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的内含链研究
国内价值链构建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

1 国内价值链 的基本 内涵和分类
国内价值链 ( V ) N C 是基于全球价值链 ( V ) G C 基础
上发 展 和衍 生 而来 的 , 由本 土 企 业 主 导 和 治 理 的 , 于 基
主要为生产降低成本 、 拓宽销售渠道 之外 , 还有 资源需 求型 的产业转移 , 照以上划分方法 , 以分为 以劳动 按 可 密集型为主 的加工 贸易 、 以资源保 障 为主 的资源 型企 业、 以区位和市场为主的主导企业 和巨型跨 国公 司等转 移形式 , 核心是劳 动力 、 资源 、 市场 和区位等要 素 , 根据 这一实际情况 , 国内价值链 主要划分 为生产者驱动 的价 值链 、 购买者驱动 的价值链 、 原材料驱 动 的价值 链和混 合驱动的价值链 4种形式 , 1 国内价值链 的动力根 表 从
关 键 词 : 国 内价 值 链 ; 业 集 群 ; 产 升级 机 理
中图分类号 :F2 . 1 1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3 2 1 )3 0 1 — 5 0 3 2 6 (0 2 0 —0 3 0
二战以来 , 国际上发生 三轮大的产业转 移 , 总体表 现 出从简单的产品贸易到价值链分工的全球 化 , 经期
6月
地域研究 与开发
AREAL RES EARCH AND DEVELOPMENT
Vo . No 3 1 31 .
Jn 0 2 u .2 1
国 内价 值 链 构 建 下 地 方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机 理 研 究
陈 维 忠
( 河南大学 环境 与规划学 院 , 河南 开封 4 50 ) 7 0 0 摘要 :承接 产业转移是 广大 中西部地 区的重大发展机 遇。在分析 全球价值 链 ( V 的基础 上 , G C) 立足 于我 国经 济梯度 , 出了构建 国内价值链 ( V ) 提 N C 的基本思路 。根据 劳动力、 资源、 市场和 区位等 不 同要素 , 明确 了国 内价值链 主要划分为生产者驱动价值链、 买者驱动价值链 、 购 原材料驱 动价值链 和混合驱动价值链 4种形式 , 重点分析 了在不 同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重点和方向 , 出了不 同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和 内在机理。 提
解析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内含与外延

2020/1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 建议
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 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表 1:关于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重要会议和文件
时间
会议/文件
主要内容
2019/8/26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明 确工程重点,分类组织实施,增强自主能力。
2020/8/24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 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 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 案 (2020—2025 年)的通知
什么是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概念 2019 年就已经出现在中央高层重要会议中: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强调,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工程重点,分类组织实施,增强自主能力。 在高规格的会议和文件中出现,意味着基础产业将是未来五年发展和攻坚的关键之一。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低成本要素、庞大的市场规模、技术引进及模仿创新, 从而实现了后发赶超。但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期,产业基础的短板制约了产业链迈向现代化 和高级化,在逆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更不利于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实行产业基础工程再造 是弥补产业基础的薄弱项,打造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
技术进步路径、吸收能力与内涵经济增长关系——基于系统GMM估计的实证分析

生产率上升 ,但在 欠发达国 家中则没 有 ,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从 F DI 中获 益 ,需 要 进 入 一 个 最 低 的 人 力 资 本 门槛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经 济 飞 速 发 展 , 劳动力无论数量 、
特提 出的,他认 为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 具有重要 作用。在众 多的研究文献 中,对
技 术 进步 的定 义 主 要 有 两类 :一 是 技 术 进
引 言
国内外学者对 R &D努 力、F D I 溢 出效
应 进 行 了广 泛 的讨 论 ,但 有 关 如 何 选 择 技
步一般是指技术在 实现一定 目标方面所取 得的进化 和革命 。二是指在科学研究不断
步 路 径 对 内涵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也 是 不
同的。
关键 词 :技 术 进 步 路 径 技 术 溢 出 吸 收 能 力 内 涵 经 济增 长 系统 GM M
估 计
文 献 综 述
技 术进步理论 是 2 0世 纪 前 叶 由 熊 彼
素质还是成本 ,都符合外资企业进 入的要
求 ,这 也 为 我 国 引入 外 资 提 供 了 良好 的理 论基础。 企 业 想 要 获 得 更 大 的 技 术 溢 出效 应 , 需要获得 “ 一 种评 价 、同 化及 运 用 外部 新 知识 , 最终 形成 商业 的能 力” , 即吸 收 能 力 。 因 此 ,在 跨 国代 工 中 ,技 术 溢 出对 代 工 企
