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24张PPT)

263 年 266 年 完成统一

西晋

280年

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 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 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 荣,追求享乐。
西晋初年,晋武帝为巩固统治, 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有 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 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 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 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 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网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 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 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 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 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 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氐族苻氏建立前秦政权, 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 相,锐意改革。(书81页)
4世纪后期,氐族 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王符坚重视人 才,励精图治,统 一了黄河流域。
魏 蜀 吴
西晋
统 治 腐 败
八 王 之 乱
十六国 (前秦) 五 胡 内 迁
统一
短暂的统一
北方
东 汉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北魏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25张PPT)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少数民族内迁
316年内迁的一支 匈奴人灭亡了西晋
西晋的短暂统一
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是什么导致 了它的灭亡呢?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北朝 南朝
随堂练习 1.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 C 吴、蜀、魏 B 蜀、魏、吴 D 蜀、吴、魏
3、使西晋国力大衰的事件是?
A.八王之乱 C.西晋统一
B.匈奴内迁 D.实行分封制
4、八王之乱主要发生在( )一带? A.长安 C.陕西 B.洛阳 D.四川
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 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 被称为“五胡”的是?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D. 匈奴、女真、羯、氐、羌
6、西晋被( )所灭?
A.鲜卑族 C.匈奴族
B.羌族 D.氐族
7、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 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西晋初年,晋武帝为巩固统治, 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有 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 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八王之乱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A 氐族 C 羯族 B 羌族 D 鲜卑族
下节课 再见!
PS:别忘了复习和预习哦!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4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4张PPT)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220------589年)
北方


汉 南 蜀 西晋
方吴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北魏
西魏
宋齐梁陈
北齐
北周
隋 朝
“北朝”包括: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本节课的收获
西晋短暂统一 (1)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2)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 (1)背景:封王掌握实权;
266年 280年
316年
想一想: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探究二、八王之乱
(1)诸王手握重兵,掌握实权。
1.背景: (2)西晋统治腐朽。 (3)残酷压迫少数民族,内迁的少
数民族起兵反晋。
2.爆发: 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
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 称“八王之乱”
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残酷压迫内迁人民。 (2)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3)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人口迁徙。
五胡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
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
是( C )
A.魏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2.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的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原因、影响;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史实; 4、认识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客 观上促进了人口的迁徙和民族大融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7张PPT)

八王之乱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人口迁徙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游牧民 族内迁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 派役,掠买人口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当堂训练
1.西晋的建立者是 ( C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3. 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 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 ) A 氐族 B 羌族 C 羯族 D 鲜卑族
学习目标
1、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 关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及北方 政权的更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 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 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 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复习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特点
作用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 立的基础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成都
洛阳
建业
孙权 222年

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是什么 时候结束的?之后我 国进入什么时期?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西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西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知道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2.时空观念:解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史料实证: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各族内迁。

4.历史解释:通过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5.家国情怀:认识到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西晋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书《三国演义》的开篇第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是很自然的事,而“分久必合”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是如何统一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课堂,探究三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吧!板书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教师讲解: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就出自此时。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由此,三国尽归司马氏。

教师提问:西晋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司马炎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学生回答: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教师讲解: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

