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丙烯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
在建筑材料领域,丙烯酸盐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然而,丙烯酸盐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水泥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水泥的性能是由其水化进程决定的。
在水化过程中,水分子与水泥中的矿物质反应产生水化产物,从而形成坚固的水泥石。
丙烯酸盐的加入对水泥的水化进程可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泥的性能。
因此,深入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对于优化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高性能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丙烯酸盐对水泥强度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含量丙烯酸盐样品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2、丙烯酸盐对水泥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中的水化产物形成和结构的影响。
3、丙烯酸盐对水泥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水泥石的微观结构,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微观结构的影响。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制备不同含量的丙烯酸盐样品,研究丙烯酸盐对水泥性能及水化进程的影响。
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究丙烯酸盐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研究预期结果预期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丙烯酸盐可以显著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2、丙烯酸盐的加入会改变水泥的水化进程和水化产物的结构,进而影响水泥的性能。
3、丙烯酸盐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丙烯酸盐的聚集行为、与水泥中矿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四、研究的意义1、为优化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高性能建筑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2、为深入理解丙烯酸盐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及作用机理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
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长水泥水 化反应时间的外加剂。
缓凝剂通过吸附在水泥颗粒表 面,降低其表面的活性和反应 速度,从而延长其水化反应时 间。
缓凝剂还能够破坏水泥水化产 物,降低其硬度,从而使得混 凝土更加容易加工和浇注。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01
减水剂是一种能够显著降低混 凝土拌合物用水量的外加剂。
实际应用
土木工程领域
在土木工程领域,化学外加剂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制备、路面修补、防水材料制备等方面。通过调节水泥水化过程,提高工 程质量,延长工程寿命。
水利工程领域
在水利工程领域,化学外加剂可应用于水工混凝土制备、水泥砂浆制备等方面。通过优化水泥水化过程,改善混凝土性能 ,提高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水泥水化过程中的问题
延迟期
在某些情况下,水泥水化 反应可能会延迟,导致混 凝土不固化或固化速度慢 。
过度水化
如果水泥水化反应过度, 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微 裂纹,降低混凝土的耐久 性和强度。
不足水化
如果水泥水化反应不足, 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低、耐 磨性差等问题。
03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 调控作用
早强剂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和硬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 率。
05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 调控效果及影响因素
调控效果
加速水化
早强剂、减水剂等可以加速水 泥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
早期强度。
延迟水化
缓凝剂可以延迟水泥的水化反 应,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改善力学性能
增强剂、耐磨剂等可以改善混 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混凝土
02
减水剂能够吸附在水泥颗粒表 面,降低其表面的活性和凝聚 趋势,使得混凝土更加容易流 动和均匀。
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基本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砂、石等,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但是,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通过混凝土水化反应来实现。
