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万吨PVC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车间工艺设计

一、工艺流程概述1.原料准备:将乙烯气体通过氯化反应和氯化工艺制备成氯乙烯。
2.聚合反应:将制备好的氯乙烯与过氯化钴等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3.精炼和提炼:通过卸料和提炼过程,除去聚合反应产生的杂质和残留催化剂。
4.融化加工:将精炼和提炼后的聚氯乙烯经过加热和融化,通过挤出、注塑、吹膜等加工工艺,制成各种产品。
5.产品检验:对融化加工后的产品进行物理性能和质量的检验。
6.包装和出库:将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并出库销售。
二、关键设备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1.氯化塔:采用液氯氯化法,选择高效的氯化塔设备,保证氯化反应的高效进行。
2.反应釜:选择适当规格的不锈钢反应釜,对聚合反应进行控制。
3.蒸馏塔:选择具有高效蒸馏性能的蒸馏塔,进行精炼和提炼过程。
4.挤出机、注塑机、吹膜机等加工设备:选择具有高效和稳定性能的加工设备,满足产品加工要求。
5.检测仪器:选择高精度的物理性能和质量检测仪器,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三、安全措施和环保要求1.氯气泄漏报警和处理系统:设置氯气泄漏探测器,在发现泄漏情况时及时报警,并启动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保证车间人员的安全。
2.废气处理系统:设置废气处理设备,对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4.严格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操作流程、操作要求等,并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提醒员工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5.废弃物处理:建立废弃物分类处理系统,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能源消耗和优化1.合理规划车间布局和设备布置,减少能源输送、损耗和消耗。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保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减少能源的浪费。
3.提高工艺参数的优化,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
4.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达到最佳的能效。
总结:年产万吨聚氯乙烯车间的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原料准备、聚合反应、精炼和提炼、融化加工、产品检验以及包装和出库等环节。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车间工艺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年产万吨聚氯乙烯(PVC)车间的工艺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PVC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电线电缆、塑料制品等领域。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车间工艺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2. 工艺流程2.1 原料准备PVC的主要原料包括乙烯、氯乙烯和氢氯酸等。
原料准备阶段需要对原料进行储存、提供和混合。
储存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防火设施,确保原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反应PVC的生产主要通过聚合反应完成。
聚合反应要求严格的温度控制、压力控制和触媒添加。
反应釜设备应具备高效的加热和冷却系统,以确保反应的可控性和高效性。
2.3 分离和磺化在聚合反应完成后,需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磺化处理。
