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8.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发生在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背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民主与科学的思潮兴起的时期,同时也受到列强的压迫。

此时,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同时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前身,大约发生在1915年至1919年之间。

这一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倡导新文化,推崇科学、民主、自由等价值观。

五四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的爆发源于对巴黎和会的不满,中国的领土利益未得到保护和尊重,这导致了中国学生的抗议和示威活动。

五四运动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的学生和青年主动参与其中,提出了“五四”这个口号,表达了对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追求。

五四运动还呼吁废止封建制度,主张民主与科学,并呼唤文化革命和全面的社会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兴起的。

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对抗不同,新文化运动以推动文化革命和社会变革为目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倡导普及教育、解放妇女、崇尚自由思想等。

同时,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现代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摒弃古代文言文的形式。

这一运动的影响力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们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意识,为中国独立和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这两个运动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制度、兴起了民主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此外,这两个运动还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的兴起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并推动了白话文学的繁荣。

总结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都有着共同点。

这两个运动为中国奠定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基础,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对中国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的爱国运动

中国近代的爱国运动
答案 一是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前者是不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而是对其进行改良;后者则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二是资产 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资产阶级维 新派则是用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来进行维新变法的。
2.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概况 (1)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原因: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但 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 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兴起时间与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是新文化运 动兴起的标志。 旗帜:“民主”和“科学”。 内容:涉及思想文化领域和文学领域。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认为,儒家学说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服 从父亲,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 因此,他们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要“打倒孔家店”。
答案:A
【例2】 (2011·山东泰安)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
大学堂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马尾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分析 A、B是洋务运动的成果,D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京师
大学堂是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上所采取的一项措施。
答案 C
【例3】 (2011·浙江绍兴)辛亥百年祭,中共九十庚。重忆近代 事,再悼烈士魂。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领导阶级及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政治上四分五裂,军阀混战。
比一比:同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你认为孙中山等的资产阶级革 命派观点有什么明显不同?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次思想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标志着中国革命派的觉醒和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封建制度的不满与反抗。

新文化运动则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几年,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西方文化的倡导。

本文将分别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起因、目标和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五四运动的起因。

五四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中国革命的前夜。

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腐败、经济危机和外国侵略等问题。

中国人民的困境不断加深,导致了一些进步青年对于现有制度的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了。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割让山东给日本。

这一事件激发了学生们的愤怒,并形成了一场空前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其次,我们来看五四运动的目标。

五四运动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两点: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学生们通过游行示威、罢课等方式表达了对于国家利益的关切,并要求国家通过革命来解决问题。

五四运动的目标也包括推动科学、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念进入中国社会。

这些价值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是相对陌生的,但它们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拒绝传统文化的运动,主张西方文化的倡导,以它的科学性、民主性和现代性来替代传统文化的理念。

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其次,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时,一部分学生们逐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并开始接受其思想。

这些学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他们将共产主义的理念带入了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五四运动还推动了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五四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他们开始关注并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不懈努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与五四运动相比,新文化运动更加倡导以科学、民主和现代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否定。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文化背景
——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严重对立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是新文
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上海《新青年》编辑部
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的《青年杂志》创刊号。
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中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 想。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 的黑暗。” ---陈独秀 德先生即Democracy 赛先生即Science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已 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 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例: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第二,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 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 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 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 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 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 了。”“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 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 出路。”
陆宗舆:币制局 总裁,订《二十 一条》时任驻日 公使

考点31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及其影响

考点31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及其影响

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 多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抗议巴黎和会出卖 中国利益,要求严惩亲日的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随后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激 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全国各地的工人、商 人纷纷罢工、罢市,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初步胜利: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北洋政府最终释放了被 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 签字。
具体内容:
(1)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2)提倡白话文 (3)全力批判儒家学说,打到“孔家店” 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
前期(1915-1919)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后期(1919-1921) 传播马克思主义。
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思想解放运动(性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动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 物是( B )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3.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是:
D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促进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4.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 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课本一律废止。这与 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D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反对的对象
性质
斗争的形式 创办报刊进 行宣传、改 革文学 创办报刊进 行宣传,游 行示威(罢 课、罢工、 罢市
封建专制制度,思想解放 旧文学,旧道 运动 德 帝国主义、封 反帝反封 建北洋军阀政 建爱国运 府 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运动,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运动目标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运动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史的特定时期,背景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

