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卫生安全性检测

化妆品卫生安全性检测
化妆品卫生安全性检测

附表2 特殊用途化妆品检测项目、检测周期、样品数量及费用

注:O需要进行试验* 涂染暂时性染发剂不进行该两项试验

1.产品配方中没有微生物抑制作用成分者(如物理脱毛类产品、纯植物染发类产品等)需测微生物指标。

2.乙醇、异丙醇含量之和≥10%的产品需测甲醇,费用1000元,增加2个样品。

3.凡防晒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除外)含量≥0.5%的产品,需加测防晒剂、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费用6000元,增加4个样品,增加样品量不小于50g。

4.凡宣称含有α-羟基酸或不宣称含有α-羟基酸,但其总量≥3%的产品需测定α-羟基酸,同时测定pH值,测α-羟基酸1000元,测pH值100元,增加2个样品。

5.宣称祛痘、除螨、抗粉刺等功能的产品需要测抗生素和甲硝唑指标,费用1000元。

6.宣称去屑功能的产品需要测去屑剂指标,费用1000元。

7.广谱防晒或UV A防护效果选择抗UV A能力仪器测定法的,增加2个样品,费用3000元。

8.凡含滑石粉的产品,需加测石棉,增加样品1个且总量大于等于10g,费用1000元,如需代为转账费用1100。

9.即洗类产品不需要进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只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10.染发类或可选用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11.特殊类化妆品的检测时限不包括人体试验(包括人体斑贴试验、人体试用试验、人体SPF值测定、人体防水性能测定、人体PFA值等测定)测定时间。12.检验数量是针对每包装净重大于25克的产品而言,不满25克者,需增加样品数量。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评价的人体检验项目和

一、总则 General principle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评价的人体检验项目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终产品的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 2化妆品人体检验的基本原则 2.1 选择适当的受试人群,并具有一定例数。 2.2 化妆品人体检验之前应先完成必要的毒理学检验并出具书面证明,毒理学试验不合格的样品不再进行人体检验。 2.3 化妆品人体斑贴试验适用于检验防晒类、祛斑类和除臭类化妆品。 2.4 化妆品人体试用试验适用于检验健美类、美乳类、育发类和脱毛类化妆品。 2.5 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SPF值)测定方法适用于检验防晒类化妆品。

二、人体斑贴试验 Human Patch Test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人体斑贴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检测化妆品终产品对人体皮肤的不良反应。 2引用标准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GB 17149-1-1997)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149-2-1997) 3 试验目的 检测受试物引起人体皮肤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4 试验基本原则 4.1 选择合格的志愿者作为试验对象。 4.2 应用特制的斑试材料进行人体斑贴试验。 4.3 根据化妆品的不同性质,斑贴试验时可选用化妆品终产品原物、或将其稀释成不同浓度 作为受试物,稀释方法参见《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GB 17149- 1-1997)附录A。 4.4 对除臭、祛斑、防晒类产品,要求先完成动物多次皮肤刺激试验试验并出具书面证明, 然后方可安排人体斑贴试验。 5 受试者的选择 5.1 选择18~60岁符合试验要求的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 5.2 不能选择有下列情况者作为受试者 5.2.1 近一周使用抗组胺药或近一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5.2.2 近两个月内受试部位应用任何抗炎药物者; 5.2.3 受试者患有炎症性皮肤病临床未愈者; 5.2.4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5.2.5 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或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2.6 在近6个月内接受抗癌化疗者; 5.2.7 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5.2.8 哺乳期或妊娠妇女; 5.2.9 双侧乳房切除及双侧腋下淋巴结切除者; 5.2.10 在皮肤待试部位由于瘢痕、色素、萎缩、鲜红斑痣或其它瑕疵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者; 5.2.11 参加其它的临床试验研究者; 5.2.12 体质高度敏感者; 5.2.13 非志愿参加者或不能按试验要求完成规定内容者。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简介 安全性评价在国外也称为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或称之谓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的具体对策措施。通过全面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 我国的安全评价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颁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为此制定和发布了《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和《安全验收评价导则》。从事安全评价需由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担。 安全性评价方法的分类 1、定性安全性评价 定性安全性评价是对系统的危险性、事故或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并且熟悉评价系统的专家凭借各自理论知识、丰富经验,以及掌握的同类或类似系统事故资料共同讨论确定的。定性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结果的准确性可能较差一些。国内制定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大多属于这一类。 2、半定量安全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给予适当的指数(或点数),根据指数或所属等级确定其安全程度。 3、定量安全性评价 定量安全性评价方法是以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为基础,求出风险率,以风险率的大小衡量系统的安全度,也称概率评价法, 定量安全性评价这种评价法能够准确地描述系统危险性大小,我国由于缺乏各类事故、故障数据 ,实际应用中尚有一定困难。安全性评价中,有时一种评价方法不能满足评价系统的需要,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危险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程序 该基本程序既适用于企业自评,也适用于专业安全评价机构的安全评价。 1、熟悉系统 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并熟悉这些资料,包括工艺流程、物料的危害特性、操作条件、设备结构、平面立面布置、环境状况等,以及有关的法规、标准、制度、相似事故案例。为了防止发生漏错,一般将系统划分成若干子 系统(称为单元)进行评价。 2、识别危险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地辨识和查找系统内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包括固有的、潜在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和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新的危险。 3、危险的量化 将找出来的危险因素,尽可能给予量化,并以数量大小说明其危险程度。对于定量安全性评价,还要求给出事故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4、计算危险度或风险率