分离过程主要通过卸料和过滤等方式进行,确保分离效果良好。
磺化处理则需通过控制温度和添加磺化剂等手段,使产物获得所需的性质和品质。
2.4 硫化经过分离和磺化处理后的产物需要进行硫化反应,以提高PVC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
硫化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压力和硫化剂的添加量,确保硫化反应的完全性和一致性。
2.5 润滑和加工硫化后的PVC需要进行润滑处理,以增强其流动性和加工性。
润滑处理一般通过添加润滑剂,同时需要控制温度和混合速度,以确保润滑剂均匀分布。
之后,PVC可进行成型、挤出、注塑等加工方式,制成最终的产品。
3. 设备需求为了实现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的目标,车间需要配置以下主要设备:•反应釜:高效的反应釜能够提供良好的加热和冷却系统,满足反应过程的要求。
•分离设备:包括卸料和过滤设备,能够实现有效和高效的分离过程。
•磺化设备:具备精确的温度控制和添加磺化剂的能力,以实现良好的磺化效果。
•硫化设备:提供准确的温度和压力控制,确保硫化反应的完全性和一致性。
•润滑设备:包括润滑剂添加设备和混合设备,能够实现均匀的润滑处理。
4. 安全和环境考虑在设计车间工艺时,安全和环境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年产5万吨聚氯乙烯聚合干燥工序初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年产5万吨聚氯乙烯聚合干燥工序初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前言1 绪论 (5)1.1 PVC的发展史 (5)1.2 PVC概述 (5)1.3 国内外PVC生产技术概况 (5)1.4 国内需求量和年均增长率 (6)1.5 PVC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过程 (6)1.5.1 原料的变换 (6)1.5.2 聚合方式的改进 (7)1.6 聚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意义 (7)1.7 聚氯乙烯发展前景 (8)1.8 产品的包装、贮运方法: (8)2 产品及原料说明 (8)3 PVC生产的典型聚合工艺 (12)3.1 悬浮聚合 (12)3.2 本体聚合 (12)3.3 乳液聚合 (12)3.4 微悬浮聚合 (12)3.5 四种主要聚合工艺的特性比较 (12)3.6 工艺方案选择依据 (14)3.6.1 工艺流程方面 (14)3.6.2 反应速率控制方面 (14)3.6.3 经济方面 (14)3.6.4 悬浮聚合优点 (14)3.7 聚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流程: (14)3.7.1 聚合原理 (14)3.7.2 链引发 (14)3.7.3 链增长 (15)3.7.4 链转移 (16)3.7.5 向单体VC链转移——形成端基双键PVC (16)3.7.6 向高聚物转移——形成支链或交联PVC (16)3.7.7 链终止 (16)3.7.8 对聚合度的影响 (18)3.7.9 对(视)比重和吸油量的影响 (18)3.7.10 原料中杂质的影响 (18)3.7.11 乙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18)3.8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悬浮聚合)流程简述 (19)3.8.1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悬浮聚合)操作步骤 (19)4 工艺计算 (20)4.1 生产规模 (20)4.2 生产时间 (20)4.3 聚氯乙烯配方 (20)4.4 聚氯乙烯悬浮聚合操作周期 (20)4.5 相关技术指标 (21)4.6 相关控制指标 (21)4.7工艺计算 (21)4.7.1计算依 (21)4.7.2低沸塔 (22)4.7.3 高沸塔 (24)4.7.4 聚合釜物料衡算 (27)4.7.5 热量衡算 (30)5 聚合釜的设计 (32)5.1 生产周期或生产批数 (32)5.2 根据年产量确定每批进料量 (32)5.3 选择反应器装料系数 (32)5.4 计算反应器体积 (33)5.5 聚合釜壁厚的计算 (33)5.5.1 计算厚度 (33)5.5.2 校核水压实验强度 (34)5.6 夹套的设计 (34)5.6.1 夹套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34)5.6.2 夹套的材料和壁厚 (34)5.6.3 校核水压实验强度: (35)5.6.4 搅拌装置[10]的设计 (35)5.7 传热装置的校核 (36)5.7.1 釜侧的给热系数 (36)5.7.2 夹套侧的传热系数的计算 (38)5.7.3 已知聚合釜的壁厚 (38)5.7.4 忽略污垢的热阻 (38)5.8 底座的选择 (39)5.9 聚合釜技术参数 (39)5.10 人孔的设计 (40)6 干燥装置的设计 (40)6.1 干燥流程的确定 (40)6.2 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41)6.2.1 物料衡算 (41)6.2.2 气流干燥段空气和物料出口温度的确定: (43)6.2.3 气流干燥段热量衡算: (43)6.2.4 预热器的热负荷和加热蒸汽消耗量 (45)6.3 气流干燥器的设计 (45)6.3.1 气流干燥管直径的计算 (45)6.3.2 气流干燥管高度的计算 (46)6.4 沸腾床干燥器的设计 (47)6..5 卧式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 (49)6.5.1 流化速度的确定 (49)u的计算 (51)6.5.2 颗粒带出速度t6.5.3 操作流化速度的u计算 (52)6.6 流化床层截面积的计算 (52)6.6.1 体积给热系数 a的计算 (52)6.6.2 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干燥器底面积A1的计算: (52)6.7 干燥器的宽度和长度 (53)6.7.1 干燥器的高度 (54)6.8 溢流堰 (54)7 附属设备的设计及选型 (56)7.1 离心机的选型 (56)7.1.1 风机和排风机的选型 (56)7.1.2 送风机 (56)7.1.3 排风机 (56)7.2 预热器的设计 (56)7.2.1 气流段预热器的设计 (57)7.2.2 流化段预热器的设计 (57)7.3 气流干燥段旋风分离器的选择设计 (58)7.3.1 选择条件 (58)7.3.2 旋风分离器直径D的计算 (58)7.4 沸腾床干燥段旋风分离器的选择设计 (59)7.4.1 选择条件 (59)7.4.2 旋风分离器直径的计算 (59)7.5 主要管道管径计算和选型 (60)7.5.1 聚合工艺管道计算 (60)7.5.2 氯乙烯输料管的计算与选型 (60)7.5.3 无离子水输料管的计算与选型 (60)7.5.4 助剂输料总管的计算与选型 (61)7.5.5 出料管的计算与选型 (61)7.5.6 热水输料管的计算与选型 (61)7.5.7 冷却水输料管的计算与选型 (62)8 厂址选择及车间布置 (62)8.1 厂址选择的依据及原则 (63)8.2 车间布置要考虑的问题 (63)8.3 厂房布置 (63)8.4设备布置的安全距离 (63)8.5 车间内辅助室和生活室布置 (64)9 安全防火设计 (64)9.1 综合安全防护 (65)9.2 防毒 (66)9.3 中毒后应采取急救措施 (66)9.4 安全防护 (66)10 环境保护 (67)10.1 废水的治理 (67)10.2 废渣的治理 (67)10.3 氯乙烯外逸 (67)11 经济核算 (68)11.1 技术经济分析概述 (68)11.2 主要技术经济指: (68)11.3 投资估算 (68)附表1 绪论1.1 PVC的发展史上世纪的30年代到50 年代是塑料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有许多塑料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形成工业化。
5万吨年PVC车间氯乙烯合成工段工艺流程设计

5万吨/年PVC车间氯乙烯合成工段工艺流程设计目录前言 (1)一、设计背景 (1)(一)氯乙烯的合成方法 (1)1、反应机理 (1)2、催化剂 (1)3、对原料气的要求 (3)4、生产条件的选择 (4)(二)任务分析 (5)(三)设计思路 (5)二、设计内容 (5)(一)工艺流程及说明 (5)(二)主要工艺参数 (6)(三)物料衡算 (7)1、计算标准 (7)2、混合器的物料衡算 (8)3、石墨冷却器物料衡算 (9)4、多筒过滤器物料衡算 (10)5、石墨预热器物料衡算 (11)6、转化器物料衡算 (12)7、除汞器物料衡算 (13)8、石墨冷却器Ⅱ物料衡算 (13)9、水洗泡沫塔物料衡算 (13)10、碱洗泡沫塔物料衡算 (14)11、总物料衡算表 (15)(四)主要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16)1、石墨冷却器的选型 (16)2、石墨预热器的选型 (16)3、石墨冷却器Ⅱ的选型 (17)4、转化器的设计 (17)5、泡沫水洗塔的设计 (18)6、主要设备一览表 (18)(五)三废处理 (19)1、废渣处理 (19)2、废气处理 (19)3、废水处理 (19)三、设计总结 (20)四、参考文献 (20)前言聚氯乙烯作为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今年发展非常迅速,由于它综合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国防、人类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
