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试论民营企业法律制度的完善途径

试论民营企业法律制度的完善途径[摘要]当前,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何为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法律制度如何完善,已成为学界较为关注的话题。
文章针对民营企业定位、立法现状,制度缺陷进行分析,探讨了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公司治理、融资等方面的法律完善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公司治理;融资一、民营企业的法律界定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民营企业概念,“民营企业”提法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出现民营企业概念,指出:“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一支有生力量,要继续引导和鼓励其健康发展。
”此后,“民营企业”一词就在报刊中广泛出现。
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密切关注。
实际上,民营企业是人们对中国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具有经营自主性的“非政府经济”给予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
广义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狭义的民营企业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是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从我国民营企业法律保护的现状来看,主要包括《公司法》、《乡镇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
尽管这些法律法规没有以民营企业命名,也没有表现为一个统一的、集中的立法模式,但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有关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例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对私营企业的资产来源、私营企业的类型、私营企业的权利义务等作出规定;《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规定了乡村集体企业在不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可以吸收投资入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加大对我县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几点建议论文

加大对我县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的几点建议论文民营企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主体。
民营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我县国民生产总值的50%,提供了70%城镇就业岗位,转移了80%以上农村劳动力。
可以说,民营企业对我县的财某某某贡献和解决就业、提高国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由于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县民营经济面临开放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困难局面,如何扶持和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须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
一、当前制约我县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原因1、经营环境严峻,生产成本攀升等窘境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
20xx年以来,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我县的民营企业虽有所增长,但增幅回落,盈利空间被逐步压缩,出口贸易严重受阻,外向型企业正陷入两头挤压的窘境,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生存备受考验。
与此同时,前阶段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的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给我县的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营压力。
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出现关停、半停产的状态,企业在经营成本高于产出的情况下,陆续出现危机,随时面临倒闭和淘汰的风险。
另外,随着宏观经济走向的严峻性及不确定性,也极大地挫伤我县企业投资的意愿与信心,投资的幅度急剧下降,投资热情有所减退。
2、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状况难以得到改善。
造成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一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热门思想汇报影响信贷投入。
在企业转型时期,部分民营企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生产经营困难,濒临停产,以致难以偿还贷款本息,造成县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严重低下,“两呆”占比居高不下。
同时,社会信用环境差,资信基础薄弱,挫伤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每年不良贷款率约占10%,产生“惧贷”、“惜贷”现象。
二是融资渠道单一、我县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民间借贷利率高,使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越来越窄。
目前,正值金融危机,经济放缓预期也让银行对于发放贷款更为谨慎,银行趋向于只选择风险低,效益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从而在要求民营企业的抵押和担保的条件也会更为苛刻。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民营经济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丰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其健康协调发展,最近,我们联合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综合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以1979年汉正街在全国率先恢复小商品市场,103名无业人员领到工商执照为重要标志,我市民营个私经济涌入新时期的改革发展大潮。
30多年来,这一“新生事物”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蓬勃发展,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作出了独特贡献。
特别是近年来,武汉地区民营经济各类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两型”社会和自主创新建设,在创造社会财富、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增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更加明显。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成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
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总户数超过14.3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52.43亿元,同比增长13.8%,对GDP贡献达42.1%。
民营企业上缴税金达到192.05亿元,全市单年增加122亿元税收收入中,有88.48亿元来自民营企业,税收收入增加贡献率为72.52%,增幅同比提高了44.9个百分点。
另外,全市农村经济总产值的2/3,出口总额、工业增加值净增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的1/2左右都来自民营经济。
2006-2009年武汉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图内部结构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用逐步显现。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我市产业重化工特征较为明显。
而由于资金、技术等要素约束,民营经济大多首先发展并壮大于第三产业和中小型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目前产业结构的不足,有利于产业结构调“轻”、调“优”。
民营企业重要性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2009-7-7 9:43姬顺玉【】【】【】摘要: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民营企业表现出许多喜人的特点,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对特色产业中的民营企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寻求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为民营企业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关键词:甘肃;特色产业;民营企业;现状;策略1 甘肃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依托本省优势,借助政府支持,甘肃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1)民营企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2005年甘肃省共有民营企业万户,注册资金达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万的民营企业有270家。
