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陕北的窑洞的作文

合集下载

家乡的窑洞作文500字

家乡的窑洞作文500字

家乡的窑洞作文500字•相关推荐家乡的窑洞作文500字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窑洞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家乡的窑洞作文1窑洞是陕北的特色建筑,它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距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它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土坡上,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窑洞也越来越少了。

所谓的“窑洞”,就是在土坡上用特定的工具刻出一个规则的大半圆,然后用铲子一直挖,再用石头在内壁固定结实,最后用混凝土和石灰把墙面处理光滑。

建成的窑洞一般是高4米,宽3.5米。

以前的人们会把几个窑洞连在一起,把窑洞前的杂草除掉,再把前面修建平整,这便是他们的庭院,非常适合一大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生活,如果再建一个窑洞的话,也是绰绰有余的。

窑洞以土为主要建造材料,而且又是在高处,所以一般不容易被找到,这样人们就会有安全感,不怕被野兽攻击。

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非常适合人们居住,这里的冬天非常寒冷,当外面寒风呼啸的时候,窑洞里却是非常暖和的。

而在夏天,外面骄阳似火,窑洞里却非常凉爽。

真是“冬暖夏凉”!窑洞的门窗是非常好看的。

在窑洞建造完成之后,那些善于雕刻的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优良的木材,构成一个门窗的框架,最后再用刻刀刻上形态各异的花纹,窑洞装上门窗,才算完整。

窑洞在中国的住宅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底蕴无比深厚。

虽然它们越来越少,但它们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窑洞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家乡的窑洞作文2还有几种建筑是靠挖掘而成的呢?还有几种建筑是真正做得到冬暖夏凉的呢?还有几种建筑是建在崖边,甚至在地下的呢?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

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窑洞。

自远古开始,人类就已经学会了挖掘窑洞。

人们挖掘出一个宽3.5米,高3-4米,深5-9米的窑洞,前面装上门窗,冬天不怕下雪,夏天不怕阳光。

有些窑洞还会在内部贴纸或窗花装饰。

陕北的窑洞_作文1050字_小学六年级散文_

陕北的窑洞_作文1050字_小学六年级散文_

陕北的窑洞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

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

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

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

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

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

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

其特点是冬暖夏凉。

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

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

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

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

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

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延安窑洞作文

延安窑洞作文

延安窑洞作文
黄土高原上,古老的的的窑洞,一排排,像沉默了的巨人,静立在岁月的风尘中。

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咬着牙勉强支撑起了无数人的梦想。

阳光撒落在窑洞的窗棂上,一丝一丝温情的光线,照向了屋内的昏黄。

墙上,斑驳的泥土,默然聆听着岁月的流逝。

角落里,一张破衣的桌子,上面放着几本书,几支笔,也有那永远永远全是放不下的的她的希望。

窑洞里,还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古代的设施,有的但很简单素朴的泥土气息和淳朴的人情。

空气中开心的笑容着着柴火的味道,也有那冷声的的书卷气。

夜幕降临,窑洞里亮起一盏昏黄的油灯,映亮了人们的夜读。

我仿若注意一点一点到,那一次的的革命先辈,他们在这很十分宽敞的窑洞里,豪气云天,顾盼自雄;他们在昏暗的灯光下,伏案疾书,为新的诞生而努力拼搏。

他们用坚韧的意志,用不服输的毅力,在这黄土高原上,写好着革命的篇章。

窑洞,它艰难地勉力支撑起了历史的厚重,也艰难地勉力支撑起着无数人的梦想。

它是一座精神的殿堂,是一处心灵的港湾。

在它如磐石的土墙下,
一一辈辈人,圣物着爱国主义的精神,薪火相传,永无渐渐地的火焰燃烧起来。

我凝视窑洞,心中流露出出敬意和小小的感动地的话。

它,不单是一栋建筑,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希望。

它,将在我的脑海中,永远铭记,永不泯灭的。

陕北的窑洞作文600字

陕北的窑洞作文600字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祖先们就是在类似的土窑洞中生存和繁衍的。

主席也曾在陕北窑洞中居住过十三个春秋,在那里运筹帷幄,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陕北窑洞虽然质朴无华,不像大城市的楼房那般富丽堂皇,但我还是很喜欢它。

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恋。

外婆家的窑洞,坐落在陕北米脂县龙镇乡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两孔住人,两孔储粮和堆放杂物。

住人的那两孔窑连成一体,分前窑和后窑,前窑的正门向外开着,后窑没有正门,只在侧面居中开了一个洞口,从前窑的正门进去,穿过那个侧门洞才能进到后窑,很是别致。

最具特色的是窑洞的窗户,它不像城市里那些楼房的窗户,全是玻璃的,而在造型别致、煞是好看的木质窗棂上糊了一层薄薄的麻纸,看似弱不禁风,实则环保耐用。

窗棂格子也贴着几朵剪纸窗花,使窑洞顿时有了生活韵味。

进了门,前窑右侧靠墙放置一只很高的大木柜,有四五层,里面放一些农家人织手工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备品。

