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论文:大炮与黄油—军备竞赛正逢其时
如何应对全球性军备竞赛问题演讲稿

如何应对全球性军备竞赛问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全球性军备竞赛问题。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利益
的重塑,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愈发激烈。
这不仅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挑战,也给各国的发展和民生带来了沉重负担。
如何应对全球性军备竞赛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军备竞赛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军备竞赛只会加剧各
国之间的对抗和矛盾,最终导致更大规模的冲突和战争。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分歧,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和平与安全。
其次,我们要积极倡导裁军和军控。
军备竞赛的根源在于各国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因此,只有通过裁军和军控,才能消除各国的不信任和恐惧。
我们应该通过国际合作建立更加严格的军控机制,限制军备扩张,推动全球军备的平衡和稳定。
最后,我们要重视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利益紧密相连,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我们应该坚定支持联合国等多边机构,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总之,面对全球性军备竞赛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采取强硬对抗的
态度。
只有通过合作、裁军和多边主义,才能有效化解军备竞赛带来的危机,实现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和平、安全、合作、共赢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23形式与政策实践论文9篇

2023形式与政策实践论文9篇2023形式与政策实践论文【篇1】本学期的形势和政策课即将结束。
老师们讲的形势和政策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看最新的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理解时事政治,引导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为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形势是非常必要的,学习形势和政策课程是我们大学生形势和政策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形势和政策课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23形式与政策实践论文【篇2】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
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3形式与政策实践论文【篇3】我本学期的授课对象是足球学院20__级的大二学生。
学生的专业特点非常鲜明:运动成绩突出,对于政治理论关注度不高,但是作为大二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相对比较明晰。
比起大一才入校的新生,对学校的校纪校规和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较为客观而且全面的认识,针对第一专题中的党纪问题,因为大二已经有同学被确立为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有部分了解,其他的同学也有这方面的诉求,以此来切入主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
大炮与黄油―军备竞赛正逢其时

大炮与黄油―军备竞赛正逢其时【摘要】在历史背景下,军备竞赛是一种普遍现象。
国家通过增加军备来提升实力,保护国家安全。
大炮与黄油分别代表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二者缺一不可。
军备竞赛不仅影响国家实力,还影响国际关系。
在竞赛中存在博弈与平衡,需要谨慎处理。
军备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也需要平衡和平发展。
未来军备竞赛可能趋向多样化,包括虚拟军备和新型武器。
了解军备竞赛的背景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关键词】大炮、黄油、军备竞赛、国家实力、战略意义、国际关系、博弈、平衡、和平发展、未来走向1. 引言1.1 大炮与黄油―军备竞赛正逢其时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军备竞赛一直是国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环。
而如今,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大炮与黄油这一特定军备竞赛正在朝着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激烈度发展。
随着全球局势的变化和国家间利益的博弈加剧,军备竞赛正逢其时,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大炮代表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军备实力,而黄油则象征着经济资源和国家实力,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现代军备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与国家实力密不可分。
国家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军备竞赛的结果,而军备竞赛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实力。
军备竞赛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比拼,更是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和展示。
