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一)历史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陕西省2019届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陕西省2019届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陕西省 2019 届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班级分数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2.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载:“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

”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被广为接受。

由此可知,古人认为( )A.中医理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B. 人具有超越自然的主体地位C. 要掌握自然规律从而征服自然D.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3.东汉光武帝裁并了四百多县,裁撤内地郡国的都尉,取消郡国每年征兵和演习的都试,地方兵解甲归田。

此举意在( )A.防止地方豪强割据作乱B. 减轻政府财政开支压力C. 应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 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4.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 6 起;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514 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A.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B.生态环境逐步好转C.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文化教育水平提高5.元明以前,朝延常挑选德高望重的老人封为“三老五更”,并举行尊老养老大礼,皇帝要亲自跪拜执爵进酒。

元明以后已无此礼,清乾隆皇帝曾意图恢复,然而被大臣以无人敢受此礼为由劝止。

这表明( )A.中国具有尊老养老的传统B. 君尊臣卑观念不断发展C. 帝王重视以忠孝教化百姓D.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6.明代士绅等读书人有免除徭役和少缴赋税的特权,许多地主将土地记在士绅名下,1567 年仅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地就曾査出这种寄名土地将近200 万商。

这种状况A.有利于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B.导致明朝廷调整了旧的赋税制度C.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D.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土地兼并发展7.清代雍正时期,朝延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

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全国卷1适用)

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全国卷1适用)

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全国卷1适用)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

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2.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

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

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

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3.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4.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

对上述悖论的解释合理的是(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

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

……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

”这说明,当时中国( )A.民族经济开始衰落B.传统经济受到冲击C.经济受到战争影响D.海外移民现象严重6.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

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

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

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科综合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治理社会的主张之一。

下列思想具有“和谐”特点的是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称王)者,未知有也”③“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④“制天命而用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B.分封制和郡县制c宗法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2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27.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年法。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辛丑年C庚子年D.壬寅年28.近代中日两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

其根本原因是A.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B.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C.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D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29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谈到:“从(L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增强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D.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30.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学生版)2019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学生版)2019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

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A.控制农业生产区B.加强对东方的控制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防止地方离心力2.(4分)《资治通鉴》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佣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

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

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各立色吕,新故相仍,不知纪极,遂作两税法。

上述材料表明两税法的设立()A.为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财政收人B.为缓解吏治腐败,减轻农民负担C.为建立较为稳定的户籍和土地管理机制D.保障农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3.(4分)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

这体现了()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满清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4.(4分)《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认为,隋文帝开创了统一局面,又成功巩固了统一局面。

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

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同时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的百姓反感,倡导乐善好施。

这体现了隋文帝()A.以儒学作为维护统一的意识形态B.厉行节俭,减轻百姓负担C.轻摇薄赋,与民休息D.注重发挥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5.(4分)罗马征服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凯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弥漫于被征服者全境,统治阶级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优罗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扩大被征服者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完善是由于()A.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统治阶级对民众权利的关注C.被征服者的不满与抗争D.扩张而引发的民族矛盾6.(4分)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公司达272个,资本达117434500元。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2)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2)

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24、据《史记》记载,齐桓公帮助周襄王平定兄弟叛乱后于葵丘会盟诸侯,并借天子之名发布禁令:“……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以妇人与国事”,霸业达到顶峰。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 儒家学说成为齐国正统思想B. 周王室依然具有极大的权威C. 旧的统治秩序得到一定维护D. 妇女社会地位遭到严重贬损25、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慵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 土地集中日益严重C. 租佃关系普及深化D. 水陆交通长足发展26、宋代外省官分“亲民”与“釐务”两种,“亲民官皆由京朝官差遣,不设正官;而釐务官则专治一事,直属中央”。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B. 官员相互配合提高效率C.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提高官员素养缓和矛盾27、明清时期“文学妨业”观念盛行,诗歌、散文被认为是“文人名成寄兴之事,少年习学,正业必疏”,与“淫词艳曲、小说和俚唱”一起被列为学生禁止阅读的“闲书”。

这说明当时A . 雅俗文学相互交流融合 B. 科举推动经世致用思潮’C. 理学统治地位已经动摇D. 八股取士不利文学发展28、1903年,金天翮出版《女界钟》一书,被认为是“女权革命”思想的开端。