当前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的旺盛需求,也推动着中国聚氯乙烯产业的蓬勃发展。
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聚氯乙烯产业,有像中国今天这样拥有一个广阔的应用市场和高速发展态势的局面展现于世人面前。
原料和能源圆满解决之际,将是迎来巨头争霸之时。
届时中国的聚氯乙烯无论是产量还是市场消费都会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聚氯乙烯有着璀璨的前景。
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原料,本设计就是电石法合成聚乙烯的合成氯乙烯单体的工段。
本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熟练检索5万吨/年PVC车间氯乙烯合成工段相关文献,认知氯乙烯合成工段工艺,了解氯乙烯合成方法,设计出合理的5万吨/年PVC车间氯乙烯合成工段工艺流程,能根据工艺流程确定主要的处理单元及参数,并对所选方案通过经济运行分析进行方案评价。
年产5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行业。
为了满足年产5万吨PVC的生产需求,需要进行氯乙烯的合成工艺设计。
本文将从原料选择、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分离工艺、产品纯化和废水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氯乙烯的合成主要通过乙烯进行氯化反应得到。
乙烯可以采用石油轻烃或乙烷气相氯化的方法进行制备,其中后者是最常用的方法。
乙烯和氯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进入氯化炉,通过氯化剂进行反应。
在反应条件方面,首先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
一般来说,氯乙烯的合成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可以选择在300-40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
压力方面,一般选择在1-3 atm之间。
此外,还需要控制乙烯和氯气的摩尔比,通常选择1:1的比例。
催化剂选择是氯乙烯合成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催化剂有氧化铜、氯化铜和氯化铁等。
其中,氧化铜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氯乙烯的合成中,因其催化活性高,选择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分离工艺方面,主要是将合成氯乙烯和催化剂进行分离。
可以采用蒸馏或萃取等方法,将氯乙烯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将氯乙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此外,也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溶剂将氯乙烯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在产品纯化方面,需要对分离得到的氯乙烯进行纯化处理,以提高产品质量。
可以采用氧化、脱色、脱酸等方法进行纯化处理。
其中,氧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氯气的氧化作用,将杂质气体、不饱和物质和酸性物质等进行氧化,提高产品纯度。
最后,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以满足环保要求。
合成氯乙烯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盐酸和氯化物等的废水,需要进行中和处理和固液分离等工艺,以达到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年产5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需要从原料选择、反应条件、催化剂选择、分离工艺、产品纯化和废水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操作控制,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氯乙烯合成过程,满足PVC生产的需求。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车间工艺设计

