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系统理论
艺术学概论第一、二章

目录
上 艺术总论 中 艺术种类 下 艺术系统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的几种主要看法
本章主要论述:什么是艺术,它的基 本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一·、关于艺术的几种主要看法
一、客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 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 体现。
二、主观精神说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 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 体的冲动“
三、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模仿 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 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 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 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 会生活的再现。
客观精神说
柏拉图
古希腊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 性世哪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只有理式 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毫本,那么, 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艺术只能算作“掌本的事本”“影 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 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显然,柏拉图对艺术本质 的认识,是基于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柏拉图对艺术本 质的认识中,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 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韩斡画的马 赵孟頫画的马
工作回顾
艺术欣赏的 主体性特点
(1) 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具有干差万 别的个性特征。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 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2)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 艺术作品总是引导着欣赏着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 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总而言之, 艺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3)艺术欣赏中这种主体性的特点,甚至可以使欣赏者实际获得的艺术感受与艺术家 原来的创作意图之间产生很大的差距。
向下兼容艺术学理论体系

向下兼容艺术学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艺术领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和创新。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形式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理论体系。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向下兼容艺术学理论体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向下兼容艺术学理论体系,指的是在保留传统艺术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完善,保证艺术学理论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众所周知,艺术学理论是指对艺术形式、审美对象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知识体系,它包含着艺术的观念、概念和理论体系,是艺术创作的指南和支撑。
那么,向下兼容艺术学理论体系的意义何在呢?首先,它保证了传统艺术理论基础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使得艺术理论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其次,它解决了艺术创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指导创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趋向和艺术追求进行创作。
最后,它丰富了艺术学理论的内涵,适应了当代艺术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使得艺术学理论更加全面和完善。
那么,如何进行向下兼容艺术学理论体系呢?首先,我们应该回归传统艺术理论基础,重新审视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演变过程。
其次,结合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进行理论创新和延伸,逐步构建更加系统和完整的艺术学理论框架。
最后,通过实践的验证和检验,不断完善和调整理论,使得其更符合当代艺术的需求和实际创作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向下兼容艺术学理论体系并不意味着完全牺牲传统艺术理论基础,而是在保留其重要部分的前提下进行补充和完善。
我们应该看到,传统艺术理论基础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思想和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挖掘和传承。
总的来说,向下兼容艺术学理论体系对于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保持艺术学理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才能够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借鉴古今中外的艺术思想和理论,不断完善和创新艺术学理论体系。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是一个集合丰富的思想系统,它是一种解释艺术作品元素和结构、分析艺术家和消费者在艺术表现中的行为以及回答艺术为何而存在的思考。
艺术学理论的内容横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内容涉及传统的观点和最新的学术观点。
伴随着艺术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艺术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一般来说,艺术学理论可以分为两类:实证理论和理论范式。
实证理论侧重于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者作品创作过程的描述,能够提供更准确、更为详细的资料和分析;而理论范式则侧重于连接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者与他们的文化背景等,提出可能的整体说明,为解释艺术作品的起源及演变提供更多可能性。
艺术学理论的本质是探索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过程。
因此,艺术学理论的本质是探究如何在艺术作品中看到我们的身份、价值观和思想,以及如何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找到艺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西方美术史通常分为古典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和当代时期,而在古典阶段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美观与内容,而当代艺术则更关注艺术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此外,艺术学理论也可以用于探究艺术的创作过程,例如及时创作、艺术研究与美学研究等,以便帮助艺术从业者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外部影响。
它可以理解艺术作品如何影响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如何理解艺术作品,以此更好地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
由此可见,艺术学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是艺术创作和消费者理解艺术的基础。
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从不同文化背景的视角去审视艺术,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艺术作品对消费者的影响。
因此,对艺术学理论进行严密研究和分析是解释艺术作品及其影响的重要手段。
艺术门类艺术系统

第三章艺术的种类一、艺术分类的方法1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2、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视觉艺术:绘画听觉艺术:音乐视听艺术:戏剧3、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等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5、欧洲新兴的分类法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艺术、建筑、工艺,以及现代艺术设计、广告艺术、电影艺术、计算机三维动画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音乐剧等艺术分类的根本依据一一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性。
最正确的分类方法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1、实用艺术2、造型艺术3、表情艺术4、综合艺术5、语言艺术第一节实用艺术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一、建筑艺术二、园林艺术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一、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表现性与形式美三、民族性与时代性一、建筑1、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场所。
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2、分类①民用建筑②公共建筑③娱乐建筑④工业建筑⑤宗教建筑⑥ 纪念性建筑3、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艺术就是要巧妙地利用空间、创造空间来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形体是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建筑物的个性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比例是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建筑中长与宽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美。
均衡是建筑物在构图上的对称节奏是通过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构成部分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二、园林艺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和阿拉伯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中国园林最突出的特点:天人合一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自然美、建筑美、文化美中国园林包含很多美学思想:借景、分景、隔景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工艺美术,又可称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艺术概论课件

