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吸毒
随州青少年吸毒事例素材

随州青少年吸毒事例素材
周某,现年16岁,初中文化,吸毒史一年。
八岁时父母离异,其父又为他找后妈,后妈有一个比他小四岁的儿子。
由于其父常年在外跑车,对他缺乏关爱与教育,当他出现错误不能及时批评让他纠正。
周某在家经常辱骂后妈,欺负后妈带来的弟弟,后妈根本管不了他。
2008年7月,周某毕业于一乡村小学,由于无所事事,他很快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2009年9月,作为初二年级的他,在校不好好学习,经常旷课,不完成作业。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周某和三个朋友在一家网吧上完网后,经期中有吸毒朋友怂恿,周某开始吸毒,从此便开始了瘾君子的生活。
周某供述,他第一次吸毒完全是因为盲从,看见自己的朋友吸,自己觉得好玩耶跟着吸,谁知从此便上瘾。
为了得到吸毒费用,他先是谎称自己要交这样,那样的费用,从父亲那里骗钱。
随着毒瘾的加大,骗来的钱也不够用了,他先是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去卖,后来经常小偷小摸,2010年9月,周某在一所职业中学附近抢劫一名学生,持刀杀人,被警方当场抓获。
青少年禁毒知识_儿童禁毒知识问答(精选3篇)

青少年禁毒知识_儿童禁毒知识问答(精选3篇)青少年禁毒知识青少年禁毒知识_儿童禁毒知识问答(篇1)1、直截了当法:即坚定地拒绝引诱,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可以回应说:“吸毒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害,别给我。
”2、金蝉脱壳法:即当时情况不许可,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然后溜之大吉,例如可以回应说:“我妈让我买点菜,等会吧。
”或者借口说:“我要回家拿钱,迟点吧。
”3、主动出击法:即立刻提出建议,借以转换话题,打乱其思路,使之改变自己的意念。
例如可以回应说:“对不起,我不吸烟,我们一起去打场篮球吧!”4、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例如你的家人,或者拨打报警电话110,警察会迅速给予帮助的。
5、及时告知师长法:不要被毒贩的威胁所吓倒,因为真理在你这边,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例如可以说:“老师,校外有人堵我,非让我买摇头丸不可。
”青少年禁毒知识问答1、什么是毒品?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具有依赖性; (2)具有非法性; (3)具有危害性。
3、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吸毒者易染上哪些疾病?(1)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2)呼吸道疾病:肺颗粒性病变、肺纤维化、肺梗塞、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肺部感染。
(3)各种传染性肝炎。
(4)爱滋病与性病。
(5)感染性疾病。
皮下脓肿、蜂窝组织炎、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
(6)血管损害:局部动脉闭塞、坏死性血管炎、霉菌性动脉瘤。
青少年吸毒的表现是.

