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

合集下载

铅锌选矿尾矿治理工程方案

铅锌选矿尾矿治理工程方案

铅锌选矿尾矿治理工程方案一、尾矿的特点与问题铅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主要包括废石、砂板矿、硫化渣、尾砂等。

这些尾矿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既包含了有价值的铅锌矿物资源,又含有一定的废弃物,且含有大量氧化铁、硫化铁等有害物质。

如果将这些尾矿乱放或者不加以合理治理,将严重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目前,铅锌尾矿的主要问题有:1.尾矿占地面积大,无法有效利用。

2.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硫化铁等化学成分,对环境造成污染。

3.尾矿中仍含有未完全提取的有价值的铅锌矿物资源,未进行全面利用和回收。

以上问题都需要通过科学的工程方案来进行解决。

二、尾矿治理原则在进行铅锌选矿尾矿治理工程方案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治理的原则:1.资源化利用。

尽量利用现有尾矿中的有价值金属矿物资源,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2.减量化处理。

对废石、砂板矿等进行合理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友好。

尾矿治理工程需要保护周围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尾矿治理工程方案设计1.尾矿的分选针对尾矿中含有未完全提取的有价值的铅锌矿物资源,可以通过重选、浮选等方法进行分选,将有价值的矿石资源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尾矿的填埋处理对于废石、砂板矿等无价值的尾矿,可以进行填埋处理,将其处理成符合环境要求的填埋土,同时对填埋场进行监测和管理,以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3.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对于尾矿中含有铅锌矿物资源的部分,可以通过化学浸出、冶炼等方法进行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4.环境保护在进行尾矿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对环境的保护。

采取合理的防护和监测措施,确保尾矿处理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四、尾矿治理工程实施1.技术设备的选用对于尾矿分选、填埋处理、资源化利用等工序,需要选用合适的技术设备,以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需要选择高效、环保的设备,以满足尾矿处理工程的要求。

2.工程布局设计尾矿治理工程的布局设计需要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合理选择工程场地,确保尾矿处理过程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最小。

铅锌矿的环境影响与治理对策

铅锌矿的环境影响与治理对策

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振动等,会干扰土壤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生态平衡。
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会污重金属离子,对水体造成污染
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沉积在河床、湖泊等水体中,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重金属离子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人类健康
铅锌矿的环境治理对策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降低土壤中铅锌浓度
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吸收铅锌,减少土壤污染
采用隔离技术,将污染土壤与未污染土壤隔离,防止污染扩散
采用监测技术,定期监测土壤中铅锌浓度,及时调整治理对策
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降低重金属浓度
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如果不妥善处理,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铅锌矿开采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铅锌矿开采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周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铅锌矿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土壤污染: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会污染土壤,影响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
空气污染: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粉尘和有害气体,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会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
生物多样性破坏: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水污染: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铅、锌、镉等,这些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水质和生物生存。
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受污染的水体
生态屏障:建立生态屏障,防止污染物扩散和迁移

铅锌矿环境治理策略与措施研究

铅锌矿环境治理策略与措施研究

铅锌矿环境治理 措施
采矿区治理措施
采矿区污染源控制:减少废气、废水、废渣排放 采矿区生态修复:恢复植被、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采矿区污染监测:建立污染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污染情况 采矿区污染治理技术研发:研发高效、环保的污染治理技术
选矿区治理措施
采用先进的选矿技术和设备,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 对选矿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对选矿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对选矿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标题
生态破坏:铅锌矿开 采过程中会对矿区周 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 坏,如植被破坏、水 土流失、生物多样性 下降等,影响生态环
境的平衡和稳定。
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铅锌矿开采对环境 的影响:土壤污染、 水污染、空气污染 等
铅锌矿开采对健康 的影响:铅中毒、 锌中毒等
铅锌矿开采对生态 的影响:破坏植被 、破坏生物多样性 等
企业增加环保投 入,提升环境治 理水平
鼓励社会资本参 与,拓宽环境治 理融资渠道
创新金融产品, 提供多元化的环 保融资服务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制度保障
铅锌矿开采对社会 的影响:影响经济 发展、影响社会稳 定等
治理对生态和经济的贡献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标题
水污染:铅锌矿开采 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 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 子,如铅、锌、镉等, 这些重金属离子会污 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影响水质和人体健康。

