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欣赏

合集下载

50部必知的中外音乐经典

50部必知的中外音乐经典

50部必知的音乐经典:1.《四季》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意大利)作为巴洛克晚期最为人们熟悉的三位作曲家之一,安东尼奥·维瓦尔第虽然并非巴洛克的开山鼻祖,但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

其音乐旋律活泼动人,音乐形象感觉强烈,经过了几百年之后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2.《弥赛亚》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德国)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与巴赫被并称为巴洛克时代的两位巨人,他开创了音乐发展的新时代,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的音乐宝藏。

如果说巴赫在《G弦上的咏叹调》中使用音乐的理性来接近上帝,那么亨德尔在《弥赛亚》中就是用音乐的感性来接近上帝。

3.《G弦的咏叹调》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时隔几个世纪,《G弦上的咏叹调》这部作品仍然常演不衰,显示出这部作品至今仍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通过《G弦上的咏叹调》中多彩的节奏与流动的空间,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展示出其在音乐创作上的天分和才华。

4.《创世纪》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奥地利)弗朗兹·约瑟夫·海顿堪称古典作曲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的一生跟随着新的音乐观念一起成长蜕变,而且在风格塑造上鞠躬厥伟,非他人所能比拟,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他的《创世纪》是最温暖的“疗伤”音乐,宛若风浪中的一盏灯塔,带领我们回到宁静的归处。

5.《魔笛》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奥地利)在欧洲音乐史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华者并不罕见,可想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被公认为神通的音乐家,确属罕见。

《魔笛》是莫扎特临终前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使民间歌剧得以提高的一步重要作品,更是公认的西方歌剧经典。

6.《命运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

2021年自考《中外音乐欣赏》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中外音乐欣赏》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1年自考《中外音乐欣赏》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二)填空题1.弦乐家族中音最高的乐器是(小提琴)。

2.肖邦的许多作品带有充满(浪漫性)。

3.《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

4.肖邦是钢琴诗人(浪漫主义乐派)作曲家。

5.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

6.肖邦是波兰民族乐派的伟大(开拓) 者。

7.李斯特一生所创作的13首(标题) 交响诗。

8.李斯特的标题交响诗的代表作品( 前奏曲) 。

9.李斯特的前奏曲采用传统(奏鸣曲式) 写成。

10.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又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1.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

2.民歌用朴实简练的语言( 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 的艺术形象。

3.民歌的体裁(形式与旋律风格)是丰富多样的特色。

4.民歌的体裁形式一般以为( 山歌和小调) 为主。

5.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称(劳动号子)。

6.号子的歌词是劳动者在劳动中( 即兴编写出来的) 。

7.号子歌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

8.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 抒发思想感情。

9.《脚夫调》属于山歌类的(“信天游”) 。

10.山歌的唱法一般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

1.音乐是一种(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2.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3.对音乐音响的( 辨别力) 。

4.欣赏音乐通常可分为(三个) 阶段。

5.音乐是一种善于(激发感情) 的艺术。

6.音乐是( 表情) 的艺术。

7.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 旋律)进行。

8.音乐的实践活动是(创作) 基本环节。

9.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10·音乐实践活动中没有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就不会有(音乐实践活动)。

1.施特劳斯是(世纪末) 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

2.交响诗《唐. 璜》是( 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

3.李斯特开创的标题交响诗是( 印象乐派)继承和发展。

4.德彪西是(八十年代) 音乐的代表者。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由于学校要求必须选择一门鉴赏课,我由于写字很丑,其他的课又不是很喜欢,就选了音乐鉴赏。

更由于这学期专业课太多,所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就选择了周二下午的这节课。

我以为的音乐鉴赏就是老师给我们放放歌,只是需要带个耳朵即可。

并且自己由于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欢唱歌,完全是修个学分就好。

但是当我上课时我就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这样。

老师应该是对音乐是非常的喜欢,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所欣赏的也不是什么流行音乐,而是古典的音乐会。

这的确让我认识很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二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

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

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

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

中外音乐欣赏复习题

中外音乐欣赏复习题

中外音乐欣赏复习题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享受,还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独特价值。

中外音乐欣赏是一门让人们深入了解不同音乐文化的课程。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中外音乐欣赏的复习题,帮助你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加深。

