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近代西方文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6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6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

专题六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至十月革命前夕总体上工业革命至十月革命前夕(18世纪60年代~1917年),历经两次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变革,人类基本完成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过渡,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政治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队伍一步步壮大,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深入发展,①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作为资本主义矛盾暴露的产物,②兴起,大大加速了民主化的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经济世纪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分别推进到“蒸汽时代”和“③”随着大量商品在工业化时代的涌现,国际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促使资本主义④最终形成科技文艺⑤离开实验室进入生产领域,并且科学技术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解放的重要因素之一⑥和现实主义作为文艺主流先后兴起,文学艺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风貌答案▶①资产阶级代议制②社会主义运动③电气时代④世界市场⑤科学理论⑥浪漫主义01近代西方代议制的扩展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考点1▶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类型及其历史作用1.主要类型(1)英国:以君主立宪制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当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的斗争,直到1875年才最终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

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由于总统和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因此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国君主拥有绝对的实权;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33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oc

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1)“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2)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2.成就(1)技术革新①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

②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

(2)动力革命:瓦特改进“万能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业革命①铁路运输: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19世纪中期,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②海上交通: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联系。

3.完成: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1)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从工场到工厂;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变化。

(2)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3)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成就(1)电力广泛应用,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

(3)新兴化学工业取得显著发展。

(4)钢铁工业大发展。

(5)产业结构: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兴起,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4.影响(1)生产力: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3)工业结构: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4)生产组织:垄断组织出现,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厂制度①原因: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②特点: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进行机器大生产;工人既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又受机器支配。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3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3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

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B.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市场和资金C.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D.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技术与资金答案: B解析: 为“工业帝国”提供政治保障的是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不是殖民帝国的形成,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故B项正确;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错误;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的是手工工场时期积累的大量经验,故D项错误。

2.学者通过对1851年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对比发现,英国总人口约1 800万人,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

法国人口约3 600万,农村人口占75%,城市人口占25%。

造成英、法两国城市化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不同B.社会稳定形势不同C.政治体制不同D.工业化的程度不同答案: D解析: 题干中所限定的时间为1851年,此时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工业化程度明显加快。

法国的大量小农经济成分拖慢了法国的工业化进程。

故选D项。

3.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为数众多的商人、银行家,甚至工业家都纷纷将他们的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从而取得乡绅或贵族头衔,融入上层社会。

这表明( )A.参加“圈地运动”能够获取巨额经济财富B.英国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C.经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D.启蒙思想传播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答案: C解析: “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单纯从商人、银行家和工业家纷纷将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无法看出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故B项错误;英国商人、银行家、工业家将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是为了获得乡绅或贵族头衔,以参与政治,所以经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故C项正确;材料与启蒙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6讲 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第6讲 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

本 球航行490周年)
课 栏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
目 开
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主要是由于 ( B )
关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联系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国。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
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主干整合·考点突破
第6讲
2.影响
(1)对世界: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

得到拓展。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为西


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3)对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造成这些
历史。
主干整合·考点突破
第6讲
特别强调 从不同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
的意义

课 栏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

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


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
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
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本 课
(1)荷兰: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
栏 目
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
开 关
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
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020届高考(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020届高考(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命题趋势1.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6·江苏单科,T17)两次工业革命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在命题形式上会不断推陈出新,新情景、新材料、新设问、新角度会不断呈现。

建议复习备考时要全面把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和利用新史观从不同角度把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要建立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国崛起、经济格局、世界市场的联系。

(2015·江苏单科,T23)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创新(2014·江苏单科,T17)知识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2014·江苏单科,T23)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及其与农业变革的关系(2014·江苏单科,T23)圈地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知识点一工业革命1.背景(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过程(1)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内容⎩⎪⎨⎪⎧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1)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②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0高考高三历史复习文档:近代西方文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0高考高三历史复习文档:近代西方文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02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1▶ 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1)经济上:圈地运动及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2)政治上: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3)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参与殖民掠夺,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欧洲强国。

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早期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出现,如托马斯·霍布斯、洛克等人,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考点2▶ 从通史视角审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政治制度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巩固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英美日益完善代议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国际工人运动呈现出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国际政治格局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逐渐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美、德等工业强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格局(续表)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考点3▶ 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革新,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着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8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8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能提升 主题:提取信息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典例】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情况 (单位:千米)
年份 1870 1880 1890 1900 世界总里程 210 000 373 000 617 000 790 000 欧洲 105 000 169 000 224 000 284 000 美国 85 277 144 000 269 010 320 133
电讯事业的 (1)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 贝尔 发明电话 发展 (2)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 试验无线电报
取得成功
化学工业的 (1)19世纪8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从煤
建立
炭中提取氨苯、染料等化学产品
(2)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又改 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2)特点
① 自然科学 与工业生产迅速结合。
纪中期前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
命。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 国的 统治基础 。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 的重大变 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 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
的兴起。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主要
表现为: ①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 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 改革的潮流,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 确立。 ②19世纪50~70年代,初步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 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
3.最终形成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
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征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12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和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12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和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课件