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的指南

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的指南

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省环境保护厅二〇一三年元月目录前言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1.2适用围1.3省铅锌采冶废渣污染场地污染现状1.4含铅锌废渣污染场地重金属迁徙原理1.5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1.6原位修复目标:第二章适用围2.1铅锌废渣污染危害及生态环境破坏2.2指南适用围第三章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3.1指导思想3.2编制依据3.2.1相关法律、法规3.2.2技术标准3.2.3 相关规文本、文件依据3.2.4相关规3.3实施原则第四章原位修复的目标第五章工程容和技术措施5.1工程容5.2原位治理流程5.3工艺线路5.4环境监测5.5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标准分级和标准值5.6污染区分类5.7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技术确定及设计5.8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措施5.9附属工程5.9.1观测井5.9.2渗滤液收集池第六章招投标及施工组织管理6.1项目的招投标6.2施工组织管理6.3工程环境监理6.4施工管理第七章工程验收7.1工程验收7.2验收时间7.3验收依据7.4验收组织第八章投资概算编制8.1投资概算编制依据8.2投资概算编制格式8.3实施方案编制格式8.4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实施指导价附件1省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及堆场土地再利用工程围表附件2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容附件3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分级、标准值汇总表附件4各污染区划分及技术措施表附件5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措施一览表附件6植被推荐表附件7植被恢复措施表附件8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综合技术措施表附件9观测井剖面图附件10观测井平面图附件11 观测井立面图附件12预算编制格式附件13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格式附件14投资强度控制表前言由于我省矿产资源丰富且历史上长期采用传统采冶工艺,由此形成的巨大且类型多样的重金属废渣经扩散对周边土壤、水体等形成严重环境污染风险,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是我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铅锌矿废土修复与生态建设技术

铅锌矿废土修复与生态建设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云南某铅锌矿废土修复项目:采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效降低了土壤 中的重金属含量。
湖南某铅锌矿废土修复项目:采用 综合修复技术,实现了矿区的生态 重建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典型案例
美国:圣路易斯河口铅锌 矿废土修复项目
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铅 锌矿废土修复项目
加拿大:萨德伯里铅锌矿 废土修复项目
技术推广价值
铅锌矿废土修复 与生态建设技术 的推广,有助于 改善环境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
该技术的推广应 用,可以降低企 业生产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促 进企业可持续发 展。
铅锌矿废土修复 与生态建设技术 的推广,有助于 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
该技术的推广应 用,可以带动相 关产业链的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 少水资源浪费,保护地下水水质
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植被恢复: 选择适宜 的植物种 类,恢复 植被覆盖
土壤修复: 改良土壤 结构,提 高土壤肥 力
微生物修 复:利用 微生物降 解污染物, 改善土壤 环境
动物恢复: 引入有益 动物,恢 复生态系 统的生物 多样性
生态工程: 采用生态工 程措施,如 湿地、生态 廊道等,提 高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和 抗逆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环境
原理:通过生 物的代谢活动, 将污染物转化
为无害物质
优点:环保、 经济、可持续
应用:已在多 个铅锌矿废土 修复项目中得 到应用,效果
显著
生态建设技术在 铅锌矿废土修复 中的应用
植被恢复技术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如耐旱、耐瘠薄的植物。