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GDP698亿元,占甘肃省GDP的%。
全年上缴税收亿元,占甘肃省各项税收收入的%。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甘肃民营企业年均以%的速度增加并已成为甘肃省的主渠道,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由1988年的32万人,增加到389万人,增幅远远超过了同期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增长水平。
(2)民营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规模和档次迅速提高。
目前民营企业从业领域由早期的建筑、农产品加工等主要行业,逐步延伸到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现代农业、新型材料、水处理技术等领域。
2004年甘肃有5家企业进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两家民营企业以直接上市的方式,进入市场。
(3)园区开发势头强劲,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工业园区在甘肃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从2000年始,甘肃已相继建立了临洮、天水、酒泉、张掖、榆中、白银、临夏、金川、嘉峪关等10个工业园区,初步培育起一批重要特色优势产业。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
甘肃民营企业国际化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外贸易区域已扩展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立陶宛、乌克兰、瑞典、芬兰、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试论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决 不好将严 重影 响民营企业 的稳定 发展和 国民经济 的持
续 繁荣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存 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 1 民营企业往 往 只有 三五年 的好 光景 , 然后 就面 临
很难更上一层楼和难 以做 大的困惑 。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民营企业进 入 了前所 未有 的高速
二次创业成功的少 , 失败 的多。
发展时期 , 民营企业在整个 国家 中的地位 和作用发生 了历
史性变化 。党 的十七大 胜利召开 . 民营企业 的更进一步 为
() 9 民营企业 很难有 长远 的科学发 展规划 , 能准确 不
预先培育储备新项 目与技术 , 使其逐 步壮大为新的经济增
部 门工作 的“ 人物 ” 小 也能给企业带来很大 困难。 () 8 民营企 业往 往只有 进入元气大 伤 、 生死存 亡 的最
困难时刻才肯认真考虑早 就该推行的二次创业 , 从而造 成
二、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决策管理的三阶段 管理 学 中的“ 四句 真言 ” 值得 反复深 思 : 决策是 根本 , 用人是关键 , 科学是先导 , 管理是保证 。 民营企业根据 自身发展 的不同时期 , 决策管理一般分
产生观 望和拖 延 的心 态 , 而失 去 “ 次 创业 ” 从 二 的最佳 时
() 4 民营 企 业 资 金 有效 利用 率 越 用 越 低 , 款 难 , 贷
上市难。
() 5 民营企业面 临盈利 能力越来越 低 , 企业越 来越 难 办 的困惑 。 () 6 民营企 业寻找各 职能部 门优 秀管理 人才总是难 上
饰许多 问题 , 市场外部 条件 变差 , 一旦 民营企业 的诸 多矛 盾都高度集 中到企业家身上。创业型的企业家刻苦 、 坚毅 ,
民营企业:民族经济振兴的希望——试论我国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制度的创新

民营企业:民族经济振兴的希望——试论我国民营企业产权
结构制度的创新
张长宗;陈典亮
【期刊名称】《湖南经济》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民营企业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特别是1992年以来,由于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
到1998年,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7800余万人,注册资金1.1万多亿元,总资产约4万亿元,占社会总资产的15%左右,总产
值超过11800多亿元。
它们不仅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税收来源,增加
市场供给,出口创汇,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大量吸纳了社会剩余劳动力(1997、1998两年吸收了下岗职工650余万人)。
并且还将成为今后中国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为社会的稳定作出了有力贡献。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张长宗;陈典亮
【作者单位】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试论我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制度性障碍 [J], 邵金萍;吴元波
2.试论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变迁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J], 郝一洁;陈芳德;林辉山;陈丽琴
3.试论我国新时期民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J], 余宇;朱忠祥
4.“造三”比登山重要—试论“规划与制度开放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三急”方针 [J], 何道胜
5.试论我国新时期民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J], 余宇;朱忠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工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为了增强论文的现实性和说服力,也培养同学们在调查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建议同学们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和前端的社会实践统一考虑,保持连贯性。
第一部分题目指南以下选题仅做指南使用,学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工作需要自拟题目,而且下列选题中的绝大多数选题方向都比较大,不容易写好,可缩小范围自命题目,选题时务必要与论文指导教师多交流,慎重选择.一、综合性选题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论述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4.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5.经济危机背景下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二、政治学1.党的执政能力研究2.社会转型与政治稳定研究3.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务公开制度4.村民自治制度中农民参与治理的方式三、公共关系1.试析组织成员形象对组织形象的影响2.试析非企业单位(政府、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公关工作的特点3。
单位、组织)形象建设研究4.论公共关系对城市品牌的塑造5.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能力提升的研究四、人力资源管理1.谈**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2.* *单位(事业、国有、民营)员工(农民工、技术人员、知识型员工)培训问题研究3.**单位(事业、国有、民营)员工招聘问题研究4.**单位(事业、国有、民营、)员工绩效问题研究5.**单位(事业、国有、民营)员工薪酬问题研究6.**企业员工流失(流动)问题分析7.**行业(高新技术、服务、制造)员工(知识型、核心员工)激励问题研究8.**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需求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在实践中的应用9.现代社会对领导机构管理者素质的要求10。
**企业**类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五、行政管理、管理学1.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2.城市化建设中的信访问题及其对策措施3.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4.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之我见5.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某一侧面和具体化)6.**事件(拆迁、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活动组织)中政府管理的效率和使命分析六、社区管理1.关于**社区治理中现存问题的思考2.关于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思考3.试论社区的公共事业管理4.试论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公司的关系5.对北京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趋势研究6。
试论民营企业的和谐发展——对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渐突 出,他们的生活改善程度与改革
使得 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呈现出弱势
二 展和 谐劳 资关系 的理 论分 开放 以来的经济 发展 速度不相 适应 , 发
化趋势。 如果得不到正确 引导和转变 ,
了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或企业本身的 析 利益之外 ,还应适 当考虑与企业行为 1 .从 劳动 价 值 论 来 看
