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和概念外延的意思是啥

概念和概念外延的意思是啥
概念是指人们头脑中关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
它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个别事物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的思维产物。
概念可以是实际存在的物体或抽象的概念,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概念的外延(extension)是指概念所包括的具体个体的集合。
它是指所有被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或成员所构成的范围。
例如,概念"狗"的外延就是所有狗的集合。
概念的外延可以是无限大或有限大小,取决于概念所指称的对象的数量。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一个重要属性,它与概念的内涵(intension)相互关联。
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共同属性和特征,而外延则是指概念所包括的实际个体。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常是相互关联的,即概念的内涵决定了外延的范围。
例如,概念"人"的内涵包括拥有人类特征的一系列属性和特征,而外延则指的是所有属于人类的个体。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白\,可以表示\雪\的颜色,在\明白\和\真相大白\中就表示\清楚\;在\白吃\、\白看\中就表示\无代价的\;在\白区\、\白军\中就表示\反动的\;在\写白字\和\念白字\中就表示\错误的\;在\一穷二白\中表示\没有文化\等。
语言是有歧义的,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我们用语言表达概念也有可能是不精确的。
这种不精确是严格的抽象思维要尽力克服的。
为克服不精确性,抽象思维创造了几个功不可没的概念:第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
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
要明确概念就要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哪些特有属性和它指的是哪些事物。
没有外延的概念就是虚假概念,如\鬼\、\神\、\上帝\等等。
第二个概念是\定义\。
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怎样才能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呢?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的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模模糊糊和似是而非的,严格的抽象思维要求你首先要审查这些概念有没有准确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或者概念的运用前后不一致,你是和他谈不清任何问题的。
数不清的思维错误其实在这个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任何定义都是由\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这样三部分组成(参见《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做定义一般有四个简单规则:一是\是\的前后两部分的外延必须完全一样。
例如定义哺乳动物,说哺乳动物是有肺的脊椎动物,两部分的外延就不一样,后面还包括了小鸟等非哺乳动物。
二是不能循环定义。
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就不对。
\是\的后面部分包括了前面的部分,你本来是想用后面来明确前面,如果后面包含了前面,定义仍是不明确的。
你必须用一些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再定义的概念去说明你要定义的概念。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理解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理解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是哲学中对概念进行定义和区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外延概念外延概念是指一个概念所包含的具体个体的集合。
它是指概念所指代的具体事物的范围。
比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所有的具体动物,包括人类、猫、狗、鸟等等。
外延概念是按照事物的共同特征将其归类的方式进行理解和定义的。
外延概念主要通过具体个体来进行理解和判断。
根据外延概念,我们可以判断某个事物是否属于某个概念范畴。
比如,如果一个动物具有呼吸、消化、生长等共同特征,我们就可以判断它属于“动物”的概念范畴。
外延概念的特点是范围广泛,包容性强。
一个外延概念可以包含很多具体个体,并且可能包含一些边界模糊的情况。
外延概念的划分也是根据人们对事物共同特征的认识而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的。
因此,外延概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动性。
2. 内涵概念内涵概念是指一个概念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和属性。
它是指概念所能表达的思想或概念的本质或重要特征。
比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了有机体、具有生命活动、能自主行动等等。
内涵概念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理解和定义的。
内涵概念主要通过对概念内部特征的分析和归纳来进行理解和判断。
根据内涵概念,我们可以判断某个事物是否符合概念的本质特征。
比如,如果一个动物具有自主行动能力、有机体结构,并具有生命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它符合“动物”的内涵要求。
内涵概念的特点是具体而明确,能够明确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
一个内涵概念的范围相对较窄,因为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而不是事物的具体形式。
内涵概念的划分是通过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思考和归纳得出的,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确定性。
3.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关系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外延概念是通过内涵概念对事物进行划分和归类的基础。
内涵概念具有明确和确定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基本特征知识点总结

概念的基本特征知识点总结概念的基本特征包括:1.概念的抽象性: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概括,它不依赖于具体的个体和情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共同属性的抽象理解。
例如,“动物”这个概念并不指代具体的某一种动物,而是对各种动物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的抽象归纳。
2.概念的普遍性:概念是对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进行的概括,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普遍性。
在认知过程中,概念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理解和归纳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世界。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共同属性和特征,是概念的本质和特性;而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指代的一类具体事物的范围和广度。
例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有机体、自然生长、有感情等属性,而外延包括了狗、猫、鸟等各种具体的动物。
4.概念的层次性: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次和组织结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包容和包含。
例如,从“动物”概念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哺乳动物”、“鸟类”等更加具体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含和分化关系。
