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合集下载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PT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PT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 PT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 PT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 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于物质中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4、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
碱能跟酸发生反应
CuSO4
类别:盐
蓝色沉淀
2NaOH + CuSO4 =Cu(OH) 2 ↓ +Na2SO4
碱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
5 、氧化物的化学通性: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 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叫酸性氧化物。
酸 酸性氧化物+水
含氧酸


化 物
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2、根据酸根 离子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硫酸盐:CuSO4、K2SO4 碳酸盐等:Na2CO3、CaCO3
分 类
可溶性盐: NaCl、Na2SO4 3、 难溶性盐: AgCl、CaCO3、BaSO4
正盐: NaCl、Na2CO3 4、 酸式盐:NaHCO3、NaHSO4
碱式盐:Cu(OH)2CO3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 PT
结论: (1)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或多种单质;
不同元素间可以组成一种或多种化合物。 (3)同样的几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元素 之间按一定的规律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形成各 种各样的化合物。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 PT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b.多数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CO2 + H2O ==== H2CO3
c.能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 CO2 + CaO ==== CaCO3
Ⅲ.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CO、H2O不是酸性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提醒: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关系:

按是否含氧 元素:
含氧酸H2SO4、HNO3、H3PO4(磷酸)
H2பைடு நூலகம்O3
无氧酸HCl、H2S(氢硫酸)
一元酸HCl、 HNO3
按电离氢离子 数目:
二元酸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H3PO4
按挥发性: 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
碱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从碱性强 弱分
……
可溶碱NaOH、KOH、Ca(OH) 2、 Ba(OH)2、NH3·H2O
2.说出实现各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
3.由上述关系图试分析氧化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4.探究:K2O属于上述哪类物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反
应呢?试举出两例。
推测:下列能与SO3反应的是
A.CO2
B.CaO
C.H20
D.Ca(OH)2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3.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化合态 二、物质的分类 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
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 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食物的可存放时间和适宜存放温度
运用分类的实例
分类的好处
为了更全面认识、了解物质世界、研究物质世界: •认识同类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相似性:以点带面、模仿判 断、举一反三、使知识条理化; •找到不同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差异和规律--逻辑推理、由此 及彼,使知识系统化; •创新视角、发现规律、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件
〖问题1〗物质分类的依据
元素
物质是否由同 一种分子组成
单 是否由同种 质
纯 元素组成

? 物

? 质

化 合 物


被分散物质
? 颗粒的大小
溶液
浊液
胶体
根据化合 物的性质
?酸、碱、பைடு நூலகம் 氧化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 状态下是否导电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2)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4、物质分类的应用:预测同类别物质的性质等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当堂检测】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归纳总结:将下图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用线连起来。
金属
非金属
碱性氧 化物

酸性氧化 物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中的十个方程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课堂小结】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分类的依据
分类方法
3、几个新概念
(1)游离态与化合态
思考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 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结论: 酸性氧化物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非金 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 元素与物质分类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  元素与物质分类

• 3 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 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 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盐类 D. 非金属单质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性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2NaOH + CuSO4 =Cu(OH) 2 ↓ +Na2SO4
H2SO4
类别:酸
试管发热
CuSO4
类别:盐
蓝色沉淀
碱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
酸 盐酸

AgNO3
盐 NaCl 金属 Fe 碱
Ca(OH)2
用简图表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金属 盐 盐 和 金 属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 盐 和 氢 气

碱+盐
盐+水

酸+盐


两种新盐
1、每组物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 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中的组成规律,将这 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A.NaCl KCl NaClO MgCl2
B.HClO3 KClO3 Cl2 NaClO3
只有NaClO 不是盐酸盐 只有Cl2中化 合价为0价 其 余为+5价 只有HCl不是 含氧酸
(6)Mg+H2SO4
(8)Na2CO3+HCl (10)NaCl+Cu(OH)2 (12)CaCO3+NaCl

1. 下列物质中,碳元素全部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 A. 碳酸钙、石墨、二氧化碳 B. 金刚石、石墨、C60 C. 一氧化碳、金刚石、碳黑 D. 碳酸氢钠、甲烷、金刚砂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存在形态只有两种:化合态和游离态 B. 同一元素,呈化合态时,其化合价一定比游离态时高 C. 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物质 D. 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表现的存在形态一定不同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说课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说课课件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提供理论 支持。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 掌握元素与物质的基本概 念和分类方法。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元素与物质分类的意 义和应用。
实验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 身体验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过程,加深理解。
利用物质。
鲁科版化学必修1是高中化学的 起始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学
科素养和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01
掌握元素与物质分类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02
学会运用物质分类方法 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03
04
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 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 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 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 论、主题辩论、化学竞赛等力。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鲁科版化学必修1教材. 山东科学 技术出版社, 2020.
[3] 李四. "物质的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8 (2021): 45-48.
丰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 件、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参加培训、研讨等活动,不断提 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05 教学反思与展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 度
在教授《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这一章 节时,我注意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 要适中。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 过多的内容可能会造成理解困难;而 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过于简单的知 识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准 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件(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件(第二课时)

4、胶体的分类(知道) 气溶胶:烟、云、雾
根据分散 剂状态分
液溶胶:Fe(OH)3胶体、
AgI胶体
固溶胶:有色玻璃、 烟水晶
烟 水 晶
有 色 玻 璃
气溶胶
晨雾

