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一、档案的起源诸说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1.文字说:文字是档案的必要条件2.文字图像起源说:文字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不可缺少的条件3.结绳刻契说:以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
2.中国档案: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3.外国档案: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1.古代中古档案:{甲骨档案金石档案:书史性质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
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
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档案定义及其剖析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属性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档案学概论

一、档案在称谓上、载体上的沿革1、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最早称为“册”,“典”,周代统称为“中”,秦汉以后称为“文案、案牍、文牍、文书、簿书”。
1680年,出现了“档案”一词。
2、载体上沿革,最早的载体是甲骨;然后是金石,如青铜器、铁器、石头;秦汉以后为简牍、绢帛;东汉以后出现了纸质档案;现代出现了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
二、档案的定义及含义1、定义: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
2、含义:①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②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③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三、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1、办毕或处理完毕;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3、按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
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1、档案的形成和性质与图书资料不同,作为档案保存起来的文件,它们的产生并非为了形成档案供人们去阅读,最初作为办事工具,为处理当时某件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2、现今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它们被保存下来,当初一般是无意识的,而档案是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考,档案是人们在处理事物过程中有意识的形成;3、与一般的历史遗物不同,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单位或人物特定活动的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4、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特点。
五、《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文件处置办法》1、《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1918年6月1日颁布,由列宁签署,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制定。
宣布国家档案全部档案统属国家所有,由国家档案管理机构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加以管理,其所确定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档案事业的重要指导原则,也为社会主义档案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档案学概论课件ppt

2、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目前学术界的几种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你意下如何?
二、档案学的任务 研究、揭示各种档案现象和本质规律,提 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 法,指导档案管理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的 科学水平,为社会实践服务。
档案学概论(基础)
导论
一、为什么设置和学习《档案学基础》课程?
《档案学基础》属于档案学基本理论范畴, 主要阐述和研究档案学中的基础理论。
通过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对 档案学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个总体 的、系统的认识,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档案学 理论问题辟一门径,为其它课程的学习、特 别是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档案与政务信息管理 等工作奠定基础。
系 四、档案学与某些自然科学的关系 五、档案学与文书学
第二章 档案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欧美档案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一、欧洲档案学的萌芽(产生)(公元16-18 世纪末)
1、萌芽的条件 (1)社会条件(客观条件—社会巨大变革): A、政治上:封建制度没落,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建立。
(先进的科学文化不可能诞生在落后的封建社会)
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科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科学认识的客体, 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通常具有以下 几个特点:
A、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事物,是经过抽象舍 弃个别的、次要的、非本质的要素及其属 性,保留其特有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而成 的一种事物。即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
B、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既是客观事物但又不 是某一具体事物,而是一种去掉了表面现 象并经过归纳、抽象的事物。是不受时空 制约和影响的科学概念。即是泛指的事物。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档案的起源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
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1、2条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
3、4条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1、载体沿革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A、“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B、“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a、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b、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c、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d、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
(见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年2期。
)档,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
案,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
由此引伸,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档案学概论重点

===========================================================================================档案学概论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一、对已有档案定义的剖析(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档案的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较直观的角度来描述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类定义的优势是直观、易理解,能使人的现实中识别什么东西是档案;劣势是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所在。
(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抽象揭示型定义主要是从档案对社会生活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且大都试图揭示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
目前档案界及社会上所使用得档案定义大多是这种定义。
其优势是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含义;劣势是其抽象度较高,所以理解难度大、确指性差,易产生无谓的学术纷争。
二、对档案定义的理解1.《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定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一种确切揭示其内涵的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的固化信息”。