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社会民众日益觉醒,对传统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新文化运动1. 运动目标新文化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以反对封建文化、倡导宪政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主要目标。

运动的核心人物包括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他们主张“救亡图存”和“新民主主义”,呼吁推翻传统文化束缚,追求科学思想和现代化。

2. 影响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首先,它打破了封建文化的桎梏,引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思想。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大规模的文化革命,包括文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

最重要的是,这一运动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做好了准备。

三、五四运动1. 运动目标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主和科学为主要目标。

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背叛。

五四运动的核心活动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

运动的核心要求是废止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2. 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广泛的群众运动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民主思想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崛起。

其次,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制度,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化。

此外,五四运动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枷锁,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提供了积极的社会氛围。

新文化运动主张的科学和民主思想也为五四运动的口号和目标提供了基础。

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和思想的支持。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场重要的社会运动,它们在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展开论述。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起因是中国民众对于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山东归还给日本的不满和抗议。

而这次示威抗议最终发展为一场关于民主与科学的运动,成为中国新思潮和政治思想的标志。

五四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觉醒。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开始大力推动科学、民主和个人自由的进程,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特点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它在五四运动之后迅速兴起,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封建、反传统:新文化运动主张摒弃传统封建文化,在思想和文化上进行彻底的革新。

2. 倡导科学启蒙: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为基础的启蒙运动,提倡实用主义和唯物主义,推动现代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的传播。

3. 提倡民主平等:新文化运动关注人权和民主,提倡平等自由的社会体制和政治制度。

4. 推广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推崇现代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倡导白话文和现代诗歌的使用,推动文学艺术的革新。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紧密相关的,两者在思想和理念上有许多共通之处:1. 共同目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致力于打破旧的封建体制和思维方式,追求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2. 共同反对:两者对旧的文化和观念持批判态度,反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和思想的僵化。

3. 共同倡导: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倡导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学,主张个人解放和人权保障。

4. 共同推动:两者都对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

总之,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独具影响力。

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与科学的追求,而新文化运动则通过文学、学术等领域的革新推动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现代转型。