化妆品质量检测机构的现状

化妆品质量检测机构的现状? 化妆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的重要产品。化妆品属于化 学类工业产品,其直接接触人体,如果化妆品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各种严重的问题,甚至危害生命健康安全。本文就对于当前化妆品质量检验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 析与探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妆品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化妆品本身 作为一个化学类工业产品,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在追求 美的道路上,化妆品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在激烈发展的化妆品市场当中,化 妆品的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所广泛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化妆品 质量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消费者使用之后皮肤变薄变脆,同时激素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时间长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痤疮、多毛,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还 可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以及令胎儿致畸等等。针对于我国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化妆品质量控制检验体系,已经成为了保障整个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保 护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第一,检验技术水平有限。当前,虽然我国对于化妆品检测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多,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数量水平。但是,整体检验技术的专业人才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国内的相关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与设备水平都相对落后。相对于国内来说,国外的很 多检测机构本身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都十分先进,并且检测体系更加完善,整体资 金投入的充足,也使得相关人才的专业能力较高。因而,国内的检测能力相对于国外 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第二,检验的相关设备相对落后。在现阶段,我国虽然对于化妆品的质量检测装 备已经进行了统一的引进和整合,但是其中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依然十分有限。相对于 国内,国外企业所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等多个专业的设备,在大多数 检测机构中应用的都相对较少。整体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很多质量检验机构的检 测设备不够全面,整体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慢。

化妆品行业报告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1)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 化工/日用化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机构:博雅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来源:博雅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内容: 第一部份前言: 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 95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亿元,96年是95亿元,97年是105亿元,98年是120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要占到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82年为2亿元(人民币),85年为10亿元,90年为40亿元,95年为190亿元,98年为280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至98年起,增长率有减缓趋势。

化妆品抽样检验及留样制度含微检制度(DOC)

七分妆公司不合格原料成品处理规定 1、目的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顾客。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对原物料采购、外包加工品、在制品、成品及交付后发生不合格的控制。 3、职责与权限 总经理授权品管制定并执行。 3.1 品管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记录、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并通知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确认和评审,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 3.2 仓库负责进料不合格时与供应商协商退货事宜;负责产品入出库工作。 3.3 生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返工。 4 管理规定 4.1 品管部检验员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评审。 4.2 进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置方法可采用选别、特采、退货等。 4.2.1 采购人员在供方现场采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当场退货。 4.2.2 检验员在接受采购产品验证时发现不合格品,挂“不合格品”标识,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域,填写品质异常处置单,报总经理作出处置决定。 4.2.2.1 作退货处置的,由仓库通知厂商载回处理或到本公司处理。 4.2.2.2 作选别处置的,由生产部协调其他部门调派人员对不合格材料进行挑选。挑选时,由检验人员指导作业人员挑选,并留下挑选记录,决定是否挑选需生产及品管部和相关人员同意才能实施。 4.2.2.3 做“特采”的进货产品仅限于特定的产品、时间或数量内,需得到或授权人批准,作好标识,办理入库手续,并跟踪此类产品的过程变化。 4.3 制程中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置,处理办法可采用返工、报废、选别、特采等。 4.3.1 检验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半成品、部门应立即采取停止转入下道工序的措施,