书中指出:女权“终不可以向圣贤君主之手乞而得焉”,必“自出手腕,拼死力以争已失之权利”。

作者意在A. 动员暴力反满B. 倡行君主立宪C. 号召收回利权D. 支持慈禧新政29、下图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画中字: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该漫画反映了A. 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B. 列强支持下军阀割据混战C. 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D. 中共武装反抗美蒋新军阀30、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简称“西北工合”)在宝鸡成立,致力于“安辑流亡,收容技术工人”,“发展工业,供应军需民用”。

高三历史答案2019.11

高三历史答案2019.11

历史参考答案2019.11一、选择题:24.C 25.C 26.D 27.B 28.A 29.B 30.D 31.A 32.B 33.C 34.A 35.A二、非选择题:41.(1)表现:官府倡导,民间力量发挥核心作用;社会救济活动众多、形式多样;重视血缘、地缘、业缘。

(6 分)原因:巩固统治的需要;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民间力量的增强;民间士绅、富民的热衷。

(6 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背景:内忧外患;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复兴乡村”呼声高涨;乡村教育进行。

(7 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3)认识:提高了农民收入;缓解了农村贫困状况;增强了地方财政自给能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

(6 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42.略参考观点:文艺复兴是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

参考论述的思路和角度:一方面,文艺复兴与中世纪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督教会和神学信仰仍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和影响,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学生可举例说明)。

另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体现了现代文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萌发。

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形势: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帝国主义为转嫁危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国民党政府加紧对红军的“围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计民生濒于危殆。

(每点2分,答对4点给7分)(2)影响: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交通条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增强了国力,为抗战胜利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每点2分,共8分)4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背景: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崩溃,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积极发展本国力量,以求在诸侯争霸中称雄;贵族阶层力量的衰落,平民阶层逐渐提高在国家中地位。

2019年陕西省一模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9年陕西省一模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9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孔子的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色人物都有,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A.有利于更多人受到教育B.体现了克己复礼的主张C.能激发弟子学习的兴趣D.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制度25.下图是汉朝货币五铢钱(铢,计量单位,24铢等于1两)的图片。

汉武帝即位后不久,下令禁止民间私自铸造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

由材料可知,五铢钱A.与秦朝货币半两钱的重量相同B.圆形方孔的形状从没有出现过C.影响深远一直沿用至近代以前D.为解决货币私造的弊端而铸造26.在中国科举史,唐代科举属于初创阶段,制举与常科科目设置尚不稳定。

……有存汉察举遗风者……科目名目众多。

在科举考试取士的不断实践过程中,一些科目被淘汰,一些符合用人要求的科目则被保留下来。

这说明唐科举制A.是当时唯一的人才选拔制度B.是非常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C.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D.继承了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度27.明朝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朝贡贸,将西域各个政治体与明朝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长期共享和平。

由此可知,朝贡贸易A.西域各政治体进贡中国以换取和平B.加强了明朝对西域各个政治体的影响C.能使明政府从西域获取超额贸易利益D.冲击“重农抑商”政策增强对外贸易动力28.改革开放后,有研究者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说:“在被涂抹和丑化的民国元勋和领袖人物中,第一个就是袁世凯。

”批驳该观点的证据是袁世凯A.逼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帝制B.签订《辛丑条约》让国家利益受损C.出卖维新派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D.掀起“尊孔复古”运动营造复辟的舆论29.中国红军长征经过云南马龙、宣威地区时,周恩来的警卫员未经允许从老乡家里拿了两碗苞米饭10个鸡蛋,准备给病中的周恩来补充营养。

周恩来知道后,立即严肃批评,要求警卫员写检讨,并按价付钱给老乡。

由材料推知,长征能够胜利的原因之一可能是A.有坚定的执政为民信念B.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C.发挥了从严治党的作用D.有严明纪律和乐观精神30.1938年12月6日,日军在《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指出:“以攻占汉口、广东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恢复治安。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其中第43、44,45、46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考生一律将答案涂写、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

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A. 控制农业生产区B. 加强对东方的控制C. 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 防止地方离心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七个区域和课本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可知,王室封国主要分封在渭水流域、黄河汾水流域及洛阳开封安阳等地,这些地区都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所以西周分封制的着眼点是为了控制农业生产区,故A正确;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防止其离心,但不是分封制的主要着眼点,故BCD不选。