1. 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季”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答案:安东尼奥·维瓦尔第2. 下列哪位作曲家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a)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b) 托马斯·桑斯c) 勃拉姆斯d) 克劳德·德彪西答案:d) 克劳德·德彪西3. 中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板鼓乐器是?答案:琵琶4. 著名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是由哪位作曲家创作的?答案:乔尔热·比才5. 下列哪位作曲家是俄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a)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b) 弗雷德里克·肖邦c) 迈克尔·纽博特d)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答案:d)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6. 古希腊的音乐曲调分为几种?答案:三种,即利底亚、多利亚、菲里吉亚7. 下列哪个音乐家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a) 贝多芬b) 郎朗c) 谭盾d) 莫扎特答案:c) 谭盾8. 迪斯科音乐起源于哪个国家?答案:美国9. 中国京剧音乐中使用的曲调叫做?答案:宫调10. 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中加入了合唱部分,其中的合唱乐章是哪首诗的改编?答案:《欢乐颂》11. 下列哪个音乐家是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a) 肖邦b) 斯特拉文斯基c)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 贝多芬答案:b) 斯特拉文斯基12. 哪个乐器被称为“乐团之王”?答案:大提琴以上就是一些中外音乐欣赏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音乐的世界。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音乐,我们能够开阔自己的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中外声乐作品欣赏

中外声乐作品欣赏



1.抒情男高音:音色明朗,抒情而富有诗意。如带天道 词,夏之秋作曲的《思乡曲》。歌曲主要抒发了静夜思 乡的感情,对逃亡敌手,惆怅落寞的异乡游子的心境, 作乐真实的写照。 张加毅词,田歌作曲的记录影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 曲《草原之夜》被誉为“中国的小夜曲“》。歌曲以深 情倾诉性德曲调,展示了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唱出了 草原夜色之美。 2.戏剧男高音:音色宏亮,坚实有力,富于英雄气概, 多表现强烈的感情和戏剧性色彩。如意大利作曲家普契 尼的歌剧《托斯卡》中男主角,画家马里奥.卡瓦拉多西 德著名咏叹调《星光灿烂》。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 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 门类,常有指挥,可 有伴奏或无伴奏。它 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 高度统一与协调,是 普及性最强、参与面 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 之一。
结束

童声是指少年儿童变声期以前的声音。音域较窄。 音色娇嫩,清脆响亮,较为纤细。男女童声的音 色无差异,较为接近女声。 乔羽词,刘炽曲的电影《祖国的花朵》里的插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


何塞· 卡雷拉斯 西班牙男高音何塞.卡雷拉斯 (José Carreras)1946.12.5 出 生于加泰隆尼亚自治区首府巴塞 罗那。 1971年卡雷拉斯获得意 大利“威尔第声乐大奖”,逐渐 成为世界顶级的抒情男高音。曾 患过血癌,后又重返舞台。 代表作品:《蝴蝶夫人》,《卡 门》
女高音(Soprano,简写Sop) 1.抒情女高音:声音宽广而清朗,音色明亮秀丽。擅长演 唱优美抒情的歌唱性旋律。音域为C1-C3如《我爱你,中 国》。 2.花腔女高音:声音清脆灵活,色彩丰富,擅长于演唱快 速的音阶和华丽的曲调,表现热情爽快的感情。如俄罗斯 作曲家阿里亚比耶夫《夜莺》。 3.戏剧女高音:声音较浓,宽厚有力,能表现激动强烈的 情绪,多用于歌剧中的宣叙调演唱。如意大利作曲家威尔 第的歌剧《阿伊达》第一幕第一场中的《胜利归来》。

中外音乐欣赏-重点

中外音乐欣赏-重点

老柴《如歌的行板》取材于孤寂的瓦尼尔小号是海神波塞冬的,牧神潘的常用乐器是排箫,阿波罗的常用乐器是里拉琴,阿弗洛斯管是玛息阿的乐器,大卫总是和竖琴在一起亨德尔创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清唱剧“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指的是海顿;钢琴之王—李斯特;“音乐之王”-帕莱斯特里纳;近代小提琴之王-克莱斯勒;钢琴诗人-肖邦;协奏曲之王—维瓦尔蒂;小提琴艺术的奠基者-科雷利;小提琴巅峰的标志-帕格尼尼;萨满教—抓鼓;手脚同时演奏—管风琴;匈牙利男子群舞—威尔本科什;恰尔达什-男女共舞;印第安人的音乐中没有弦乐器在挪威民歌中,多拉乌姆戈维蒂特发展成为斯底乌潮尔—蒙古族;江格尔(旗)—指一个人;“一捆木柴”—大管;西班牙--弗拉明戈;击弦古钢琴又叫—克拉维柯;毕达哥拉斯发明莫诺科特琴(钢琴先祖);格里高利圣咏—无伴奏男声合唱;大管—巴松;莫扎特—魔笛—排箫;单簧管——(又称)黑管;古兰经吟诵招祷歌巴赫的戈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首,其协奏乐队为弦乐队和羽管键琴,这部作品是按大协奏曲写成的。

