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一自然段。
(大屏幕)(1 )教师吟诵,引读这一节(2 )吟诵这几句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去吧……去吧……”是谁在召唤着我们?(4)疋啊,祖国在召唤我们(扌曰着板书齐读)(5 )你认为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6 )绿色的大自然是那样美妙神奇,等着我们去呼吸那芬芳的空气、感受那清凉的绿阴,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向往齐读 (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一一五小节A、学习第二节: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一起范读(出示第二节)。
2.你从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看到了什么?板书:翠竹、松柏、果园、沃野3.这些景物各有各的特点,请用铅笔轻轻圈出表示它们特点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5.这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怎样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应该一一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板书:用心观察6.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B、学习第三——五节:1.古人说:诗中有画。
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还有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第3 5节)交流,板书: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大地云锦微风早晨黄昏2•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一幅幅深情并茂的画面吗?我们先请个朗读咼手来给大豕带个头,读 3 5小节!齐读。
3•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都是大自然的文字,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天空、大海……)4.这每一自然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我们还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一读3 —5节,从诗句的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5 •学生交流。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

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有些什么?
描写了自然界中的:空气、 翠竹、松柏、果园、 沃野 鸣禽、野花、青山、绿水、 云锦。
朗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节描绘了大自 然哪些动人的画布?它 让明亮的眼睛 们各有什么特点?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二、选词填空 呈现 出现 显示 展现 1、小草丛石缝中钻出来,( )了他顽强 的生命力。 2、走入公园的大门,一幅美丽的画卷 ( )在我们眼前。 3、祖国到处都( )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4、翻过一座小山,我们的眼前( )了一 条清澈的小河。
三、按要求用“苍劲” 造句。 1、形容树木: 2、形容书画:
朗读课文,思考讨论:
联 欢 ?
拟人手法。
拟人手法。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小鸟说: 歌唱吧,赞美多彩的生活, 敞开少年的心扉。
野花说:
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 放飞少年的心灵 。
朗读课文,思考讨论:
听,又有人来招呼你 们了,它们是谁?它们是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 怎样的真诚、热情?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联系插图,想象你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来到这里,仿佛看到什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么?听到什么?闻到什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么?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3.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 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 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这段话既是诗歌的开头,也是诗歌的 首尾呼应 。 ______ ,这样的写作方法叫__________ 结尾 大自然 (2)“绿色的课本”比喻__________ 。 (3)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3篇)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
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A:完成练习册。
预习下文。
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
并写下观察日记。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2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5、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发现】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关键字】发现《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3个学习任务。
出示:1.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2.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3.怎样打开绿色的课本?师:古人说:诗中有画。
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听课文录音)后交流生1:我看到了丰收的果园,农民伯伯正在兴致勃勃地采摘水果。
生2:我看到了浩瀚的大海,海面上风平浪静。
生3:我闻到了野花的香味。
……师: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把这一幅幅画读出你的理解吗?出示词语:清凉的绿荫芬芳的空气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绚丽的色彩丰收的果园浩瀚的大海片片云锦阵阵微风沃野鸣禽野花生:读词语。
师:是呀,这一个个词语,与其说是词语,不如说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瞧——出示片段:一只蝉紧紧地抓住柳条,随着阵阵微风,惬意地荡着秋千,哼着欢快的歌曲,似乎有满肚子的开心事要告诉大家。
师:指名读片段。
师:请你调动你所有的智慧,词汇,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最美的语言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处景色。
生:5分钟时间练笔,交流,再修改。
师: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就请你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
生:自由练读。
师:指名读。
齐读。
(事先备课时,这一环节没有预备齐读,但是学生的个别朗读太好了。
举手想读的同学很多,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想读书的呼唤!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愿望,我采用了齐读。
学生的齐读让我感动,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这不是在读书,而是在抒情!感觉妙极了!)师:同学们,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生1:我感到很幸福。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太美了。
生2:我感到很快乐。
生3:我会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美好!……师:是呀!出示: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生:齐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生2:我们的生活里到处弥漫着快乐、温馨。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案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主备学校:金山小学邱爱梅审核:中华路片区六年级语文组课型:阅读授课时间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
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第2——5节,紧紧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来写。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
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段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孙友田, 1937年12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肖县黄口镇。
1957年毕业于淮南煤矿学校矿山机电专业。
江苏省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诗集:《煤海短歌》、《矿山锣鼓》、《煤城春早》、《石炭歌》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敞.(cǎng chǎng)开芬.(fēn fēng)芳云锦.( jǐng jǐn)胸襟.(jīng jīn)苍劲.(jìng jìn)干劲.(jìng jìn)沃.(ào wò)野松柏.(bó bǎi)耕.(gēng gēn )耘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温馨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查词典(2)联系上下文(3)找近义词和反义词(4)结合生活实际(5)图文结合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学生读题后质疑: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1、字词万花筒(1)我会读芬芳绚丽耕耘洋溢温馨浩瀚黄昏胸襟苍劲松柏绚丽沃野饱览豪情浩瀚云锦(2)我会写2、朗读训练营(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
3、结构梳理站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三、品读课文,对话启智1、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的大自然2、指导朗读: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四、课堂小结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五、作业超市1、抄写词语。
敞开芬芳描绘云锦微风相聚苍劲饱览黄昏无限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当堂背诵。
学生描红。
作业设计
1、仿照第二自然段,续写一段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拟人的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
1、朗读课文
2、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练习朗读
(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出示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教师小结
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读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3个学习任务。
出示:
1.绿色的课本里有什么?
