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地球伍光和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三版)笔记

考试要求1、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特点及地球运动的意义2、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1A、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特点及地球运动的意义一: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很早的时候,人们根据自己的直观感觉,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也符合宗教的教义。
但是这样的地球中心说和观测的现象存在着矛盾,使得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把地球排除出宇宙的中心,以太阳取而代之以后,看起来好像杂乱无章的星星世界,显现出惊人的统一性。
受时代的局限,哥白尼的体系也存在缺陷。
比如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等。
揭示太阳系行星运动真实规律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
他经过对前人观测记录的严密分析,提出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1: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位于行星轨道椭圆的二个焦点之一。
这是行星运动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
2: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
这是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
3:任何两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的立方之比。
为行星运动第三定律,也叫周期定律。
设T1和T2分别表示两行星的公转周期,a1和a2分别表示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即各自轨道的半长轴),得公式:二:掌握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与公转(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多方面的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之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样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节律性。
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公式:角速度与纬度正弦的积,只影响方向,不影响速度。
而运动物体的速度影响偏转力的大小。
物体静止不动,偏转力也就为零。
影响气团、洋流、流水等。
xx向右偏,xx向左偏。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大题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样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3)地球自转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一个地方正当午时,距它180度的地方,正当午夜。
说明每隔15度精度,时差相差一个小时。
为此人们划定了地球的时区。
共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东西经各7度30分的范围为中时区。
东西另外各15度为东一区、西一区。
自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一个小时,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要减去一日。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密切相关。
公转:(1)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被分为昼夜两个半球: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
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叫做晨昏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
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自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至9月23日。
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大于夜弧,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北极四周,太阳整日不落,叫做极昼现象。
南半球反之。
6月22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
北极圈以北,都是白昼,南半球反之。
9月23至次年的3月21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15489 赵德芳主讲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地球部分)考研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3 . 论述:
上海师大: 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论述地球自然环境优越性的基本原因 迄今为止, 只发现地球上有生命, 试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运动及自身行星物理性质说明这种 优越环境产生的机制 华中师大: 地球在宇宙中不是孤立的, 他与其他天体都有联系, 为是么说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
本节常见题型及思路
㊀3
木组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体积大, 平均密度小, 自转速度快, 卫星数多。 ( 四) 日地距离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距离太阳约 1 . 5ˑ 1 0 8 k m 。这样的距离不近也不远, 因而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 中, 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 低于水的沸点, 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 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 条件。 如果日地距离缩短 5 %, 地表温度就会过高, 从而影响生物的遗传, 且地表不会有液态水。如果地 球离太阳再远 1 %, 地表温度就会偏低, 水就会彻底冻结, 生命的化学过程就无法进行。
本节常见题型及思路
本节常见题型以简答、 分析考题为主, 简答主要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自然地理意义这一个重要的理论知识点。 本节的复习思路在于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自然地理意义这一个重要的理论知识点, 同时注意和地球运动的地 理意义结合出题。
㊀8
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 地球概论部分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第三节 ㊀ 地球的运动
㊀㊀㊀ 地球的扁率: α= a-b a
半长轴( m ) 海福得( 1 9 2 4 ) 克拉索夫斯基( 1 9 4 0 ) 第1 5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 1 9 7 1 ) 6 , 3 7 8 , 3 8 8 6 , 3 7 8 , 2 4 5 6 , 3 7 8 , 1 6 0 半短轴( m ) 6 , 3 5 6 , 9 1 2 8 6 3 6 , 3 5 6 , 7 5 5 6 , 3 5 6 , 扁率 1 / 2 9 7 . 0 1 / 2 9 8 . 3 1 / 2 9 8 . 2 5
伍光和第三版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伍光和第三版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重要名词解释部分简单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厚度差异很大。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
各种元素丰度不一。
高丰度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对地壳的矿物组成将发生积极影响。
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层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层状构造。
即表现出来的成层性。
层理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
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
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是控制变质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
整合:指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相互平行,地层时代也是连续的。
这种关系反映当时当地没有发生显著的升降差异运动。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两套地层的产状平行,而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即其间有地层缺失。
这种关系表明它曾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上升时使老地层形成风化剥蚀面(即不整合面),中间缺失的地层标志地壳上升的其间亦有地层缺失。
这反映出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过显著的水平运动(褶皱)和上升运动(受剥蚀),中断沉积后它又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了上覆新地层。
丹霞地貌:我国第三系红色砂砾岩产状平缓,遭受侵蚀后形成顶平、坡陡、形状奇特而多样化的地貌形态。
如河北省承德附近的双塔山、棒槌山,广东北部的丹霞山等。
以广东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为丹霞地貌。
单面山:山脊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两坡明显不对称,与岩层倾向相同的山坡及顺向坡坡面平整、坡较稳且坡体较稳定,与倾向相反的山坡即逆向坡坡面不平整、坡度较陡且坡体不稳定。
猪背岭:因岩层倾角一般大于40°,因而脊峰更突出,但两坡较对称。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绪论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彗星: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位于月和太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