青少年吸毒的表现是.青少年吸毒的表现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家长、教师、社会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
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吸毒的表现,并提供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帮助方法。
第一篇:心理表现和人际关系的改变青少年吸毒后,心理表现和人际关系常常发生明显的改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1. 颓废情绪:吸毒后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消极、抑郁、焦虑等情绪。
他们可能经常感到无助、失望,对生活失去兴趣,并出现厌世的想法。
2. 学业下降:吸毒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他们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日常功课和考试成绩的下滑常常是吸毒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
3. 人际关系问题:吸毒的青少年往往会与家人、朋友产生矛盾和问题。
他们可能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与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社交圈子也逐渐缩小。
针对上述表现,家长和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提高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第二篇:身体表现和行为变化青少年吸毒后,身体表现和行为变化也是明显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1. 身体疲劳:吸毒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
他们常常表现出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长期吸毒还会导致体重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变差等问题。
2. 外貌改变:吸毒的青少年常常出现外貌方面的改变,如出现眼袋、皮肤粗糙、牙齿变黄等。
此外,他们可能也不再注重个人卫生,衣着不整洁,个人形象逐渐衰败。
3. 兴趣爱好改变:吸毒后的青少年往往对原本喜欢的活动和爱好失去兴趣,他们可能不再参与体育运动、音乐艺术等课外活动,而是更偏好与吸毒朋友相处,寻求刺激和满足。
针对上述表现,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主动与吸毒的青少年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想法。
此外,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联系当地的青少年成瘾康复机构或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治疗和康复方案。
预防青少年吸毒的措施

预防青少年吸毒的措施
1. 提供良好的教育:教育是预防青少年吸毒的基石。
学校和家
庭应该提供关于毒品危害的全面教育,包括毒品的种类、成瘾的后
果以及如何拒绝接触毒品。
通过增强青少年的意识和知识水平,他
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毒品的诱惑。
2. 加强家庭沟通: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地方。
父母应该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对
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建立一个开放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分享他
们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及时解决可能引发吸毒的问题。
3. 营造健康的娱乐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如
体育运动、艺术表演和社区服务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远离毒品的诱惑,还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与同龄人
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4.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社区和政府应该加强合作,建立支持青少年的网络。
这包括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提供职业指导和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5. 打击毒品犯罪: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加强执法力度,减少毒品的供应和流通。
通过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可以减少青少年接触毒品的机会,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吸毒。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发生。
这要求教育界、社会机构和家庭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关爱的环境,引导他们远离毒品的危害。
青少年远离毒品

青少年远离毒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青少年面临的诱惑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其中,与毒品相关的问题正成为青少年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青少年沉迷于毒品的后果不仅对他们个人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
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处于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由于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常常尝试一些新鲜的、刺激的事物。
而毒品作为一种刺激物,往往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必须从他们的内心出发,重塑他们的认知和价值观。
首先,青少年需要清晰地了解毒品的危害。
他们需要知道毒品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导致社会关系的破裂、学业的滑坡以及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通过教育和媒体宣传,青少年可以了解毒品对人体各个器官的伤害以及毒品对大脑和心理健康的危害。
只有经过正面教育,青少年才能真正意识到毒品的可怕之处,远离此类危险和诱惑。
其次,为了让青少年远离毒品,我们还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常常会被周围的影响所左右,他们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引导。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育、社会活动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追求成功和快乐的道路上保持健康和自由。