( 2 0 0 0) 研 究了美国在 4 0 个国家 中的跨 国
公 司 ,发 现技 术 转 移 导 致 了发 展 中 国家 的
经 济 增 长 均 有 正 向作 用 。 另 外 根 据 分
产业链的内涵及特性分析

商业研 究
生
产业 链 的 内涵 及 特 性 分析
曹 群 ,姜振 寰
(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0 0 ) 50 1
摘要 :基 于理论融合的观点 ,根据产业链的主要 因素及其 关系,从三个维度和三种链接 关 系来理解产
C O Q n I N hn—h a A u ,JA G Z e un ( co y H ri 5 0 1 C i ) Sh o o n gm n , a n ntu Tcn l , abn10 0 , hn i ef g a
一
论融合的观点 ,根 据产业链 内含 的主要 因素 及其关 系 ,从三个 维度和 三种链接 关 系来 理解 产业链 的内
涵。
、
产 业 链 的 内涵
我国对产业链 的研 究很 大程度 上是 在 国外 价值
收 稿 日期 :2 0 0 8—0 2 l一 0
作者 简介 :曹群 (9 1 ,女 ,哈 尔滨工业大学博 士生,哈 尔滨商业大学副教授 ,研 究方向:区域经济与 17 一)
核心 竞争力 关联关系
产 品
链核企业核心竞争力可 以形成整个链条 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一定 的技术经济关联形成 的链 网式企 业战略联 盟 最终产 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争 。产业链作为新 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应对市场激
研究 的一个重要任务 。回顾价值链 、供应链 、知识 ] 链 的理论 发展 ,知识经济 、全球化、专业化分工 、集
聚等世界经济发展 趋势使 理论分 析 的重 心发 生 了变
化 。第一 ,分析层次从微观到 中观或宏观 。第 二 ,分
“双向嵌入观”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研究

m n f tr gc s r a f ci r ig oc e elcl uiess e igo ent ev u h i N C o aua u n l t s r e et ed v ret h l t a b s se l n nt ai a eca ci ue e v i nf o ph o n ry h v l n( V )t ah v eu gaigi eg b l a ecan( V . ci et prdn t l a vl hi G C) e h nh o u
mo e p o u to s c n r u i g t o i g ar l t e y c mp ee s se o ef ae s s m ,w ih g n r t st e v le d m r d cin i o t b t f r n eai l o lt y tm fs l —v l y t i n o m v e h c e e ae h au o g t y tk n d a tg ft ec mp t g rl t n hp b t e eo g n z t n ,d vso f a o d c mp e n ay fr h sb a ig a v n a e o o ei eai s i ewe n t r a ia i s i i n o b r i h n o h o i l n a o l me t r
maas服务体系下的交通出行商业模式探讨

2020年1月第1期城市道桥与防洪相关专业179 D01:10.16799/ki.csdqyfli.2020.01.049MaaS服务体系下的交通出行商业模式探讨陈冈U,余华琼(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1)摘要:通过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参考模型探讨和总结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交通出行产业互联网”系列产品及交通出行电子支付乘车的成功运营经验,对交通出行电子支付产品的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合作共赢模式九要素进行了分析。
找准交通出行MaaS服务的电子支付特点、与当前各界支付服务的差别及带来的的提升作用,对出行电子支付各类产品的商业模式设计进行介绍。
关键词: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20)01-0179-040引言随着DT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因其“随时、随地、便捷、易用”的独特优势及用户认可,已成为当今交通行业发展和MaaS拓展的重要抓手,而交通机构已建的支撑体系已不能满足出行需求,借助于成熟的电子支付技术可快速推进出行产业的发展。
为顺应民生需求,为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支付服务商发挥其独特技术、硬件、服务优势,强化交通领域的创新。
交通运输部等政府机构以民生实事的高度来推进交通出行的创新发展,提出了2019年实现260个城市交通出行互联互通。
交通出行互联互通的应用范围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市域(郊)铁路旅客运输、道路旅客运输、水路旅客运输等领域。
交通运输部又倡导提出了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希望以数字衔接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使出行成为一种按需获取的在线服务。
将交通出行提升为交通服务、公务商务、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相互渗透的智能移动空间。
为此对电子支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支付服务如何提速岀行互联互通、各类支付服务的融合、支付统一账号、前后台一体收费.MaaS定制服务、MaaS出行的聚合支付、MaaS出行的信息服务、统一账户管理、服务留痕和追溯。
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构成的单元结构,能产生巨大的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主要体现为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外部规模和外部范围经济。