白云
5、胶体的用途:(了解)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 程,保肥作用。
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
利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 应用: 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2)聚沉: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 胶体聚沉实验 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适用于液溶胶)
胶体聚沉的方法:(掌握) a、加入可溶性酸、碱、盐溶液 方 法 b、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c、加热或搅拌胶体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 形成的混合物
2.分散剂: 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3.分散质: 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 分类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 依据: 直径大小进行分类。
分散系 类别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00nm
三、胶体
1、定义: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知识点击
(课后自学了解)
胶体电泳实验
1、电泳:
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
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胶体微粒带 结论: 有同种电荷。但胶体本身显电中性 胶体 粒子 带电 规律
带正电: 金属氢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土壤胶粒、硅酸胶粒 不带电: 淀粉胶体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优质课件PPT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优质课件PPT

(4)Zn+H2SO4 (6)Mg+H2SO4 (8)Na2CO3+HCl (10)NaCl+Cu(OH)2 (12)CaCO3+NaCl
2020/12/9
16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根据提供的试剂, 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发生的反应:
单质: Fe、 木炭、氧气 氧化物: CaO、 CuO 酸(稀):HCl、 H2SO4 碱溶液:NaOH、Ca(OH)2 盐溶液:NaCl、 Na2SO4 、AgNO3、
CuSO4、 CaCO3
指示剂:石蕊试液
2、归纳总结:将下图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用线连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2 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答案】 C
5.将(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分类用短线连起来。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 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 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 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 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的通性。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2)元素的化合价: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 ,在化合 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 代数和 为0。
1.一种物质经测定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为纯 净物吗?
【提示】 不一定。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 如氧元素组成O2和O3,二者形成混合物。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2.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 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丙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2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解析】 A项,甲(H2SO4)与乙(Na2SO4)、乙与丙、丙 与丁之间不反应;B项,丁(HCl)不能转化为乙,且甲与乙、 乙与丙、甲与丁之间不反应;C项,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不 反应;D项,Fe与CuCl2、Zn与CuCl2、Zn与HCl、Fe与HCl 之间能反应,且HCl与CuO或Cu(OH)2等反应可转化为 CuCl2,符合题意。
归纳 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 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 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 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 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 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质
Cl2
化合物
HCl NaClO NaCl KClO3
二、物质的分类
科学分类—分类研究—找到规律—把握本质和联系
1、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物质 混合物
金属 单质 非金属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溶液 浊液
盐 电解质 非电解质
胶体
酸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 CO2、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联想 质疑
胶体
清晨当太阳升起时,你漫步在茂密的森林 里,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林木的枝叶铺洒 在地面上.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美丽的 景象吗?
在晚上,当你打开手电筒时,会看到一道” 光柱”射向天空或射向远方,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1、下列物质中,属于胶体的是(
C)
A、冰水混合物
B、纯净的盐水
C、新鲜的豆浆
D、石灰浆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D) A、有丁达尔现象 B、有聚沉现象
C、有电泳现象 D、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100nm 3、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溶质微粒大的是(A)D
1、丁达尔现象
----鉴别胶体与溶液
形成原因: 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
云、雾、烟都是胶体
2、电泳现象 直流电下,胶体微粒向某一电极移动
形成原因: 胶体微粒是带电微粒
胶体微粒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胶体稳定的
能较强地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
主要原因
-----电泳电镀、静电除尘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
外观
<1nm 1--
均匀 10均0n匀m
透明
透明
>100 nm
浑浊
分散质的微粒 分子、离子
分子或离子 的集合体
更多分子或离 子的集合体
稳定性
稳定
比较稳定
不稳定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A、丁达尔现象
B、电泳
C、聚沉
D、渗析
4、下列分散系中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C)
A、烟雾
B、豆浆
C、蒸馏水
D、鸡蛋清溶液
5、向红褐色的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其现象 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然后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混 溶液 合 悬(乳)浊液 物
胶体
由 一种或几种 物质(分散质)
分散到另 一种 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
这样的混合物统称为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
几种常见的分散系
(根据分散质颗粒大小分类)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
1nm 1-100nm之间
100nm
外观 均匀、透明 比较均匀、透明 浑浊
分散质的微粒 分子、离子 分子或离子 更多分子或离 的集合体 子的集合体
稳定性 稳定
比较稳定 不稳定
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 亮的光区,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的原因: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400-700nm)散射 而形成的。
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自然界中的云、雾、烟尘都是胶体,
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分散剂是空气。
2、电泳
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
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想一想:为什么胶体比较稳定?
应用:1、电镀 2、静电除尘
3、聚沉
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盐时,胶体形成沉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分散质
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混合物
分散剂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第1 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是物质的_基__本__组__成__成__分___,物质是由_元__素__ 组成的。 2、元素在物质中常以_游__离__态___、_化__合__态__两种形态 存在。 3、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呈现_不__同___的价 态。
氯元素
游离态 化合态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
外观
溶液
胶体
<1nm 1--
均匀 10均0n匀m
透明
透明
浊液
>100 nm
浑浊
分散质的微粒 分子离子
分子或离子 的集合体
更多分子或离 子的集合体
稳定性
稳定
比较稳定
不稳定
滤纸 半透膜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透过 透过
透过 不透过
不透过 不透过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3、聚沉 可溶性盐 加热、搅拌
电荷中和-----聚集-----沉淀 豆浆制豆腐时加入石膏
4、渗析 半透膜: 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渗析:分离、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解释:
盐中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胶体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 分散质聚集成教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SO2、SO3等。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NaO、
CaO、CuO等。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
金属
非金属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共2 3张PP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