化妆品质量检测对当前状况应对办法

化妆品质量检测对当前状况应对办法 1,加强投入。针对于现阶段国内整体化妆品质量检测水平不足的问题,国家的相 关部门要加强整体技术研究的投入,关注实验室的建设。通过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工 作开展,为化妆品检测机构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在检测设备的选购上,可以借鉴国 外检测机构的设备选择经验,提高设备更新换代和置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化妆品检 测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对检测规范和技术进行研究,推进整体检测技术水平的 发展。 2,评价体系构建。在技术研究与落实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些具体的检测技术的提高。我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对于一些化妆品的禁用添加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并且基本上实现了与国外的同步。但是,在具体公布的禁用化学物质中,很多物质的 检验缺乏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并且相关检验的技术也十分模糊,不够明确。相关的 检测机构要结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对于检测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并且结 合当前化妆品禁用品的数据资料,构建一套科学的禁用物质的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 实现全国范围的共享,为提高整体质量检验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另外,相关的化妆 品检测机构自身还要提高研究能力,积极的开展相关研究课题。 3,技术研究的落实。在技术研究与落实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些具体的检测技术的提高。我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对于一些化妆品的禁用添加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明确的 阐述,并且基本上实现了与国外的同步。但是,在具体公布的禁用化学物质中,很多 物质的检验缺乏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并且相关检验的技术也十分模糊,不够明确。 相关的检测机构要结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对于检测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并且结合当前化妆品禁用品的数据资料,构建一套科学的禁用物质的数据库,通过技 术手段实现全国范围的共享,为提高整体质量检验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另外,相关 的化妆品检测机构自身还要提高研究能力,积极的开展相关研究课题。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化妆品质量检验工作开展中,整体的检测水平、技术和设备 的先进性都处于一个有待提高的层次当中。要想真正的提高整体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 和技术能力,就要积极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化妆品质量检测技术,吸收先进的检测经验,加强创新和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检测管理流程,对于整个化妆品市场实现规范化 的监督管理,进而为广大消费者保驾护航。

化妆品检测-全

第8章化妆品的检验 知识目标: ●了解化妆品的类型、功能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熟悉化妆品理化检验项目 ●掌握化妆品理化检验项目的常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能进行检验样品的制备 ●能进行相关溶液的配制 ●能根据化妆品的种类和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能按照标准方法对化妆品相关项目进行检验,给出正确结果 案例导入: 如果你是一名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检验人员,你公司生产了一批化妆品,你如何判定该批化妆品是否合格。 课前思考题: ●化妆品有哪些剂型? ●化妆品对微生物有要求吗?哪些生产环节会带来微生物污染?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表皮、毛发、指甲、口唇等),起到清洁、保养、美化或消除不良气味,并对使用部位具有缓和作用的物质。一般来讲,化妆品可分为护肤化妆品、美容化妆品、发用化妆品、和专用化妆品等。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化妆品的消费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它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消费者更注重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形象、更注重化妆品产品的质量。具体来讲,化妆品的质量特征离不开产品的安全性(确保长期使用的安全)、稳定性(确保长期的稳定)、有用性(有助于保持皮肤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容光焕发的效果)和使用性(使用舒适、使人乐于使用),甚至还包括消费者的偏爱性。其中最重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通过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来保证。 8.1 化妆品检验规则及稳定性试验 8.1.1 化妆品的检验规则 1.基本术语 (1)常规检验项目。指每批产品必检的项目,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卫生指标中细菌总数、重量指标和外观要求。 (2)非常规检验项目。指非逐批检验的项目,如卫生指标中除细菌总数以外的其它项目。 (3)适当处理。指不破坏销售包装,从整批化妆品中剔除个别不合格品的挑拣过程。 (4)样本。指每批抽样量的全体。 (5)单位产品。指单件化妆品,以瓶、支、袋、盒为计件单位。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7919—87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7919—87 1 1 目的 2 3为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化妆品,防止化妆品对人体产生近期和远期危害,特制定本程序和方法。 4 5 2 适用范围 6 7本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在我国生产和销售的一切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产品。 8 9 3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 10 11 3.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和动物皮肤、粘膜试验 12 13 3.1.1急性毒性试验 14 15 3.1.1.1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16 17 3.1.1.2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18 19 3.1.2动物皮肤、粘膜试验 20 21 3.1.2.1皮肤刺激试验。 22 23 3.1.2.2眼刺激试验。 24 25 3.1.2.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26 27 3.1.2.4皮肤光毒和光变态反应试验。 28 29 3.2第二阶段亚慢性毒性和致畸试验 30 31 3.2.1亚慢性皮肤毒性试验。 32 33 3.2.2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34 35 3.2.3致畸试验。 36 37 3.3第三阶段致突变、致癌短期生物筛选试验 38 39 3.3.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40 41 3.3.2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和SCE检测试验。 42