①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而非自然界的产物。
②历史性:从时态上来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
“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维系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和连续整体性。
③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
★④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这是档案的本质特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动态性特点,只要对人们了解、考证以往的历史事实聚成程度最高、最可信赖的原始记录作用,就会将其视为档案,作为档案来保存、使用,这也是实存形态复杂、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
《档案学概论》课件

档案学的历史发展
古代史前
1
档案管理的最早形式出现于5000多年前的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古希腊
、古罗马等。
2
中世纪时期
在中世纪时期,教会和王室开始建立系统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为现代档案
近代时期
3
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18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档案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
到广泛应用。
4
当代发展
权限管理
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 密性,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
档案文献的组织与利用
1 分类整理
根据内容、形式、来源等标准 对档案文献进行有序分类, 以 提高检索效率。
2 编制检索工具
包括各种目录、索引、目录字 、摘要等, 方便用户快速检索 所需信息。
3 数字化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将纸质档案文献 数字化, 实现网络检索和传输, 提高利用效率。
调查研究
广泛收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以 把握档案工作的实际需求。
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
专业素养
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 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工 作的专业性和水准。
职业操守
诚信、保密、公正是档案工作 人员应恪尽的基本职业操守, 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公正性。
社会责任
我国档案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总量和数字化水平来看,都已逐步进入新的阶段。 但同时也面临着标准缺失、管理分散、利用不足等诸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 支持,提高档案数字化水平,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利用效能。
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文件的创建、整理、保存和利用。有效 的企业档案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保护企业重要信息。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及其管理的学科。
它涉及档案的收集、组织、保管、利用和传播,以及档案管理的法律、伦理、技术和政策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档案学概论的内容:
档案的定义和特征:介绍档案的概念、范围和特征,包括档案的形式、载体、内容和时效性等。
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讲解档案管理的原则,如真实性、完整性、可辨认性、可获取性和保密性等。
探讨档案的收集、组织、描述、保管和利用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
档案的价值和利用:介绍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如保护历史记忆、支持决策、服务公众、促进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讨论档案的利用方式和途径,如检索、展示、数字化和开放获取等。
档案法律和伦理:探讨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如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版权、数据保护和透明度等。
强调档案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责任。
档案管理机构和体系:介绍档案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如国家档案馆、地方档案馆、企事业档案部门等。
讨论档案管理的规划、政策和国际标准等。
数字档案和电子记录管理:探讨数字档案的创建、存储、保护和长期保存等问题。
介绍电子记录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数据捕捉和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等。
档案学的发展和挑战:回顾档案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探讨当前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信息爆炸、技术变革、信息安全和数字保存等。
档案学概论课程通常涵盖了档案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对档案的理解和能力,为未来的档案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历史沿革一、我国档案的起源1、1947年西柏坡首次提出2、曾三新中国的第一任档案局局长(曾庆红的父亲)3、档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生活起源论阶级社会产物论语言不能远传、不能持久4、结绳和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实践程度,它已经具备了备忘、信守、和凭证的意义及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结绳和刻契看成是我国档案事业的起源,或者叫做档案事业前身。
二、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1、甲骨档案:殷商2、金文档案:周代冶铸在青铜鼎器上的具有记事和书史的文字称为金文档案3、简牍档案:春秋——东晋4、缣帛档案:春秋(贵族)5、石刻档案:盛行于秦6、纸质档案:汉代7、音像档案(以胶片、磁带等磁性材料为载体)8、电子文件:P42三、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的称谓商代:典、册(策)周代:中(册的省形字)——先秦时期对文书和档案的概括性称谓典、册汉以后:文书、文案、薄书唐宋:文卷、案卷、文牍、案牍明末清初:“档案”一词已被使用。
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的杨宾《柳边纪略》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这一名词的说明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定义根据我国古今各种档案的情况,以现代档案为主要对象。
给档案下这样一个定义: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二、定义的基本含义1、档案是过去或现在的机关,以及一定的个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来源于一定的形成单位,产生于形成单位的自身活动之中。
【三种类型:官方半官方/非官方个人(家族家庭)】说明:①档案直接形成于社会的活动之中,是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绝非、事后编写,是档案区别于其他资料的主要特点、本质区别,注重原稿、原件、原本。
②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丰富的档案,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丰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按照一定来源形成的档案,这种普遍性决定了来源的广泛性,一定来源的档案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档案学概论第一章、档案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第二节、档案的定义一、档案的定义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
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
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二、档案的基本含义(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2)从表达方式上文字、图像、声音等(3)从传达信息的文体上古代有:制、诏、奏折、题本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指示、通知、报告、总结等。
.(四)档案是原是的历史记录档案管理办法:对有价值的文件进行有内在联系的归档不是历史遗物是特定的历史资料,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四)档案的重要意义1、历史的真迹,必须保持它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
2、档案与图书资料、文物既有性质上的区别,也有某些联系(图书是大众文化,档案是小众文化有保密性)第三节、档案的属性档案既具备特有的基本属性——原始记录性,也具备许多文献资料共有的一般属性——信息性、文化知识性。
(五)档案的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1、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即,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智慧的结晶。