混凝土水化反应是指水泥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化产物,从而形成一种坚硬的物质。
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下面将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基本原理1. 水泥的成分及其作用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与水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从而形成混凝土的硬化体。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包括三种主要物质,分别是矿物质水泥熟料、石膏和辅助材料,其中矿物质水泥熟料是水泥的主要成分。
矿物质水泥熟料主要由以下几种化合物组成:(1) 硅酸钙(CaSiO3)(2) 硅酸三钙(Ca3SiO5)(3) 铝酸三钙(Ca3Al2O6)(4) 铁酸三钙(Ca3Fe2O6)其中,硅酸三钙和硅酸钙是水泥中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它们的含量占水泥总量的70%以上,对水泥的早强和长强起着重要作用。
2. 水化反应的化学过程水化反应是指水泥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的过程。
水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3S + 6H → C3S2H3 + 3Ca(OH)2 + QC2S + 4H → C3S2H3 + Ca(OH)2 + QC3A + 3H → C3AH6 + QC4AF + 2H → C3AH6 + Ca(OH)2 + Q其中,C3S、C2S、C3A和C4AF分别代表水泥中的四种主要成分,H 代表水,Q代表放热量,C3S2H3、C3AH6是水化产物,Ca(OH)2是副产物。
水化反应的主要过程如下:(1) 初始反应阶段当水泥与水混合时,水分子会进入水泥颗粒内部,使得水泥颗粒表面的SiO2和Al2O3等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钙离子、硅酸根离子、铝酸根离子等离子体系。
这些离子会与水中的氢氧根离子(H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nH2O、Al2O3·nH2O等胶体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水泥颗粒的润湿和开裂。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探讨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探讨一、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1、减水剂水泥粒子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以及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作用,水泥加水转变成水泥浆后形成一种絮凝状结构。
当减水剂分子被浆体中的水泥粒子吸附,即在其表面形成扩散双电层,成为一个个极性分子或分子团,憎水端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而亲水端朝向水溶液,形成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吸附膜。
这就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释放出絮凝体中被包裹的水分子。
同时,出于表面活性剂的定向吸附,使水泥颗粒朝外一侧带有同种电荷,产生了相斥作用。
其结果使水泥浆体形成一种不稳定的悬浮状态;水泥颗粒表面的润滑作用,减水剂的极性亲水端朝向水溶液,多以氢键形式与水分子缔合,再加上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缔合,构成了水泥微粒表面的一层水膜,阻止水泥颗粒间的直接接触,起到润滑作用。
2、引气剂由于它的表面活性,能定向吸附在水-气界面上,而且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溶液易形成众多的新表面(即水在搅拌下易产生气泡);同时,引气剂分子定向排列在气泡上,形成单分子吸附膜,使液膜坚固而不易破裂。
在溶液中产生气泡后,由于大大扩展了两相的界面,使表面能随之增加,而对任何一个体系来说都有一个自由能自动趋于最小才能保持体系稳定的趋势。
那么要产生稳定气泡必须使气液界面的表面能尽可能低。
3、缓凝剂硅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始反应期,水泥与水混合后立即发生水化反应,C3S生成水化硅酸钙并释放出Ca(OH)2;C3A矿物溶解于水,并迅速与己溶解的石膏反应析出钙矾石,附着在水泥粒子表面形成薄膜包裹层;休止期,由于初始反应期形成的薄膜包裹层阻碍了水泥与水的进一步水化,水泥浆的可塑性基本上保持不变;凝结期,约在水泥加水混合后6小时~8小时,水泥出现凝结现象。
当水泥粒子表面的薄膜包裹层破裂时,则继续水化,从而出现了凝结期;硬化期,凝结期以后,进入硬化期,这时水泥的水化速度缓慢,但仍不断进行,水化物不断填充毛细孔,强度不断提高。
三乙醇胺对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

< => ?@A> ?BC> D E> FGH> IJK
,& '
()
*+,v -< () *+++A-
摘要,三乙醇胺是水泥和混凝土中的一种常用外加剂组分。通过凝结时间、经时流动度、微流变、c-s单矿水化热的表征手段,
研究三乙醇胺(TEA)在不
下对
水泥浆体 性和早期水 应的 。结果显示,当TEA
为+.1%时,水
!! " # "#$%&'()*+,-.
外加剂
合
外加剂 掺量 /0
BH !54.304 2"0.180 =",!250.706 51 TEA(1 h) 0.1 R-BH !52.714 9+0.459 3"+10$5"2,!250.832 26
HHB !52.912 8%1.587 7"0-415=,!250.999 2
AZg?. A c5
fpA
34QR?TR 5 PQR?
>
cs% N)O0” ! 9 "34QRTYZg A
0
” # A ? !#
56 ("!0,-. D ("10,-. ?