(4)德意志帝国 ①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 命并对其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其对政府 缺乏监督作用。 ③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④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世 界强国之列。
④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 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⑤贸易中心变化。1400—17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 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
(2)影响 ①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 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②从道德的角度看: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 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③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 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第12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和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考点一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两次工业革命 (1)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与工程师
科技含量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首先发生于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 发展进程
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 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1▶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剧烈变革(1)经济上:圈地运动及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2)政治上: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3)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参与殖民掠夺,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欧洲强国。

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早期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出现,如托马斯·霍布斯、洛克等人,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考点2▶从通史视角审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政治制度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巩固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英美日益完善代议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国际工人运动呈现出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国际政治格局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逐渐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美、德等工业强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格局(续表)比较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考点3▶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革新,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着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使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

工业化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促进了1815年以后各类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考点4▶工业革命与思想、文学和影视艺术发展的关系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1)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促使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2)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并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研究成果,现实主义绘画和印象画派出现。

(3)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宏的歌剧,等等。

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它满足了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考点5▶近代科技与思想解放的关系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思想,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促使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从牛顿力学体系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达尔文进化论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学,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常考点(高频)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018·全国文综Ⅰ,342018·全国文综Ⅱ,41(2)2017·全国文综Ⅰ,332016·全国文综Ⅱ,332016·全国文综Ⅲ,332016·全国文综Ⅱ,40(1)2016·全国文综Ⅲ,40(1)2015·全国文综Ⅱ,33轮考点(轮流)近代的科学技术2019·全国文综Ⅰ,342015·全国文综Ⅰ,41近代的文学艺术2019·全国文综Ⅲ,332018·全国文综Ⅱ,342016·全国文综Ⅲ,341.(2018·全国文综Ⅰ,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关于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原因,传统观点是从技术、市场等视角观察的,而后来有研究者从政治前提和“煤铁资源”等视角来研究,拓展了传统研究的视角,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包含了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比较,C项错误;材料中均是研究者的观点,从材料中看不出哪种更可信,D项错误。

答案▶ B2.(2019·全国文综Ⅰ,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技术的发明创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万能蒸汽机”的改进过程看,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先是发明了单动式蒸汽机,后来又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由此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瓦特在实践中的发明创造,而非科学理论的突破,故排除B项;C项中“取决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D项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答案▶A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1对史学常识类问题接触较少,对主干知识缺少深层次挖掘容易失分仔细对比,回归常识。

学生易错选C项,认为所列的研究中确实少了对其他国家的观察,实际上题干在描述英国的优势时就已经暗含了对比,所以应排除C项。

对于史学常识类问题,自2009年高考以来就一直存在,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常识、立场等角度分析,仔细甄别选项中的错误(续表)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2因题干中工厂主资助等结合关键词理解材料大意。

解题时注意材料强调的过程变化即蒸汽唧筒抽水——单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次要信息而忽略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实际上是材料分析能力的欠缺结合关键信息“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不难得出答案。

同时注意过于绝对的说法“取决于”“依赖于”“各阶层广泛参与”往往是错误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

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摘编自王红《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典型例题】(2019·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19世纪30年代,巴尔扎克发表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明白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对欧也妮的求婚是为了他的财产,但加以利用。

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让女儿签署文件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

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批判了拜金主义的风气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它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金钱的崇拜,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风气对人的异化,不是政治腐败,排除A项;材料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不是专制体制的腐朽,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C项。

答案▶ D对点训练考点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

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A.工业生产领先欧洲B.实行殖民扩张政策C.掀起反封建的浪潮D.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各国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十分仇视革命的法国,英国担心法国过于强大会影响自己的欧洲大陆霸权和海上霸权,如何控制法国大革命成为当时欧洲国家的中心议题,故选C项;当时工业生产领先于欧洲的是英国,故A项错误;当时法国正在进行大革命而不是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2.1875年宪法的分权设计如下:立法权分为元老院和五百人院,立法创议权归五百人院,法案经五百人院讨论通过后送元老院审批,由元老院审批后颁布。

元老院有权通过或拒绝批准五百人院所提交的议案,但不能对其进行修改。

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实行分权制衡的体制B.代议制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地步C.五百人院的权力超过元老院D.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解析▶材料“立法创议权归五百人院,法案经五百人院讨论通过后送元老院审批,由元老院审批后颁布”说明法国当时实行分权制衡体制,故A项正确。

1875年,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完美无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元老院的权力大于五百人院,故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