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远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广安门中医医院肿瘤科医生出诊时间表

方向 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睾丸肿瘤的综合治疗 肺癌、乳腺癌、睾丸肿瘤、消化道肿瘤、恶性淋巴 瘤等的化学治疗及对黑色素瘤、肾癌等的 肺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 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肾癌和恶性黑色素 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肺癌、消化 道癌等肿瘤的内科治疗,特别擅长造 泌尿生殖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消化 道肿瘤 乳腺癌,消化道癌,肺癌,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肉瘤的 治疗 恶性肿瘤(胃肠、肺、乳腺、肾、软组织等)化学 生物免疫及综合治疗、止痛、康复、心理 老年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的治疗,特 别是在晚期肾癌和黑色素瘤的生物治疗 常见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恶性淋巴 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以及发病率低的 各种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肾癌,黑 色素瘤及消化道肿瘤等的内科治疗 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 瘤、泌尿生殖系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治
挂号费 星期一
上午特需
上午特需
下午
上午
上午
备注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午特需 下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特需 星期六上午上午 上午
石远凯:誓做淋巴肿瘤的劲敌

石远凯:誓做淋巴肿瘤的劲敌
吴正友;罗德芳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13(000)020
【摘要】9月5日。
创新工厂CEO李开复在微博里感叹:“世事无常,生命有限。
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随后有消息传出,他被确诊为淋巴癌。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吴正友;罗德芳
【作者单位】《健康大视野》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4
【相关文献】
1.石远凯:让医生有力量和勇气去探索 [J], 戴志悦
ncet Oncol:医科院肿瘤医院石远凯等发现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不劣于吉非替尼 [J], 丁香园网站
3.石远凯:从临床研究看中国新药创新机遇 [J], 费菲
4.石远凯:肿瘤创新药的全球研发趋向及国际应用态势 [J], 苏暄
5.中国药学会关于授予石远凯等10位学者首届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奖的决定[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远凯院长谈肿瘤的内科治疗

石远凯院长谈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各自的优势?主持人:今天的主题是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内科治疗目前从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一样,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术之一。
内科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在化疗的时候应该怎样进行调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些肯定是大家关注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石远凯教授应邀跟大家谈谈肿瘤的治疗问题。
主持人:现在肿瘤的治疗手段有很多种,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先请石院长给网友介绍一下都有哪些手段?石远凯:恶性肿瘤的治疗目前大体上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在非手术治疗当中,又包括以全身治疗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也就是常说的肿瘤内科治疗,还有一种是放射治疗,就是靠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
主持人:它们各自有哪些优缺点?石远凯:外科治疗是局部性的治疗,主要是切除对那些肿瘤比较局限,能够做根治性或者完整切除这样的病人做一个手术切除,来减轻肿瘤在体内的负荷,这是局部治疗,对相对比较早期的病人,它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在综合治疗当中对一些中期的病人手术治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办法。
放射治疗也是一个局部治疗,它是针对肿瘤所在的部位,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而内科治疗主要是一个全身治疗,因为它通过给予各种不同的药物,药物在体内是一个全身性的作用,既杀伤局部肿瘤又杀伤远处存在的可能比较小的转移病灶或者微量的肿瘤细胞。
化学治疗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机体一部分的正常细胞,比如造血细胞和骨髓细胞。
局部治疗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肿瘤是全身性的疾病,光靠局部治疗是不行的,有局限性。
主持人:刚才讲了优缺点,一般来讲治疗有综合治疗,请问一下石院长综合治疗原则有哪些?石远凯:综合治疗是临床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遵循下面几个方面大的问题,一个就是要根据病人的肿瘤的类型、病期还有肿瘤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肿瘤的情况。
再有一个:病人的机体状态,比如说他的机体主要脏器没有其他疾病,病人的身体状态是比较好的,这是一种类型。
肺癌靶向治疗明确驱动基因后可取代化疗