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1.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2. 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 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4. 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 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6. 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形状效应。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圣才出品】

第7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7.1复习笔记一、地球的生物界生物圈是指在地球上存在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部,厚度约达20km。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魏泰克把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植物、真菌和动物五个界。
1.原核生物界(1)定义原核生物是一类起源古老、细胞结构简单、不具备核膜,没有明显细胞核的原始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
(2)主要原核生物①细菌细菌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繁殖最快、个体数量最多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按其营养方式可分为异养、光自养和化能自养三类。
②蓝藻蓝藻是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有机体有单细胞的群体的和多细胞丝状体等结构。
2.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是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的另一类微生物,其有机体以单细胞的为主,也有一些群体,主要生活于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其特征有:(1)细胞内具有由核膜包围的真正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2)有些原生生物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为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有些不含有色素,为非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
3.植物界(1)概况真核多细胞生物,单细胞者很少。
绝大多数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属于能够利用太阳能制造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极少数为非绿色的寄生物。
(2)主要生物植物界包括藻类和高等植物。
①藻类藻类是无胚发育、植物体没有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主要生活在咸、淡水中,约有20000种。
②高等植物高等植物可能起源于低等植物中的绿藻类,由于演化方向不同和营养体的来源与结构有明显差异,该类植物分为两支:a.苔藓植物其个体很小,高度一般不超过10cm,有类似茎、叶的分化而无真根,体内也无维管束组织,多分布于潮湿阴暗地方,是高等植物演化的一个盲枝。
b.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高等植物演化的主干。
其最大特征是体内出现了维管束组织,具有高度适应环境的能力。
其中,被子植物在陆地植被景观中居主导地位。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三章 重点总结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
2、只要发生在最大高度上的某种现象与地面气候有关,便可定义这个高度为大气上界。
3、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气象学把温度为0℃、维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Kpa。
根据各地同一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在地图上用等压线绘出高、低气压的分布区域,就是水平气压场。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临区高。
4、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大气圈可以分为5层。
5、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6、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
7、大气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为?1)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占大气体积99%以上的氮和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微弱。
2)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地表吸收了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的50%,变成热能使本身温度升高,而后再以大于3um的长波(红外)向外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m 厚的大气层所吸收。
3)潜热输送。
海面和陆面的水分蒸发使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中。
4)感热输送。
陆面、水面温度与底层大气温度并不相等,因此地表和大气间便由感热交换产生能量输送。
8、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其中一部分外溢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后者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能量,因此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花房效应”或“温室效应”。
9、把地面直到大气上界当做一个整体,其辐射能净收入就是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精华版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

自然地理学笔记第一章地球考试要求1、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特点及地球运动的意义2、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A、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特点及地球运动的意义:二:掌握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与公转(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多方面的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之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样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节律性。
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公式:角速度与纬度正弦的积,只影响方向,不影响速度。
而运动物体的速度影响偏转力的大小。
物体静止不动,偏转力也就为零。
影响气团、洋流、流水等。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一个地方正当午时,距它180度的地方,正当午夜。
说明每隔15度精度,时差相差一个小时。
为此人们划定了地球的时区。
共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东西7度30分为中时区。
东西各加15度为东一区、西一区。
自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一个小时,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要减去一日。
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的潮汐又阻碍它的运动。
4万年一昼夜延长一秒。
但是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5:地球整体的自转,同它的局部运动也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也是影响地球形状的原因。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被分为昼夜两个半球: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
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叫做晨昏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
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恒恒星星的的发亮展阶度段和: 光度 ➢ 太星云引主阳力序收星原恒缩阶亮星阶段度段(中:(原心在主恒温地序星星度球大阶上于段,红)7肉0—巨0眼—星万幼所度年见期)。的—行—恒星壮状星年星期的云。明暗白程矮度星。用黑矮星
红巨星阶段视(星体等积表不示断。膨胀,温度降低) ——中年期。 超新星(再光次度爆:炸恒)星、的白真矮正星发(n光吨程/cm度3。) 、用中绝子对星星(亿等吨表/示cm。3)、 黑洞(n百亿吨/cm3)——老年期。
的热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
2020/5/22
6
2020/5/22
太阳结构
7
2020/5/22
日珥 耀斑 色球层
8
日冕
2020/5/22
9
恒星
太阳产生热核聚变反应的特点. ✓ 较长期来看——较稳定 ✓ 短期来看——有明显变化
稳变定化:在: 人类有能力研究以来,其变化只有0.5~1.0% 在太日阳地黑平子均变距化离上,单位时间内垂直射向大气上界单位 面日积珥的变全化部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 1367.69W/m2) 耀斑的爆发
2020/5/22
5
恒星
➢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发光的球体
大小 结构
✓ 核反应区: ✓ 辐射区: ✓ 对流区: ✓ 光球区: ✓ 色球区: ✓ 日冕区:
太阳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3万倍. 太阳的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30万倍. 组成:氢占80% 氦占18% 其它占2% (整个球体由气态组组成,进行大规模
15
➢ 流星的概念 ➢ 流星分类
偶发流星 周期流星
流星
是星际空间运行的尘埃或固体块,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冲 向地球,与大气摩擦发生燃烧,少 数落到地面即为陨石。
2020/5/22
16Hale Waihona Puke ➢ 星云的概念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 雾状外表的天体。
玫
猫 眼 星 云
马 头 星 云
瑰星云蝴蝶星 云
猛结烈论爆:炸“宇而成宙。在不断膨胀.”