●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目录
● /目录
01
02
0
点击此处添加目
项目背景与目标
聚
录标题
艺
04
05
0
● 01
添加章节标题
● 02
项目背景与目标
项目背景介绍
聚氯乙烯在化工行业中的地位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发展历程
当前聚氯乙烯生产工艺存在的
操作规程编写要求
明确操作步骤:按 照生产流程,详细 描述每个工序的操 作步骤,确保员工 能够准确执行。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在规程中明确标注 安全风险和注意事 项,确保员工在操 作过程中能够注意
图文结合:在规程 中配以相应的图片 和图表,帮助员工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操作要领。
员工培训计划与内容
培训内容: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 程、设备操作、安全规范等
添加标题
聚合反应条件:在引发剂、催化剂等作用下,氯乙烯单体发生
添加标题
聚合反应过程:聚合反应过程中,氯乙烯单体逐渐转化为聚氯
产物分离与纯化
产物纯化:通过各种方法将产物 中的杂质去除,提高产品纯度
产物分离:将反应产物从反应体 系中分离出来
常见分离方法:蒸馏、萃取、沉 淀等
干燥与包装
干燥方式:采用
包装方式:采用 干燥与包装设备: 干
气流干燥、真空
袋装、桶装等包 介绍干燥设备和
流
干燥等干燥方式, 装方式,确保产 包装设备的选型、 干
去除物料中的水
品在运输和储存
操作和维护
流
● 04
车间布局与设备选型
车间布局设计原则
年产5万吨聚氯乙烯的氯乙烯合成工段工艺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年产5万吨聚氯乙烯的氯乙烯合成工段工艺初步设计毕业论文目录前言1 绪论 (3)1.1 聚氯乙烯(PVC) (3)1.1.1 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 (3)1.1.2 聚氯乙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1.1.3 聚氯乙烯系列聚合物的性质 (4)1.1.4聚氯乙烯制品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5)1.1.5 聚氯乙烯合成方法 (6)1.2 氯乙烯(VC) (10)1.2.1 氯乙烯的合成 (10)1.2.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3)1.2.3 主要工艺参数 (14)1.2.4 主要原料和产物的物化性质 (15)2 工艺计算 (16)2.1 物料衡算 (16)2.1.1 计算依据 (16)2.1.2 计算 (17)2.2 热量衡算 (24)2.2.1 衡算方法 (24)2.2.2 标况下有关物化数据表 (25)2.2.3 计算 (25)3 主要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32)3.1 石墨冷却器的选型 (32)3.1.1 已知条件 (32)3.1.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32)3.2 石墨预热器的选型 (33)3.2.1 已知条件 (33)3.2.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33)3.3 石墨冷却器Ⅱ的选型 (34)3.3.1 已知条件 (34)3.3.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34)3.4 转化器的设计 (35)3.4.1 已知条件 (35)3.4.2 计算 (35)3.4.3 手孔 (37)3.5 泡沫水洗塔的设计 (37)3.5.1 已知条件 (37)3.5.2 塔径的计算 (37)3.5.3 孔的布置 (38)3.5.4 塔板的压降 (38)3.5.5 稳定性 (39)3.5.6 液泛 (39)3.5.7 物沫夹带 (40)3.6 主要设备一览表 (40)4 主要管道管径计算和选型 (41)4.1 HCl进料管 (41)4.2 乙炔气进料管 (41)4.3 石墨冷却器的进料管 (42)4.4 多筒过滤器进料管 (42)4.5 转化器进料管 (42)4.6 转化器出料管 (43)4.7 石墨冷却器进口管 (43)4.8 40%盐水进料管 (44)4.9 循环水管 (44)4.9.1 石墨预热器 (44)4.9.2 转化器 (44)4.9.3 石墨冷却器 (44)4.10 总进水管 (45)4.11 部分管道一览表 (45)5 合成工段中三废的产生及处理 (45)5.1 氯化汞触媒的产生中毒机理及处理 (45)5.1.1 氯化汞触媒的产生 (45)5.2 尾排氯乙烯外逸的产生中毒机理及处理 (46)5.2.1 尾排氯乙烯外逸的产生 (46)5.2.2 中毒机理 (46)5.3 废水的处理 (47)5.3.1 废水排放标准 (47)5.3.2 废水的处理方法 (47)5.4其他三废的处理 (48)6 安全生产防火技术 (48)6.1 厂区安全生产特点 (48)6.2 乙烯合成的安全技术 (48)6.2.1 原料及中间提的闪点、自燃点、爆炸范围 (48)6.3乙炔爆炸 (49)6.3.1 氧化爆炸 (49)6.3.2 分解爆炸 (49)6.3.3 乙炔的化合爆炸 (49)6.4 氯乙烯的燃烧性能 (49)6.5 安全措施 (49)结论 (50)参考文献 (5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5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目录摘要 (1)引言 (2)1 总论 (3)1.1 国内外pvc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3)1.2 单体合成工艺路线 (3)1.2.1 乙烯路线: (3)1.3聚合工艺实践方法 (4)1.3.1本体法聚合生产工艺 (4)1.3.2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4)1.3.3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4)1.4最佳的配方、后处理设备的选择 (5)1.4.1配方的选择 (5)1.4.2后处理设备侧选择 (6)1.5 防粘釜技术 (8)1.6原料及产品性能 (8)1.7影响聚合及产品质量的因素 (10)1.8工艺流程叙述 (11)1.8.1加料系统 (11)1.8.2聚合系统 (11)1.8.3回收系统 (11)1.8.4干燥系统 (11)2 工艺计算 (12)2.1物料衡算 (12)2.1.1聚合釜 (12)2.1.2 混料槽 (16)2.1.3汽提塔 (17)2.1.4离心机 (20)2.1.5 沸腾床 (21)2.1.6 包装 (22)2.2热量衡算 (23)2.2.1聚合釜 (23)2.2.2沸腾床的热量计算 (28)3 非工艺部分 (34)3.1厂内的防火防爆措施 (34)3.2车间照明及采暖措施 (35)3.3防静电,防雷措施 (35)3.4三废处理情况 (36)3.4.1电石渣的处理 (36)3.4.2电石渣上清液的处理 (36)3.4.3 热水的综合利用 (36)3.4.4尾气的回收利用 (36)3.4.5转化水洗塔水的回收利用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摘要本文讲述了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进程和目前状况,包括原料路线、工艺设备、聚合方法等。
本设计采用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介绍了采用悬浮法生产PVC树脂工聚合机理,工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质量影响因素,工艺条件及合成工艺中的各种助剂选择,对聚合工艺过程进行详细的叙述。
并且从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计算和选型三个方面进行准确的工艺计算,对厂址进行了选择,采取了防火防爆防雷等重要措施,对三废的处理回收等进行了叙述,画出了整个工艺的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产品的基本性能
• 聚氯乙烯是无定形线型、非结晶的聚合物,基本无支链,链节排列规整。 聚合度n的数目一般为500~20000。聚氯乙烯树脂为白色粉末,相对密 度约1.4。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 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氯,使其具有较大的极性,同时具有很好的耐燃性。 • 有优良的耐酸碱、耐磨、耐燃烧和绝缘性能。但是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 解决的办法是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稳定剂,如硬脂酸或其他脂肪酸的镉、 钡、锌盐。 • 的抗冲击性能差,耐寒性不理想,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使用温度下限为15℃,软质聚氯乙烯塑料为-30℃。 • 透水汽率很低。硬聚氯乙烯长期浸入水中的吸水率小于0.5%,浸24小 时为0.05%,选用适当增塑剂的软聚氯乙烯吸水率不大于0.5%。聚氯乙 烯室温下的耐磨性超过普通橡胶。聚氯乙烯的电性能取决于聚合物中残 留物的数量和各种添加剂。聚氯乙烯的电性能还与受热情况有关,当聚 氯乙烯受热分解时,由于氯离子的存在而降低其电绝缘性。