再靠里边是用石材砌成的锃光瓦亮的大锅台,高度只及人腰,与最里面的大土炕连在一起。

炕上面铺了一层芦苇席子和几块羊毛毡,每盘炕能睡四五个人。

窑洞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挂在窑顶的电灯泡,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

陕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纯朴,有一个能照亮全家的电灯就已经很满足了。

它比城里的高楼大厦更低碳环保,更节约能源,不用电梯,不用空调,且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在我心中,窑洞是很美的。

陕北土窑洞抒情作文

陕北土窑洞抒情作文

陕北土窑洞抒情作文
夕阳西下,染透天边,也鲜血鲜血染红了黄土高原上那一个个土窑洞。

它们像一个个沉默无声的老人,静静地萨林着这片历史更久远的土地。

我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泥土的气息、麦草的清香扑鼻而来,有那隐隐地地的炊烟味道,那是家的味道。

童年记忆,如电影画面般一闪而逝:窑洞里昏黄的灯光,母亲忙碌的身影,父亲宏亮的声音的笑声,另外那温暖的气息的炕头,我和哥哥一起玩耍,快乐驰云。

窑洞,很简单点而朴素自然,却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它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也亲眼见证了人们脚踏实地的生活。

我站在窑洞门口,凝视着远处的山峦,心中浮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感。

那是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往事的去去追忆。

窑洞,它不只不过是是一座房子,更是一份沉甸甸地的乡愁,一种割舍不下不掉的感情。

它盛载着岁月的痕迹,也彻底唤醒着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夜幕降临,大片大片,夺目在安谧的夜空中。

我坐在那炕头上,一丝温情的光芒数团包围起来着我,让我感觉道至极的安下心来。

“故乡的云,它总是飘在海面,故乡的雨,它老是会落在心田……”旋律在耳边传荡,我闭上双眼,仿似又返回到了那一丝一丝温暖的窑洞,来到了那快乐无忧的的童年。

窑洞,是故乡的象征,是记忆的港湾,它永远全是只存在地我的心中,会永远永远不会是我的精神家园。

有关红色延安题材的作文

有关红色延安题材的作文

有关红色延安题材的作文
《我心中的红色延安》
延安,那可是个特别特别厉害的地方啊!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延安的纪录片,那里面展示的延安窑洞一下就吸引住了我。

我就特别好奇啊,想着窑洞到底是个啥样呢。

后来有机会去了延安,我终于亲眼看到了窑洞。

乖乖,那窑洞可真有意思,从外面看就是在土坡上挖出来的一个洞,感觉挺简陋的。

但走进去一瞧,里面还挺宽敞的呢。

有炕,有简单的家具,虽然不豪华,但就是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我在那窑洞里待了一会儿,闭上眼睛,就仿佛能感觉到当年那些革命先辈们在里面生活、工作的情景。

他们就是在这样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简陋的地方,为了咱们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着。

想着想着,我心里就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延安啊,它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红色精神。

它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着我们去慢慢品读。

红色延安,永远在我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那些过去的故事和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往前走,去追寻更美好的未来!。

西安窑洞作文

西安窑洞作文

西安窑洞作文
哎呀呀,你们知道窑洞是什么样的吗?嘿嘿,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陕西老家探亲,终于见到了真实的窑洞。

一开始,我还以为窑洞是个山洞呢,嘿呀,生活条件肯定不好。

但是当我看到窑洞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哇塞,它太神奇了!
原来,窑洞并不是在山里挖的洞,而是在平地上用砖和黄土砌起来的,从外面看是方形的。

一排排窑洞连起来就像一排整齐的“m”形平房,足有十几米长。

走进窑洞里一看,原来屋顶是拱形的,让人觉得很新鲜。

在城市里,如果谁家里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就很令人羡慕了,可这窑洞里面真是大极了,每一个至少有三四百平方米。

更令人不可思
议的是,这么大的窑洞竟然没有一根柱子和梁,爸爸告诉我这是利用了
力学原理,道理和桥梁下面的拱形洞是一样的。

哎呀,我真是太佩服建
造窑洞的人们了!
我问奶奶为什么住窑洞,奶奶笑着说:“傻孩子,窑洞冬暖夏凉,可舒服啦。

”爸爸看我一脸疑惑,就告诉我:“那窑洞上面有一层厚厚的
黄土,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冷气进不去。

它还可以阻挡好多电磁辐射呢!”我在那儿住的几天,果真验证了奶奶的话。

正午时分,屋外骄阳
似火,热得人喘不过气来,可只要一进窑洞,就像进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

爸爸说这是天然空调房,既环保又省电,对身体还有好处。

我问爷爷:“咱家的窑洞是什么时候建的?”爷爷摇摇头说不知道,但他告诉我,瓦房最多住上十几年就得翻修更新,而窑洞却可以住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哎呀呀,窑洞真是太坚固了!
这次去陕西老家,我真是大开眼界,对窑洞有了更深的了解。