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实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每个企业承担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活动,生产效率极高,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所以企业既能享有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又不必过分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实现了“柔性”与规模的统一。
产业集群的外部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集聚特别是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时,可通过垂直联系及时获得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通过水平联系可以借助分包商的生产能力、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调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总之,在集群内企业可以在不牺牲“柔性”的条件下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单个企业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第二是交易成本的节约,集群内企业大部分交易在群内进行,集群内企业交往频繁,协作关系较稳定,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有利于减少谈判环节,提高谈判效率,增进协作关系从而降低谈判成本,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
第三是群体效应。
集群内企业通过联合可以形成实力强大的集合体,其集合效应远远超过单个企业的简单叠加,具有“1+1>2”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集群内企业便于采用和推广相同技术标准,提高该标准的认可程度,并且集群对新标准的制定有较大的影响力,有时甚至可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集群的知名度能吸引更多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交易范围,争取更有利的交易条件,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
第四是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促进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新产业组织的形成。
霍林郭勒市资源产业链的模式构建研究

吨 。
6、粉 煤灰 和矿 山排土综 合利用 产业链 。利用 供热 锅炉排 出的粉 煤灰及 矿 山排 出的土 生产各种 建筑用砖 。 目前 ,力环和 昌源 两家企 业
号、3号、4号 炉建成 投产 ,现 已形成 4 0万 吨生产 能力 。同时 ,广
源 热 能等煤 化工 企业 也 已相继投 产 。 4、铝后 加工产 业链 。铝锭相 对于煤 电铝 产业链 条而 言是 终端高
资源 产业 链 有两 大发 展模 式 。
一
附加值产 品 ,而相 对于铝 后产品加 工则是初 级的 原材料 。追求 资源效 益最大化 ,提升产 业核心 竞争 能力,必须实 施铝业产 品转化和 产业链 条延 长 升级 ,实现 铝 业 的上 下游 一体 化 。从市 场层 面看 ,普通 铝锭
霍 林 郭勒 市位 于通 辽 市西 北端 ,大兴 安 岭南 段 ,东 、南 、西南
0 2 8 0 0 0
深 加工和 产业 链延伸 探索 出了一条新 路 ,起 到 了极大 的示 范、推广 、 带动作用 。20 0 6年 ,南澳能源 一期 1号炉 已顺 利投产 ,2 0 0 7年 ,2
1 、煤 电铝产 业链 。利用 煤矸 石和劣 质煤 发 电,用廉 价 电生产高 附加 值 铝锭 ,并就 地转 化生 产 铝 型材 、铝板 、铝薄 等产 品。这 条产 业链 的 形成 是 用煤 发 电 、用 电炼铝 、以铝 带 电 、以 电促煤 、煤 电铝 优 势互 补 ,成 本低 ,效 益 高 ,可持 续发 展性 强 。一 次 能源 运输 ,运 输 的是煤炭 。霍林河 煤 田属 老年褐 煤,年生产 2 5 0 0万吨 煤炭 ,发热 量低于 2 7 0 0大卡 /千克的低热值煤达到 3 0 0万吨 ,疏干 水 4 0 0万立方 米 。 电厂建 成 之前 ,低 热值 煤 和疏 干 水均 被废 弃 , 既污 染环 境 ,又 浪 费 资源 。 电厂 建成 后 ,低热 值 煤和 疏干 水 全部 用 于发 电,再用 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术交 流
Academic Exchange
Dec.,2007 Serial No.165 No.12
产业链 的“内 含链”研究
刘贵富1,成 晨2
(1.吉林212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13005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从企业视角看,产业链主要包括有供应链、需求链、产品链、价值链、技术链、生产链、 能力链、契约链、物流链、信息链;从产业视角看,产业链包括产业组织链、产业结构链、产业空间 链、产业生态链、产业价值链;从社会视角看,产业链包括产业链、网络链、文化链、市场链等。
所谓价值链,是指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通常是企
业内部各部门、或者行业内部多个企业合作开展的、旨在 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一系列活动。当服务 (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时,其各项生产活动才能成 为价值创造的环节,这一系列活动(环节)才能构成“价 值”链。
波特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企业内部活动的秘 密,把企业竞争的内涵通过价值链反映出来,既说明了企 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艰难,也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指明了 路径。但波特这一理论是把企业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营 销等一系列环节当作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即从企业