只有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年才能坚定自己的选择,远离毒品的诱惑。
此外,为了让青少年真正做到远离毒品,我们还需要提供一系列的预防和帮助措施。
其中,重点是提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青少年常常由于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而选择尝试毒品。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学校、社区和家庭等多个层面,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这些预防和帮助措施,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处理情绪和压力,从而远离毒品的诱惑。
最后,要想让青少年远离毒品,我们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青少年吸毒案例

青少年吸毒案例吸毒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青少年吸毒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青少年吸毒的案例,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警惕。
第一个案例是小明,他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由于家庭环境的问题,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接触到了毒品,并逐渐沉迷其中。
最终,他的学业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陷入了犯罪的泥沼。
小明的案例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第二个案例是小红,她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
在高中时,她因为学习压力大,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导致她情绪低落,无法排解。
于是,她开始接触毒品,以期能够忘却烦恼。
然而,毒品并没有解决她的问题,反而让她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小红的案例告诉我们,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及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不是逃避现实。
第三个案例是小杰,他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由于好奇心和对刺激的追求,他开始接触毒品。
刚开始,他觉得毒品能够让他感到兴奋和快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变得对毒品上瘾,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小杰的案例告诉我们,青少年应该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自己的未来。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吸毒的危害是多么严重。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多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毒品的宣传教育,让青少年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的侵害。
总之,青少年吸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努力。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甚至杜绝青少年吸毒的现象,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吸毒的案例

青少年吸毒的案例青少年吸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也对整个社会秩序和稳定构成威胁。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青少年吸毒的危害和影响。
小明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他原本是一个成绩优秀、家庭和睦的孩子。
然而,自从他接触了毒品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他开始逃课、和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经常晚归,甚至有过盗窃行为。
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
最终,他被学校开除,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她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
然而,她为了追求刺激和放纵自己,尝试了毒品。
毒品让她变得疏离、消沉,她开始与家人疏远,甚至不再和朋友交往。
她的身体状况也急剧恶化,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还有一个案例是小李,他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原本是一个热爱运动和学习的孩子。
然而,他在网上接触到毒品信息,好奇心驱使他尝试了一次。
毒品让他上瘾,他开始变得消沉、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了自残行为。
他的学业和运动能力也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和个人的崩溃。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青少年吸毒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远离毒品的诱惑。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监护,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总之,青少年吸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负起责任,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青少年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于青少年吸食毒品案例

关于青少年吸食毒品案例青少年是青春期的年龄段的人。
青春期是儿童转变成人角色的过渡时期,青少年一般是指自上初中到高中毕业,初中阶段:13-15岁、高中阶段:16到成年,要经历6年时间的中学阶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青少年吸食毒品案例【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少年吸食毒品案例篇1 吸毒诱因之一:无知好奇。
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
有位青年董某,听说毒品能让人舒经活络,便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
岂料,再也不能自拔。
最终,他为筹集毒资而抢劫出租车,被绳之以法。
由于对毒品的无知,有的女孩子听说吸毒可以减肥,竟信以为真,结果生命逝去的速度比体重减轻的速度还要快。
