定性与否是二者 之间的根本区别。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也是其所记录的 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明确性。另一必要条件是技术上的可存性。
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 案的本质所在。用文书等概念定义档案,存在一个逻辑错误:档案与文 书之间并非空间的属种关系,而是一种时间性的继承转化关系。凡具有 直接继承转化关系的事物之间不可能有逻辑上的属种关系。这种类型的 档案定义大都出现时间较早,是人们对档案定义认识初始阶段的产物。

档案学概论(ppt 59页)

档案学概论(ppt 59页)
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2.2档案的作用
• 三、文化作用
• 档案的文化作用主要是指档案是人类所创造的
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以及对人类社会文 化的积累、传播、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各种功 能。
• 四、法律作用
• 档案的法律作用是指档案在解决争端、处理案
件等活动中所发挥的证据作用。
• 五、教育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密级逐渐 降低或解除的规律。
2.3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 三、档案价值时效律
• 档案价值时效律是指档案对社会的有用性,
有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超过了这个限 制后则降低或丧失了价值的规律。
2.3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 四、档案价值的条件律
• 社会制度、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政治经济形势
1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
• 1.1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 • 1.2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 1.3档案的种类
1.1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
• 一、档案定义
•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
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 信息。
• 二、档案的本质特性
• 档案的本质特性是原始记录性。
• 三、档案概念的理解
档案学概论
陈忠海教授主讲
主要内容
• 1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 • 2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 3档案工作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 • 4档案工作的性质、矛盾、规律和原则 • 5档案工作机构 • 6档案事业 • 7档案法规与档案职业道德 • 8档案工作标准和标准化
• 9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及科学体系
• 10中外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社会实践服务,不明确会严重影响档案工 作为社会实践服务。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一、档案的起源诸说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1.文字说:文字是档案的必要条件2.文字图像起源说: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缺少的条件3.结绳刻契说: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

2.中国档案: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3.外国档案: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1.古代中古档案:{甲骨档案金石档案:书史性质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

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

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档案定义及其剖析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属性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档案的定义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

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

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2)从表达方式上文字、图像、声音等(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总结等。

档案学概论课件ppt

档案学概论课件ppt
C、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变化、发展、运动着 的事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2、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目前学术界的几种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你意下如何?
二、档案学的任务 研究、揭示各种档案现象和本质规律,提 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 法,指导档案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的 科学水平,为社会实践服务。
档案学概论(基础)
导论
一、为什么设置和学习《档案学基础》课程?
《档案学基础》属于档案学基本理论范畴, 主要阐述和研究档案学中的基础理论。
通过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对 档案学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个总体 的、系统的认识,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档案学 理论问题辟一门径,为其它课程的学习、特 别是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档案与政务信息管理 等工作奠定基础。
系 四、档案学与某些自然科学的关系 五、档案学与文书学
第二章 档案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欧美档案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一、欧洲档案学的萌芽(产生)(公元16-18 世纪末)
1、萌芽的条件 (1)社会条件(客观条件—社会巨大变革): A、政治上: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
(先进的科学文化不可能诞生在落后的封建社会)
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科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科学认识的客体, 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通常具有以下 几个特点:
A、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事物,是经过抽象舍 弃个别的、次要的、非本质的要素及其属 性,保留其特有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而成 的一种事物。即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
B、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既是客观事物但又不 是某一具体事物,而是一种去掉了表面现 象并经过归纳、抽象的事物。是不受时空 制约和影响的科学概念。即是泛指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宗:指一个独立机关、组织 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 体。 基本涵义有三点: 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 全宗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 成的; 全宗是以一定的社会单位为基 础而构成的。
形成:来源于法国内政 部十四号通令,后来被归纳为
“尊重全宗原则”,是来源原则 形成的第一步。
我国学习苏联经验,提出“立档单位” 构成全宗,规定立档单位的三个条件: 独立行使职权; 设有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 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
全宗群是由若干个具有时间、地区、 性质等共同特征的全宗组成的群体。 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单位,仅是档案馆进 行全宗排列时的一种组合方法和原则,以便对 档案“分群管理”。 组织方法和方式比较灵活,或按一 定的时间、地区,或按一定的系统、机关性质, 或按其他方面的某种联系来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