• 斯宾塞进一步说:人是高等动物,比起动 物来有更多的剩余精力,艺术就是这种剩 余精力的发泄。
• 德国学者谷斯鲁认为,“游戏”并不是完 全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而是在轻松愉快 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在为将来的实 际生活做准备或者联系。
• 举例:小猫追逐线团————捕捉老鼠
• 小女孩玩木偶————做母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德国美学家希勒《美育书简》,首次提 出“美育”这一概念,并且系统地阐述了 他的美育思想。
希勒将古希腊与近代文明社会进行了对 比,认为在古希腊,人的天性是完整和谐 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与社会之间 也非常和谐。然而,近代文明社会,发达 的工业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 等级的严格区别,这样一来,不仅使社会 与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
• 普列汉诺夫指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 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 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他们。
•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 提。
• 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他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的结束,也 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第二节 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起源于“交感巫术”的进一步发展:
•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 • 美国美学家托马斯《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
理论》 • 艺术史学家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 ”
1900年,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通过 对原始音乐、舞蹈、绘 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 学、民俗学、人类学和 民族学的文献证明,系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 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
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 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 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 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活动的 进一步因素。
艺术学理论

第一节艺术学与门类艺术一、艺术学艺术学,是指关于艺术现象的理论反思,也就是对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思想、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的理性研究。
其中包括对音乐、舞蹈、文学、绘画、书法、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的研究。
作为对人生意义的理性传播方式,艺术学更多的是对艺术的富于理性的思维方式,它让我们冷静的思考艺术现象的奥秘。
艺术学的称谓最初来源于德文Kunstwissenschaft,其在英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语,最接近的名称是艺术理论(art theory)。
19世纪的德国美术史家康拉德·费德勒(Konlad Fiedler ,1841-1895)虽然未曾使用艺术学这一学科名称,但率先明确区分了艺术与美以及艺术的学问与美的学问,被视为“艺术学之祖”。
他认为,美与快感有关,艺术则是对真理的感性认识,遵循普遍法则。
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美而在于形象的构成。
艺术学的概念,是在艺术学升格为独立学科门类的意义上使用的,便于现行人才培养体制的实施,主要是指狭义艺术学,即艺术学理论的简称,是指对各种具体艺术活动及艺术学理论本身的反思方式,也就是对诉诸五官感觉的包含思想、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的反思方式,以及对艺术学理论自身的反思方式。
但与此同时,这种狭义艺术学又必须以广义艺术学的学科内容为对象加以研究,也就是要从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等自身实际现象中加以理论概括和分析。
这就是说,这里的艺术学虽然主要是在狭义艺术学意义上使用,但同时却又必须面向广义艺术学对象,即音乐、美术、设计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和舞蹈等具体艺术门类现象。
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属性和方法。
1、艺术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显着艺术特征的艺术。
事实上,对于艺术的边线界定在今天就已成为一个疑难了。
艺术现象历来姿态万千,当前艺术更是呈现出复杂难辨的情形,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和媒体景观等形成分坛繁复的相互长绕,从而对艺术学的对象进行分辨本身就构成挑战。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体系内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体系内容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为后来人们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科学辩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艺术活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本文力图深入探讨和概括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归纳总结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体系内容,系统地描述和梳理基本观点之间关系结构,更加深入地解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作为生产的艺术;作为艺术的生产。
1 作为生产的艺术从作为生产的艺术角度看,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文学和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不仅根植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实践之中,而且它们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艺术活动与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物质生产)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艺术是生产的特殊形态,也要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作为生产的艺术”,即将艺术生产放在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生产实践的背景下,艺术生产必须遵循生产的普遍规律。
2 作为艺术的生产从作为艺术的生产的角度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必有其自身内在的、不同于物质生产的规律。
物质生产劳动是以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为目的,而精神生产本身不是以生产人们生活所需为目的,而是生产非物质的思想、观点、形象、意识和情感,即精神财富。
艺术生产比物质生产更注重审美价值的追求和创造,更注重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正是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差异性着眼,马克思以“艺术生产”概念为核心的“艺术生产”理论,包括“作为生产的艺术”和“作为艺术的生产”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其具有着物质性和精神性,这两者都应归属于艺术生产之中,有矛盾更有一致性,应该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而其中的这段著名论述:“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艺术学理论知识系统(四)