温度由下于降膨后胀的,产其物密;度氦逐丰渐度减3小0%,;温微度波逐背渐景降辐低射
2020/5/22
3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2、天体
包括恒星、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 星云
2020/5/22
4
恒星
➢ 恒星的概念 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的天体。
2020/5/22
12
➢ 卫星的概念 ➢ 月球
卫星
质量比行星小、绕行星运动并随行星 绕恒星运动的天体。
2020/5/22
13
➢ 卫星的概念
卫星
➢ 月球
特点: 运动: 起源: 对地球影响:
2020/5/22
月✓ 月球球上的没直有径大相气当: 于地球的27.28% ✓✓✓✓✓✓✓✓✓✓✓✓✓✓✓不没使没月月月月俘由外大海公自可有松有球球球球获地星气洋转转能风软晨的的的的说球基潮潮有、的昏质表密重脱地汐汐声云月蒙量面度力离音、球影相积相加形传雷表现当相当速成播、面象于当于度雨能地于地.相(白现 保球地球当天象持的球的于1完的10地2..726整1球°3,/夜%1.的4 1/6 ✓晚固-体18潮3°汐) ✓ 真正的自由落体
11
行星
➢ 行星的概念 ➢ 太阳系八大行星 ➢ 小行星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 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 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 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 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 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 米的大坑
卫星和行星的运行特征:
✓ 行星轨道偏心率很小,接近圆形
✓ 行星轨道面近似在一个平面上
✓ 行星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 余行星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 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近似圆形,轨道面与母星轨道 面比较接近
✓ 绝大多数卫星,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形同。
2020/5/22
20
天体组合
爱 斯 基 摩
星
云
2020/5/22
17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2020/5/22
18
天体组合
1、银河系:大约有 1500 多 亿颗 恒 星 , 呈扁平旋涡状,其 直 径 约 10 万 光 年 , 厚 度 约 1.2 万 光 年 。
2020/5/22
19
天体组合
2、太阳系
位置:距银心27000光年,距银边23000光年.
1、宇宙
➢ 什么是宇宙: ➢ 关于宇宙的假说基: 本光认观谱为基1点-2分:本亿—宇“粒后析宙所—子年产—相有宇形生互成宙—于星作天1是用“5系体0谱,由亿星都5年线系早0万前在。期红-的1离0的奇移0万点我一”年中个们后,产超大远生爆高去氢炸密原1,秒其子,超, ➢ 宇宙大爆炸: 高退温行的速“度宇正宙蛋比”于,同在我某们种的物理距条离件.”下发生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1、宇宙 ➢ 什么是宇宙: ➢ 关于宇宙的假说: ➢ 宇宙大爆炸:
1光年科学= 9上46:05有亿限k的m宇宙 1天文哲单学位上:= 1无49限60的万宇k宙m 1光年 = 63240 天文单位
2020/5/22
2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天体
星系
星系群
总星系 星系团
2020/5/22
21
二、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 中心论 ✓ 日心说 ✓ 现代观点
2020/5/22
22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地形球状的的大地小理及意其义地天:理地 意义
圆方
不同纬度具有不同的如太如阳高度
2020/5/22
10
行 星 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特点: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少
➢ 行星的概木念组行绕星恒:星木第运星动一、、土节质星量、较天地小王、球星不、发和海光王宇发星热宙的天体。
➢ 太阳系八大行特星点:体积地大、球密在度宇小宙、中自的转速位度置快、卫星多
2020/5/22
14
彗星
➢ 彗星的概念 ➢ 彗星的组成 ➢ 彗星的分类
彗核 绕太阳运动的质量很小的天体。
彗头 彗发
彗星
彗云
彗尾
✓ 木星族:回归周期为3~10年,61颗 ✓ 土星族:回归周期为10~20年,8颗 ✓ 天王星族:回归周期为20~40年,3颗 ✓ 海王星族:回归周期为40~100年,9颗
20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