铅锌矿尾矿处理与环境综合利用

铅锌矿尾矿处理与环境综合利用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尾矿处 理效率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 大研发投入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明确尾矿处理 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和完善尾矿处理 的标准体系,确保尾 矿处理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确保尾矿处理符合法 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 展尾矿处理与环境综合 利用的研究和开发,提 高尾矿处理的技术水平 和效果
铅锌矿尾矿处理的 主要方法
筛分法:利用筛分设备 将尾矿中的粗粒和细粒 分离,实现粗粒再利用, 细粒填埋或堆放。
磁选法:利用磁选设备 将尾矿中的磁性矿物和 非磁性矿物分离,实现 磁性矿物的再利用。
重选法:利用重力作 用将尾矿中的重矿物 和轻矿物分离,实现 重矿物的再利用。
浮选法:利用浮选设备 将尾矿中的有用矿物和 脉石矿物分离,实现有 用矿物的再利用。
保护环境:减少尾矿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回收:回收尾矿中的有价值元素,提高资源利用率 安全保障:减少尾矿堆放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经济效益:通过尾矿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早期:尾矿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尾矿处理,采用堆存、填埋等方法 20世纪80年代:研发出尾矿干排、浓缩、脱水等技术 21世纪初:发展出高效、环保的尾矿处理新技术,如生物处理、膜分离等 目前:尾矿处理技术不断创新,朝着高效、环保、经济、安全的方向发展
化学沉淀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尾矿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化学浸出法:利用化学试剂将尾矿中的有害物质浸出,再进行处理 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将尾矿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光化学法:利用光化学反应将尾矿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原理: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尾矿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优点:环保、节能、成本低 应用:广泛应用于铅锌矿尾矿处理,如堆肥、生物修复等 局限性:处理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贵州重金属工作介绍-贵州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网

贵州重金属工作介绍-贵州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网

二.国家政策-指导方针
(三)、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 加强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建设 严格上市公司环保核查 进一步规范企业环境管理
(四)、建立和完善重金属健康危害诊疗及监测制度 妥善处置环境污染健康危害事件 建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
二.国家政策-指导方针
(五)、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相关环境经济政策 探索土地用途调整
2 铜仁市 碧江区
6 毕节市
赫章县
铅、镉
3 铜仁市 万山区

7 黔东南州 丹寨县

4 铜仁市 松桃县

8 黔南州
独山县
砷、锑
二、国家政策-重点企业
3.重点企业 全国防控重点企业共4452家,其中3489家位于重点区域。
贵州省31家
二、我省重点项目
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 规划重点项目》 贵州重点项目清单
(六) 、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和修复技术研发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二.国家政策-指导方针
(七)、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完善法规制度 健全标准和技术规范
(八)、严格落实责任 明确地方政府责任 建立重金属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二、国家政策-减排政策
2010年对全省300多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面检查, 列出32家重点重金属防控企业。
一、贵州省重金属污染概况
历年的环境监测,我省地表水或饮用水,几乎没有重 金属超标的现象,07年乌江铅,08年都柳江锑。 但涉重金属区域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仍然很大。
一、贵州省重金属污染概况
(二)、贵州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难点: 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历史包袱沉重,治理资金筹集难度较大。 基础工作薄弱,技术产业支撑不够。 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 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监督管理不到位。

铅锌矿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恢复

铅锌矿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恢复

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入水体后,会沉积在河床、湖底等部位,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对水体造成污染
对大气的影响
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会污染大气,影响空气质量。
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会污染大气,导致酸雨和雾霾等问题。
生态恢复的方法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文修复等。
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恢复的目标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恢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
改善环境质量:降低污染程度,提高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
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分解铅锌等重金属,净化空气
土壤修复:改善土壤质量,减少铅锌等重金属的释放
水文修复:调节水文条件,减少铅锌等重金属的迁移和扩散
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
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物,恢复植被覆盖
01
02
土壤修复: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水文修复:恢复水文循环,改善水质
03
04
生物多样性恢复: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恢复的实践案例
国际案例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铅锌矿生态恢复项目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铅锌矿生态恢复项目
美国:蒙大拿州的铅锌矿生态恢复项目
南非:林波波省的铅锌矿生态恢复项目
国内案例
广西河池市铅锌矿生态恢复项目
湖南郴州市铅锌矿生态恢复项目
贵州铜仁市铅锌矿生态恢复项目
云南个旧市铅锌矿生态恢复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 说明
污 染 源 种土 壤 污 染地质 灾害发涉及民生问 题严直接危及下 游历史遗留问题 严堆 场 厚 度
类多
面积广
生率高