2.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3.怎样打开绿色的课本?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
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听课文录音)后交流
生1:我看到了丰收的果园,农民伯伯正在兴致勃勃地采摘水果。
生2:我看到了浩瀚的大海,海面上风平浪静。
生3:我闻到了野花的香味。
……
师: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把这一幅幅画读出你的理解吗?
出示词语:清凉的绿荫芬芳的空气挺拔的翠竹
苍劲的松柏绚丽的色彩丰收的果园
浩瀚的大海片片云锦阵阵微风
沃野鸣禽野花
生:读词语。
师:是呀,这一个个词语,与其说是词语,不如说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瞧——出示片段:一只蝉紧紧地抓住柳条,随着阵阵微风,惬意地荡着秋千,哼着欢快的歌曲,似乎有满肚子的开心事要告诉大家。
师:指名读片段。
师:请你调动你所有的智慧,词汇,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最美的语言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处景色。
生:5分钟时间练笔,交流,再修改。
师: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就请你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
生:自由练读。
师:指名读。
齐读。
(事先备课时,这一环节没有预备齐读,但是学生的个别朗读太好了。
举手想读的同学很多,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想读书的呼唤!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愿望,我采用了齐读。
学生的齐读让我感动,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这不是在读书,而是在抒情!感觉妙极了!)师:同学们,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
生1:我感到很幸福。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太美了。
生2:我感到很快乐。
生3:我会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美好!
……
师:是呀!出示: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生:齐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生2:我们的生活里到处弥漫着快乐、温馨。
师:是呀!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温馨、幸福,甚至健康,这个大自然不愧是——生:绿色的课本。
师:那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呢?
生1:用眼睛去发现。
生2:用耳朵去倾听。
生3:用鼻子去闻。
生4:用心去感受。
师:还可以用双手去描绘,用双脚去攀登。
那么,去打开“绿色的课本”的时候总是那么一帆风顺吗?(出示:第四节,在“攀登”“前进”下加点。
)请你读读这一节,说说你的感受、体会。
生1:打开“绿色的课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定有困难,有阻碍!但是我们要勇于攀登,敢于前进。
师:说得多好呀!只有勇于攀登,我们才能饱览无限的风光;只有敢于前进,我们才能奔向浩瀚的大海!如此,才显示了我们少年的豪情和胸襟。
生:齐读第四节。
师: 学到这儿,我们回过头看看今天要弄懂的三个疑问,明白了吗?
生: 点头.
师:诗歌讲究韵律的回环反复,读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诵读.
师: 有何发现?
生: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一样的。
师:的确. 那么它们所含的韵味相同吗?自己读读这两节,体会体会。
生1:我体会到第一节似乎是在召唤我们。
生2:我体会到第一节似乎在欢迎我们。
师:那么与它相同的最后一节呢?师诵读最后一节。
生:我感受到的是鼓励,是期盼。
师:是呀,大自然绚丽多姿,有许多奇趣妙景,有许多奥秘,只要我们勇于去“打开”,会收获到快乐、温馨、幸福、乃至健康。
让我们拿起课文,像一位小诗人一样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生:齐诵。
周益民老师教学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段。
师: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生:不对,大自然里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绿色的。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想想,绿色是不是有着某种——生:我明白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好啊,正是人们常说的“生命之树常青”。
生:确实,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绿洲,就等于获得了生命的希望。
生:因为绿色充满活力,像一个少年,朝气蓬勃,热力四射。
生: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运用被历代称颂呢!
生:绿色还是环保的同义语,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要住绿色住宅。
师: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课堂叫做绿色——(生:课堂)总不会说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
(生笑)
生:我就不同意,难道其他颜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师:好啊,那你说说看,你认为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红枫、红花、红云,万紫千红。
红色代表着喜气洋洋,象征着红红火火。
师:红色的大自然,好!蕴藏着热烈,昭示着兴旺,传递着幸福。
古诗中对“红”的吟咏也很多,像——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白色的。
白色象征着圣洁、高雅,雪花就是那美的精灵。
师:不错,民间有谚语:瑞雪兆丰年。
生:我觉得大自然是彩色的,人们不是常说“绿树红花”“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橙黄橘绿”吗?你们想,如果只是一种颜色那多单调啊!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一个大自然,怎么各人的体会就不一样呢?
生:肯定不是红绿色盲呗。
(笑声)
生:是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吧。
生:我想,是每个人对大自然体会的角度不同。
师:精辟!你的发言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刚才我们的讨论是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