不应只关心 利润最大化 的经济责任 , 的权 利 , 其感受 到在 企业 中应有 的 济社 会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离开 使 还应该承担除此之外的更为广泛 的社 地位 , 得到 应有的尊重 。这 样员 工也 了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生产和经营也 会责任 。 “ 企业公 民” 价值观的出现, 许会 因为可 以获取 长远的利益 , 而暂 无法存在 . 正是由于有 了劳动价值 论 , 使企业在 公司治理和道 德价值 、对人 时放弃 眼前 的一 些物质利益 , 主动 商 品经济社 会中物与物的交换关系所 会
间又会偏重员工 的利益 。在关心员工
“ 价值 是凝结在 商 品中无差别 的
由于企业在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 的利益 中还要 关心员工 的精神 利益 , 人类劳动 ”这一核心概念体现着 —种 。
同时, 也具有独立 的道德人格 , 以它 特 别是 要让 员工 通过 充 分行使 法 定 朴素的人本主义色彩。劳动是商 品经 所
体 。它是我国市场经济 中的一个 非常 工的利益才 能有企业 的利益 , 业 的 我们 , 企 劳动不是资本的附属物 , 完成一
重要的市场主体 ,在国 民经济中 占有 利 益和 员工 的利 益 实 际上是 一个 有 次价值 的循环运动 ,纯粹的资本和纯 越来越大 的比重 ,成为我国经济 发展 机 的整体 ,是一 种动态 的耦合关系 。 粹的劳动是不能单独作用的。在财富 新的增长点。作为社会经济主体 的企 企 业在追求 长期的发展 过程 中, 一段 的创造过程 中 ,资本与劳动两种力量 业, 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 企业在经济 时间可能会偏 重企业 的利益 , 段时 缺一不可, 一 理应具有同等地位 。 发展 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民营企业的地位与作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民营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民营企业的现状、地位作用和发展问题作以研究,探求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民营企业发展对策Summary:With the reform open, the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gets to develop strongly,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unc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outside and inside factor, the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still has the certain problems, which affe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capital economy. With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the position function of th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the text fines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of the run by private capital.Key word:The run by private capital, The development, The countermeasures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一、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
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权益。
”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二、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
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中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为企业明星。
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
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
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
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NextPage]1、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政策环境的局限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 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融资渠道不畅以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得要制约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政府项目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不论企业项目如何,大多都为防范风险而较少介入。
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制定的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性意见中有一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禁止贷款类:1、欠息,无偿债能力。
2、贷款用途不大。
3、不守信誉。
4、企业管理混乱。
5、无经营无固定场所。
6、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7、一般性加工企业的基建项目。
8、信用等级BB级以下。
当然其他企业比如国有企业等也会出现一系列信用问题,但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更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璞先生提供一个数据,6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是BBB级或BBB级以下的信用等级,而从评级经验和指标体系严格程度来看,这仍是一个保守的数据,更别说依照国际指标体系。
2、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
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家庭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能延续第二代的家庭企业只占39%,而能延至第三代的企业更少,只有15%,家族企业长治久安的瓶颈在哪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结构妨碍着家族式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明晰,而家族企业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却面临着另外一个同样十分严俊的问题,即产权的过度集中或是说单一化。
产权单一不利于企业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使社会资源不能有效的进入企业。
企业很难借助于外力实现根本性的进步。
产权单一的另一个弊病是决策的非民主化。
由于产权的高度集中,事实上没有人有权也没有义务纠正企业决策人可能出现的错误。
3、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
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经济学家吴稼祥在《体制保障还是人格保障》中指出:“有多大的人格办多大的企业。
”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要想罗致真正的人才,民营企业家自身首先必须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目标和分利于民的境界。
民营企业家应主动抛弃江山为我打,企业为我有的陈旧观念。
充分确立“智力资本”在企业的地位,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建立企业内部的共同利益平台,使那些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才能够在公司处于“显著”地位。
这是民营企业家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民营企业走向长盛不衰的必由之路。
4、决策盲目, 风险增加了企业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
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
在多元化问题上摔跟头的民营企业汗牛充栋。
最典型的莫过于“巨人集团” 的悲壮之举,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先后走进了多元化的陷阱,首先与这些民营企业家的成功经历和个人心态有很大的关系。
就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一些民营企业在没有经过认真论证的情况下,一拍脑袋便进入了另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在很“风光”的投下巨资后领人遗憾的大败而归。
[NextPage]5、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能够相互调动的资源不能相互支撑,战略与资源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
从抽象的意义上讲一个战略其本身实际上并无所谓对错。
而只有对本企业适合不适合之分同样一个战略,对于一个企业可能是致胜的“法宝”。
对于另一个企业可能是跌进万丈深渊的“陷阱”。
当一个企业制定了一个与自身不适应的战略时,其战略越宏大将会使企业越被动。
6、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
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三、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工作流程日益复杂化。
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
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合理的组织体制,通过对业务流程的重整和优化,提高例行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企业的动作效率和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