43 3.3.3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检测试验。 44 45 3.3.4动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46 47 3.3.5小鼠精子畸形检测试验。 48 49 3.4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50 51 3.4.1慢性毒性试验 52 53 3.4.2致癌试验。 54 55 3.5第五阶段人体激发斑贴试验和试用试验。 56 57 4 对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产品安全性评价的规定 58 59 4.1凡属于化妆品新原料,必须进行五个阶段的试验。 60 61 4.2凡属于含药物化妆品必须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皮肤与粘膜试验和人体试验,但 是根据化妆品的含成分的性质、使用方式和作用部位等因素,可分别选择其中几项甚至全部试验项目。 62 63 4.3凡属于化妆品新产品必须进行动物急性试验、皮肤与粘膜试验和人体试验,但是根 据化妆品所含成分的性质、使用方式和使用部位等因素,可分别选择其中几项甚至全部试验项目。 64 65 4.4凡进口化妆品应由进口单位提供安全性评价资料。 66 67 5.化妆品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 68 69 5.1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70 71人体接触化妆品主要途径是皮肤。当评价化妆品及其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时,进行皮肤毒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72 73 5.1.1目的:确定受试物是否经皮肤渗透和短期作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并为确定亚慢性 试验提供实验依据。 74 75 5.1.2定义:系指受试物涂敷皮肤一次剂量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76 77剂量表示方法:以敷用受试物的质量(g、mg)或以实验动物平均单位体重敷用受试物的质量(mg/kg)来表示。 78 79一次敷用受试物引起50%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之为半数致死量(LD50)。LD50

护肤品行业分析报告

护肤品行业分析报告 2004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达到580亿元,较2003年增长11.54%,预计2005年全年化妆品销售额将超过680亿元,较去年增长约18%。随着中国人消费水平的升级,化妆品行业发展也已经进入新的里程,呈现出了十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后几年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将以年平均13%以上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幅度显然大于经济速度;预计到200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800亿元左右。 一.润扶品中国市场品牌发展历程 在今天的中国,润肤品 / 护肤品已经从奢侈品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2002 年市场规模约为 165.6 亿元人民币。 2003 年 12 月 11 日,在业界流传四年之久的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的传言终于成为事实,这不仅标志着国际巨头欧莱雅集团真正踏入了中国的大众护肤品市场,也意味着中国护肤品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总的来说,中国润肤品 / 护肤品品牌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70 年代 ~1982 年):上海品牌垄断国内市场 以上海家化为代表的上海润肤品 / 护肤品品牌在那时风靡全国。至今,很多人对美加净、郁美净、孩儿面、皇后牌珍珠膏等品牌仍然记忆犹新。 第二阶段( 1982~1996 年):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土洋品牌泾渭分明 这段时期,跨国品牌如欧莱雅、玉兰油、强生、资生堂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护肤品 / 润肤品营销真正起步,这些品牌以高定价瞄准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与此同时,安利、雅芳等外国品牌把直销模式引入了中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广东军团如小护士、丁家宜等上升势头非常快,而大宝集团树立的价廉物美、平民化的品牌路线也非常成功。在这个阶段,跨国品牌和本土品牌各自占据着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正面交锋比较少。 第三阶段( 1996~2002 年):本土品牌专业细分市场突围 2002 年的市场规模是 1982 年的 200 多倍。同时,消费者对护肤品 / 润肤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滋润肌肤上,还出现了防晒、美白、保湿、祛痘、香熏美容、男性护肤等方面的需求。定位于大众消费品的国内品牌在产品功能上找卖点,从功能市场、细分市场、专业市场上突围。比较成功的有小护士(维他命防晒)、索肤特(木瓜减肥)、丁家宜(一洗白)、珊拉娜(祛痘)、大宝(男士也可以用)等。 第四阶段( 2002 年至今):跨国品牌中低端延伸,本土品牌中高端跨越 2002 年以来,跨国品牌对中低端市场发起了进攻。雅芳推出了价格超低的子品牌 UP2U ,资生堂在成功的推出了中档品牌 Aupress 之后,开始力推中低档品牌 Za ,欧莱雅历经 4 年终于得到了小护士。