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等念头,一些青少年认为“我只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我不信它有那么神”、“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在悬崖边抬脚试探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北京的花季少女刘某,一向活泼好学,还是高三年级的团干部。
她知道自己的一位同学吸毒之后非常好奇,从打听同学吸毒后的感受开始,逐渐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最后,也尝试起吸毒。
第一次吸毒后,她的感觉并不好,她详细地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感觉。
但是,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她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
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辍学出走,为筹集毒资进了歌舞厅,直到被送进强制戒毒所。
吸毒诱因之二: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中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
毒品贩子为躲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陷阱,把青少年一个个拉下水。
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递烟、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
青少年常常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
毒贩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六亲不认,更何况牺牲少年儿童!广州的高二学生李某,无意间碰到原来的一个邻居,那个邻居其实是个毒贩。
李某被毒贩拖着进了饭馆,两扎啤酒下肚,二人无话不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故事、、 令我们寒心,令我们心碎……
【毒品,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是一个吃人不吐骨 头的白色恶魔 】
绝不要有第一次 “千万不要尝试毒品,只要有第一次,就 会恶魔缠身,难以摆脱。”在某戒毒所,阿虹 面对探望她的同学流下了忏悔的泪水。你可知 道,阿虹,这位美丽而憔悴的少女,曾是某省 体操大赛冠军即将保送进重点大学深造的幸运 儿,只因一念之差在朋友的引诱之下,她吸了 后来使她的人生之路走向毁灭的第一口。渐渐 地阿虹对学习对体操对其他事情失去了兴趣, 转而拿吸食毒品当作了最爱。阿虹吸毒上瘾了, 父母为她家财也消耗已尽,最后不得不强制将 她送进了戒毒所……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涕 泪横流,万蚁噬心,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感 觉,也第一次对毒品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恐惧。 请记住阿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的教训: 奉劝大家一句,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样,或是比 我更惨的话,吸毒,千万千万别去尝试第一次, 因为那不是你的意志所能左右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使,可我们不能自残羽 翼,堕落了自己,放弃了宽广的蓝天,成为一 个滴血的针尖上悔恨终生的天使 ……
她曾像一只受伤的小鸟
对象:小琴 23岁,19岁开始吸毒,现已成功戒毒 小琴是周炜接触的第一个青少年吸毒者,那时她刚结束强制戒毒回家。听 人说小琴的妈妈很凶,从不让外人进门。于是上门那一天,周炜特意带上了同 是女性、经验丰富的柴老师。那天凑巧,小琴妈妈不在,小琴一个人在家。看 到小琴的第一眼让周炜颇为惊讶,非常文静秀气的女孩子,身上有一种病态的 美,由于长得瘦小,显得特别年轻。周炜说,在现实生活中,像她这样的女孩 子正是风华正茂、众星拱月的季节。如果读书,现在应该大学毕业了。而她却 这样呆在家里浪费青春,实在令人痛心。 那时是冬天,屋里开着空调,周炜和柴老师热得流汗,坐上床上的小琴居 然裹着被子直发抖。当时周炜感觉她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可怜,无助。问她 现在想干什么,小琴竟脱口而出:想打针。此言一出可把周炜和柴老师吓了一 跳,两个人待在她家不敢走了。两个人一直坐到小琴妈妈回家。坦诚交流下来, 感觉小琴妈妈其实并不凶。不希望别人上门,是因为怕别人知道家里的隐私, 而她又是特别好面子的人。说到伤心委屈处,小琴妈妈失声痛哭。 考虑到小琴很有可能重新吸毒,柴老师和周炜要求小琴妈妈把她带到自己 工作单位,“贴身监护”。有一次周炜打电话过去,小琴坦承前几天曾“蘸过 酱油”(偶然吸毒),周炜心里万分紧张,嘴上还是苦口婆心地劝诫。又一次 打电话过去,小琴妈妈说小琴已经很久“没弄”了。听到这话,周炜一下子宽 心了许多。 3月上旬周炜从宝山路社工点转到彭浦新村社工点,但对小琴仍然十分牵挂。 令他放心的是,富有爱心和经验的柴老师在继续帮助这只“受伤的小鸟”。 前不久柴老师告诉周炜,小琴已经基本戒毒成功,人也胖了,像个阳光女 孩了!周炜听了一直高兴到现在。周炜说,成功戒毒是非常不容易的,小琴不 负众望,我们都为她高兴!
有我在 ---- 一位禁毒社工的 工作笔记
【迷失了方向的孩子们,不要逃避眼前的现实 了,不要沉沦于无知的迷惘之中了,有我在这 儿、、我做你们的指路标……】
我想救他却无能为力
对象:小俊 22岁,15岁开始吸毒,现在每天注射两次 昨天上午9时,周炜用马甲袋拎了个韩氏戒毒仪,迈开双腿往小俊家走去。 周炜很自信地说,他白天肯定在,吸毒的人白天一般没有精力活动的。满头大汗 赶到家门口,小俊奶奶说他跑了。原来刚才奶奶接电话时,小俊以为有人来抓他, 爬起来就逃。 小俊还在吸毒,并患有严重的肝炎。左右为难的是,戒毒所希望他治好了肝 炎再来戒,医院希望他先戒掉毒瘾再治疗,而小俊本人哪儿也不想去。他要自己 戒,他不相信自己随便就能死了。但周炜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前不久咨询权威医 生时,医生明确说,如果小俊出现并发症,“马上就要走人的”。 小俊15岁就开始吸毒了。周炜说,刚知道他15岁开始吸毒时,真吓了一跳, 太小了! 刚接触的时候,小俊对社工很抵触。在一次深谈后,小俊终于掏心窝了:除 了家人和你,别人都像躲瘟疫一样避开我。大哥,你给我一个月,我保证戒掉, 我才几岁啊!过不多久打电话给小俊妈,她张口就说,全是鬼话,越吸越厉害! 尽管从去年11月开始才做了半年多社工,但毒魔的可怕,周炜早已领教。 一会儿,小俊妈妈回来了。说起儿子,她几乎是哀求的口气:你们快点想想 办法吧,我真的要被他逼死了!天天要160元钱买毒品,不给就骂,这种日子怎 么过?! 周炜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小俊。为了设法给他治病戒毒,他几乎跑遍了上海 的戒毒机构,也跑了几家医院。但哪家都说不能收。 周炜说:“我想能不能给他特设一个病房呢?毕竟他的情况太特殊了。这样 下去,他只有死路一条。”
我希望她永远阳光下去
对象:小菊 23岁,16岁开始吸毒,刚解教回家,处于巩固期 快到中午的时候,随周炜去小菊家探望。小菊几天前刚刚从劳教所解教回 来。周炜说,劳教不失为强制戒毒的一种途径,但一旦恢复了自由身,如果吸 毒者缺乏自制力,很容易再一次滑入深渊,所以规定社工必须在3天之内与解 教对象接上头。周炜说,她第一天回来时没去成,不过我第二天就去了。这是 和毒贩、她过去的坏朋友抢时间,我希望她永远阳光下去。 就像周炜形容的那样,小菊看上去确实挺阳光,她身上不再有以往的戾气, 显得懂事、向上。她说她想找一份工作,苦一点不要紧,朝九晚五。她再也不 想回到过去地狱般的日子了!很难想象,她曾带邻居小女孩一起吸毒,最后被 双方父母关在屋子里,她们竟从楼上吊篮子下去买毒吸! 下午2时,周炜顶着烈日陪小菊去街道办低保。几天来观察到周炜确是一 片诚心,小菊向周炜讲了许多心里话。最让周炜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的是,小菊 说:她16岁时学男友吸了第一口毒,那时我什么也不懂,这不公平!