肺癌靶向治疗明确驱动基因后可取代化疗据了解,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疾病之一,而近年来,我国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化疗的疗效却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另外,随着基因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当肿瘤发生某种基因突变时,其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化疗。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介绍,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证明,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率一般在30%-40%,其疗效难以令人满意。
而且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后,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会造成一定伤害。
身体功能状态较差或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是不宜进行化疗的。
这些曾对医生和患者都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据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马胜林教授表示,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它以癌细胞作为特异性靶点,能够准确地作用于肿瘤,因此不会或者很少伤害正常细胞,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至今肿瘤中的相关驱动基因已经被发现了不少,部分基因也成功地研发出了靶向药物,如EGFR-TKI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BRAF抑制剂多吉美,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等等,这些在临床比较常用。
另外还有许多基因的药物处于空缺当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就是KRAS基因。
由于从全球肿瘤患者来看,KRAS是仅次于EGFR的第二多的驱动基因,因此对该类药物的研发是一项重任。
现在已有在研中的药物,是台湾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小分子Antroquinonol--RAS抑制剂安卓健,该药物的一期临床证明了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人体无严重毒副作用)及初步的有效性,现已进入二期临床,将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院综合癌症中心完成相关试验。
尽管靶向药物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表现非常抢眼,但由于这种治疗手段出现的时间较晚,一些临床医生对其准确的使用规范并不十分了解,少数医生甚至不知道化疗在二线治疗中已经能够被取代。
基因治疗案例

基因治疗的临床案例及研究进展
视网膜疾病:[2014.1],英国牛津大学RobertMacLaren教授领导的专家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在6名无脉络膜患者的视网膜上通过重建有缺陷的基因使患者重见光明,在英国医学界引
肺癌:[2014],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联合国内肺癌领域等专家已于今年制定出“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版)”。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新的基因突变位点、针对性的靶向基因治疗药物。
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只能选择性地作用于EGFR基因突变型的肺癌细胞,但对 EGFR基因不突变的却没有作用,克唑替尼则可延长携带ALK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肺癌:[2014],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的支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石远凯教授召集国内肺癌领域知名临床、病理专家,结合自身基因靶点检测结合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实践经验,已于今年制定出“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版)”。
“EGFR-TKI的疗效依赖于患者的肿瘤细胞是否具有EGFR基因19或21外显子突变,而且这类患者只占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30%~40%,具有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采用EGFR-TKI 的有效率可达80%,但不具有这类突变的患者疗效甚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肺内科主任韩宝惠表示,针对ALK研发ALK激酶抑制剂“赛可瑞”(克唑替尼)用于存在上述基因重排的NSCLC 患者的治疗。
I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克唑替尼可延长携带ALK基因突变的患者的生存期。
Lancet Oncol:医科院肿瘤医院石远凯等发现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不劣于吉非替尼

Lancet Oncol:医科院肿瘤医院石远凯等发现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不劣于吉非替尼丁香园网站【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3(000)018【摘要】盐酸埃克替尼是一种口服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早期临床研究显示其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毒性反应可以接受。
中国医科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石远凯等设计了相关研究,旨在调查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盐酸埃克替尼的疗效是否不劣于吉非替尼,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Onco18月最新的在线期刊上。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3期非劣效性研究,研究者纳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自中国的27个中心,年龄介于18至75岁之间,既往对一种或多种基于铂类的化疗方案无反应。
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盐酸埃克替尼治疗(125mg,3次/日),另一组接受吉非替尼治疗(250mg,1次/日),直至疾病出现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无进展生存期。
如果受试者的组织样本可以获得,则进行EGFR状态分析。
【总页数】1页(P1115-1115)【作者】丁香园网站【作者单位】丁香园网站【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ncet Oncol:阿西替尼联合阿维单抗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JAVELIN Renal 100):一项开放性剂量探索以及剂量扩展型1b期临床试验 [J], 朱国栋2.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与埃克替尼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丛日楠;谷芳;王冰3.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在一线治疗晚期EGFR阳性肺腺癌中的治疗效果 [J], 李红4.埃克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的疗效 [J], 陈海峰ncet Oncol:刷新认知! EGFR/ALK基因驱动的NSCLC仍可用免疫治疗! [J], Medical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出台