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大炮与黄油这一军备竞赛的战略意义,以及军备竞赛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军备竞赛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军备竞赛在历史背景下的军备竞赛,通常指的是国家为了争夺优势地位而进行的军备积累和扩张行为。
这种竞赛经常出现在国际政治的紧张局势中,尤其是两个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竞争关系。
历史上著名的军备竞赛包括19世纪末的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20世纪初的德国与英国之间的海军竞赛,以及冷战时期的美苏军备竞赛等。
在历史背景下的军备竞赛往往是由于国家之间的安全考量、地缘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分歧等因素导致的。
军备竞赛是否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辩论辩题

军备竞赛是否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军备竞赛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军备竞赛是国家间为争夺军事优势而进行的一种竞争。
我们认为,军备竞赛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这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军备竞赛可以促进和平。
在军备竞赛中,国家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这会使得其他国家也会加强自己的军备,这样一来,国家之间的军事力量就会趋于平衡,从而避免了单一国家的军事优势,从而减少了战争的可能性。
其次,军备竞赛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在军备竞赛中,国家会不断地研发新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军备竞赛可以促进国际合作。
在军备竞赛中,国家之间也会进行一些合作,比如共同研发一些军事技术或者进行联合军演等,这些合作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减少了误解和冲突的可能性。
最后,军备竞赛可以保障国家安全。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都需要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那么它就会成为其他国家的攻击目标,从而导致战争的爆发。
因此,军备竞赛可以让国家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从而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反方观点:军备竞赛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军备竞赛是一种国家间的竞争,我们认为,军备竞赛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这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军备竞赛会导致国家间的紧张关系。
在军备竞赛中,国家会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军事力量,这会让其他国家感到威胁,从而导致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加剧,甚至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
其次,军备竞赛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在军备竞赛中,国家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发展,比如教育、医疗等,从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军备竞赛会加剧国际贫富差距。
在军备竞赛中,发达国家会比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获得优势,从而导致国际贫富差距加剧,这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从而不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禁止军备竞赛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禁止军备竞赛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推行全球禁止军备竞赛。
首先,军备竞赛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各国为了争夺军事优势,不断增加军备投入,导致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被挤出了民生领域,无法用于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
正如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所说,“我们不能同时在枪炮和黄油上花钱。
”全球禁止军备竞赛可以有效遏制这种资源浪费,让各国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其次,军备竞赛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和冲突风险。
在军备竞赛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和摩擦不断升级,地区冲突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全球禁止军备竞赛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冲突风险,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正如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经说过,“军备竞赛只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
最后,军备竞赛也给全球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军备的不断扩张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拥有了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力量,一旦发生冲突,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全球禁止军备竞赛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威胁,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安全。
