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节 力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节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高一物理第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在此之前,我们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物理、运动、力、质量、物体。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是占据空间并有质量的具体事物。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直接接触施加的力,如推拉、弹簧力等;非接触力则是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通过作用在空间中的力实现,如重力、电磁力等。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它表达为: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其中F 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二、运动的描述与测量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运动的最终位置减去初始位置得到的结果;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可以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2. 恒定速度运动恒定速度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像来表示。

3.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它的特点是加速度恒定,大小约等于9.8m/s²。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指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操作,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求解。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操作,可以通过正弦定律和余弦定律来求解。

四、平衡与力1. 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平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合力为零表示物体受力平衡,合力矩为零表示物体转动平衡。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描述了力臂和力的关系,它表明:在平衡条件下,杠杆两边力的乘积相等。

新高一物理第一节知识点

新高一物理第一节知识点

新高一物理第一节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高一物理第一节课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力和力的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符号F表示。

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a,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

在物理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表明,如果物体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维持其原有的状态。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联。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五、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它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在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而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当物体受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当物体受力大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运动。

六、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根据普遍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近似为9.8 m/s²。

七、弹簧力当物体与弹簧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弹簧会产生弹簧力。

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缩长度成正比。

弹簧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加速或减速运动。

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

质量与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有关,与物体受到的力无关。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九、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符号a表示。

物理高一必修一力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一力知识点

物理高一必修一力知识点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运动都离不开力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的必修一中,力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让我们来系统地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什么是力?力是一种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作用,它是描述物体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物理量。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状态。

力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远程作用的方式传递给物体,例如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等。

二、力的种类和力的合成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这些力有时会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此时需要考虑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即将力按照大小和方向用箭头表示,并使用向量的加法进行叠加。

三、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力的方向与力的作用对象的相对方向相同。

力是矢量量,所以除了大小外,还需要考虑方向。

由于力是矢量量,因此在计算力合成时需要将力的大小和方向综合考虑。

四、力的平衡和力的不平衡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相互抵消,此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力的不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合成不为零,此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

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对于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非常重要。

五、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力和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六、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力。

它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所受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滑动摩擦系数,它是描述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

七、弹力和胡克定律弹力是指物体在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一种力。

它符合胡克定律,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高一物理精品课件集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精品课件集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C、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大于物体在
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 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 E、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四、重心 (1).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 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 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 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重心
思考: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之外么?
细铁丝 不规则物体重心确定---悬挂法
四、基本相互作用
作用对象 特点
随距离增大而 减弱
随距离增大而 减弱,比万有 引力要强
作用范围 举例
长程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核力 短程力 短程力 基本粒子 间的力
一切物 万有 体之间 引力 电磁相 电荷间 磁体间 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的概念
一、力的概念
力的测量:测力计(弹簧秤)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牛顿,简称牛, 符号: N
———
一、力的概念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力的描述
1.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
三、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1.大小: G = mg ( g = 9.8m/s2 )
① 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 接触力。
② 接触力按其性质可归纳为:弹力和摩擦力, 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相互作用引起的。
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 2.方向 — 竖直向下 3.作用点: ——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 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 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高一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十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来表示,在物理中,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都很重要。

1.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使静止的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

1.2 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

- 接触力: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弹力等。

- 非接触力:指物体之间通过距离作用产生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1.3 力的叠加原理当有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这些力的合力可以用矢量法则进行几何叠加。

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的内容是:若物体受力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2 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在该参考系中,若物体不受力或受力合力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3.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是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2 物体的惯性质量和重力质量物体的惯性质量是与物体的惯性特性相关的物理量。

重力质量是受重力作用下物体所表现出的特性。

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4.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的内容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2 动能定理和功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与所做功的关系,数学表达式为:∆KE = W,其中∆KE是物体动能的变化量,W是物体所做的功。

第五节:动量和冲量5.1 动量的定义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用p表示。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物体速度。

5.2 冲量的定义冲量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分,用I表示。

冲量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作用时间。

新高一第一节物理知识点

新高一第一节物理知识点

新高一第一节物理知识点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新高一学年,在这里,我们将共同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新高一第一节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和运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特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物体的作用力和合力都为零。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静止,则继续保持静止;如果物体运动,则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力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1.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任何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都会受到来自相互作用对象的力,而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用力推墙,墙同样会对我们施加与推墙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二、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2.1 一维运动一维运动指物体运动只发生在一条直线上。