中国近代的爱国运动

中国近代的爱国运动

想一想:维新变法最终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你认为维新变法还有 积极意义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有积极意义。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对清 朝统治者感到失望。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 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比一比:同洋务派相比,你认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 显不同?
答案:不同在于:维新派不仅主张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向西方 学习,而且还主张在政治上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而 洋务派则是主张在政治上不触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前提下, 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
(3)辛亥革命 准备: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推翻清王朝 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邹容的《革命军》是代表。1905年,中 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联合各地革命者,成立了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孙中山又把这个 革命纲领概括为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 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经过: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清王朝统治迅速瓦解。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第20课 中国近代的 爱国运动
基础盘点 考点自清
【考试要求】 考点29: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b﹞ 考点30:了解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a﹞
【考点分析】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分别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地
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拯救中国 的实际行动。考点28属于b级要求,因而不仅要知道还要理解 这三者发生的时间、主要参与者、性质、实际采取的措施,对 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分两个阶段:
上联辛亥革命,下联五四运动
前期(1915-1917)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后期(1917-1921) 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极 大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促使人们追求民 主和科学,探寻救国救民道路,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订《二十一条》时的驻日公使,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当时任币制局总裁。
章宗祥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中考同步演练
• (2008· 湖南岳阳)33.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 国防部 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 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 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据此请回答: • (1)1860年~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 取哪些重大尝试?(4分)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求富”为 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 (2)辛亥革命中,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 得了什么重大成果?(2分)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追求 “思想文化的先进化”方面掀起了什么重大运动?该运动有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 何重大意义?(4分)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 根本不可能的;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 (4)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2分) 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 必然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有理即可)
中国共青团团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 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 提倡民主 之权”,“脱离到奴隶之羁绊, 反对专制 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 提倡科学 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 反对愚昧 事事求诸证实”。 陈独秀说过:“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 切黑暗。” “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德国在山 东的特权被转让给日本。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誓死力争” “头可断,青岛不可失” “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 府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 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帝 德 乾 坤 大
辛亥革命后,百姓的门户前仍 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皇 恩 雨 露 深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没有根本改变, 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 ——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8.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 a
“五四”运动时的传单
中国就亡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 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 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陆宗舆
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 当时任驻日公使。
订《二十一条》时的 外交次长,当时任交 通总长。
曹汝霖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返回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五四运动经过
时间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1919年 5月4日起 6月5日 起
中心 学生
斗争形式 口号
外争国 罢课 北京 权,内 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先锋 惩国贼 A 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 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工人 三罢斗争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上海 阶级 D 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斗争形式
进步的知 封建专制 思想解放 创办报刊进 识分子、 制度,旧 运动 行宣传、改 文学,旧 学生 革文学 道德 彻底的不 妥协的反 帝反封建 爱国运动
具有共产主义 五四 思想的知识分 帝国主义 运动 子、学生、工 封建北洋 人阶级、商人 等 (有广泛 军阀政府
的群众基础)
创办报刊进 行宣传,游 行示威(罢 课、罢工、 罢市)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 罢免 拒绝 中国无产阶级 成为运动的主 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力,从此登上 政治的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胜利的原因?

初 原

步 因
释放
罢免
拒绝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群众的力量(尤其是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1、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 A 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首选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民报》 D.《事务报》
2、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 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有直接联系的是(A)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红军长征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时间、标志: 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 《新纪元》
白话文
《狂人日记》
3、原因:
(1)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2)西方的思想,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
4、旗帜:民主、科学 5、具体内容: (1)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2)提倡白话文 (3)全力批判儒家学说,打到“孔家店”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犹未春宿乐 眠扫烟雨 王。 , 。 , 维
提倡 湖上 莺花柳桃 新文学 水上一个萤火, 啼落绿红 山家更复田 反对 水里一个萤火, 客 童 带 含 园 旧文学 平排着,轻轻地,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宣传民主和 科学有什么意义? 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接 受、理解,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⑴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低级 器 层面的 洋务运动── 物 学习。 ⑵学习的第二个阶段: 制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度 层面的学习。 精 ⑶学习的第三个阶段 神 : 新文化运动─ ─ -文 高级 层面的学习。 化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屈辱史,又 是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 样进行探索的?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是彻底的反帝反封 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标志着工人阶 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拉开了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团结 进步 爱国 科学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表
参与者 新文 化运 动
反对对象 性 质
五四运动背景
国际 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反帝情绪高涨
指明方向 (根本原因)
①政治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工业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③阶级 ④思想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不顾中国的 中立地位,借口对德国宣战,派兵登陆山东及进攻青岛。 次年,中国请求日本撤兵,日本断然拒绝,乃产生了中 日「山东问题」。 2)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中国以战胜国资格,派陆 征祥、顾维均及王正廷出席在法国举行的巴黎和会。
3、新文化运动把儒家思想当作头号敌人, 主要是因为 B A、儒家文化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 B、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C、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儒家思想陈旧、迂腐 4、杨明同学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 A A.思想解放的作用 B.民主革命的影响 C.政治改革的意义 D.民族战争的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 貌仍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 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中国人还 没有完全觉醒。 二、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一批深受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观念影 响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 义者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2010年中考考点复习(上) 鹰山wangmaojin思品历社资源
——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胡适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 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 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 人’!”
提倡新道德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深刻 反对旧道德 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把反封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