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及成型技术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尊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事业心和团队精神,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工作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年半。
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半年至一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相变及热力学2.金属材料的强韧化3.金属及合金中氢的行为4.非晶、纳米晶和粉体材料制备及应用5.材料的腐蚀及防腐6.碳基复合材料7.晶界工程8.新型特种钢9.模具材料的研究与应用10.现代表面工程和技术11.汽车用钢板的研究与应用12.新型铝合金材料与成型技术13.铸造合金及凝固技术14.薄膜电子材料与器件15.信息功能复合材料及应用16.电子陶瓷材料的制备、性能研究及应用17.微电子材料物理与化学18.材料智能化、机敏化、智能结构与系统19.光电子材料及器件20.先进功能材料(如磁性材料、储能材料、超导材料、核反应堆材料、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等)四、课程设置(见表)五、论文工作1. 在课程修满48学分后,可申请进入论文课题研究,但也可根据导师的实际安排,入学后一边学习,一边逐渐进入课题工作;电子信息材料系的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应提交2篇与专业相关的科技综述报告。
2. 开题报告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选题应与本专业的基础研究或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问题相结合。
开题报告应在5000字以上,开题报告应包括发展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等。
开题报告应组织3名以上的高级职称教师进行评审,为公开性报告。
3. 在论文阶段的中期,进行阶段检查和期中考核,并做出书面论文阶段报告,报送上级管理部门,若离进度要求偏离较大予以黄牌警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学科评估院校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学科评估院校排名本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单位共42个,本次参评34个;具有“博士点”授权的单位共35个,本次参评15个;还有10个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和10个具有“硕士点”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
参评高校共69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航天、航空、信息、国防等高新技术进步的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从事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和电子封装技术领域的高级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该专业学生既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又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扎实基础,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业的适应面广,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在石油化工、高分子功能材料及特种复合材料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研究发展型复合人才。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学习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计算机的应用等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强调对学生进行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的思维方法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合成工艺、聚合物结构与性能表征、特种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就业与深造:毕业生可在石化、航空航天、化工、轻工等领域相关科研、企业等部门从事高分子合成与应用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
2007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应届攻读研究生率合并达100%。
学制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_、课程介绍1.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机械设讣、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提供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常用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与成型工艺之间的关系及其用途。
(2)金属材料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零件表面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应用。
(3)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用途。
(4)常用工程材料成型工艺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
(5)典型机械零件材料及成型工艺的选用。
本课程学生应掌握材料与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工程应用的能力,了解工业产品的设讣、选材、加工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工程材料选择和应用的基础。
2. 设讣思路:本课程以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工艺为研究对象,用绕机械零部件设计和制造中的选材和成型两个主要环节,讲授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工艺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机械零部件的设讣和加工工艺中。
实践环节以金属材料的硬度实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金相分析实验、碳钢的热处理实验为主。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机械专业大学生了解工程材料的一般知识,了解常用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与成型工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使用和选择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的能力,掌握制造金属零件基本成型工艺的基本知识。
开课依据:对毕业要求的能力支撑矩阵。
本课程是培养本科生从事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领域丄作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达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矩阵1.4、1.6、2.1、2.2、2.3、2.5项要求见下课程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金属材料的凝固与固态相变)、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材料、丄程材料的成型工艺、典型零件的材料及成型工艺选择。
(1)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本模块内容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重点讲授两部分内容:1)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从丄程材料的微观结构探索其宏观性能,主要讲授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晶体材料和非晶态材料的原子排列等,并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能,为在机械设计中选择材料打下基础。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名单1、武汉理工大学2、中南大学3、四川大学4、山东大学5、东华大学6、武汉科技大学7、景德镇陶瓷学院8、燕山大学9、陕西科技大学10、吉林大学11、上海大学12、华东理工大学13、南京工业大学14、长春理工大学15、大连理工大学16、沈阳建筑大学17、长安大学18、桂林理工大学19、安徽建筑大学20、齐鲁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形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后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形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热工基础、热工设备、粉体工程、无机材料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及研究方法、无机材料工艺学、水泥工艺设计、陶瓷工艺设计、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怎么样?