他当时把这首作品献给的那位伯爵当时有6人乐队.1721年,巴赫写下六首作品,音乐学家斯比塔为其冠名为《格兰登堡组曲》。

巴赫本人的乐队有16人《花腔女高音协奏曲》—格里埃尔(俄)俄罗斯民歌中,最典型的是女声合唱西班牙民族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舞蹈是由吉他伴奏的太鼓不是匈牙利的乐器因纽特人即“吃生肉的人”最早的竖琴发现于伊拉克,距今三千年前的乌尔王朝羽管键琴又叫哈普西科,没有强弱变化,其音量与音色的变化通过调节音栓的调节变化。

哈普西科在萨特里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4世纪初由东方传入欧洲。

钢片琴又叫米斯泰尔钢琴。

老柴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最初是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的维瓦尔蒂的《四季》原系出自维瓦尔第的一部包括有12首作品的小提琴协奏曲集《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当中的前四首大号是由16世纪末意大利人创造的蛇形奥菲特莱德号演变发展而来的18世纪初具有现代特征的第一支单簧管由登纳发明克里斯托弗利改良了钢琴,有了强弱变化“老人河”在音乐剧《演绎船》中出现单簧管的产生追溯到阿尔古尔木笛肖邦的g小调协奏曲受密茨凯维兹的启发管乐器中,只有长号能演奏出级进,长号的第一次使用出现在“命运”中常规弥撒的歌词是固定的;特定弥撒的歌词可变动.弥撒仪式中心内容是圣餐式俄罗斯民歌中的短歌常用手风琴伴奏匈牙利扬琴用木槌演奏门德尔松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李斯特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大提琴在匈牙利主要作用是击奏弦鸣乐器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没有模仿的乐器是胡琴匈牙利舞曲第五首出自克勒贝拉的作品回忆巴特菲第一个录音演奏小提琴作品,代表作“流浪者之歌”的人是萨拉萨克舒曼说肖邦的作品是“鲜花丛中的大炮”约翰·菲尔德是最早写夜曲的人;门德尔松是最早写无词歌的人;赋格—巴赫;利用角度不同,在一根管中吹出小三度变化的乐器是—排箫用短号的指法可以演奏大号中国古代不用来称呼排箫的说法是“尺巴”(正确为“籁”)手风琴根据笙的原理。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外音乐欣赏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96 学分:6适用对象: 音像技术(计算机音乐制作、电子音乐表演)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在08级培养方案中为职业基础课, A类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了解中外音乐史上重要的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中外音乐的美学特征,了解中外音乐体裁及其历史变迁,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学一致用的目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讲解、欣赏、讨论中外各时期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性经典音乐作品,掌握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掌握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学习音乐的风格和流派;讲解声乐体裁、舞曲体裁、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

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感。

本课程结合音乐发展史进行教学,系统性、普及性强、听赏内容丰富。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要求:在第一篇的教学中,用欣赏的实例重点讲述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和各流派的音乐风格。

欣赏各时期的经典作品。

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欣赏心理和音乐表现特征,对各流派的作品能进行基本赏析。

教学内容:第一篇音乐欣赏基础知识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多元音乐文化与音乐功能多元化音乐的风格和流派教学要求:在第二篇的教学中,欣赏和观看、讲解、讨论、演示童声、女声、男声分类,重点讲解各类作品演唱风格。

教学内容:第二篇中外声乐作品欣赏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和风格中国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外国民歌声乐体裁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阐述每一种体裁和类别的概念、表现特征和风格,列举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和较为典型的曲目,配合音响资料进行讲解欣赏。

将聆听与对音乐的分析、指导和相关知识背景相结合。

教学内容第三篇中外器乐作品欣赏中外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队概述舞曲体裁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现代音乐作品欣赏第四篇综合艺术形式歌剧舞剧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实践环节课外音乐数据库的资料整理,第二学期结束前,要求每个学生,将所欣赏的经典作品,以及个人喜爱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日益频繁。

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在中外的流行音乐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流行音乐的鉴赏分析,探讨中外音乐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外流行音乐在韵律、旋律和节奏上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的韵律节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音乐普遍以四声八格的格式为主,其中“平仄”是中文韵律的主要特点。

而西方音乐则更注重强调节奏感,常采用交替节奏或多样化的韵律。

在旋律上,中方音乐较为抒情,追求唯美和细腻;而西方音乐更加大气磅礴,富有震撼力。

这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方音乐注重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而西方音乐更注重展示个体的力量与独立性。

在歌词方面,中外流行音乐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中方音乐的歌词通常强调文学性与含蓄,以寓意和隐喻的方式表达情感。

词曲中包含的对社会、人生、情感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让人深感共鸣。

而西方音乐的歌词则更直白、个人化,表达的是个体的情感和体验,让人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所要传达的信息。

