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经典作品

丰富的人生历程
• 美国《前卫建筑杂志》读者意见调查,贝氏被以认是最有 影响力的建筑师。 第一本贝氏作品专书,由法国Hazan出版社发行,全书以 法文印行。 获法国荣誉奖。 1989 9月8日至11月29日,达拉斯美术馆为志庆麦耶音乐 中心启用,特举办小型贝氏作品展, 9月1日贝氏建筑师事务所改组贝氏Pei Cobb Freed&Partners Architects,简称PCF。 10月27日荣获日本艺术协会的“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 赏”。 11月至广西为中国银行庭园挑选用石。 1990 1月关闭在国总统密特朗在罗浮宫开馆两百 周年纪念会上,颁予获“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Pamela Dell"I.M.PEI-Design of Dreams"由芝加哥 Childrens Press出版。 荣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1994 3月与“百人委员会”团员一行二十人,访问 丰富的人生历程 中国大陆。 1995 Aileen Reid 所著“I.M.Pei”由纽约Crescent Books出版。 Michael Cannell著“I.M.Pei-Mandarin of Modernism” 由纽约Carol Southern Books出版。 1996 萧美惠译Michael Cannel的著作,"I.M.PeiMandarin of Modernism",出版“贝聿铭现代主义 泰斗”中文版,由台北智库文化出版。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
贝聿铭(Ieoh Ming Pei) (1917-)简介
美籍华人建筑师, 1917年4月26日生于 广州。初中就读上海 青年会中学,高中毕 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 中学,后来赴宾州大 学攻读,因为认为自 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 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 学院。努力吸收欧洲 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 1939年毕业。
贝聿铭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 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 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 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 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 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 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 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 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 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 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 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 雕塑作品加强的艺术性。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 计部分几乎均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统一。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 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贝聿铭被称为“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 秀的建筑家” 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 年 他获得了建筑界 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 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 年远赴美国留学 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1990年退休。 年退休。 年退休
香山饭店
建筑采取了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 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 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 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贝聿铭的设计的建筑介绍

贝聿铭的设计的建筑介绍
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一位著名的现代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美国纽约市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以简洁、现代为主要特点,建筑结构设计精密,外形简约而富有力量感。
他尤其善于利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进行设计,这样的特点在他的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上述两个著名的建筑外,贝聿铭还设计了很多世界著名建筑,其中包括香港的银河中心、卡塔尔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等。
银河中心是一座由4栋高楼组成的建筑群,是贝聿铭为香港规划的中心之一。
在这里,他把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现代建筑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建筑中间的一个高大的玻璃矩形体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周围的几栋高楼则则以不同的形态向外扩张,富有层次感。
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则是一座结合了穆斯林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建筑。
建筑中使用了很多穆斯林传统的建筑手法,如天窗、白色穆斯林拱门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建筑和材料,如倒悬的钢板、金属丝网等等。
整个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不仅赢得了建筑业内的赞
誉,也成为了周边景观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风格虽然简约、现代,但其实是极其复杂、精密的。
他将现代材料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使得建筑更富有人性化的特点,也
是他一直受到建筑界欢迎的原因之一。
建筑大师贝聿铭个人简介及作品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中国情缘贝聿铭一九三五年赴美国求学,之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整整七十八个年头。
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
他祖籍苏州,生于广州,所以他常对人称“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
他的夫人卢爱玲曾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
夫妇俩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
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
他们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中”字。
依次是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
女儿叫贝莲,也是典型的中国化的名字。
七十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中国探亲观光。
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
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多变的是我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东馆苏州博物馆香港中银大厦。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及其作品简介

贝聿铭作品——— 贝聿铭作品 日本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 别的是建 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 分都埋藏在地下, 分都埋藏在地下 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 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 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 建造方式。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 建造方式。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 创造一个 地上的天堂。 地上的天堂。 贝聿铭反复运用几何形的手法众所周知,他追求精致、 贝聿铭反复运用几何形的手法众所周知,他追求精致、洗炼 的造型达到极致。而这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 的造型达到极致。而这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 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术品, 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术品,必须在内部设计一些专门的空 间。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的安放、收藏环境等,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的安放、收藏环境等,贝 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 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例是展示和收藏问的空调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 借景与造园,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 借景与造园,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 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群山 美秀美术馆的的吊桥 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 群山 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予艺术及文学勋 年 章司令勋位 ※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 年 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年 ※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 年 艺术勋章 ※ 1993年,获美国乔治 布什总统授与美国 年 获美国乔治·布什总统授与美国 总统自由勋章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ppt课件

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
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 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 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 ,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 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
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依自己的
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
系攻读。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
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他
便先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
建筑专业。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
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这一
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
贝聿铭建筑大
师及其作品介
绍 • 苏州博物馆以白
根道夫与贝聿铭互相欣赏,相得益彰,合
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
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
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直
至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
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
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作为最
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
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
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
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 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 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 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 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 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建筑大师贝聿铭及其作品分析详解

伊 斯 兰 博 物 馆
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 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沙漠起源,是伊斯兰 建筑重要的一环,即光 与影的结合。伊斯兰建 筑是对阳光的回应。
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 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 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 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 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 风,最终在清真寺得到 启发。
剖 面 图
这座旋转楼梯最独到之处是它的每一级台阶的反方向设计,会让人有一 种空间颠倒的错觉。平淡的旋转楼梯一旦有了时尚的元素,也就不平凡起 来。
造型精美的旋转楼梯就像是一件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品,在上面行走也 成为了一种愉悦的享受。
这组大型的环形吊灯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而贝聿铭在设计初期就很肯 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形吊灯。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 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 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 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贝聿铭说:水是用来听的。在西部主展示区,他设计了水幕墙和荷花池, 按照他的设计,水从高处顺着凹槽往下流,水声淙淙。走进了又能细赏这 一抹绿意。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 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 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 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
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 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贝聿 铭第一次获奖是在一九五九年。 是他设计的美国丹佛市迈尔哈商 场获得美国建筑学会的荣誉奖。 同年,他为丹佛市一座新型建筑 物的设计又获该学会的功勋奖。 六十年代以后,他获得的奖项更 多,尤以八十年代为最。
建筑大师贝律铭作品分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分析