(1)、档案是贮存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为历史知识的宝库(2)、档案是有贮存知识的功能,当它被利用时就具备传播知识的能力(3)、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的原始性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可分为原始信息(当时产生,可起证据作用)和加工信息(经过“编研”,有宣传、学习作用)档案信息的回溯性:文件变成档案有过程和时间,当时的现行文件成为现今的历史档案第四节、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一、档案价值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二、档案的作用(一)、行政管理作用:机关工作的查考凭证(二)、业务参考作用:信息的支持与保障,接收→保管→鉴定→利用→传播/作用(三)、文化传承作用:使得文化积累并传播、发展、进步(四)、法律书证作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证据作用: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的书面文件(五)、宣传教育作用:档案是生动的资料(当时、当地、当时人)三、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档案的凭证价值(历史证据,历史标记)(二)、档案的参考(情报)价值档案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更大的真实性。
第五节、档案的种类及国家档案全宗一、档案种类的划分(一)档案分类根据一定的标准,根据档案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成特征等,对档案进行有层次的分类,并组成一定的体系。
注:“来源”指最初形成单位;“时间”指建国前成为历史档案、建国后现行档案。
(二)、档案的种类划分1、按所有权分类:国家、集体、私人2、按行政管理角度: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3、按行业类别: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业档案(1)文书档案:社会组织、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带有行政性的文件,在档案数量中最多的一种,如:请示、报告、决定(批复)法规函件(2)科技档案:人们在科技活动中产生的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如:施工图纸、设计任务书、科研项目的申请书、科研项目立项书。
(东方明珠塔选址前查了档案中有无雷击的记录)(3)专业档案:在专门活动中产生的文件,如:人事档案、病历档案、会计档案(账单、账目)、教务档案、社区档案、家庭档案.4、按载体分类:(1)甲骨档案:安阳成了文字博物馆(2)金文档案:青铜上的铭文、如:毛公鼎(3)石刻档案:刻石、碑(碣石)、墓志铭(4)泥版档案:楔形文字(5)简牍档案:珍贵的历史档案,居延汉简,汉代烽燧遗址,《张家山汉墓什简》西汉社会状况、科学技术方面。
《九章算术》、《算术书》战国早期研究数学,《脉书》中医。
(6)缣帛档案:桑麻帛地图→马王堆汉墓的帛地图、(7)贝叶档案:棕榈叶档案、西藏云南贝叶经(大藏经)(8)羊皮档案、(9)纸质档案:蔡伦、东汉人周之大政,使用植物纤维纸(10)音像档案:图书、音响、影视、照片、录音(11)电子档案:数字档案馆二、我国国家档案全宗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论第一节、档案工作一、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档案室(馆)、文件中心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档案工作内容:从狭义上说:是档案业务工作,接收和收集(征集)、价值鉴定、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管理期限表》具体条例)、档案检索、档案编研(出版物)、档案利用、档案统计。
从广义上说:是指档案事业,档案馆、档案室、档案行政管理、档案教育、档案出版。
注:下面是从狭义讲档案工作的内容。
档案工作的内容:(一)、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的管理起点(二)、档案的整理工作:档案管理的核心,保证档案实体(卷案)有序化、条理化——严格有序的工作基理(三)、档案的鉴定工作:对档案的价值的判断(四)、档案的保管工作:对已经上架的档案进行维护管理注:保管的任务(1)维护档案管理的次序(存放使用地方)(2)使档案实体不受损害,延长档案的自然寿命(五)档案的检索工作检索:对已存放档案的查检与查找注:采用相应的方法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编制各种检索工具(记录、报道、查找档案的工具),为读者服务。
检索工具最基本的形式:目录、索引、指南(介绍馆藏档案的工具书)(六)、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对档案的需求(1)对行政档案的利用,直接实现档案的价值(2)沟通与社会方面的联系(七)、编研:对馆藏档案进行编辑、研究、出版,是对信息的主动开发、为社会提供服务。
(八)、统计注:管理流程<是图表,见书面笔记>档案工作的性质二、.(一)、档案工作的管理性具体表现为:1、从国家档案事业来看。
宏观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负责管理档案及其工作的独立专业,属于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
2、从每个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来看。
它是某种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
3、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性的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的档案事业,面对的是各种载体和各项内容的档案事物,而不是对现成的简单的物件保管和出纳。
(二)、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服务性:依靠档案资源)(三)、档案工作的政治性1、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大事业。
2、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
3、档案工作的机要性是其政治性的表现之一。
三、档案工作的意义1、历史见证:凭证作用2、历史记录:维护党和国家的真实面貌第二节、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一个决定:1956年国家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档案工作决定》一个通知: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一部法律:1987年9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
”其基本内容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一)同一领导,统一管理(二)国家全部档案分别由各级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三)全国档案工作由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进行管理。
(四)实行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的统一管理二、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一)维护档案的完整1、从数量上,要保证有价值的档案齐全完整,保证应该集中和实际保存的档案不致残缺短少2、从质量上,即从系统性方面,要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和历史真迹,不能割裂分散,更不能篡改、剪裁使得档案失真。
(二)维护档案的安全1、保证档案管理的物质安全,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延长档案寿命。
2、保证档案管理的政治安全,使档案机密不被盗窃、不失密。
(三)、方便社会各方面的利用1、档案“受众”合法利益2、平等获取信息(档案信息知情权)、3、自由选择档案知识(自由选择获取)、档案信息知情权、档案信息服务保障权隐私权障碍:信息技术发展馆藏资源优化数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加强法制观念、保障利用心理:受众的第三节、档案机构一、档案室:在档案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档案业务机构档案室、(一).1、在各级组织(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中是保管本单位档案的业务机构2、是本单位的组成部分(最普遍、数量最大、层次是基层)3、向档案馆移交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二)、档案室的作用1、作为本单位最有参谋咨询的部分,也是机关工作组织的工作助手,为机关各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
2、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三)、档案室的类别(1)人事档案(2)企业管理档案(四)、档案室的主要职责和任务1、主要职责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全部档案和有关资料,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财富。
2、任务(1)对本机关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并积极开展利用工作;同时,管理有关的内部书刊等资料,配合档案提供利用。
(3)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五)、档案室的类型1、普通档案室2、科技档案室:专门管理科学技术档案的档案室,如:矿山、设计院、技术研究所3、音像档案室:照片、影像资料室4、人事档案室:是机关在人事部门设立的专门管理人事档案的5、综合档案室6、联合档案室二、档案馆(一)档案馆的性质档案馆: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其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档案馆居于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的中心主要表现:1、档案馆管理的对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历史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