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南出台*导读:根据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版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撰写的。
在第四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到来之际,为了给医生和患者提供权威且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疗效标准,《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国版)》(以下简称《指南》)日前出台。
专家表示:随着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出现,非霍奇金淋巴瘤已经成为一种可治愈的恶性疾病;随着《指南》的出台,对治疗进行规范,肿瘤的治愈率将大大提高。
据介绍,中国版的指南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牵头,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忠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在内的19位专家,根据肿瘤权威组织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版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而撰写的。
据北大三院血液科主任克晓燕教授介绍,《指南》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为中国临床医生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提供最权威的科学指导。
她表示,中国版指南的推出,不仅解决当前国内诸多指南、共识并存但缺乏权威性的问题,还有利于医生和患者在癌症面前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据悉,该指南已被NCCN官方网站收录,全球医生均可参阅。
作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超过100万名患者,每年约有36万名患者因无法救治而辞世。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3.5,每年新发患者约4万5千人,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呈急速上升趋势。
淋巴瘤在男性十大好发恶性肿瘤中占第9位,在女性中位列第10位。
专家指出,大量临床试验证实,50%60%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
根据国际大型临床试验以及临床应用,以免疫化疗为主的治疗措施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无论是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还是总生存时间都得到明显延长。
作为国际上第一种被证实能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高效且安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美罗华联合化疗方案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医生的一线用药。
一种国产抗淋巴瘤新药通过.二期临床研究doc