此外,中外流行音乐在风格和乐器运用上也有所区别。

中方音乐常使用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展现出独特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而西方音乐则更多使用吉他、钢琴、鼓等乐器,强调对和声和节奏的处理。

此外,西方音乐还充满了各种样式和流派,比如摇滚、流行、爵士、金属等,而中方音乐的流派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民谣、流行等。

虽然中外流行音乐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首先,都是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传递信息。

无论是中国的流行音乐还是西方的流行音乐,它们都承载了听众对于爱情、友情、生活、社会等方面的热情和思考。

其次,都以青春、活力、乐观为主导,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追求梦想的平台。

无论是张学友、李宇春,还是Michael Jackson、Madonna,他们在自己的音乐中都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引领潮流,成为一代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快乐岛>>有感
——中外音乐欣赏论文通过这一次中外音乐鉴赏的选修课,进一步了解音乐。

我觉得音乐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自己没有学习和钻研音乐的经验,但在生活中却常常被音乐征服。

虽然明白老师所说的那种戴着耳机听音乐有时不一定真的在欣赏音乐,但有时觉得听音乐是一种放松自己,思考人生的方式。

虽然几次选修课无法把博大精深的音乐完全囊括,但我却体验到除却当今流行乐其他音乐的美妙。

接下来先写下关于课上一些歌曲的感想。

有点小遗憾是没能听到老师手机里阉伶歌手的曲子,我上网搜了下也没找到。

惊讶的是原来电影《第五元素》那首流传度极高的插曲《The Diva Dance》中女高音的部分模仿的是阉伶歌手的唱法。

利用如今便利的网络,了解到盛行于17、18世纪的世界上曾出现的最美
的声音。

虽然有些遗憾由于科技的限制,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也为后来摆脱阉割痛苦的人们感到庆幸。

这次论文内容我选择欣赏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快乐岛》。

1、了解作曲家德彪西(1862-1918)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老师在课上曾播放过的印象派的代表作),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

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2、音乐特色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

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

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

德彪西一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

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

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

印象主义:建立在色彩,运动和暗示之上,这其实是印象主义艺术的共征。

而印象主义者多为法国人。

他们认为,纯粹的艺术想象力比描写真实事件具有更深刻的作用。

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德彪西和拉威尔。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3、关于《快乐岛》(L'isle Joyeuse)
《快乐岛》(《欢乐岛》)并不是德彪西的代表作,但我却很喜欢她的音乐所创造的气氛以及背后隐藏的情感。

《快乐岛》这个标题是德彪西对法国罗浮宫中法国画家华特(1684~1721)的名画《乘船赴西德尔岛》引起的想像而取的。

在克里特岛西北的西德尔岛,是古代希腊爱的女神“维纳斯岛”,情人们都向往于此岛。

这首乐曲以这种幻想,把钢琴技巧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全曲充满了爱的欢乐。

这首曲子开端是起航,各种欢快跳动的音符表现了起航前天气的晴朗,人们心情的激动和愉快。

曲子的开端节奏自由自在地在跃动中变化,其音色有多样性的幻想,富于变化的音的组合所产生的音响如魔术一般。

装饰音及节奏急速的变化、速度的巧妙运用等给乐曲增加了多种色彩。

但大海是高深莫测的,随后在航行中遇到了海浪等一些艰难险阻,但向往到达目的地西德尔岛、不畏艰难险阻的心情又用部分欢快的旋律表现。

这时音色没有开端那么多变,节奏也放慢下来,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曲子的最后到达西德尔岛,看见岛上欢迎的
人们,犹如苦尽甘来,迎接光明。

这时钢琴又宛如小号般,有力且坚定。

人们的欢呼,向往自由的信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4、感悟《快乐岛》
欣赏音乐分为三个层次:官能的欣赏、联想的欣赏以及理智的欣赏。

第一次接触这首《快乐岛》是在日剧《交响情人梦》,在听觉上,多变的音色给予我新鲜的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后来利用的课余的时间了解了作曲家德彪西所处的时代、及其其他作品的风格。

在了解这首曲子的背景下,再聆听这首曲子,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产生了许多联想:关于大海的浩瀚多变;关于人们向往自由的强烈渴望;关于热恋中的情人之间的情感。

我觉得我还没办法上升到理智的欣赏这一步,只是感觉这首乐曲有梦幻的气息,并且把钢琴的技巧发挥到了最大的限度,全曲充满了爱的欢乐以及远行的渴望和勇气。

以上是我关于《快乐岛》这首乐曲的欣赏和见解。

由于自己缺乏对音乐的一些专业知识,希望老师多多包涵。

由衷感谢老师这半个学期起来的教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