化妆品检验管理制度

文件名称检验管理制度文件编号 COP-05 版/次 A / 0 文件类别程序文件生效日期 20160901 页数 5 编制质量体系小组审核黎利媚批准于欣龙 1.0目的 通过对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检验,保证本企业的产品质量。 2.0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料、包装材料的进料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检验,成品的检验、返工 产品的检验管理、半成品灌(包)装、成品的检验,以及生产用水、环境、人员等卫生指标的检验、 管理和监控。 3.0职责 3.1 质管部:负责所有来料、半成品、成品的入库检验及其库存成品重检; 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巡检; 质量不合格品、市场退货、返工产品的重新检验; 生产用水、环境、人员等卫生指标的检验、检测。 3.2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上述需检品的报检及质量不合格品的跟踪处理。 3.3 技术研发部:负责制订“原料检验标准”、“包装检验标准”、《成品检验标准》、《生产用水检验标准》《半成品检验标准》、《半成品灌、包装检验标准》 3.4 采购、仓储:负责原料、包材来料异常的处理。 3.5 生产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半成品、成品的异常处理,技术研发部确定处理方案,品管部负责跟踪验证。 4.0内容 4.1 原料检验标准及检验要求 4.1.1原料标准依据: 建立原料的检验项目的依据主要是与生产商的出厂(COA)报告为依据,对微生物敏感的原料增加微生物卫生指标。 4.1.2 抽样管理要求:进厂原料按批(进厂件数)取样,设总件数为x,当x≤3时每件取样;

当3300时,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1随机取样,抽取取样量。参见《抽样检验管理规定》 4.1.3主要检测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由质检员抽样后分别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1.4检测流程:按物料验收流程执行,验收合格方可入库。 1)原材料到仓后,仓库对其名称规格、型号、等级、数量、批号等进行核对,并检查来料COA 报告,检查运输车辆的卫生状况和包装的完整性后将其置放于“原材料待检区”,并以通知质管理部检验员检验。 2)质管部检验员接到《原材料请检通知单》后按照原材料检验及《抽样管理规定》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取样工具、器皿等。 3)质管部按品检抽样作业指导书到现场抽样,并依检验规范及原材料检验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在《原料规格书及检验报告》中,由质管部主管人员审核签字,然后通知仓库、生产、计划。 4)仓库接到通知,合格原材料放在合格品区,不合格原材料做出标识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由质量保证员检测人员对其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相应状态标识。 4. 2 包材标准及检验要求 4.2.1包材标准 外观检验QB/T164-93及QB/T1685-93标准检验,印刷文字按GB5296.3-1995标准检验。签样标准。 4.2.2抽样管理要求:包材检验一般采用GB2828单次抽样检验方式,外观采用一般检验II级水准及功能采用特殊检验S-2水准。 4.2.3包装材料的检验项目一般为材质、外观形状、印刷文字、净含量及与其他包装的配合。 4.2.4包装的检验判定:重缺陷不得有,轻陷不得超过10%,否则判定为不合格。由质检员出具检验报告。 4.2.5检测流程:按物料验收流程执行,验收合格方可入库。 1)包装材料到仓后,仓储部对其名称规格、型号、等级、数量等进行核对,并检查包装情况,都合格后将其放置在“包装材料待检区”,并填写部分《包装检验原始记录》,然后通知质管部来料检验员检验。 2)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员接到《原材料到货报检通知单》后,按照GB2828抽样方法及检验水平标准进行抽样,按照标准样板及签样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包装检测原始记录》。

化妆品中安全性物质风险评估指南

关于印发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的通知 日期:2010-8-26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食药监许[2010]339号2010年08月23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指导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二、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一)危害识别:根据物质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试验数据、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定量构效关系等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二)危害特征描述(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分析评价该物质的毒性反应与暴露之间的关系。对有阈值的化学物质,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水平(NOAEL)”或“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水平(LOAEL)”。对于无阈值的致癌物,可根据试验数据用合适的剂量反应关系外推模型来确定该物质的实际安全剂量(VSD)。 (三)暴露评估:一般可通过申报化妆品的产品类型和使用方法,结合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或检出量,在充分考虑可能的化妆品使用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的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对人体可能的暴露剂量。 (四)风险特征描述:确定该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及范围。对具有阈值的物质,计算安全边际(MOS)。对于没有阈值的物质(如无阈值的致癌物),应确定暴露量与实际安全剂量(VSD)之间的差异。 三、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 申请人可按以下两种形式提交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资料: (一)申请人通过危害识别,判断产品中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可以提交相应的承诺书。承诺书应当陈述申请人对产品进行危害识别的分析过程及该产品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理由等。(二)经危害识别后申请人认为产品中含有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则应当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资料。 四、风险评估资料要求 我国化妆品相关规定中已有限量值的物质,不需要提供相关的风险评估资料;国外权威机构已建立相关限量值或已有相关评价结论的,申请人可以提供相应的安全性评价报告等资料,不需要另行开展风险评估。 申请人提交的风险评估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来源。 (二)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概述,包括该物质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等。 (三)化妆品(或原料)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及其相应的检测方法,并提供相应资料。(四)国内外法规或文献中关于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在化妆品和原料以及食品、水、空气等介质(如果有)中的限量水平或含量的简要综述。 (五)毒理学相关资料: 1.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毒理学资料简述,至少包括是否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纳入致癌物。 2.参照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毒理学试验方法总则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毒理学资料摘要。根据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特性,可增加或减少某些相应项目的资料。