5.概念的认知功能:概念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可以帮助人们对世界进行快速的归纳和分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信息。
同时,概念还可以成为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基本工具,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6.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新的概念不断产生和传播,旧的概念也在不断被修正和更新。
总之,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抽象理解和概括的结果,它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内涵和外延、层次性、认知功能和发展演变的特点。
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概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进行思维和交流。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区别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区别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是哲学上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在认识论和语义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来说,外延概念是指概念所涵盖的具体个体、事物或成员的集合,而内涵概念则是指概念所包含的普遍属性、特征或本质。
一、外延概念外延概念关注的是一个概念所指向的具体个体、事物或成员所构成的集合。
它是通过列举或描述具体的事物来界定概念的范围,即概念的成员。
外延是指概念所能覆盖的范围,也可以理解为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个数。
概念的外延是可以被明确描述或衡量的,它包括一个确定的概念边界。
外延概念的判断可以通过判断所选体是否符合概念界定的范围。
举个例子,以“动物”为例,它的外延概念是指具体的动物个体,如狗、猫、鸟等。
如果我们列举出所有的动物,那么这个列举的范围就是“动物”的外延。
外延概念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概念范围的大小,例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要大于“狗”这个概念的外延。
二、内涵概念内涵概念关注的是一个概念所包含的普遍属性、特征或本质。
它是通过描述概念的内在含义、特点、本质等来阐述概念的内涵。
内涵是指概念内部所包含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概念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
概念的内涵往往由主观意义、情感体验以及经验知识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
以“动物”为例,它的内涵概念是指动物的一些普遍属性,如具有生命、能自主移动、有感知能力等等。
这些属性是概念所固有的本质,不因个体的差异而改变。
内涵概念的判断不仅仅是通过外部事物的边界,还需要考虑概念所具有的普遍属性。
三、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关系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结构。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延和内涵相互依赖: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是相互依存的。
概念的外延是通过内涵来界定的,而概念的内涵则通过外延来具体实现。
2. 外延和内涵的相对性:外延和内涵是相对的概念。
在一定范围内,外延增加时,内涵往往会减少;而当外延减少时,内涵往往会增加。
基本概念 概念的内涵外延

基本概念概念的内涵外延基本概念是指某个学科或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理解和学习该学科或领域的基石,是进一步探究和研究更深层次概念的基础。
基本概念有着明确且普遍的定义,它们代表了学科或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和思维模式。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即其定义的核心要素。
内涵可以通过列举概念的特征、特点或定义来描述,它们是概念共有的基本属性。
例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可以包括:有机体、能自主运动、有呼吸等。
而“科学”这个概念的内涵可以包括:通过观察、实验和解释来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涵盖的具体事物或现象的范围。
外延可以通过列举概念所包括的个体或具体例子来描述,它们是概念所能涵盖的具体实例。
例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可以包括:狗、猫、鸟、鱼等各种动物。
而“科学”这个概念的外延可以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或领域。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内涵决定了概念的范围和特点,外延则反映了概念的广度和具体性。
概念的内涵越丰富,它所包括的外延范围就越广泛。
例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较为丰富,它包括了多种动物的共同属性,因此它所涵盖的外延也非常广泛。
相反地,概念的内涵较为狭窄,它所涵盖的外延范围就较为有限。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理解概念的内涵,可以获得对该概念的认知,了解其核心属性和基本特征。
通过掌握概念的外延,可以清楚地了解该概念所涵盖的具体范围和实例,拓宽对概念的认知广度。
在学科学习中,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起学科知识的框架和体系,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基本概念是学科或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它们代表着学科或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思维模式。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辅相成,内涵决定了概念的范围和特点,外延反映了概念的广度和具体性。
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起学科知识的框架和深入理解学科的本质。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作为一种思维的现象,它一开始就和语言中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不依附于语言的赤裸裸的概念在各类科学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但概念又不等同于语言,语言在不同的组合中所表达的概念就大相径庭。
例如,"白",可以表示"雪"的颜色,在"明白"和"真相大白"中就表示"清楚";在"白吃"、"白看"中就表示"无代价的";在"白区"、"白军"中就表示"反动的";在"写白字"和"念白字"中就表示"错误的";在"一穷二白"中表示"没有文化"等。
语言是有歧义的,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我们用语言表达概念也有可能是不精确的。
这种不精确是严格的抽象思维要尽力克服的。
为克服不精确性,抽象思维创造了几个功不可没的概念:第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
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
要明确概念就要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哪些特有属性和它指的是哪些事物。
没有外延的概念就是虚假概念,如"鬼"、"神"、"上帝"等等。
第二个概念是"定义"。
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怎样才能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呢?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的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模模糊糊和似是而非的,严格的抽象思维要求你首先要审查这些概念有没有准确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或者概念的运用前后不一致,你是和他谈不清任何问题的。
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意思

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意思内涵和外延是哲学上的重要概念,常被用来描述事物的本质和范围。