饮用水源安全 重

以铅、 锌为 仅毕节、 六 部 分 堆 场 落 污 染 区 土 壤 重 金 污 染 物 随 地 表 钟 山 区 大 湾 镇 仅 六 盘 水 地
特 征 性 污 盘 水 地 区 差达数十米。 属、农作物特征污 径 流 向 下 游 迁 有 1 处污染场地为 区 污 染 场
植被综合覆盖率≥ 90%
项目初验完成后 1 年生
环境安全和民生安全提高
项目生态植被构建完成后逐年提高
第五章 工程内容和技术措施
5.1 工程内容
根据项目区内污染情况、污染因子、环境地形地貌因子、 区域植物概况等指
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结合项目点的综合环境条件及国内外重金属原位治理
在编制过程中,我厅多次组织野外实地调研、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 并委托贵州绿纯环境开发有限公司梁兵总工程师牵头编撰。 在此,对梁兵总工程 师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对提出宝贵意见的下列专家表示感谢: 中科 院地化所冯新斌研究员、肖唐付研究员、王建旭博士;贵州大学吴攀教授;贵州 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徐海总工程师; 中国轻工业环保研究所侠魏文侠副研究员; 昆 明勘察设计院贵阳办事处谢中高工; 毕节市环保局杨劲总工程师; 贵州环保产业 公司的苏黎燕总经理; 贵州绿纯环境开发有限公司杨凯董事长。 对环保厅相关处 室和六盘水、毕节市环保局的支持表示感谢。
本指南仅对贵州省历史遗留铅锌矿山开采尾矿库、 铅锌冶炼废弃场地、 废渣 堆场原位 (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及堆场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具有指导性。 具体分
类及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见附件。 (附件 1:表 -1 贵州省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
修复工程及堆场土地再利用工程范围表)
第三章 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
3.1 指导思想: 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针对性地采用 经济高效的原位修复集成技术, 组织开展铅锌废渣堆场污染物综合治理工程; 以 铅锌污染防治、社会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
化学碱性化等方法固定 ;植物覆盖及相应工程措施综合治理。
图 1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原理示意图
1.6 原位修复目标 : 增加重金属污染场地稳定性, 减少重金属淋溶和迁移,降低环境风险,恢复
生态。
第二章 适用范围
2.1 铅锌废渣污染危害及生态环境破坏
表—— 1
铅锌废渣污染危害及生态环境破坏一览表
中在毕节市境内的赫章县、 威宁县、纳雍县、七星关区和六盘水市的钟山区和水 城县。 1998-1999 年,基本取缔了土锌炉,减轻了对环境大气的污染,但土法炼 锌遗留下来的大量废渣随意倾倒和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依然存在。
废渣中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失, 并通过食物链直接危害人体, 是一种 长期持续的危害。受铅锌废渣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对照 点,土壤中的铅、镉、铜、锌不同程度超过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二级标准,铅锌采冶废渣污染不但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还将影响国家《三 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危及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安全。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DZ/T 223 —2009) 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00-2002) 3.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4.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 GB/T18337.2-2001) 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6. 《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4848-93) 7.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设计规范》 (DZ/T0239) 8.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40) 9.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 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3— 2002) 1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 (DB45/T 701-2010 ) 3.3 实施原则: 减量化原则:以减少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排放量, 降低环境风险为治理目标; 经济高效原则:采用实用成熟有效的技术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统筹规划、因地分类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从具体治理项目的实 际出发,对涉及民生的和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优先治理。
前言