嘿嘿,我喜欢这神奇的窑洞!。

窑洞_优秀作文800字

窑洞_优秀作文800字

窑洞_优秀作文800字窑洞是中国古老的居住形式之一,它独特的建筑结构和环境特点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窑洞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它是利用土质材料建造而成的房屋,一般位于丘陵山脉之间,以挖掘为主要的建筑方式,因此在地域特征上显得独特。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陕西、山西等地,窑洞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这些窑洞多半位于黄土高原上,因此在这些地方,窑洞是很好的避暑地方。

它既能隔寒避暑,又能防火防盗,而且不需要大量的木材。

窑洞还是以它的保温性极好、冬暖夏凉的优点而著称。

窑洞建筑美观大方,建筑设计精巧,结构坚固,内部空间宽敞,冬暖夏凉,一砖一瓦都彰显着古老的智慧,它是劳动人民一代接着一代的智慧结晶。

在黄土高原上,多年的风雨侵蚀,多年的岁月沉淀,坚如磐石,巍峨耸立,真是不禁令人叹为观止。

窑洞是针对当地的土质、气候和人民习惯所设计的,选用的土质并不是普通的黏土,而是适宜的土质,它能够在炎热的夏季给人提供一个凉爽的环境,在寒冷的冬季给人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

窑洞作为古老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窑洞建筑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在窑洞的建筑、装饰和生活用品上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窑洞在中国北方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普通民众的温暖之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散落在黄土高原上的窑洞,虽然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它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和独特的文化影响却一直濡染着人们的心灵。

窑洞的存在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发了人们对其的无限向往和留恋。

窑洞的传统建筑技艺在现代社会当中逐渐被人们忽视,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窑洞文化,重新认识窑洞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上,窑洞作为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在当下已经备受关注,不仅成为了重点的保护对象,更是被纳入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窑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来说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陕北的窑洞的作文
写陕北的窑洞的作文
陕北窑洞也美丽
在现代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

这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仅外饰时尚雅观,内饰亦越来越精美华丽,电梯、空调、冰箱、彩电、电脑等应有尽有,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方便。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建筑水平的不断进步,那些直入云霄的带有地标性的摩天大楼更是层出不穷,变得越来越高,成为城市繁华的象征。

而与此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质朴无华的建筑则日渐式微,在大城市里已不多见。

每当我走在省府高楼林立、繁华嘈杂的街道上时,我总会想起外婆家那一排充溢着欢乐和笑声的陕北窑洞。

在遥远的北方,在黄土高原,有看不到头的山峦。

这些一望无垠的山峦,虽不及城市的高楼群落那样壮观,可依然会让人留恋,令人感慨万千。

放眼望去,在每座山峦的向阳处,几乎都会有星星点点的民居坐落在山腰间。

近观其貌,方知陕北窑洞特色鲜明,大
多一家一户一个独院,院内有石磨、石碾、石桌椅,有的还有水井,木质格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剪纸,称之为窗花。

每户都有围墙,墙内是院子,墙外就是庄稼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花草树木,处处允满农家气息。

直到现在,那里的人们仍然喜欢住在窑洞里。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祖先们就是在类似的土窑洞中生存和繁衍的。

毛泽东主席也曾在陕北窑洞中居住过十三个春秋,在那里运筹帷幄,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陕北窑洞虽然质朴无华,不像大城市的楼房那般富丽堂皇,但我还是很喜欢它。

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恋。

外婆家的窑洞,坐落在陕北米脂县龙镇乡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两孔住人,两孔储粮和堆放杂物。

住人的那两孔窑连成一体,分前窑和后窑,前窑的正门向外开着,后窑没有正门,只在侧面居中开了一个洞口,从前窑的正门进去,穿过那个侧门洞才能进到后窑,很是别致。

最具特色的是窑洞的窗户,它不像城市里那些楼房的窗户,全是玻璃的,而在造型别致、煞是好看的木质窗棂上糊了一层薄薄的麻纸,
看似弱不禁风,实则环保耐用。

窗棂格子也贴着几朵剪纸窗花,使窑洞顿时有了生活韵味。

进了门,前窑右侧靠墙放置一只很高的大木柜,有四五层,里面放一些农家人织手工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备品。

再靠里边是用石材砌成的锃光瓦亮的大锅台,高度只及人腰,与最里面的大土炕连在一起。

炕上面铺了一层芦苇席子和几块羊毛毡,每盘炕能睡四五个人。

窑洞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挂在窑顶的电灯泡,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

陕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纯朴,有一个能照亮全家的电灯就已经很满足了。

现如今,外婆一家人已搬到榆林城里住上了楼房,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儿时在窑洞生活的美好回忆实在令我无法忘怀。

每次过春节去外婆家,表哥表姐总要领我去爬山。

有些山没有路,一眼望去净是梯田,小小的我当时还没有一阶梯田的一半高,在我无法爬上梯田时,都是表哥表姐把我一次又一次举上去的。

当我最终爬上山顶俯视那些起伏不平的山峦和纵横交错的沟壑时,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感和自豪。

下山时,可以直坐在黄土斜坡上像滑滑梯似的顺势而下,毫不费力,要多爽就有多爽!回到家里,浑身是土,家里人不停地责怪:“这娃娃太不省心了,整天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