在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内涵和外延通常被视为概念分析的核心理论,对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外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内涵内涵指的是概念内部的特征、属性或定义。
它对应于概念所固有的本质或核心特征,是概念所包含的意义范围。
内涵通常是抽象的、概念性的,是从一个概念所涵盖的共同属性中抽象出来的总体特征。
换言之,内涵描述了一个概念所具有的普遍性质,是该概念的本质属性。
外延外延指的是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实体或对象的范围,也可以理解为概念的外部特征或外部表现。
外延是与内涵相对应的,它描述的是一个概念所适用的具体事物或实体,是该概念的外在特性。
外延是概念所指代的具体对象或实例的集合,是概念的范围。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在逻辑和哲学上,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理解:1.内涵决定外延:概念的内涵决定了它的外延,即一个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该概念所适用的具体范围。
例如,椭圆的内涵是一组特定的几何属性,其外延是符合这些几何属性的所有椭圆形状。
2.外延反映内涵:概念的外延可以反映其内涵所包含的特征。
通过观察概念所适用的具体对象或实体,我们可以推断出该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例如,通过观察一群具有翅膀的生物,我们可以推断出“鸟类”这一概念的内涵包含有翅膀这一特征。
3.内涵和外延并非一一对应: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同一个概念的内涵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外延,反之亦然。
例如,动物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机、能够自主运动和具有生命等特征,其外延涵盖了所有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不同种类。
综上所述,内涵和外延是描述概念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概念的完整语义结构。
理解和掌握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对于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外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外延指所反应对象的
具体范围、具体事物。
内涵指概念所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在逻辑学的学术
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
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
质属性的一切对象。
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
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
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
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
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
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
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
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有例外。
由于形象是普遍的特殊显现,在其内涵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它是要求这个“特殊”的积极参与的构成过程,因而其外延就无法用概念确切的概括出来。
越特殊的形象其外延越难以穷尽,其原因就在于它越能容纳诸多的读者的构成,唯其如此,越是独特的就越是普遍的,即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大。
之所以每个读者都能在典型形象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内涵的众多组成部分,即特殊是其根本的保证,否则普遍的抽象就与特殊的读者无关,没有特殊的,即读者的积极参与,概念也就是确定的,其意义也就因而是可以穷尽的
了。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外延指所反应对象的具体范围,内涵指概念所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如果对话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错误就会发生笑话:
一天法国作家雨果出国旅行,走到了边境,宪兵问他:
"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本上写道:
"姓名:
雨果.职业:
笔杆贩子."雨果和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同:
雨果理解的内涵是"以写作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作家,宪兵对其内涵的理解是"以贩卖笔杆子谋生"外延所指"笔杆贩子".概念从外延上可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在相容关系中,又可分为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在不相容关系中,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所谓同一关系就是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老书生孔乙己,偷了别人的书不承认,只说自己是窃书,不算偷。
他的回答使众人哄堂大笑。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偷”和“窃”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同一关系,而孔乙己把他当成了非同一关系,所以让人发笑。
我们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称为属种关系,在此关系中外延大的称为属概念,小的称为种概念,如果不分清属种关系会导致出现荒谈谬论:
脊椎动物分成哺乳、鸟、爬行、两栖和鱼五个小类;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所以,哺乳动物分成哺乳、鸟、爬行、两栖和鱼五个小类。
结论荒谬。
因为大前提里的“脊椎动物”特指类的集合,不能真包含小前提里的“哺乳动物”;两个“中项”一是总称,一是泛指,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辑学交叉关系是针对概念的外延而言的。
外向即概念所指事物的集合,这与数学中集合之间的交叉关系是一致的。
所以用集合来定义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有共同元素,也有非共同元素的集合之间的关系。
两种概念间的交叉关系就是指这两种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部分重合。
在英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绅士,走到那里都有人起身向他问候一天他来到了一家旅馆,吃早餐时坐在他对面的人站了起来,绅士说:
“坐下,不必客气。
”那人说:
“难道我去拿盐也不许吗?”这使绅士十分尴尬。
这是一场误会,顾客要去取盐,他确认为是要向他表示尊重,绅士把交叉关系当成了同一关系所以发生了误会。
概念间不相容关系之
一。
在同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其相加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种概念,其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以否定另一个概念的内涵作为自身的内涵。
如在“颜色”这个属概念下的“白”和“非白”两个属概念就具有矛盾关系。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称为“矛盾概念”。
古时候一个地方有一种习俗,凡是犯了死罪的人,临死前可从两长分别写着“生”死“”的纸片中抽一张,抽到“生”就放,“死”就杀。
有一个农夫被陷害,被捕。
次日,开始抽纸片,农夫把一张纸使劲的吞了下去,虽然一张纸被毁,但还有一张,于是另一张纸被翻开写着“死”,法官就宣布:
释放农夫。
农夫借着矛盾关系,巧妙的脱了险。
当两个种概念是同一属概念下的不相容关系时,两者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就称之为反对关系,也叫对立关系。
在实数范围内,正数和非正数、负数之间都是不相容关系,正数和负数之间是反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