(学长学姐评价)齐齐哈尔大学:还可以了,考个研究生博士什么的做研究还不错!不过如果是现在是高中选专业的话最好别报它,不怎么好找工作,而且条件比较艰苦,其他好专业不是很多嘛长沙理工大学: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刚成立5年,发展还是很快,不过在湖大,这个专业要比我们学校的强很多,找工作也可以找到好一点的,建议可以的话去考湖大的这个专业!!但是话又说回来,本学校此专业去年刚评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学院里的设备还是很完备,教学水平也比较高,目前只有博士学位才能被学院应聘为老师.师资力量是比较强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还看:1.网络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2.工程造价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4.生物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5.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6.信息工程专业最好的20所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介绍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介绍1. 专业概述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材料的成型过程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
它涵盖了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和控制技术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
2. 专业课程2.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介绍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材料测试与表征:介绍材料测试和表征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材料力学:讲解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2.2 成型工艺与设备课程•成型工艺学:介绍各种常见的材料成型工艺,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讲解其原理和应用。
•成型设备与自动化:介绍各种材料成型设备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成型过程中的应用。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讲解CAD/CAM技术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2.3 控制技术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号的能力。
•智能控制技术:介绍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
3. 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 - 材料实验:通过开展金相显微镜观察、拉伸试验等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获取实验数据。
- 成型工艺实训: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材料成型实践操作。
- 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将分组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锻炼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就业: - 材料成型企业:从事材料成型工艺、设备的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
- 自动化控制企业:从事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研发、销售和技术支持工作。
- 制造企业:从事制造过程中材料成型和控制技术方面的工作。
【未来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材料类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分析与就业方向解读

【未来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材料类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分析与就业方向解读【.com - 范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宽,能在化工、建材、光电、能源、航天及军事等领域从事材料的制备、成型加工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该学科的就业十分广泛,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学或科研工作。
而在中国,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般分为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物理与化学、无机非金属这几个专业。
我觉得,材料科学这个行业,只会越来越热门。
往大的方向说,我们国家要想成为工业强国,不再是世界工厂,让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材料科学应该会承担极为重要的部分。
记得神七飞天之前,还在老师曾骄傲的对我们说:“材料这一块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再举个最近的例子,瓦良格很快就要试航了,可最近爆出上面所用的特殊钢,国内根本造不出来。
往小的说,我身边的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已经不再局限在某某钢企这些特殊领域了。
我觉得这也是材料科学形势良好的表现。
进研究院、汽车厂、各种材料研发销售私企,大家的路越走越宽。
只不过,材料科学行业不像金融等行业那么艰辛。
也不是什么高薪行业。
就像一位学校招生科长说的那样:"发不了大财,但绝对能吃饱饭。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

一、工科:偏合成的:浙江大学(国内高分子鼻祖,尤其在合成方面)、华东理工、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偏加工和应用的:四川大学、华南理工、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理科:偏合成的:北京大学(好像北大遥遥领先,其他象南开、南京大学明显差一些);偏性能形态研究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5-10年这个行业发展都会不错。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分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市】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省】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辽宁省】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学院【吉林省】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江苏省】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江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江西省】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山东省】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烟台大学六【河南省】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湖北省】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科技大学【湖南省】中南林学院【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华大学、株洲工学院、茂名学院、中山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工学院【海南省】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四川省】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学院【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甘肃省】兰州理工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三、理论高分子搞的比较好的是北大、浙大、吉大,各有各的长处;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的高分子专业也都不错,华南理工实际应用搞的非常好,和国内一些企业有很多技术合作。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目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2.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总体方案3.教学计划4.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6. 附件附件一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2011级教学计划表附件二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教学计划表复合型课程教学框架附件三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2011级教学大纲(一)附件四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其它院系开设)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控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从事设备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机电集成系统控制、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电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训练。