的竞争优势所在。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首先就要引 起产业链的技术链的变化,只有技术链能顺利埘接/j‘能 保证产业链生产上的对接,才能保证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68·
万方数据
产业链中企业的技术链实质又是一条技术创新链。 产业链的技术创新链是指围绕核-tl,企业这个创新的
主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活动将相关 的节点创新参与主体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过 程与创新系统优化目标的功能链结构模式。技术创新链 这一概念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泉来自 市场需求,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是以需求拉动为主的链节 模式。它不否认科学技术知识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某 种“惯性”而使其缓慢地向商业化、产业化方向演变,但在 一个以速度取胜、追求创新成功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创 新的需求拉动力是主要的、主导的,科技知识的自身推动 力是必要的,但是次要的。只有这样,才产生合理的创新 行为与提高创新绩效,加速科技知识经济化的成功率。 第二,涉及的创新主体多元,不是唯一的,其中必有一个 核心主体来管理链上的知识创新相关活动。这一主体可 称为“核心主体”,其他的创新主体则为“协作主体”。 “核,tL,主体”与“协作主体”的工作不是孤立和简单线性 的、序列式的,而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交互过程, 它们之间的协作良好与否直接决定创新链的衔接与整体 高效运作。研究表明,约50%的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发生 在与创新相关的供应商、用户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1。
从企业视角考察时,产业链主要包含有供应链、需求 链、产品链、价值链、技术链、生产链、能力链、契约链、物 流链、资金链、信息链等“内含链”。
1.产业链的供应链、需求链 1996年成立于美国的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将供应链定义为“为了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包 括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一些努力”。麻省 理工学院工程系统专业教授大卫·辛奇一利维(David Simchi—Levi)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用于有效集成供应 商、制造商、仓库与商店的一系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 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被送往 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使系 统的成本最小”…。
横交织而成的链网系统。 3.产业链的企业价值链 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可看作是同这个产品
或服务相联系的属性。就竞争角度而言,价值是买方愿 意为企业提供给பைடு நூலகம்们的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价值用总收
入来衡量,总收入则是企业产品得到的价格与所销售的 数量的反映。如果企业所得的价值超过创造产品所花费 的各种成本,那么企业就有盈利,反之,则亏损。
6.产业链的能力链 刘治江认为,企业能力是一种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有 效流程,是资源的有效整合。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 能力系统,能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企业的组织、文化、规则 之中。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既不是单纯的“物”,也不是单纯的“人”,而是企业的能 ·力,尤其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能力最终决定企业的 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而企业能力则是由企业掌握的知 识决定的,是企业长期积累和学习的结果。所谓企业能 力链是由相关知识决定的企业各种能力所构成的链条, 通过其基本能力和辅助能力的相互作用和不断循环,从 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J。
图1企业的能力链 由图1可知:一个企业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的 能力、企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学习能力, 这些能力的有机叠加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这也是企
贯任
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其中,企业家能力是企业能力的核 心,决定着企业的能力和发展方向,技术能力是企业竞争 优势的重要驱动力,生产能力是企业生产有效运作和各 种资源有效整合的能力,营销能力是企业创造顾客、留住 顾客、培养顾客忠诚度,帮助顾客实现价值的能力,是企 业能力的最终表现。学习能力是企业学习新知识,获取 新知识,并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竞争优 势的能力,企业学习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是推动 企业能力链有效运转的特质动力。