综上所述,全球禁止军备竞赛是十分必要的。
它可以有效遏制资源浪费、减少地区冲突风险、维护全球安全。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表示,“军备竞赛只会导致不幸的结果,全球禁止军备竞赛才是维护和平的唯一出路。
”。
反方观点,不应该推行全球禁止军备竞赛。
首先,军备竞赛是各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必要手段。
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各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必须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以应对可能的挑战。
如果全球禁止军备竞赛,将会削弱各国的国防能力,增加国家面临的安全风险。
其次,军备竞赛也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
在竞争中,各国不断创新和提升军事技术,这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全球禁止军备竞赛,将会限制军事技术的发展,影响到国家的国防能力和科技实力。
最后,军备竞赛也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这也使得各国更加谨慎和小心行事,避免了因为军事力量不对等而导致的冲突。
是否应该废除军备竞赛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军备竞赛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军备竞赛。
首先,军备竞赛带来的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军备竞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等方面。
正如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同时在枪炮和黄油上花费。
”废除军备竞赛,将释放出更多的资源,使国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军备竞赛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在军备竞赛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甚至有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
历史上就有许多因为军备竞赛而导致的战争,比如冷战时期的美苏核军备竞赛。
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所说,“我们必须避免因为军备竞赛而陷入战争的泥潭。
”。
最后,废除军备竞赛有利于全球和平与发展。
军备竞赛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阻碍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而且,军备竞赛也会导致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而加剧地区冲突和战争的风险。
因此,废除军备竞赛是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废除军备竞赛是符合国家和全球利益的举措。
军备竞赛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阻碍全球和平与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废除军备竞赛,为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繁荣的世界做出努力。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军备竞赛。
首先,军备竞赛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
在国际关系中,军备实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军备竞赛,国家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以应对外部威胁和挑战。
正如丘吉尔曾经说过,“只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
”。
其次,军备竞赛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对比是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
通过军备竞赛,各国可以保持一定的实力平衡,避免出现单极或者多极世界格局,从而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最后,军备竞赛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军备竞赛需要大量的科技研发和军事生产,这将推动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正如杰克·肯尼迪曾经说过,“军备竞赛不仅是一场军事竞赛,更是一场科技和经济竞赛。
有关国防教育的形势与政策毕业论文

有关国防教育的形势与政策毕业论文国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有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关系的几点思考》摘要: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要依托驻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同谋划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的发展思路,在全面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中构建与市场环境和战场需要相适应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机制,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实现既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又增强国防整体实力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经济建设一、综述军队和地方各有自身的优势,我们要科学筹划,综合运用合理配置军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在融合。