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化妆品市场分析报告 化妆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变化。1987年的产值仅18亿元,生产企业只有100家左右,发展到2000年,全行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达138亿元,拥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从1987年到2000年,化妆品行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 国际化妆品市场,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经济衰退,但全球化妆品的销售情况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据《国际市场追踪》(MTI)的权威统计报告,国际化妆品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而另一家全球市场调查公司Euromonitor的调查资料显示,亚太地区化妆品市场增长较快,并预测今后亚太地区还会有较高的发展趋势 1、品牌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欧莱雅集团:“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碧欧泉、赫莲娜、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等。 宝洁公司:“玉兰油、SK-Ⅱ、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润妍、伊卡露”等。 联合利华:“夏士莲、力士、旁氏”等。 法国LVMH集团:“迪奥、CD、纪梵希”等 法国产香水:“爱琪美、莲娜丽姿、欧洲之萃、香奈尔”等 巴黎贝丽丝香水有限公司:“贝丽丝” 意大利的“范思哲” 丝宝公司的:“丽花丝宝、舒蕾、洁婷、美涛、柏兰、风影”等。 资生堂的“欧珀莱、资生堂”。 雅芳化妆品公司:“雅芳”。 深圳靳羽西化妆品有限公司的“羽西、阿迪达斯”。 安利公司:“雅姿“ 郑明明化妆有限公司的“郑明明”。 自然美(NB)集团的“自然美”。 香港丽丝达:“小护士”。 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上海家化:“六神、清妃、美加净、佰草集、COCOOL、高夫、梦巴黎”。 北京三露厂:“大宝”。 奥尼化妆品有限公司:“奥尼、西亚斯、百年润发”。 珠海姗拉娜化妆品公司:“姗拉娜品牌、喜肤品牌”。 四川可采实业有限公司:“可采眼贴膜” 广东雅倩化妆品有限公司“雅倩、清逸、佳雪、玉丽”等。

化妆品安全性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 7919—1987 1 目的 为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化妆品,防止化妆品对人体产生近期和远期危害,特制定本程序和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在我国生产和销售的一切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产品。 3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 3.1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和动物皮肤、粘膜试验 3.1.1 急性毒性试验 3.1.1.1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3.1.1.2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3.1.2 动物皮肤、粘膜试验 3.1.2.1 皮肤刺激试验。 3.1.2.2 眼刺激试验。 3.1.2.3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3.1.2.4 皮肤光毒和光变态反应试验。 3.2 第二阶段亚慢性毒性和致畸试验 3.2.1 亚慢性皮肤毒性试验。 3.2.2 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3.2.3 致畸试验。 3.3 第三阶段致突变、致癌短期生物筛选试验 3.3.1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3.3.2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和SCE检测试验。 3.3.3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检测试验。 3.3.4 动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3.3.5 小鼠精子畸形检测试验。 3.4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3.4.1 慢性毒性试验。 3.4.2 致癌试验。 3.5 第五阶段人体激发斑贴试验和试用试验。 4 对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产品安全性评价的规定 4.1 凡属于化妆品新原料,必须进行五个阶段的试验。 4.2 凡属于含药物化妆品必须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皮肤与粘膜试验和人体试验,但是根据化妆品所含成分的性质、使用方式和使用部位等因素,可分别选择其中几项甚至全部试验项目。 4.3 凡属于化妆品新产品必须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皮肤与粘膜试验和人体试验,但是根据化妆品所含成分的性质、使用方式和使用部位等因素,可分别选择其中几项甚至全部试验项目。 4.4 凡进口化妆品应由进口单位提供安全性评价资料。 5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 5.1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人体接触化妆品主要途径是皮肤。当评价化妆品及其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时,进行皮肤毒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5.1.1 目的:确定受试物能否经皮肤渗透和短期作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并为确定亚慢性试验提供实验依据。5.1.2 定义:系指受试物涂敷皮肤一次剂量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剂量表示方法:以敷用受试物的质量(g、mg)或以实验动物平均单位体重敷用受试物的质量(mg/kg)来表示。 一次敷用受试物引起50%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之为半数致死量(LD50)。LD50值的单位为mg或g/kg体重。5.1.3 动物的准备:选用两种性别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均可。建议试验起始动物体重范围为大鼠200~300g,豚鼠350~450g,家兔2.0~3.0kg。 实验动物应在动物笼内观察3~5天,使其适应环境,并观察其健康状况。