拌浆体流变
}0=
加 合Herschel-Bulkey流体模型|称
S/XTY?(d 8 0
是使浆体
变
的最小
0 cs% 9!" >!"#$?{ 5%
TEA的浆
体,初始流动度较大°但在30〜120 min ",掺量为0.10的 试样流动度比 样 0.30与 0.50 流动度均 下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影响水泥水化进程的研究报告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影响水泥水化进程的研究报告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是一种优良的保水增稠材料,用于水泥砂浆中能改善其工作性、保水性、收缩性、粘结强度,并调节其凝结时间、可操作时间等物理力学性能,常用于各种干混砂浆如瓷砖胶胶、防护砂浆、防水砂筑、灌胶材料等。
作为水泥砂浆的胶凝材料,水泥水化程度大小,水化产物种类、数量、微观结构等是决定水泥砂浆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羟乙基甲基纤维素能够改变水泥砂浆性能的原因正是在于其能影响到新拌水泥浆体的粘稠度和水泥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等一些文献利用量热学和形态学来研究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对水泥水化过程的热效应、水化产物以及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等的影响,分析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对水泥水化过程的作用规律,与量热学和形态学等水泥水化进程研究的方法不同,交流阻抗法把水泥基材料当作一种多孔介质。
通过研究其孔和毛细结构以及界面区电解质溶液的电性质来揭示水泥水化进程。
本文旨在利用交流阻抗法来研究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泥桨体水化进程,通过分析其交流阻抗谱图以及孔溶液电阻、电化学反应电阻、分形维数值等交流阻抗参数的演变过程,探讨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及其掺量影响水泥水化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水泥浆体的微观形貌,与交流阻抗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可塑性。
但是,传统的混凝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强度低、易开裂、耐久性差等问题。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人们发明了外加剂。
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一种物质,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提高强度、减少开裂、延长使用寿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二、外加剂的种类1. 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外加剂,主要作用是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粘稠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减水剂可以分为有机减水剂和无机减水剂两类。
有机减水剂主要由聚羧酸和聚氧乙烯醇等化学物质组成,无机减水剂主要是水玻璃和磷酸盐等化学物质。
2. 强化剂强化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的外加剂。
强化剂可以分为氯离子型强化剂和硅酸盐型强化剂两类。
氯离子型强化剂主要是氯化钙和氯化钠等化学物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硅酸盐型强化剂主要是硅酸钠和硅酸钾等化学物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长期强度和耐久性。
3. 其他外加剂除了减水剂和强化剂之外,还有其他的外加剂,如膨胀剂、缓凝剂、防水剂、防冻剂等。
膨胀剂是一种能够使混凝土体积膨胀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制造轻质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制造;防水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地下室、水池等建筑物的建造;防冻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外加剂,主要用于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建造。
三、外加剂作用原理1. 减水剂的作用原理减水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从而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减水剂中的聚羧酸分子可以与水泥颗粒形成静电吸引力,使水泥颗粒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从而减少混凝土的黏性和内摩擦力,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同时,减水剂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表面张力和黏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研究

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研究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而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骨料、水和其他添加剂。
当水和水泥混合后,混凝土开始发生水化反应,这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以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混凝土水化的基本原理混凝土水化过程是指水和水泥发生反应,形成水化产物的过程。
水化反应是一个连续的化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水化初期、水化中期和水化后期。
在水化初期,水与水泥中的主要化合物——硅酸钙、硅酸二钙等发生反应,形成水化产物。
水化中期是指水化产物的形成、生长和发展过程。