对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合用,如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军事设施的军民共用、国防科技工业的能军能民等。
同时,针对军地资源的异同,我们要发挥优势,实现二者共同发展,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
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所有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只有经济发展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发展。
而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
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案例分析0-1-1 大炮与黄油

“大炮与黄油”经济学家们爱谈论“大炮与黄油”问题。
“大炮”代表军用品,是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黄油”代表民用品,是提高一国国民生活水平所必需的。
假定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来生产“大炮与黄油”。
“大炮与黄油”的问题可以引出经济学的定义。
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有无限多的民用品和军用品,这就是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
但是,生产它们所必需的资源是稀缺的。
稀缺性是指任何一个社会用于生产“大炮与黄油”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所有社会都会面临稀缺性问题。
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决定生产多少“大炮与黄油”。
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单位“大炮”,就要“少”生产若干单位“黄油”。
权衡“得失”、“取舍”,做出“选择”,这就是社会所面临的资源配置问题或选择问题。
经济学研究一个社会如何配置自己的稀缺资源,简单来讲,经济学是选择的学问。
“大炮与黄油”问题概括了经济学的内容。
各个社会都要解决“大炮与黄油”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希特勒叫嚣“要大炮不要黄油”,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为了实现霸权,同美国对抗,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大炮”—军事装备与火箭的生产等,这就使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长期缺乏“黄油”—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称之为“短缺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民主的兵工厂”(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名言),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武器,也把相当多的资源用于生产“大炮”。
“大炮”增加,“黄油”减少,因此,美国战时对许多物品实行管制。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而更多地生产“大炮”,都要求经济的集中决策—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苏联的计划经济或者美国的战时经济管制。
这些偏向计划经济的体制虽然可以集中资源不计成本地达到某种目的,但代价是“黄油”(民用品)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在正常的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共同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整个经济学都是在解决“大炮与黄油”的选择问题。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政策论文:大炮与黄油—军备竞赛正逢其时大炮与黄油—军备竞赛正逢其时全文如下:“两国论”引发的激烈情绪化未见平静,随之而来的潜流更为汹涌,也更具实质性,两岸军备竞赛已拉开大幕。
大陆追加额外军费800亿人民币(网上消息),这是二十年来所没有的,如何解读这一举动的意蕴见仁见智,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它最直接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武力征服台独。
人均军费世界第一的台湾也正式宣布追加军费400亿台币,并将有后续动作。
意志的对抗终于导向了军费、军力的对抗,这对抗迟早要碰撞出火花,乃至熊熊烈焰。
问题是这军备竞赛要持续多久?两岸谁能主导军备竞赛的主导权?1、和时间赛跑,最长不会超过10年。
台独日益强大,暗独变明独,缓独变急独,大陆对两岸分离五十年产生的普遍焦虑心情;新安保条约,TMD等,都不大可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拖过十年,最有可能3——5年即真正摊牌。
2、速率感与大陆之优势。
我曾提出5年持久战,正是基于速度感,确切地说是速率感:大陆军力提升呈加速度,甚至近似指数化增长。
除向俄,以采购引进外,大陆具有较为强大的研发、生产实力,这是台独所无法可比的。
两国论振聋发聩,满脑子天真幻想的鸽派长舌妇们三缄其口,鹰派人士意志更加坚决,大陆终于摆脱了“和战两歧”的迷茫,这无论如何要感谢李登辉先生“向我开炮”的勇敢,使鸽、鹰两派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朝得解,为大陆标准了炮口的方向,从这一点看李登辉确是李等毁。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无人能阻止它,做为战争序幕的军备竞赛,一旦展开,也只会变得愈演愈烈。
我主张5年持久战,也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的考虑,5年持久战的过程,5年军备竞赛的过程,就是取得对台独从相对优势到绝对优势的过程,也是为下一个目标积聚力量的过程。
我们实力越强,优势越大,打台独打得越干净、利索,则一、为攻击下一个目标奠定基础。
二、美日干预的可能性愈小,战后美可能发起的反华联盟参与国愈少,维持的时间愈短。
4、军力转型需此助力。
从80年代中期以来,大陆已逐渐重视海空军,但其速度并不尽人意,此次,海空、二炮将会获得更多份额的军费,对加速军力结构的转型可以说正逢其时,给予强大助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5、此持久战非彼持久战。