物料升温所需热量衡算表
又因为单体的扩散能为:(2.92-0.128)/62.5×10-3×71=3169.44 kj/h 故所需的总热量: Q总=915600+49.52+229073.1+3169.44=1147892 kj/h 设汽的流量为V,则 Q总=2.31(142-86)V+0.35V×2293.9=1147892 kj/h 故得V=1219.26 kg/h 计算结果整理成表得:
• • • • 绝干PVC损失量为: 6294/0.95×0.005=33.13 kg/h 则包装入库的绝干PVC树脂量为:6327.61-33.13=6294.48 kg/h 随着PVC树脂损失的相应的水的量为:33.13×0.003/0.997=0.10kg/h 整理计算结果得:
5.8物料衡算总平衡
• • • • • • • • • • •
计算如下: Q1:去离子水(分散剂等)升温消耗热量 Q1=qm1Cp1△t=86640×4.2×(55-25)=1.092×107kj/B Q2:单体升温消耗的热量 Q2= qm2Cp2△t=12997×0.848×(55-25)=3.306×106kj/B Q3:聚合壶升温消耗热量 Q3= qm3Cp3△t=51660×0.504×(55-25)=7.811×105kj/B Q4:蒸汽所提供能量 Q4=Q1+Q2+Q3=1.50*107 kj/B 由于改聚合反应为恒温聚合,而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需要通循环冷却水冷却,聚合反应的聚合热 查文献可得为2.29*104千卡/kg,因此可求出每批的反应热为Q=86640*22900*4.18=8.293*109 kj/B。 假设进口处冷却水的温度为5,出口处水的温度为10,则循环冷却水用量为W= kg/B
3.产品的应用状况
• PVC树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加工成制品,悬浮聚合的PVC树脂可 以挤出成型、压延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粉末成型或压塑 成型。分散型树脂或糊树脂通常只采用糊料涂布成型,用于织物 的涂布和生产地板革。糊树脂也可以用于搪塑成型、滚塑成型、 蘸塑成型和热喷成型。 • 发达国家PVC树脂的消费结构中主要是硬制品, • 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PVC树脂用于与建筑有关的市场,使 PVC行业容易受到经济的波动影响。增长最快的用途是管材、板 壁、和门窗等。 • 我国聚氯乙烯硬制品应用份额也呈增长趋势,管材、型材和瓶类 所占份额由1996年25%增长到1998年的40%,但至今我国聚氯 乙烯的应用还是软制品的份额较多。1998年软制品占PVC总用 量的51%(其中薄膜为20%,塑料鞋10%,电缆料5%,革制品 11%,泡沫和单板等5%),硬制品占40%(其中板材16%,管 材9%,异型材8%,瓶3%,其它4%),地板墙纸等占9%。 • 聚氯乙烯塑料一般可分为硬质和软衡算较为繁琐,因此此处只选择聚合釜做热量衡算。 • 反应前的原料和釜的升温阶段是物料由25℃加热至55℃,升温时间是 0.5小时此阶段加热介质为饱和蒸汽,压力为0.4MPa,温度为142℃。 • 此阶段升温所需总热量是壶体及壶内物料升温达到聚合条件所消耗的 热量。 • 即Q1+Q2+Q3=Q4 • 其中Q1——水升温数所需的热量(由于分散剂等含量甚微,故并入 水中一起计算); • Q2——VC单体升温所需的热量;Q3——釜体升温所需的热量; • Q4——蒸汽所提供的热量。 • 已知条件如下表:
• • • • • 气流干燥损失的PVC量为:6294/0.95×0.005=33.13 kg/h 则出料PVC量为:6393.87-33.13=6360.74 kg/h 已只气流干燥后的含水量为5%,则含水量为: 16360.74×0.05/0.95=334.78 kg/h 整理计算结果得:
5.6沸腾干燥部分物料衡算
计算结果整理成表
5.3汽提塔物料衡算
•
• • • • • • • • • • • • • • •
•
