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ppt课件 (共71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ppt课件  (共71页)

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
历史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 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 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 色彩。
Hale Waihona Puke 传记的种类: 自传 小传(略述事迹)
• 四书: •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六经:
• 《诗》、《书》、《礼》、《易》、《乐》、
《春秋》
• 六艺(技能): • 礼、乐、射、御、书、术 • 六义: • 风、雅、颂、赋、比、兴
记里鼓车
张衡(78——139)东汉著名 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字平子, 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 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 都颇有建树。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 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 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评传 别传(与正传(本传)相对的传记,往往是对正传的补充。 外传(记述人物正史(正传)外遗闻逸事)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 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 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 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 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 汉书》、陈寿《三国志》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 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 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 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张衡传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3课 张衡传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4

4制
①其牙机巧制(形制,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一词多义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教 的庙宇)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应验)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3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实词: 疾:痛恨。 目:使眼色。 不轨:不遵守制度法 令。 下车:官吏初到任。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 请求辞职。
虚词: 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成为)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动词,做)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介词结构后置句)
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了张衡的政治才干? 一是说明《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遂上疏 陈事,讽议左右,但阉竖谗之,衡常 思图身之事 , 以为 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这表现了张衡忧国忧 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记述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治 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 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 现其政绩卓然。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矫尚之 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 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 而作《思玄赋》。
古代有关官职变迁的词语 行:去应荐。 辟:征召。 就:就任,就职。 召:征召。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用一定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迁:迁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精品教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精品教学案(附答案)

第13课张_衡_传(一)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从强盛渐趋衰落的时代。

这期间,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又相互勾结,他们各谋私利,竞相奢华,亲戚攀援,贿赂公行,诈伪丛生,政治十分昏乱。

东汉政权为了加强统治,把谶纬迷信思想与封建经典结合起来,制定了一整套庸俗经学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统治理论,目的是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

针对这种现实,张衡曾勇敢地给皇帝上书。

本文中张衡的为官与科技成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二)常识链接Ⅰ.文学常识《后汉书》《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196年的史事。

《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晔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Ⅱ.文化常识1.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太学: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汉代始设于京师。

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张衡传》课件84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张衡传》课件84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
浑 天 仪
地 动 仪
记里鼓车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 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 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 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 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指南车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 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 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有《张河间集》。
张衡《二京赋》赏析
《二京赋》是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二京赋》是《西京 赋》与《东京赋》的合称。 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后汉书·张衡传》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 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 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这两篇赋的体制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 色。除了像它以前的事类赋一样,铺写东西南北所有以 及宫室、动植物等等外,还写了许多民情风俗,像《西 京赋》里写了商贾、游侠、骑士、辩论之士以及角抵百 戏杂技幻术等,《东京赋》里写驱逐疫鬼的大傩、方相 等,都有极其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描写。
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河
南南阳西鄂人。在文学、艺术、地震
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
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曾两度担
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
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
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他设计的
“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震仪要早
1700多年。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
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部分
第二自然段小结
本段主要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的 成就,包括科学发明 和理论著作 两部分。
张衡上通天文,下穷地理, 精于历算,擅于机械,在天文、 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 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绘 画、诗赋方面也成绩斐然,难怪 郭沫若说:“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 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的。”

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1】

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1】
• 从容:古今异义,古举止稳重;(行动举止) • 交接:古:交往接触;今:连接;相接;移交和接替
举孝廉:(被)举为孝廉,被动句。(见注释11) • 不行:没有去(应荐)。——不行:古今异义 • 连辟(bì)公府:屡次(被)公府征召。辟,召。公府,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被动句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永元 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三被公官署召请, (他)也不去应召。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 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 再转复为太史令:转任两次,又做了太史令。第一次由太 • 史令转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转任太史令。 • 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当世,指权臣大官。 • 徙:迁升,提拔。
顺帝初年,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 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 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 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 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官府特地召请(张衡) 任命他为郎中,后两次升迁做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 乃:于是,就。 • 研核:研究考验。 • 妙尽璇机之正: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 机巧:指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 • 致思:用心思。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 阴阳:指日月运行。 • 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 公车特征(之):公车特地征召(他)。公车,汉代官署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Word版含解析.doc

第13课张衡传造机巧,浑天望万里;著文章,二京名千秋。

他是科学家,在科学上成就非凡,有地动仪、浑天仪,研究过阴阳历算;他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他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

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①访亲南阳,与主人谈南阳名胜。

主人道:汉张衡故里,至今存有张衡墓。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名人——张衡张衡是东汉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研究过地理学,计算过圆周率,是写赋名手,也是有影响的画家。

他制造的浑天仪,打破了传统天体说;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张衡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施政有方的政治家。

永和初年,张衡曾经出任过河间相,历经三年,为百姓所称道。

他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他常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

”为此,他多次婉拒朝廷征召。

安帝慕名求贤,由公车特征张衡,授命他为郎中,又迁官太史令。

张衡在朝廷供职期间潜心研究天文、阴阳、历算,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他做官期间,不趋附权贵,所任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也不在意。

同时,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且有毅力,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运用角度]“品格”“毅力”“理想”等。

⊙运用示例没有掌声,没有喝彩,生活在风雨中,生活在挫折里。

这,就是成功了的英雄;在逆境中走过的人,才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去奉献,他们是伟大的。

张衡的背后是什么?成功!只要说起张衡,人们就会想起他发明的比欧洲早1 700多年的地动仪。

可你是否知道,张衡是天文学家的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家、画家,真可谓是饱学多识,才华横溢。

那么张衡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逆境,就没有成功!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这固然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4 张衡传 课件(35张)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4 张衡传  课件(35张)