地下通道:
立面分析
西馆的延续
19度的模矩
丰富的南立面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西馆在建筑材料上的统一产生的和谐关系:东馆的 建筑物高度,保持与宾州大道上建筑物相同,东馆的外墙 采用与西馆相同的大理石,将所有暗色石安排在下方,淡 色石置于上方,东馆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的 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的巧妙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内庭的空间作用不同空间大小形状质感高低不断的变化各空间围绕展览馆的中心三角形中庭相互交融形成流动的联系的空间纵横交错的楼梯纵横交错的天桥纵横交错的平台动态雕塑动态雕塑动态的空间中庭的空间向四周和上方延伸它给各展览空间创造了变化和衔接给你的眼睛换个花样因为你会感到疲劳的不只是游客的脚还有游客的情绪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Leabharlann 建筑地理:面临的困境:
1、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 市,取得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2、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3、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4、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 活泼的空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1、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 轴线的尊重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2、等腰三角形产生的轴线与西馆 轴线的呼应 3、三角母体的使用及哥特式塔楼 产生纪念性,对罗马式的西馆进 行一种历史风格的延续 4、构造和材质的极端追求 5、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作品设计风格及特点: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 处环境自然融合。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 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 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博物馆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 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 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 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 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 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 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 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 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 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 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 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 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 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 系统,过 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 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 的顶棚系统所取代。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香港中国银行
• 一九八四年,贝聿铭 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 一座七十层楼,高 一百 米 的大厦。这是当时香 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 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 高建筑物。这固然因为 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 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 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 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 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 象征之一,应该让它 “抬抬头”。要显示出 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 中国的骄傲。
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
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
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
• 设计以“中而新、苏而新”的 设计理念,坚守“不高、不大、 不突出”是这座建筑最大特点, 集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博物馆。
• 新馆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 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 城市肌理相融合。
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
根道夫与贝聿铭互相欣赏,相得益彰,合
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
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
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直
至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
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
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作为最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肯尼迪图书馆
•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是一座倚海 矗立,黑白分明的现代化建筑。 是一套几何图形的组合,一个 圆台形体,一个似长方形,似 三角形的竖体,一个横长条体。 建筑主体上有一块大面积突出 的黑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白 建筑正面上,整座建筑造型独 特简洁,反差分明。
• 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 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 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 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 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一九 七九年是:“贝聿铭年,授予 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 奖章。”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美秀美术馆
•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 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 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 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 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 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 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 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到达此地 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 途。
• 美术馆的开掘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坡面和树 木生长,人们修了专门的隧道,并 搭建了一系列平台,用以减少对周 围水土和植物的影响。在美术馆的 填土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道防震 墙,墙高20多米,将地下二层的建 筑与山体岩石隔开,经过覆盖,几 年后山上的原始风貌已经恢复,自 然景观完好如初。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作品
• 1981年 - JP摩根大楼,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 1985年 - 威斯纳馆(Wiesner Building),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麻州波士顿 • 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 • 1990年 -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
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
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
任。其后的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
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
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
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
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年 - Harbor Towers •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 康乃尔大学,纽约州Ithaca •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 1976年 -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纽约州罗彻斯特 •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 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纽约州纽约市
• 建筑大师贝聿铭“封刀之作”的中国大陆苏州博物 馆新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这座被贝聿铭视为 “最心爱的小女儿”建筑物,以江南园林造景设计, 是贝聿铭在中国唯一的一座博物馆建筑,备受全球 建筑界瞩目,现已成为苏州新的景点。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苏州博物馆
• “在整体布局 上,博物馆新 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 的世界文化遗 产拙政园、全 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忠王府 融会贯通,成 为拙政园、忠 王府建筑风格 的延伸和现代 版的诠释。”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 高 二十一米 ,底宽 三十米 , 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 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 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 二千 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 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 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 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 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 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 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 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 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 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 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 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 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 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 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 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 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 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 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 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 结合”。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香山饭店
•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 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他以 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 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 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 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 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 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 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 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 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 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 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 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 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 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 自然美。
德国柏林 •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 • 2002年 - 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 2004年 - 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 2006年 -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
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依自己的
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
系攻读。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
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他
便先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
建筑专业。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
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这一
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 蒸日上之际,他的注意 力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 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 公共建筑物的设计。60 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 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 究中心”,可以说是他 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 开始。该中心外形简朴 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 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 峰,与周围的环境、色 彩相调和。美国《新闻 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 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 破性的设计”。
苏州博物馆
• 这是一座在 古典园林元 素基础上精 心打造出的 创意山水园, 由铺满鹅卵 石的池塘、 片石假山、 直曲小桥、 八角凉亭、 竹林等组成, 既不同于苏 州传统园林, 又不脱离中 国人文气息 和神韵。
贝聿铭建筑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作品
• 1956年 -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 •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Boulder •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加拿大蒙特利尔 •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学中心,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 •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州 雪城 • 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第安纳州 哥伦布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苏州博物馆
• 苏州博物馆以白 色粉墙为主色调, 以此把该建筑与 苏州传统的城市 机理融合在一起, 但是,那些到处 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 坡顶和窗框被灰 色的花岗岩所取 代,更好的统一 了色彩和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