从这一步开始到筛分包装为连续过程,因此,计算标准相应的转换为千克/小时。根据 全年的生产任务和生产时间可以求出: 每小时生产的PVC量为:5×107/(330×24)=6313 kg/h 产品中的含水量为0.3%,折合绝干树脂含量为: 6313×0.997=6294 kg/h 考虑到聚合釜内PVC的损失,则进入汽提塔内绝干树脂量为: 6294/0.95×0.98=6493 kg/h 以6493 kg/h为基准求出汽提塔进料中其他各组分相应的量: 因此进入汽提塔内的水量为:131180×6493/78120=10900 kg/h 进入汽提塔内的分散剂等为:178.49×6493/78120=14.84 kg/h 进入汽提塔内的VC单体为:35.15×6493/78120=2.92 kg/h 损失的PVC的量为:6294/0.95×0.01=66.25 kg/h 故出料中含PVC量为:6493-66.25=6427kg/h 已知出料中VCM含量为20ppm,故出料中含PVC的量为: 6427×20×10-6=0.128kg/h 求蒸汽冷凝量 条件:进入汽提塔内的物料初始温度为60℃,汽提塔内压强为0.06MPa,在此压强下 水的沸点为86℃,潜热为2293.9kj/kg,水蒸气的比热容Δ向蒸汽的扩散能由蒸汽的潜热 和显热提供,而且单体的扩散能为71kj/mol,假定在塔内有35%蒸汽冷凝,其余在塔顶 冷凝。 则物料升温所需热量衡算表如下:
5.物料衡算
• • • • • 本工艺的配方如下(以单体质量为参考标准): 去离子水 150 单体 100 引发剂 0.04 分散剂 0.08 PH缓冲剂 0.06 终止剂 0.02 反应调节剂 0.0015 缓蚀阻垢剂 0.002 消泡剂 0.002 采用顺流程的计算顺序进行物料衡算,先求出VC单体的 每批投料量。该工艺为年产5万吨,开工330天,计划每天 生产2批。后处理损失为5%。 • 每批应生产聚合物的量=50000000/(330*2*0.95) =7.94*104 Kg/B • 假设引发剂(0.04%单体质量)全部结合到聚合物中,并 且单体92%转化为聚合物。则VCM单体的投料量= Kg/B
4离心部分物料衡算 离心操作中PVC的损失量为:6294/0.95×0.005=33.13 kg/h 离心脱水后的湿物料中仍含有20%的水分,则含水量为: (6427-33.13)×0.2/0.8=1598.47 kg/h 假设此阶段将所有助剂都离心脱除了。 计算结果整理成表得:
5.5气流干燥部分物料衡算
物料流程图如下
5.1聚合釜物料衡算
• • • • • • • • • • • • • • 进入聚合釜内VCM单体 M1=8.664*104 Kg/B 去离子水的质量 M2=1.5* M1=129970 kg/B 引发剂的质量 M3=0.0004 M1=34.66 kg/B 终止剂的质量 M4=0.002 M1=17.33 kg/B 分散剂的质量 M5=0.0008M1=69.32 kg/B PH缓冲剂用量 M60.0006 M1=51.99 kg/B 调节剂的质量M7=0.000015M1=1.30 kg/B 防粘釜剂的质量M8=0.00002M1=1.73 kg/B 二次用水的质量M9=400 kg/B M1+M2+M3+…+M8=53099.47 kg/B 所生成的聚合物质量:8.664*104×92%×99%=78920 kg/B 损失PVC的质量:M损=8.664*104×92%×1%=797.13 kg/B 对聚合釜作全物料衡算得: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计算结果整理成表得:
4.有关设计参数
• • • • • • 1.生产周期 300天,7800-8000h/Y 2.反应温度 55℃ 3.反应时间 9h 4.转化率 92% 5.消耗定额 VC 1.015-1.064t/T PVC 6.原辅材料: 去离子水,单体氯乙烯(VCM),分散剂 KH-21(聚乙烯醇),PH调节剂,反应调节剂(-巯基乙 醇),引发剂(偶氮二异庚腈),防粘釜剂,终止剂(丙酮 缩氨基巯脲),缓释阻垢剂(H-9),碱液(42%)等。
• (1)聚合釜及出料槽属于间歇操作,计算标准为kg/B,由前面计算结果可知: 投入VCM单体的量为86640 kg/B,经过聚合釜及出料槽减压后的量为6392 kg/B,出料为35.15 kg/B,PVC的总损失为1594.26 kg/B. 由以上结果可得间歇部分物料总平衡表如下:
•
•
•
(2)从气提开始一直到筛分包装都是连续操作,计算基准为kg/h。由前面的计 算结果可知,进入气提塔的VC的量为2.92kg/h,进过气提后VC单体的量降为 0.128kg/h,气提塔内冷凝的水的总量为10900+1219.26=12119.26kg/h,离心 后母液含水总量为10500kg/h,PVC损失总量为198.75kg/h。 整理可得连续操作部分总物料平衡表如下:
年产5万吨PVC生产车间的工 艺设计
1生产方法简介及设计方法的确定 2产品的基本性能 3产品的应用状况 4有关设计参数 5物料衡算 6热量衡算 7关键设备的选型 8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9公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