由于我省矿产资源丰富且历史上长期采用传统采冶工艺, 由此形成的巨大且 类型多样的重金属废渣经扩散对周边土壤、 水体等形成严重环境污染风险, 对人 体健康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是我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根据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部署,我厅自 2011 年起, 加大了涉及民生应急和环境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废渣区域的治理力度。 为探索适应 贵州重金属废渣治理的方式,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厅还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 的专家和公司来我省开展典型区域和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咨询, 建立了我省重金 属治理和土壤修复网及设立专家库,开展了修复治理的相关科研示范等工作。
表—— 5 目标分类
堆场工程
环境 生态 社会
第四章 修复的目标ຫໍສະໝຸດ 铅锌废渣堆场原位修复的目标目标
备注
提高堆场物理稳定性
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
降低堆场安全隐患
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
堆场占地面积比现堆场占地面积相对减小
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后
特征污染物向环境的迁移量降低, 环境风险 降低
项目生态植被等构建完成后逐年降低
我省铅锌污染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多种类污染(铅、锌、镉、铜) 、直接危 及下游饮用水源安全、 涉及民生问题严重,废渣堆场占用土地量大、 基本为历史 遗留问题。 1.4 含铅锌废渣污染场地重金属迁徙原理及治理思路
铅锌废渣污染的范围主要以铅锌矿采冶废渣为中心通过地表径流淋溶 (在碱 性环境下主要以 悬浮物形态) 向下游及周边扩散污染下游水体和土壤,在土壤中 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废弃物堆场中释放率的影响, 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 的含量逐渐降低。
治理思路: 一是通过 隔离、封存等 物理方法 和 碱性化等化学方法使其稳定和 固定;二是通过减少雨水或其它地表径流下渗总量, 以此降低 淋溶导致的重金属 污染物的对外迁移。
1.5 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 在污染的原地点进行的修复。 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土壤或抽
取地下水等方法。 原位(综合治理)修复为主、散渣收集为辅;采用物理稳定、封存、隔离;
《贵州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贵州省矿产资源规划》 、《贵州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 指导意见》(国办发 [2009]61 号)、《关于印发〈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环发〔 2011〕17 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 “十二五”规划的批复》 (黔府函〔 2011〕405 号)等。 3.2.4 相关规范
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
原位(综合治理) 修复工程 指南
(试行)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二 〇一三年 元月
前言 第一章 总 论
目录
1.1 项目名称 1.2 适用范围
1.3 贵州省铅锌采冶废渣污染场地污染现状 1.4 含铅锌废渣污染场地重金属迁徙原理
1.5 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 1.6 原位修复目标: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T 14848-93 )、《铅锌行业准入条件》 、 《清洁生产标准 粗铅冶炼业》 (HJ 512-2009)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AQ 2006-2005)、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64-2010)等。 3.2.3 相关规范文本、文件依据
我厅污防处组织编制的 《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 修 复工程指南》,目的是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重点总结历年来在六盘水市、毕 节市区域内铅锌采冶废弃地上开展修复的科研成果和实践, 提出铅锌矿采冶废渣 污染场地以原位修复为主综合治理原理、 基本治理路径、 技术组合和相关工程技 术指标。 各地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 对于其他类型重金属采冶废渣治理可作借 鉴参考。
5.2 原位治理流程 5.3 工艺线路 5.4 环境监测 5.5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标准分级和标准值 5.6 污染区分类 5.7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技术确定及设计 5.8 铅锌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措施 5.9 附属工程 5.9.1 观测井 5.9.2 渗滤液收集池 第六章 招投标及施工组织管理
最后,期望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本指南。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 贵州省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试行)
1.2 适用范围: 贵州省历史遗留铅锌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
1.3 贵州省铅锌采冶废渣污染场地污染现状 黔西北铅锌矿带, 水城——赫章矿带是贵州铅锌的主要产地, 铅锌矿主要集
污染污类型
渗滤液
废渣


直接传播途径
下渗
随地表径 流淋溶
雨水淋溶
地表径流冲刷
植物携带 占
被污染物
地下 下游水体, 地下水、 下游水 地下水、 淤积河床、 阻


土壤
体、土壤
下游水 塞河道、 破坏
食品

间接传播途径
饮用水、食品
体、土壤
河道生境

最终危害
人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