7.产业链的契约链 产业链中合作企业之间的一系列契约总和构成了产 业链的契约链,如图2所示。企业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 义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产业链具有不稳定性, 设计有效的信任机制,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组 建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利于增加产业链的稳定性。
权利 义务
责任 权利
,—、
供应商
品技术为联系,投入产出为纽带,上下连结、向下延伸、前
后联系形成的产品链。产业链中,上一个企业的产出是
下一个企业的投入——这是产业链的“基础内含链”。
·
一个企业如果只生产某类高档产品,那么这个企业
就是这类高档产品所形成的产业链中的一个大节点。如
果一个企业不仅生产某类高档产品,而且也生产某类中 低档产品,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某类产品高、中、低三级产 业链共有的交会点。通常一个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来自多 个企业,其产品也会销售给多个企业。每个企业的采购 和销售两端都类似扇形关系结构,若干个企业扇形关系 结构的交叉、组合与重叠,就形成了产业链的网状结构。 产业链就是以若干个企业为大节点、以产品为小节点纵
产业是企业的集合,企业是产业的载体,对产业的研 究最终将落足于对企业的研究,而企业又是组成社会的 一个单元细胞。所以我们从企业、产业、社会三个视角对 产业链“内含链”进行考察。值得说明的是,有时一条产 业链的“内含链”既可放在企业视角考察,也可放在产业 视角或社会视角考察。
二、产业链“内含链”的企业视角考察
[关键词]产业链;内含链;价值链;能力链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7)12—0067一06
一、产业链“内含链”的概念
产业链一般是由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等若干企业 依据产业的前后关系组成的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 还可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如果我们按供应商、生 产商、销售商的生产交易和价值增值过程来分解的话,则 产业链系统可进一步分解为生产子系统、供求子系统、技 术子系统、资金流转子系统、价值增值子系统等若干子系 统;这些子系统体现在产业链的各企业中,每个企业都有 相应的子系统,而且它们又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由于 这些子系统内含于产业链系统中,相对产业链这些子系 统又构成了若干子链,因此,我们就把这些子链称之为产 业链的“内含链”。每一条“内含链”都对应着产业链的一 个业务流,所以,产业链有多少业务流就有多少条“内含 链”。
5.产业链的生产链 产业链的生产链是与最终产品生产直接和间接相关 的诸多企业及社会经济的若干部门之间的一种相互依 存、相到制约的链状经济技术关系。比如:“石油生产链” 是在地质普查的基础之上,包含从钻探勘测、规划设计、 立项招标、产能建设、油气开采、储存运输、加工制造、产 品分配、贸易销售、终极核算、效益评估等系列环节的接 力式链状运动全过程。其中,有的环节是物质生产型的 硬件环节,例如钻探勘测、油田建设、油气开采、储存运 输、加工制造、贸易销售等,其余的环节是管理服务型的 软件环节,但是,它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链状运动中都是 不可或缺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连结的 链状运行的动态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和生物界的 “生物链”的链状结构与链状平衡相类似”o。 产业链的生产链结构及运行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 各个环节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运行时间上的继起性。所 谓空间并存性,是指链条的基本环节在空间上不能空缺, 也就是在同一时点上各个环节都必须同时存在,例如:石 油产业这一系统工程既不能没有勘探、开采,也不能没有 炼化,更不能没有销售,它们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所 谓时间的继起性,是指生产链的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运动 不仅自身不能停止,而且必须一个继一个地有序地跟着 前进;二是链状结构之间的比例性和运动的平衡性。只 有各环节在组织规模与作业数量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 保持各环节在运动中的动态平衡,也只有保持链状环节 的动态平衡,才能保持整个生产链良性互动,并产生出整 合的前推力量。
2.产业链的产品链
[收稿日期]2007一11—10 [作者简介]刘贵富(1961一),男,吉林德惠人,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学研究。
万方数据
·67·
从产品结构视角看,产业链是指以某项核-tL,技术或
工艺为基础,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
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以产
在产业链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是该 企业在产业链中存在的前提条件。产业链的能力取决于 链中各企业的能力,但由于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产业链的 能力又远远大于各企业能力之和。如:产业链的技术能 力大于产业链中各企业的技术能力之和,产业链的生产 能力大于产业链中各企业的生产能力之和。产业链中企 业的不同能力沿着产业价值链方向构成了~条长长的链 条,这个链条就是产业链的能力链。产业链的能力链是 由产业链的人才链、生产链、技术链、学习链等链条叠加 成的复合链。产业链的能力链取决于各企业自身能力的 大小,同时更取决于产业链企业间的配合协调能力、资源 互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