4.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4.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 C )1.《晋纪·总论》载: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
业,“牛马被野,余粮栖亩……故时有‘天下无穷人’之
谚”。而当时的京城,更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当时的
京城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开封
·历史 【解析】 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历史
( C )8.江统(?—310年)《徙戎论》中写道:“关中之八百
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文中的“戎狄”主要是指
A.犬戎与山戎
B.炎帝与蚩尤
C.匈奴与鲜卑
D.乌孙与安息
·历史 【解析】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魏晋时期,“戎狄”主 要是指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这一 时期内迁的主要是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合称 “五胡”,所以文中的“戎狄”主要是指匈奴和鲜卑,C项正确; 犬戎与山戎在先秦时代,排除A项;炎帝与蚩尤在传说时代,排 除B项;乌孙与安息在中亚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历史
( B )2.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 空格处应填入
A.东汉
B.西晋识,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 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统一全国。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西晋。B项正确,A、C、 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3)灭亡:316年,内迁的 匈奴人 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 西晋王朝在 八王之乱 和 内迁各族 武力进攻的双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美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美教学课件(部编版)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图1 制作蒸馍与烙饼
图2 食用烧烤食品
课堂练习
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C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7.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D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八王之乱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人口迁 徙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北方游牧 民族内迁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 六国并立
东汉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 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2.民族及迁入地区: ①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少数民族
内迁情况与特点
羌(qiāng) 氐(dī)(西北)
西晋统一
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
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 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 266 年
280年
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
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
步障50里。
(1)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
短暂的原因? 西晋灭亡
316年
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2)现象:缺乏治国能臣,而处处维护自己家族
的权势,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6年,西晋被匈奴人所灭。
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从西晋速亡的史实中得到什么教训?
266年
280年
316年
原 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根本原因:统
2.八王之乱,消耗了国力,西晋衰落;↗ 3.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治者内部的腐 朽和斗争
教训:统治者应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统治阶级内部要团结,
鲁褒作《钱神论》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 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为“钱” 的同义词。
腐败,追求享乐
白蜡当柴烧。
麦糖洗锅。
步障锦缎50里。
步障紫丝40里。
砸掉!赔三尺高一株如何?! 此乃二尺高珊瑚树一株。
(石崇王恺斗富图)
“唯钱是图”,道德沦丧
材料研读:“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 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 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 ‘孔方’。
苻坚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革。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 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 学。 意义: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 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结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你觉 得应该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平等 尊重 和谐发展
课堂
小结
魏 蜀 吴
西晋
统八五 治王胡 腐之内 败乱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知道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初步了解 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2.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 内迁的史实。
3.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
西晋建立 歪风盛行
三国实力比较表
பைடு நூலகம்
户数

103万

28万

52.3万
思考
人口 443万 94万 230万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想 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西 周、东 周、汉 朝。 封国势力逐步壮大,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晋惠帝 皇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 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 史称“八王之乱”。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
1、西北的氐族和 羌族,由西向东 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高原上的 匈奴族和羯族, 由北向南迁到山 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 分迁到辽宁,有 一部分迁到陕西 及河套地区。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
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 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 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 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书·惠帝纪》
译 文:
大臣:启禀陛下,近几年闹饥荒,各地都报告说 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晋惠帝: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物价飞涨,中原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
兵力 60万 10.2万 23万
“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
最强:魏 最弱:蜀
263年,魏灭蜀汉
不断崛起的司马氏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皇帝离洛阳 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
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到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时,魏帝曹 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 其野心。
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 立为帝,史称晋武帝。
西晋的建立
建立时间:266年 建立者:司马炎(晋武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都城:洛 阳 统一全国:280年 西晋灭吴
“三国尽归司马氏。”
西晋能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 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 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 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 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 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 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史事:西晋时期的贵族常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国舅王恺 用麦糖洗锅,散骑常侍石崇用白蜡当柴。生活放纵奢侈,令人张目!
十六国 (前秦)
不应内部斗争;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民族关系融洽。
西晋的灭亡
西晋 统一 建立 全国
匈奴 灭晋
为接何下西来晋的的历存史在何非去常何短从暂??
魏 蜀吴
西晋

东晋十六国
(司马睿)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 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统称为“十六国”。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钱神论》
西晋的统治
分析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人们追逐钱财,将钱财视作生生父母, 社会上歪风邪气盛行,弥漫着腐朽的氛围。 贵族之间穷奢极欲,陷于纸醉金迷之中, 更是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为西晋的 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王之乱 危机重重
背景
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 为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宗室 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五胡内迁,起兵反晋
----《敕勒歌》
游牧民族的生活情况
风 天 笼 天 阴敕 吹 苍 盖 似 山勒 草 苍 四 穹 下川 低 野野庐 见茫 牛茫 羊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鲜卑 匈奴 羌羯 氐
鲜卑
东汉、魏、晋时期, 开始内迁, 西晋时,规模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