化妆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

年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2

2013年Q2季度化妆品行业报告 近日发布了2013年Q2化妆品行业报告。OnlyLady女人志与闺蜜网作为联合发布媒体进行独家数据解读,全面为消费者及品牌提供了一份重要指导。报告对Q2化妆品行业搜索趋势、产品大类对比以及季度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提出数据做出分析。 电商促销仍是引起搜索指数上涨的关键原因 2013年Q2化妆品行业日均搜索指数为362万,较之Q1有3.4%的小幅上涨。Q2中恰逢6月中旬某大型电商促销活动,促使当日化妆品搜索指数达到峰值。电商促销活动在全面带动家用电器、数码类等产品的搜索与消费后,已影响到化妆品类商品。西安菁英化妆美发培训学校专家分析,较之Q1中的相同现象,电商促销扔是引起当季化妆品行业搜索指数上涨的关键原因之一。 Q2中恰逢夏季的到来,网民对化妆品的护肤方法随之产生更多关注。36.2%的产品搜索仍是网民最为关心的首要关键词。值得一提的是,口碑评价以15.8%的搜索指数超越以往位列第二的品牌。口碑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日益加大,良好的产品口碑传播不仅能够为品牌加大知名度,也更成为消费者在产生购买前的一大考量因素。

大众类化妆品目前仍是主流消费选择 Q2网民对化妆品等级的关注位次并未发生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化妆品的关注度已超过高档化妆品近20个百分点。对此现象,OnlyLady美容编辑指出:高档化妆品在收入颇丰的一线城市受关注度较高,但随着二、三线城市美容诉求率的快速上升,且二、三线城市数量比重比一线城市多,在总体得到平均之后,大众化妆品仍成为首要受关注的主流美容消费选择。在该类别中,最受关注的依然是基础护肤品类。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于护肤理念的逐步深入,护肤的第一需求已由面膜代替了清洁产品。国人对于肌肤的养护已成为了消费者目前最为关注的要点。受季节因素影响,防晒类产品首次进入关注度排行榜前十名,对比Q1数据增长2.05%。

包材的安全性

浅论化妆品包材的安全性 所谓“铅华不可弃”,对于天性爱美的女性而言,化妆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过如下的心情:看着各品牌柜台上那些琳琅满目的漂亮的陈列品,什么粉盒、唇膏、润肤霜,只觉得眼花缭乱,恨不得将目光所及的东西统统塞入自己的购物袋,然后一一在自己身上抹过,恨不得一夜之间皮肤白了、痤疮没了、皱纹淡了,总而言之一天比一天更美了。 然而,伴随着市场上品牌产品的增加,许多负面消息也翩然而至——2006年曝出sk-ii的多种产品含有禁用物质铬、钕;2007年的含铅口红事件更是牵涉到美国市场上六成以上的化妆品品牌。这类消息使得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安全性愈加重视,所以现在许多顾客在购买时会查看化妆品配方表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可是诸位是否知道:有害物质不止源于化妆品的配方组成,一个不合格的包装材料也会对化妆品的安全造成无法避免的危害。 先要从目前国内的常规检测方法说起。考虑到隔离作用,目前国内使用的检测方法大部分是从视觉性和物理性能这两方面展开的。譬如:印刷质量的检验(包括耐磨性、附着牢度、色差……);包材的阻隔性(是否能阻止气体或者液体的流失);密封性;抗冲击性等等。上述测试仅仅针对包材本身的物理性能,并不能完全保证与内容物接触后的安全性,比如两者之间的相容性和包材的溶剂残留等。但是现在国内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规范化妆品包材的安全标准,更谈不上化妆品包装材料中其所含物质的具体标准,只是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提及:“化妆品的直接接触容器材料必须无毒,不得含有或释放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有毒物质。”不仅在国内,美国fda和欧盟各项指令中也很少有涉及化妆品包装材料的管理规范和检验标准,最多的是食品包装的标准,而且目前化妆品包装材料的测试多是靠企业内部自行监督,检测方法和标准自然也是各不相同的。 为何说化妆品的包装材料安全性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有这巨大的影响呢?因为一旦包材本身含有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就可能会慢慢释放到和它直接接触的化妆品中,使化妆品的品质向不良方向产生改变,进而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这种危害类似于食品对人体的影响——都会被人体吸收,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针对化妆品包材中有害物质检测的发展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研究包装中物质的迁移方面,国家食品包装的材料相关的标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那么那些会影响化妆品安全性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是从何而来呢? 其一,是包装物中的添加剂。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