整个课程体系重点围绕设计、检测、机电、制造、控制及系统集成等,以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工程实例为核心,把知识点与工程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加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公共基础核心课、学科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模块课组、专业或人文选修课,重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与工程教学,培养工程能力和素质,突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的研讨性和实践性环节设置,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
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控制、生产管理的基本能力。
1.3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⑴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电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集成系统控制、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手段⑵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字化设计、工艺操作、集成控制、机电系统开发、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能准确读懂机械设计图纸;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数字化设计工具,能用计算机熟练地进行零、部件、以及机械系统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二元合金
1、二元合金的晶体结构 组元、相、固熔体、化合物概念 在物质中,凡是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以界面分
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合金结晶后可以是一种相,也可以 是由若干种相所组成。
一种或多种相按一定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称为组织。相 的相对数量、形状、尺寸和分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不 同的组织使合金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 例:铁碳相图中 αβγ Fe3C ;F P A; Fe3CⅠ Fe3CⅡ Fe3CⅢ
HRB 适用有色金属、退火钢、正火钢 HRC 适用淬火钢、调质钢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5 Wenyu第n J5u页
3、冲击韧度
材料抵抗大能量冲击载荷能力 的指标,试样缺口处单位面积所消 耗的功。
Ak=G(H-h)
ak
Ak S
(J•cm2)
冷脆概念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13 Wenyu第n J13u页
2、 固溶体 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所组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固溶体
的点阵结构仍保持溶剂金属的结构,只引起晶格参数的改变。 当两组元在固态无限溶解时,所形成的固溶体称为连续固溶体
或无限固溶体;当两组元在固态部分溶解时,所形成的固溶体称为 有限固溶体或端际固溶体。按照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所处的位置, 固溶体又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 1) 间隙固溶体
σ0.2概念:条件屈服强度
弹性模量E 概念 E= σ/ε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4 Wenyu第n J4u页
2、硬度概念:
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其它硬物压入的能力。 相互关系:HBS≈10HRC ≈HV HB: HBS-淬火钢球测定硬度值450以下的材料
HBW-硬质合金球测定硬度值650以下的材料 HR: HRA 适用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层、渗碳钢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15 Wenyu第n J15u页
3、二元合金相图 相图是反映材料在平衡状态下相状态和成分及温度关系的图
形。相图也称平衡图或状态图。二元合金相图可用温度-成分坐 标系的平面图形来表示。二元相图是反映二元系统相的平衡状态 与温度、成分关系的平面图形。 1)匀晶相图
TE- P 9 Wenyu第n J9u页
三、金属的结晶
1、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过冷度概念)
2、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10 Wenyu第n J10u页
3、金属结晶后晶粒的大小
1) 晶粒度概念 ① 晶粒度表示晶粒大小,由平面截面单位面积内所包含晶粒个 数来表示;② 晶粒度级别越高,晶粒越细; 2)晶粒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对于溶质和溶剂原子大小比较接近的元素,只能形成置换固 溶体。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分布是任意的、 无规律的。如果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溶解度 有一定限度,则叫有限互溶,形成有限置换 固溶体;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与溶剂半径 相差越小,则溶解度越大,若溶剂元素与溶 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且晶格类型相 同,则可形成无限固溶体,合金组元可以以 任何比例相互溶解,如Cu-Ni 合金。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在 固态也无限互溶,形成固溶体的 二元相图称为二元匀晶相图。特 点:晶格类型相同,结晶不在恒 温下进行,在冷却较快的非平衡 结晶条件下,会形成枝晶偏析。
地点:HD208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2 Wenyu第n J2u页
一、固体材料的性能
1、强度
强度概念: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 最大应力,如
弹性极限、屈服点、抗 拉强度、疲劳极限、蠕 变极限等
比强度、比模量概念: 单位密度上的强度、弹 性模量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6 Wenyu第n J6u页
二、金属的结构
1、晶格、晶胞和晶格常数 2、三种晶格类型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7 Wenyu第n J7u页
2、晶面晶向表示方法 要求:会画图、改错。
取有向线段上任一点的座标值化为最简整数,加以方括号,
[uvw]即为晶向指数。
当溶质原子直径与溶剂原子直径的比值 小于0.59时,才能形成间隙固溶体。溶剂晶 格的间隙是有限的,因此,间隙固溶体只能 是有限固溶体。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14 Wenyu第n J14u页
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与溶质原子半径及溶剂的晶格类型有关。 溶质原子半径愈小,溶解度愈大,溶剂晶格类型不同,具有的间 隙大小不同,溶解度也不同。 2)置换固溶体
取晶面的三坐标截距值为倒数,并化为最简整数,依次计入圆 括号(hkl)内,即为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8 Wenyu第n J8u页
3、单晶体和多晶体概念 结晶方位一致与否 4、晶格缺陷 掌握:点缺陷、线缺陷、大学 鞠鲁粤
晶粒越细,常温强度越高,塑性韧性有所改善,高温强度下 降。
3)细化晶粒的方法 ①增加过冷度,② 变质处理,③附加振动。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11 Wenyu第n J11u页
4)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重结晶)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12 Wenyu第n J12u页
工程材料复习课
上海市精品课程 编辑ppt 上海大学 鞠鲁粤
TE- P 1 Wenyu第n J1u页
2008年春季学期 “材料与成形技术”考试通知
考试时间: 5月27日(周二)
8:15~10:15
考试地点: EJ103—EJ104
学号数<07122028 EJ103
其 余 同 学 EJ104
答疑时间:5月26日 13:00~21:00
TE- P 3 Wenyu第n J3u页
屈强比概念: σs /σb
屈强比越小,构件万一超载时,产生塑性变形的时间越长, 则离断裂的时间长,易发现和马上采取措施(如停机、换构 件等),即时间裕度大,可靠性高。屈强比大,则屈服强度 高,材料强度利用率高。
屈强比增大,则材料塑性段距 离减小,固将增加材料的脆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