其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恒定;而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增量相等。

2.2 二维运动二维运动指物体运动发生在平面上。

常见的二维运动有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2.3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即速度=位移/时间。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即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三、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学科。

3.1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3.2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可以阻碍物体的滑动或滚动。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3.3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弹簧的拉伸力和压强力都属于弹力的范畴。

四、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是物体拥有并能够做功的能力。

4.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等于1/2倍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

高一物理必修一份力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份力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份力知识点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基础概念,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对于学好物理课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一中与力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1.1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表示为F。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根据力的矢量性质进行矢量合成。

1.2 力的方向力的方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方向由其作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

在物理学中,常根据推拉的方向确定力的正负。

1.3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物体上的具体位置。

力的作用点有时可以决定物体的受力情况,例如旋转平衡和静力平衡等问题。

二、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来源,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不同类别。

2.1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在地表,我们可以将物体的重力近似为物体质量与地球的引力加速度乘积,即F = mg。

2.2 弹力弹力是给予物体的弹性变形或压缩后所产生的相对物体的作用力。

弹力的大小与变形量成正比,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反。

2.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程度和彼此之间的压力。

2.4 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中物体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根据力的性质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3.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矢量相加得到合成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以采用几何法或三角法进行计算。

3.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按照一定规则分解成两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可以采用正余弦定理或几何法进行计算。

物理高一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一节知识点总结在物理高一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一个总结。

一、力和牛顿定律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物体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F=ma。

5.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运动学1.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量,用Δx表示。

2. 速度:描述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用v表示。

3. 加速度:描述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保持不变,位移和时间成正比。

5. 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变化,加速度不为零,位移和时间不成正比。

6.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垂直向下运动,速度不断增加,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关系。

三、力学1.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对象时,可以通过合成与分解来得到一个等效的力。

2.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多个力时,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主要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斜面上的物体运动:通过分解力的方法,可以求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5. 弹簧力和胡克定律:物体在弹簧上的受力关系可以用弹簧力和胡克定律来描述。

6.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动量守恒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四、能量和功1. 功的概念:当力作用于物体上时,使物体发生位移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W=F·Δx。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守恒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力的示意图
示意图只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并不要求按比例画长度,因而 也不需要建立标度,表示物体在该方向受到了一个力。
练习:
1、 请作出一小车受水平向左的 80N的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F1 20N F2
5、力的种类 A、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摩 擦力、电磁力、万有引力等 B、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 、动 力、阻力、浮力…等
思考2: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那么, 这个力可以对物体产生怎样的怎样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
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
①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符号是N。
②力的方向—力的矢量性 ③力的作用点。
思考3: 我们在实际问题当中怎样去表 示物体受到的一个力?
作业:
1、练习二:第2题 2、预习下一节
学习的青春最精彩 拼搏的青春最无悔!
4、力的表示方法:
A:力的图示
(1)选定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大的力); (2)从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 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 (3)在线段的一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4)应注意:标度可以任意取,但不能用不同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同的力;
例2、桌面上静止放置的物理课本,受到支持 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 A)
A 桌面和物理课本
B 物理课本和桌面
C 地球和桌面
D 物理课本和地球
例3、在下列各组力中,属同一分类标准来 命名的是( BC )
(A)重力、压力、摩擦力
(B)支持力、牵引力、阻力
(C)弹力、电磁力、分子力
(D)浮力、弹力、拉力
高一物理
讲授
要求 1 静得快
第一章
丁海

散得慢Βιβλιοθήκη 2 认真守纪 积级听课(不讲小话题不打瞌睡)
3 按时独立上交作业(不抄袭 不懂多问)
4 认真完成每次实验(在实验室不打闹戏嘻)
一、力
1、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一概念?
1、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 体在施加这种作用,不可能有脱离物体而 独立存在的力,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注意: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 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小结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
法,必须严格按标度画出。 力的示意图:只正确表示出力的方向,不严格画出力的 大小。 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分
2、按力的效果分
AC 例1、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
定也是施力物体
D 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 体,物体受一力的作用必能找到该力的施力物 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这就是 力的相互性 3、施力和受力过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 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这就是力的同时性。
思考1 :运动员快速冲过终点后很难立刻停下是
因为受到一个向前冲的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