2.《资治通鉴》载:唐初赋敛之法曰租佣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

及至德兵起(安史之乱),所在赋敛,迫趣(促)取办,无复常准。

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各立色吕,新故相仍,不知纪极,遂作两税法。

上述材料表明两税法的设立A. 为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财政收人B. 为缓解吏治腐败,减轻农民负担C. 为建立较为稳定的户籍和土地管理机制D. 保障农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各立色吕,新故相仍,不知纪极,遂作两税法”可知两税法的目的是建立准确的户籍和土地管理制度,保证赋税的征收,故C正确;封建社会税收的依据主要是人口和土地,AB是两税法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B不选;材料与保障农时无关,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一)历史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24.A 25.C 26.B 27.D 28.D 29.B 30.C 31.C 32.B 33.D 34.A 35.B
41.相通之处:①都采用人痘接种;②民间力量积极参与;③重视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每点2分;如第③点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写出,可在阅卷中调整为前两点各3分)
(2)措施:①接种普遍、广泛;②对天花病人进行隔离;③对接种技术加以完善创新;(每点2分;应从措施出发,而非结果)
历史背景:①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与长期的医疗实践,推动了医学发展;②启蒙运动传播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并使人们摆脱传统迷信思想束缚;③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关注人口健康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④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生活、医疗卫生条件得以改善(每点2分)
(3)启示:①面向全民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②兴建医院和卫生服务站等,不断提高医疗
卫生水平;③重视医学类科技的研究与创新。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任意3点得5分)
42.评分说明
(1)答案至少由“趋势”和“原因”两部分组成,“趋势”4分,“原因”6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2分;
(2)“趋势”部分评分要点:①与材料密切相关,②趋势正确,③能够区分“金额”与“占比”——满足前两点中的一点得1分,满足两点即可得3分,在此基础上能体现③则追加1分;
(3)“原因”部分评分要点:①能够分析支出金额大幅增加的原因;②能够分析所论述支
出项目本身出现变化的原因;③具有历史的批判思维,能够从其他项目出发,论述占比发生变化的原因——以上3个层次,每层2分,如未能列举具体史实,则扣1分;如其中某一层次的论述举出不同角度的例子,如从“民生”“教育”两个角度论述社会文教占比增加的原
因,可增加2分;但至少应保证从3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4)“趋势”与“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①论述成段、行文流畅;②逻辑清晰,准确使
用逻辑连接词;③中心观点突出,论述具有一致性,说得是同一件事。

教师基于以上3点,酌情给分。

答案示例
(一)趋势:我国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原因:①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增长;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
益增长,促使国家、政府满足这些需求:财政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
高速、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之相配套的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环保等需求不
断增加,以促使整个社会较高层次的发展;必要的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以维护国家政权稳固、主权完整。

(二)趋势:我国经济建设费用逐年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原因:①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增加;②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后,我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于21世纪初初步建成,加入WTO说明得到世界认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主要依靠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③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加大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环保等领域的财政
投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趋势:社会文教投入呈上趋势,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原因:①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增加;②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
变,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施211、985、双一流等工程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等;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积极参与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等,使用于经济
管理和国防方面的开支比例减少。

(四)趋势:国防费用支出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是下降的;
原因:①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增加;②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方针,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时代的主题”,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较长时期和平的国际环境;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③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加大医疗、教育、养老、
文化、环保等领域的财政投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45.(1)背景:①南北分裂,少数民族占据北方,东晋偏安一隅;②门阀士族垄断高位,九
品官人法日益形式化;③区别对待激化社会矛盾,并造成财税紧张。

(每点2分)
(2)影响:①缓和南北方民众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政权;②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为北伐奠定经济基础;③打击门阀士族,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④加强君主专制,为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得9分;如得分情况较低,可在评卷中调整为任意3点即可得9分)
46.(1)拒受馈赠、不失志节;严管子弟、严肃家风;坚持原则、正直不阿。

(每点2分)(2)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帝党与后党之争)(3分)促进晚清法制体系的完善;创办近代
教育;积极推动维新变法;创办近代银行;推荐维新变法的有识之士;主张改革军队;发展
近代经济。

(不能照抄材料,每点2分,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