一种国产抗淋巴瘤新药通过Ⅱ期临床研究[导读]我国原创的新型口服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在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方面,疗效与国际两个上市药物相当,但安全性和耐受性明显优于后者。
我国原创的新型口服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在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方面,疗效与国际两个上市药物相当,但安全性和耐受性明显优于后者。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暨第二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在国内首次发布了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
PTCL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包括约18种病理亚型。
该病在我国的年发病人数约为6万人,年患病率约为90/100万,可归属于罕见病范畴。
FDA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批准了两个以PTCL为适应证的新药上市,普拉曲沙和罗米地辛,但尚未在中国上市。
因此,对于我国PTCL患者而言,其治疗基本属于空白。
此次研究首先通过探索性试验确定西达本胺的给药方案为每周两次、每次30毫克、无停药休息周。
随后的关键性试验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单组、开放设计,其主要疗效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RR)。
试验共入组83位患者,其中79位患者进入疗效的分析评估。
同时,试验设立独立专家委员会,对研究者判定的缓解病例进行疗效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22位患者获得确认的缓解,ORR为27.8%。
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68位患者(81.9%)出现至少1件不良事件,7位患者(8%)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其中5例判定为与试验药物无关。
与已上市的普拉曲沙(至少发生1件严重不良反应比例44%)和罗米地辛(至少发生1件严重不良反应比例46%)相比,其安全性耐受性明显提高。
此外,其疗效与普拉曲沙(ORR为27%)和罗米地辛(ORR为25%)相当。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为表观遗传调控重要酶家族,通过开发HDAC抑制剂,可在染色质结构水平上对肿瘤起到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
肿瘤内科的历史:
1946年 1957年
70年代
Gilman 和Philips 用氮芥治疗恶性淋巴瘤 —— 近代肿瘤化疗的开端
Arnold 合成环磷酰胺 Duschinshy 合成5-氟脲嘧啶 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肿瘤化疗受到重视 顺铂和阿霉素进入临床 肿瘤内科在睾丸肿瘤、滋养细胞肿瘤和儿童白血 病已取得根治性效果 肿瘤内科追求的目标——由姑息到根治
在不同环节阻止DNA的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殖,属于抗代 谢物
1.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抗叶酸制剂):甲氨喋呤(MTX)等 2.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5-氟脲嘧啶(5-Fu),呋喃氟脲嘧啶
(FT-207)、优福啶(UFT)等 3. 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抗嘌呤制剂):巯嘌呤(6-MP)、
6-硫嘌呤(6-TG) 4.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U) 5.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等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目前常用的抗肿瘤药近百种
·传统分类: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生素、植物药、 激素、杂类
·新 分 类:①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②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③直接与DNA结合,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④改变机体激素平衡,从而抑制肿瘤的药物
近年来新进展:单克隆抗体 分子靶点药物
一、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 5-HT3受体拮抗剂
肿瘤内科治疗药物的发展(一)
肿瘤内科治疗药物的发展(二)
肿瘤内科治疗药物的发展(三)
肿瘤内科治疗的水平
1.可根治的肿瘤(治愈率>30%)
3. 姑息疗效
滋养细胞肿瘤
肾癌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黑色素瘤
霍奇金病
子宫内膜癌
Burkitt淋巴瘤
前列腺癌
大细胞淋巴瘤
慢性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进入90年代以后肿瘤内科的新进展
·作用机制新颖的新药进入临床
抑制微管蛋白的解聚:紫杉类 (紫杉醇、泰素帝)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喜树碱类(伊立替康、拓扑替康) 分子靶点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STI-571、Iressa) 单克隆抗体:抗CD20单抗(美罗华)
抗HER2单抗(Herceptin) ·
根治术的结果
• 提高了恶性肿瘤的生存率 • 产生了错觉
··肿瘤外科治疗就是患肿瘤的器官切除术 ··强调根治,忽视器官功能 ··60年代出现超根治术,创伤很大,但 没有提高生存率
单一手术不能解决问题 综合治疗兴起
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
1895年 Roentgen 发现X线
1896年 Becquerel 发现放射性 1898年 Curios 发现镭 1920年 200千伏X线治疗机问世
布与所需治疗的病灶区(靶区)完 全一致。
放射生物的研究对放射线的作用 机制有了深入认识
• 改变放射治疗模式 • 放射增敏剂的应用 • 减少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 治疗手段之一,所有肿瘤患者的 70%左右需放疗。
放疗的局限性
• 放射敏感性和肿瘤细胞负荷成反比 • 肿瘤病灶内如果血供差,肿瘤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
头颈部癌
Wilms瘤
胃肠道癌
2.少数病人可能根治的肿瘤(治愈率<30%) 4.配合手术/放疗可提高治愈率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乳腺癌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肠癌
骨肉瘤
骨肉瘤
小细胞肺癌
软组织肉瘤
乳腺癌
部分卵巢癌
非小细胞肺癌
肝癌(动脉化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分级
— 开始深部X线治疗
20世纪40年代前
放疗设备简陋,性能低下, 对放射线作用机理缺乏认识, 使放疗效果未能充分显示。
20世纪50年代后
• 接触治疗机 • 深部X线治疗机 • 60Co远距离治疗机 • 各类加速器 • 后装近距离治疗
适用于任何部位的各种肿瘤
近年来放疗的新发展
· 计算机模拟的三维适形放疗 使放射线高剂量区在体内的分
进入90年代以后肿瘤内科的新进展
• 高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实体瘤恶 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 多药耐药基因的发现、生物和基因治疗的临床 应用
• 对肿瘤宿主的认识逐渐深入:肿瘤细胞免疫和 抑癌基因
进入90年代以后肿瘤内科的新进展
支持治疗加强
• 造血刺激因子(rhG-CSF、rhGM-CSF、 EPO)
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1. 影响微管蛋白装配、干扰有丝分裂中纺锤体 形成,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VCR、VLB、 VP-16、秋水仙碱和紫杉类
2.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阻止蛋白质合成:三尖杉 酯碱
3. 影响氨基酸供应阻止蛋白质合成:L-门冬酰 胺酶
三、直接与DNA结合,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石远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
肿瘤治疗历史的回顾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的确立
1894年Halsted发明乳腺癌根 治手术,使乳腺癌手术复发率由 58%~85%降至6%,形成外科治 疗恶性肿瘤的原则。
Halsted原则:
在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时,要 广泛整块切除肿瘤,包括周围 软组织、筋膜及肌一原则,在20世纪上半 期发展了各部位肿瘤的切除术
• 1905年 Wertheim→宫颈癌根治术 • 1906年 Grile →颈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 • 1908年 Miles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 1933年 Graham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 • 1935年 Whipple →胰腺癌根治术
较好: 有效率 50% 一般: 有效率 20%~50% 较差: 有效率 <20%如胰腺癌
下图CR为缓解率
化疗的适应证
1.造血系统恶性疾病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2.化疗效果较好的实体瘤 皮肤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
睾丸肿瘤、小细胞肺癌等。 3.实体瘤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后的巩固治疗。 4.局部晚期的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和乳腺癌,可先
化疗,以后争取手术。介入治疗可使肝癌、肾癌易于切除提高 治愈机会。 5.实体瘤已有广泛播散或远处转移,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放疗者。 6.实体瘤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或播散者。 7.癌性积液,通过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常使积液控制或消失。 8.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呼吸道、脊髓压迫或脑转移致颅内压增 高,常先用化疗以减小体积,减轻症状,再进行手术或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