艺术学理论知识系统(四)第二章 艺术的分类一、进程歌词从歌舞中独立,出现了文学;音乐与舞蹈的界限也有了明显的划分;戏剧作为综合的艺术形式,出现的时间较晚……艺术门类自始就不是单一的,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愈发呈现出多样的特点。
二、背景比较(一)西方亚里士多德首次较系统的提出艺术种类的划分问题,即运用不同的媒介进行“摹拟”。
(二)中国《毛诗序》对诗、歌、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出了论述。
三、划分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将艺术门类划分为八类或九类。
艺术八大门类:音乐、美术、文学、戏剧、戏曲、舞蹈、电影、电视。
艺术九大门类:音乐、美术、设计、文学、戏剧、戏曲、舞蹈、电影、电视。
根据艺术美学原则,大致分为:1.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5.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任何艺术门类的划分方法都只有相对的意义。
各门类艺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和一致性,有一定的共同规律。
第一节 实用艺术实用艺术基本都是通过实体性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实用性与审美性统一的静态艺术品,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
一、分类(一)建筑艺术(二)园林艺术(三)工艺美术二、审美特征(一)审美性与实用性首先,满足了实际的生活需求,也满足了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实用艺术潜在的审美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最后,审美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是实用艺术基本的的原则与特征。
(二)表现性与形式美在实用艺术中,表现性与形式美密不可分,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第一,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等实用艺术无不体现出民族风格和特色;第二,实用艺术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第三,实用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的结合。
第二节 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物质材料,通过塑造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是再现性的空间艺术,静态的视觉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屈原
《 离 骚 》
折 若 木 以 拂 日 兮 , 聊 逍 遥 以 相 羊 ;
饮 余 马 于 咸 池 兮 , 总 余 辔 乎 扶 桑 ;
路 曼 曼 其 修 远 兮 ,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吾 令 羲 和 弭 节 兮 , 望 崦 嵫 而 匆 迫 ;
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 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 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 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 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共鸣是艺术鉴赏活动的高峰和极致。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一 艺术批评的作用
1、帮助人们更好的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 能力和鉴赏水平。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 的反馈。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 荣发展。
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
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
造出来的审美鉴赏对象。
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一、艺术语言
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 质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 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正是在这 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 独特的艺术语言。
画 了 胡 须 的 蒙 娜 丽 莎
泉
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者相似
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组织或纲领,也没有
共同的艺术宣言。
马蒂斯夫人像
马蒂斯夫人像
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
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
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
艺术系统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 总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 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 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修养,能够通过自己 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 即审美需要。
艺术家自身具有的特点: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
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
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六 理解
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
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
活动。包括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
理解因素的三层含义:
1、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 素。 2、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 素。 3、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刻 哲理的认识,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
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
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
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
“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
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他的意蕴或
内容。前一个因素——即外在的因素——对于我
二 艺术批评的特征
1、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2、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
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 美统一。
达 芬 奇 《 蒙 娜 丽 莎 》
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
拉 斐 尔 《 圣 母 子 》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 鹳 鱼 石 斧 图 》
帛 画 《 龙 凤 仕 女 图 》 战 国
作用。
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一 注意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
个特点。 《哈姆雷特》
二 感知
感知是艺术鉴赏心理的基础,包含着简单的感觉和比 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 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
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
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生动、
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
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第三节
一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
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
献身的精神
塞 尚 ( 1839-1906 ) —— 西 方 现 代 美 术 之 父
塞尚【法国】《静物》
塞尚《静物苹果篮子》
文森特· 梵高(1853-1890)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梵高 《向日葵》(1888)
梵高《播种》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高更《塔希提岛的妇女》
艺术家们,自觉结合形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或者有一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
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与其他艺术流派
展开论争,以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
• 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
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 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 做的境界等等。
• 达达主义的宗旨: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 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达达主义者 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 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 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 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 • 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1、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普希金——赫尔岑——克雷洛夫——果戈理
2、艺术风格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二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
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
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 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的三种类型
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
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
和专业技巧。
二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 泉和基础。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 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与社
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范宽《溪山行旅图》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
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
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 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 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 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着 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
和领悟,也是态意境与典型,
欲 少 留 此 灵 琐 兮 , 日 忽 忽 其 将 暮 ;
朝 发 轫 于 苍 梧 兮 , 夕 余 至 乎 县 圃 ;
——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 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汤显祖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 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梅兰芳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
龚 贤 《 溪 山 隐 居 图 》
踏 歌 图 马 远 【 宋 】
马远《寒江独钓》
宋 《 苹 果 山 鸟 图 》
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作活动的体现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 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 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
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 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 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
们之所以有价值,并非由于它所直接呈现;我们
假定它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即一种意蕴,
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意蕴。”
——黑格尔
毕加索《格尔尼卡》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 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地审 美再创造活动。
我所谓的欣赏具有特殊之蕴含,为了 避免与一般观念相混淆,我择取了“鉴赏” 一词以代替。此间所谓的鉴赏不仅与艺术 品的创作相关,且与艺术品的批评相关。 ——姚一苇【中国 台湾】
莫奈 《青蛙塘》
二、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
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
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
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既包
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
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
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三 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
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 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取笑一切严肃,调侃一切 神圣,嘲弄一切规则,抛弃一切深度。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
他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
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 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
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
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离 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 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
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 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长性等基本特征,他是 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