初一1班 李雪禅 1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珍 爱 生 命 拒 绝 毒 品 珍 爱 生 命 拒 绝 毒 品 珍 爱 生 命 拒 绝 毒 品
青少年模仿恶习步入“毒”途
吸毒,使无数人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吸毒, 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吸毒,使多少无 知的孩子死于非命,命丧黄泉……。吸毒造成的 危害,人们早已有目共睹,人人皆知。毒品已对 人类健康、人的生命,甚至国家的稳定构成重大 威胁。
借 毒 消 愁 愁 更 愁
阿珍是市区人,谁也想不到,今年17岁的她“毒龄” 竟已有两年多了。据阿珍称,是她那个畸形的家将 她逼上了这条路,据阿珍介绍,其父母在她13个月 大时便离异了,她被判随生母,后母亲再嫁时后父 嫌她累赘,便把她送给了市区一对结婚多年未曾生 育的夫妇(也就是她现在的父母)。阿珍承认,起 初养父母对她很好,吃的、穿的无不关爱有加。但 当她7岁时,养母生下了弟弟后,她又成了“累赘”, 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饭、打扫卫生、看管 弟弟等什么杂务都“承包”了。为此,阿珍不止一 次在夜里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温暖和 关爱,阿珍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对学习 也失去了兴趣。小学毕业后,她即跟着在歌舞厅认 识的朋友们离开了家。有一天她见几个朋友躲在一 个隐蔽角落里抽烟,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抽法很 奇特,于是她凑了上去,学着他们的样子狠命抽吸 了一口,她称,那一刻她感觉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 的“解脱”。上瘾后,因无经济来源,她便再也离 不开那些娱乐场里的“朋友们”了,因为只有和他 们在一起,她才能获得毒品来应付她日益强烈的毒 瘾。
参与禁毒斗争 构建和谐社会
不要让其再三相 “折”
生命因为有限, 所以珍贵, 因为有限, 所以请不懈努力
谢谢
周炜也替他们感到不公平。小俊和小菊, 一个15岁、一个16岁开始吸毒,就像一朵鲜 花,在刚刚绽放的时候就被毒魔无情摧折。 要是家长、学校、社会能让他们早早认识到 毒品的极大危害性,在他们走向不良少年第 一步时及早把他们拉回来,又如何会走到惨 痛的今天。 周炜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不外乎好 奇,恶友怂恿、激将,遭遇挫折等等。一开 始可能是“玩玩”摇头丸,以后几乎必然地 走向静脉注射,不能自拔。另一方面,独生 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过于脆弱也是一个危险因 素。小菊曾是一个优秀生,就因为换了学校 没人把她当优秀生了,心理落差之下竟自暴 自弃。周炜想通过本报告诉青少年朋友:千 万不要交坏朋友,千万不要吸第一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