(2)举孝廉不.行. 古义:_不__去__应__荐___。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_特__地__征__召___。
今义:事物的特点标志等。
(4)寻其方.面. 古义:_方__向___。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5)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_官__吏__初__到__任___。 今义:从车上下来。
(2)张衡一到任,就治理严厉,整顿法令制度,暗中查知奸党 的姓名,同时收捕,于是举国上下都肃然敬畏,人人都称赞他政 事处理得好。
3课后.拓展作业
点击进入
启示:张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刻苦钻研的精神,谦虚谨 慎、勤学不倦、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2课堂.巩固演练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文:写文章
B.精思傅.会.
傅会:附和迎合
C.其牙.机.巧制
牙机:枢纽和机件
D.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第四单元 古代传记
第13课 张衡传
1课前.识记基础
2课堂.巩固演练
3课后.拓展作业
1课前.识记基础
一、容易读错的音
属.文( 逾.侈.( 邓骘.( 篆.文( 驿.站(
zhǔ ) yú )( chǐ zhì ) zhuàn ) yì )
连辟.公府( bì ) ) 讽谏.( jiàn )
不徙.( xǐ ) 蟾.蜍.( chán )( chú ) 合契.( qì )
5.对下列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⑦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A.①②/④⑥⑦/③/⑤ B.①⑤/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③/⑦ D.①/②④⑥⑦/③/⑤ 解析:选 D 类型为:判断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张衡传造机巧,浑天望万里;著文章,二京名千秋。

他是科学家,在科学上成就非凡,有地动仪、浑天仪,研究过阴阳历算;他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他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

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课内素材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名人——张衡张衡是东汉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研究过地理学,计算过圆周率,是写赋名手,也是有影响的画家。

他制造的浑天仪,打破了传统天体说;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张衡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施政有方的政治家。

永和初年,张衡曾经出任过河间相,历经三年,为百姓所称道。

他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他常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

”为此,他多次婉拒朝廷征召。

安帝慕名求贤,由公车特征张衡,授命他为郎中,又迁官太史令。

张衡在朝廷供职期间潜心研究天文、阴阳、历算,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他做官期间,不趋附权贵,所任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也不在意。

同时,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且有毅力,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运用角度]“品格”“毅力”“理想”等。

⊙运用示例没有掌声,没有喝彩,生活在风雨中,生活在挫折里。

这,就是成功了的英雄;在逆境中走过的人,才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去奉献,他们是伟大的。

张衡的背后是什么?成功!只要说起张衡,人们就会想起他发明的比欧洲早1 700多年的地动仪。

可你是否知道,张衡是天文学家的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家、画家,真可谓是饱学多识,才华横溢。

那么张衡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逆境,就没有成功!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这固然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但最主要的是他具有严谨的学习方法和顽强的毅力。

他呕心沥血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表现在他以后的科学研究上。

在他开始制作候风地动仪时,曾遭到一些人的讽刺,但他毫不动摇,终于制成了地动仪。

其实,纵观古今中外,诸多成功,哪一项不是在逆境中奋发,哪一项不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的结晶呢?且从容且淡静——读《张衡传》有感范晔的《后汉书·张衡传》中,谈到张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好个“从容淡静”,这是一种理想的心态,天下举凡成就卓越者,莫脱得了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大境界。

何谓从容的心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一种从容;“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一种从容;“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是一种从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从容;“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一种从容……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

只有从容,才能临危不乱;只有从容,才能举止若定;只有从容,才能化险为夷;只有从容,才能宠辱不惊;只有从容,才能风云在握……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需要“从容淡静”的心境。

唯有从容淡静,才能活出潇洒、活出自由、活出旷达。

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终生仕途黯淡,但他以从容的心态,“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令万世敬仰,成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狂歌五柳前”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决然归隐田园,“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诗意地栖居在这个纷扰繁杂的世界里的一片净土上,淡泊宁静,其从容风度冠绝古今。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身贬荒凉瘴疠之地,过着囚徒般的生涯,仍能孤身一人泛舟畅游赤壁,“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从自己的灵魂里分化出一个客人,与自己畅谈人生哲学,留下了前后《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华章。

……他们是生活的成功者,因为他们拥有了一份且从容且淡静的心境。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问天下所疾恶..者疾恶:痛恨坏人B.衡乃诡对..而出诡对:不用实话对答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D.视事..三年视事:官员到职工作解析:A项,疾恶:痛恨。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解析:B项,均为介词,都为“用”之意。

A项,表比较,比/表范围,在……方面;C项,动词,征召/动词,应验;D项,表顺承,接着/介词,凭、靠、根据。

答案:B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用作名词,全部)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C.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用作状语,当时)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解析:A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答案:A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拜郎中..B.公车特征C.时国王骄奢..淡静..,不遵典宪D.常从容解析:A项,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B项,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C项,骄奢,古今意义相同,都是“骄横奢侈”。

D项,从容,古义:稳重,举止得体;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答案:C5.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解析: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B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句子时,注意找出句子中的文言知识点,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第(1)句的翻译点是被动句,注意“举”“辟”的翻译;第(2)句的翻译点是“奇”的活用;第(3)句的翻译点是宾语前置。

答案:(1)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不去应召。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3)自从有书典记载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件事。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蔡邕传范晔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①驯扰②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迁议郎。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文字。

灵帝许之,邕乃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

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有删节) 【注】①菟:同“兔”。

②驯扰:顺服,驯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B.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C.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D.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解析:“不寝寐者七旬”是一个主谓结构,意思是“七十天不卧睡”,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据语境,兔子是呆在草屋旁边,“有菟驯扰其室傍”是一个结构,不能断开,再排除C项。

答案:B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党:“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

二者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乡族朋友。

B.“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C.“族人”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族”和“人”组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人”。

“族”,灭族,古代一人犯罪而诛灭其整个家族成员的酷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