关于印发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 南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0]3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指导开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二、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一)危害识别:根据物质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试验数据、临床研究、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定量构效关系等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二)危害特征描述(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分析评价该物质的毒性反应与暴露之间的关系。对有阈值的化学物质,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水平(N OAEL)”或“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水平(LOAEL)”。对于无阈值的致癌物,可根据试验数据用合适的剂量反应关系外推模型来确定该物质的实际安全剂量(VSD)。 (三)暴露评估:一般可通过申报化妆品的产品类型和使用方法,结合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或检出量,在充分考虑可能的化妆品使用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的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对人体可能的暴露剂量。 (四)风险特征描述:确定该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及范围。对具有阈值的物质,计算安全边际(MOS)。对于没有阈值的物质(如无阈值的致癌物),应确定暴露量与实际安全剂量(VSD)之间的差异。 三、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 申请人可按以下两种形式提交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资料: (一)申请人通过危害识别,判断产品中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可以提交相应的承诺书。承诺书应当陈述申请人对产品进行危害识别的分析过程及该产品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理由等。 (二)经危害识别后申请人认为产品中含有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则应当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资料。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谈到产品原料,全球香精香料的供应已从原来的50%缩减到20%,因为不含香精成分的化妆品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一些生产能力薄弱的小化妆品生产企业也在这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了。 一方面,由于美国零售集团Kmart的破产,2100家销售店关门,这对消费者及销售商都是一次重创。另一方面,许多产品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销售业绩也节节上升,以Max Factor的Lipfinity和Cover girl的outlast 口红为例,截止去年12月30日,已连续52周保持销量上升,超过5200万美元。 Pritchard还指出,在产品配方革新的同时,公司同时还推出了“先试用再购买”的活动,以及通过网上互动美容教育来让顾客买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露华浓公司就曾对300多名顾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找出她们喜欢的货品摆放方式及产品介绍方式,不断进行改良来满足顾客需要。现在有许多化妆品企业放手让销售商自己去设计产品的配套设施,虽然节约了不少成本,也为销售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缺点是千篇一律的设计会减少产品本身的市场冲击力。因此,在林林总总的化妆品牌中,如何让顾客第一眼就被产品吸引,并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产品的色彩、功效,轻松地选

择到称心如意的产品已成为化妆品企业及销售商面临的一大难题。 创立化妆品行业的个性化品牌 一个化妆品牌要想成功,就得为顾客提供不一样的独特感觉,它包括从产品销售的模式、外包装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只有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革新与创造才能在众多的化妆品牌中独树一帜。而倩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保持自己原有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地出新招,显示独特的个性,因此,无论从广告、商场的专柜,还是其它销售场所,倩碧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很多化妆品生产企业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赋予产品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只有拥有个性的化妆品牌才能借助包装与广告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纪梵希英国市场总监David 说,以口红为例,这是彩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也有不少新的品牌出现在市场,然而真正畅销的也就那么一两个品牌,很简单的道理,那些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品牌被逐渐淘汰了。 如今的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喜爱在不停的变化,她们关心的是每天有什么新品问世?新产品能带给她们什么样的惊喜?以纪梵希为例,公司每季都会推出一两款彩妆必备品,以满足爱美人士的需求,同时也让消费者期待着下一季的新品上市,让顾客心里永远都记着这个品牌。另外,随着新品的问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分析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近年来,化妆品安全性事件也是频发,化妆品安全性不符合要求直接导致许多消费者受害,从重金属超标到致癌物风险,从导致皮肤过敏到抗生素含量超标这一系列事件都要求要从化妆品的生产、审批的源头注意化妆品本身存在的潜在安全性问题。下面就针对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做一简单介绍。 一、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义 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是指由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二、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一)危害识别:根据物质的理化特性、毒理学试验数据、临床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定量构效关系等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二)危害特征描述(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分析评价该物质的毒性反应与暴露之间的关系。对有阈值的化学物质,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水平(NOAEL)”或“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水平(LOAEL)”。对于无阈值的致癌物,可根据试验数据用合适的剂量反应关系外推模型来确定该物质的实际安全剂量(VSD)。 (三)暴露评估:一般可通过申报化妆品的产品类型和使用方法,结合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含量或检出量,在充分考虑可能的化妆品使用人群(包括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等)的基础上,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对人体可能的暴露剂量。 (四)风险特征描述:确定该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及范围。对具有阈值的物质,计算安全边际(MOS)。对于没有阈值的物质(如无阈值的致癌物),应确定暴露量与实际安全剂量(VSD)之间的差异。 三、评估资料的提交形式 申请人可按以下两种形式提交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评估资料: (一)申请人通过危害识别,判断产品中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可以提交相应的承诺书。承诺书应当陈述申请人对产品进行危害识别的分析过程及该产品不含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的理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