有些网友一见“持久战”三个字,就心生厌恶,对我提持久战不免有郸邯学步之嫌,故有必要说明:抗战时持久战内含四个要素:(1)敌强我弱(2)无奈被迫的选择(3)唯一正确的战略(4)持久多长,几乎并不操之在我,即不可控性!我之5年持久战恰恰相反:(1)我强敌弱(2)主动、自愿地选择(3)并无唯一性,只是可选方案之一种(4)持久多长,很大程度上操之在我(可控性)问题就出来了,既然内含条件截然相反,为何还提5年持久战?(1)此持久战与彼持久战都是曲线战略即时间性的曲线战略,都看重时间的价值与力量。
(2)持久战是手段,选择战略决战的时机、时刻才是目的。
抗战开始时,显然我不具备决战之实力,定要即刻决战,后果不言自明,我之5年持久战也是要争,要主导战略决战的时刻、时机。
(先补充一点,征服台独的台海之战决非“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乃是关系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战略决战)若是战争,战略决战不可避免,台独会选择即刻(现在)3年、5年、10年那一点呢?无疑是现在。
上次短跑冲刺(两弹一星)是同仇敌忾,这一次短跑冲刺亦是上下同欲,且可调动资源比之上次极大丰富,故我们有理由抱有必胜的信心。
两岸分离50年,白了少年头,凡我炎黄子孙,谁个不急?现在打当然是可选方案之一,并要切实做好随时开打的准备,连李庆华都提醒说要防李DH狗急跳墙,亡命一赌,但现在开打决不是唯一的选择。
李DH及台独的真正七寸在于没有时间,在时间面前惶恐不安,而大陆拥有时间。
一、瓜分中国领海的狂潮:150万海洋领土的呼唤。
1840年至今,中国的版图一天比一天小,具体讲,是分两条线的,一条是陆上的,一条是海上的,至1949年,陆上领土被鲸吞的态势基本得到遏止,但仍被不断蚕食,长白山天池、江心坡等等,对此暂按下不说,另一条线海上方向,从49年以来并未得到舒缓,从70年代以来反有愈演愈列之势。
能否收复南海诸岛,钓鱼列岛是中国是否结束了从1840年以来年版图日益委缩屈辱的试金石(南海诸岛、钓鱼岛的资源、战略位置已有多人证述,本文不在赘述)。
如果是韬晦之计,那很好,我们理解、我们支持,但这韬晦必须是以不断加强海空军事力量为基础,否则,在不远的将来,摊牌之时,我们将两手空空,无牌可打。
现在我可以回答那些质疑军备竞赛的人了,因为我们的大片大片的领海被人赤裸裸地霸占,我们的军力并未满足国防的最基本的需求,即还远未达到“小国防”的目标。
二、包袱与财富——不同的军备观中国历来有把军备当成包袱的传统,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至少从犬戎迫周京东迁以来,就可以说是中原农耕文明与游民族连续拉据的历史。
1、以农为主,要组织一支常备军,浩费颇巨,游牧民族平时即骑马张弓,转为军队,无甚支出。
2、中原以步兵为主,游牧以骑兵为主,其机动性无法相提并论,牧军可选点进攻,中原则不得不处处设防。
3、中原对牧军的进攻“如搏鬼影”,要深入大漠,千里杀敌,浩费甚巨。
4、即使中原战胜,亦无经济利益,牧军则攻一城得一城之财富,掠一城人口。
军事行动成了最有价值的经济行为,若能以几十万,几百万人入主中原,则可尽享中原财富,奴役数千万、数亿中原人民。
故对中原来说,军备意味包袱,对游牧民族来讲,军备意味着财富。
1840年后,绵延数千年的中原与游牧民族的争斗成为历史的绝响,那是因为一个更为凶恶的敌人破门而入。
这个敌人与游牧民族有着相同的特性:1、选点进攻,陆上的或海上的。
2、以战养战。
3、一旦得手,就可获得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的军事利润,奴役数亿人口,至少得到割地款。
4、战场总是在中国,受破坏和受杀屠的总是中国人。
由于中国缺乏进的意志,缺乏进攻的手段,战场总是在中国,战争就意味惨重的经济损失和巨额军费支出,而不可能得到任何经济利益,战争对中国就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军费、军备就只能从牙缝里挤,军备就意味着包袱,而敌手的战争目标非常明确,以战争赢利,建立殖民地,军备就意味着财富。
若论武力征服,则蒙古铁骑狂飚至今令人胆寒,但其兴也勃,其亡也速。
蒙古铁骑证明了武力的威力,也同时证明了它的短命与局限。
按照宋宜昌先生的观点,苏联之依宠武力,穷兵赎武,是继承了它的征服者——蒙古铁骑的基因的,但苏俄在经商上,始终是二三流水准,苏联之轰然崩塌,被军备竞赛所拖垮,只是表象,败于商战则是基本原因。
苏俄的铁蹄在其全盛时,亦曾遍布全球,但仅仅表现在武力的存在,经济的渗透,融合则乏善可陈,反倒成了一个个无底洞,吸干了苏俄母体的乳汁,一旦武力存在消失,苏俄的影响也就一风而吹。
看看如今的美利坚就知道什么是仗剑经商了,什么是大国防了。
1、保证本土的军事安全(小国防)2、国防工业与经济的高度融合。
3、大量外销军火,以军养军(有形利润)4、以遍布全球的军事存大,保证遍布全球的经济存在。
5、以军赢利(无形利润)第一点,无须多谈。
只要想一想GPS由军用转用民用就可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与之对比,苏俄即能生产S-37、拥有高技术,国土面积第一,富有资源,但军是军,民是民,始终是牛蹄子,两岔子,顾头顾不了尾。
第三点,外销军火极为重要,如果用曲线表示,现代军备的科研费用比重越来越高,呈指数化增长。
富国大国亦难以承担,兴盛之道在于,第一,国家要大,自身采购量大,第二要大量外销。
这样才能平摊科研费用,做得好,外销的多,不令不是负担,反能以军赢利,这一点美俄做的都很好,以色列则更胜一筹,即使苏联解体,俄军火工业外销仍一支独秀,虽与经济融合度不高,但靠外销赚得硬通货,不仅解国家燃眉之急,亦使自身得以生存发展。
以军赢利,则是活水自徕,良性循环,长盛不衰,从根本上保证了国防工业的实力,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
第四,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美国即在世界各地遍布贸易网络,以经济手段掠夺,占有全球重要资源,才有美国人今日之生活水准,无须多言,其全球贸易网必须要求军事保护,其贸易网,军事网罩住了全球。
第五,以军赢利,这是区别于第三点外销军火的,那是有形利润,在此我想谈谈美国以军赢得的无形利润。
美元坚挺,主导全球金融霸权,固然有经济因素,然美元坚挺的外壳则是其强大的武力,世界各地一有风吹草动,遂大量逃入美国避难,美国则多次利用了这一点,支持其经济高速增长,美元支撑了武力,武力亦支撑了美元,相得益彰,互助互利。
因此,武力给美国带来的无形利润,实在不可小觑,亦很难量化计算。
回过头来说咱中国,我说搞军备竞赛,不是说要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每日只吃二餐,生产10000辆90—2,10000架歼八—2,那样可就真的会拖垮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也不是单单研究出一两件先进武器(这固然很重要),一句话,军备竞赛的实质在于转变观念,建立大国防。
2、外销军火,以军养军,目前受美国限制,武器水平也还不高,但应契而不舍,积极努力,选择突破口。
3、加速军力结构转轨,海疆危机,经济重心全在沿海,海上贸易线的繁荣,迫切需要海空实力的增强,所谓军备竞赛,亦主要指,海空军建设要有竞赛精神,只争朝夕,没有强大的海空力量,就不能说军事强大,也没有资格成为世界的一极。
最后一点,如果我们不能抛弃和平幻觉,则不可能跳出小国防的窠臼,学习、借鉴美国大国防亦只能做到形以而神不似。
不能时刻怀敌,时时想着进击,则大国防亦是大而不当的花架子,没有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