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一章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二、太阳和太阳系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彗星: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位于月和太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

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1.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2. 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 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4. 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 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6. 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形状效应。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球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球伍光和
➢ 恒星的发展阶段
➢ 恒恒星星的的发亮展度阶和段:光度
➢ 太星云引主阳力序收星原恒缩阶亮星阶段度段(中:(主原 心在序恒温地星星度球大阶上于段,红)7肉巨0—星0眼—万幼所度年见期)行。的—星—恒状壮星年星云期的。 明白暗矮程星度。黑用矮星视
红巨星阶段星(等体表积示不。断膨胀,温度降低) ——中年期。 超新星(再光次度爆:炸恒)星、的白真矮正星发(n光吨程/cm度3。) 、用中绝子对星星(亿等吨表/示cm。3)、 黑洞(n百亿吨/cm3)——老年期。
大洲。
2021/12/29
39
第三十九页,共44页。
第五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三、陆地
珊瑚岛
珊瑚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海域,澳大利亚和新 几内亚以东,新喀里多尼亚和新赫布里底岛以 西,所罗门群岛以南。南北长约2250公里,东 西宽约2410公里,面积4791000平方公里。南纬 20o以北的海底主要为珊瑚海的海底高原,高原 以北是珊瑚海海盆。南所罗门海沟深7316米, 新赫布里底海沟深7662米。珊瑚海因有大量珊 瑚礁而得名,其中以大堡礁最为著名。大堡礁 沿澳大利亚的东北岸延伸,长近二千公里,总 面积2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021/12/29
15
第十五页,共44页。
➢ 流星的概念 ➢ 流星分类
偶发流星
周期流星
流星
是星际空间运行的尘埃或固体块,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冲 向地球,与大气摩擦发生燃烧,少 数落到地面即为陨石。
2021/12/29
16
第十六页,共44页。
➢ 星云的概念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 雾状外表的天体。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球伍光和
12/29/2021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因历年真题中并未出现绪论部分的内容,所以本笔记不做总结,以节省考生复习时间。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和天体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其中包括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知宇宙的范围必将逐渐扩大。

(1)宇宙的组成宇宙中的天体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肉眼能见看到。

99%以上都是恒星。

一切恒星都在不停运动行星:不发光,质量小于恒星,绕太阳系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或矮行星运动,并随着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在行星际空间运行,当接近地球,受引力作用时,可以改变轨道甚至陨落彗星:一种很小的。

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星云:一种云雾状的天体(2)光年人们把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xl08km),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2.太阳和太阳系(1)太阳①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并以250km/ s的速度绕银心运动。

②太阳是一个炽热的发光球,它的内部不断进行着巨大的热核反应。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K,中心温度更高达1500X104K。

③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一个天体系统绕着它运动。

这个天体系统就是太阳系,而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2)行星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前四个属于类地行星,后四个为类木行星。

①水星a.水星赤道半径2440km,密度5.43g/cm3,质量仅为地球的5.53%,平均公转速度约为48km/s,是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

b.水星空气极稀薄,主要由氢(42%)、钠(42%)和氧(15%)组成。

c.昼夜温差极大,白昼可达427°C,而夜晚可降至-173°C,是太阳系中温差最大的行星。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自然地理学笔记(一):地球自转得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得自然现象就是多方面得1:产生了昼夜更替得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得节奏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得地方有不同得地方时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得潮汐又阻碍它得运动。

5:地球整体得自转,同它得局部运动也有密切得关系。

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得离心力,也就是影响地球形状得原因。

(二):地球公转得意义1:昼夜长短得变化:昼夜得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得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得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得部分叫夜弧。

昼弧与夜弧得弧长,决定该地得昼长与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与春秋分日外,各地得昼弧与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太阳高度,就是指太阳对于地平得高度角。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得多少。

太阳高度最大得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由于黄赤交角得存在与地球得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就是半球性得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得同一季节,而总就是彼此相反。

这就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得两个主要得因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就是半球性得。

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得分配。

(三)、地球表面得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得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得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得、由其本身发展形成得物质与现象。

4、相互渗透得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得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得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得环境,在人类得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得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就是人类活动得基本场所。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一章-重点总结.pdf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一章-重点总结.pdf

第一章地球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地壳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状态与不同物质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这些圈层可以分成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即内三圈与外三圈。

其中外三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三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一、地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一)化学成分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而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其他元素共占1—2%。

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矿物是地壳中单个或若干自然元素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绝大部分矿物是结晶矿物,化合物(简、复、变、水、同质多像、胶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物的范围扩大了,包括地球内层及宇宙空间所形成的自然产物。

自然界里的矿物很多,大约有3000种,但最常见的只有五六十种,至于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只不过二三十种,称造岩矿物。

它们共占地壳重量的99%。

各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形态和物理性质,可以作为鉴别矿物的依据。

(二)矿物性质1、矿物形态(1)单体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如晶体生长较快,生长能力较强,生长顺序较早,或有允许晶体生长的空间——晶洞、裂缝等),矿物可以形成良好的晶体(如下图)。

虽然每种矿物都有它自己的结晶形态,但由于晶体内部构造不同,结晶环境和形成条件不同,以致晶体在空间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上发育的程度也不相同。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一向延长-柱状石英晶体,长6cm2、二向延展-板状黑云母晶体3、三向等长-粒状石榴子石晶体,粒径2.6cm(2)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A、粒状集合体由粒状矿物所组成的集合体,如左图。

B、片状、鳞片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如石墨、云母等常形成片状、鳞片状集合体,石棉、石膏等形成纤维集合体,还有些矿物常形成针状、柱状、放射击状集合体。

C、致密块状体由极细粒(结晶)矿物或隐晶矿物所成的集合体,表面致密均匀,肉眼不能分辨晶粒彼此界限。

课后答案考研复习备考资料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课后答案考研复习备考资料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第一章重点
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地球
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
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则向左偏移。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要密切的关系。

12、“年”的时间因参考点不同而有差异,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恒星年。

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叫做一个回归年。

13、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即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差。

14、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球的引力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左右摇摆,这就是章动。

15、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种现象就是极移。

16、为了形象地表示地球上各种高度和深度和对比关系,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图,计算各高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的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汇出曲线。

这就是海陆起伏曲线。

17、位于大陆附近并在地质构造上与相邻大陆有密切联系的岛屿称为大陆岛。

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大陆的一部分的岛屿,称为海洋岛。

18、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海岸带成为三相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自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黏土矿物、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等。

4)相互渗透的地球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物质循环、化学物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分异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即自然区划。

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基本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