而在水化后期,水化产物逐渐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2. 水化反应的主要化学过程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主要涉及水泥与水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生以下几种化学反应:① 晶体化学反应:水化过程中,水泥中的无定形物质逐渐转变为晶体。
这个过程是一个扩散和重组的过程,它使混凝土得以增强和硬化。
② 凝胶化学反应:水泥中的硅酸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类似凝胶的水化产物,这些凝胶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③ C-S-H凝胶的形成:水泥中的硅酸钙与水中的硅酸根离子反应,形成C-S-H凝胶。
这是混凝土水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它起到增强混凝土结构和提高抗渗性能的作用。
④ 再水化反应:水化产物与剩余的水发生反应,产生更多的C-S-H凝胶,增加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
3. 水化反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水化反应对混凝土性能的一些主要影响:① 强度发展:水化反应是混凝土强度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水化产物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② 抗渗性能:水化反应导致混凝土中产生更多的C-S-H凝胶,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微观孔隙,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③ 耐久性:水化反应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减少了混凝土中气体和水的渗透,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张莉
【摘要】:本论文以国家“973”项目为课题背景,针对C_3S含量较高的硅酸盐水泥,采用多种测试评价方法,开展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浆体初始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采用自动高效水化热测定仪以及无电极电阻率测定仪,将传统的水化热模型与初始结构形成模型结合起来,运用水化热模型的热敏感性与结构形成模型的结构敏感性,更加真实地描述了水泥浆体初始结构的瞬时形成状态;结合化学减缩与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作用;运用微观测试方法,深入探讨了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影响的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普通减水剂与高效减水剂对水化历程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木钙主要是延缓C_3S水化,但其降低了二水石膏的溶解度,掺量较高时促进C_3A 始水解,加速AFt生成并向AFm转化,并且促进了六方水化铝酸钙的生成,并由于其引气作用,导致后期性能的下降。
高效减水剂由于其高度减水分散作用,水泥初始水化速度加快,但其后由于减水剂的吸附及初期水化产物膜的增厚,水化速度降低,从而有利于浆体结构的密实与后期性能的发展。
相同掺量下,X404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良好的空间位阻效应,与UNF-5萘系减水剂相比可有效控制水泥水化历程,与水泥适应性较好。
缓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有较好的延缓作用。
研究表明,缓凝剂可以减慢也可以加速C_3A水化,但均能延缓C_3S水化。
锌盐主要是生成不溶性水化产物Ca(Zn(OH)_3)_2·2H_2O覆盖在水泥粒子表面而使水化受到延缓,且SO_4~(2-)离子浓度的增大有助于减弱Zn~(2+)的缓凝作用,因此ZnSO_4对水化的抑制作用弱于ZnCl_2。
Na_5P_3O_(10)与Ca~(2+)生成稳定络合物——CaNa_3P_3O_(10),而不同于Na_3PO_4与Ca~(2+)生成不溶性产物Ca_3(PO_
4)_2,从而使水化更加延缓。
蔗糖、柠檬酸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作用存在双临界效应:
一、在掺量较低时,表现为缓凝效果,当掺量较大时,则表现为促凝作用,但是浆体长时间
不硬化;二、缓凝效果存在临界掺量值,低于临界值时,缓凝效果随掺量增加而增加,超过此临界值时,缓凝效果随掺量增加而下降。
蔗糖、柠檬酸对化学减缩有较好的补偿作用,随着掺量的增加,初期化学减缩增大,其后化学减缩逐渐降低;而其对水化热历程的调控作用则表现为鞍状双峰现化学外相剂对术泥术厉很的形响及信用机玻研完象,随着掺量的增大,第一放热峰增强,第二放热峰宽化、弱化。
这是由于蔗搪、柠檬酸均抑制了C3S水化,促进了C3A水解。
但蔗搪促进了A王t的生成,而柠檬酸则可能因为降低了硫酸盐的溶解度而加速了AFt的生成并向AFm转化,并且促进了六方铝酸钙的生成。
研究表明,锌盐、N玛P3OI。
均使C3A水化受到延缓,而蔗糖、柠檬酸等有机缓凝剂则使C3A水解加速。
【关键词】:高C_3S含量水泥减水剂缓凝剂水化历程初始结构形成调控作用作用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172
【目录】:
第1章前言10-20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1.1 硅酸盐水泥水化的研究进展10-12
∙ 1.1.2 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的研究方法12-13
∙ 1.1.3 化学外加剂在混凝土材料和技术中的应用现状13-14 ∙ 1.1.4 化学外加剂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影响的研究14-16
∙ 1.2 研究背景16-17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8-20
∙第2章试验材料及方法20-26
∙ 2.1 试验材料20-21
∙ 2.1.1 水泥20
∙ 2.1.2 化学外加剂20
∙ 2.1.3 砂20-21
∙ 2.2 试验方法21-26
∙ 2.2.1 凝结时间21
∙ 2.2.2 水化热测试21
∙ 2.2.3 电性能测试21-23
∙ 2.2.4 化学减缩测试23-24
∙ 2.2.5 力学性能测试24
∙ 2.2.6 微观测试24-26
∙第3章测试评价体系的建立26-33
∙ 3.1 热性能测试26-27
∙ 3.2 初始结构电性能测试27-29
∙ 3.3 体积变化性能测试29-32
∙ 3.4 力学性能及微观测试32
∙ 3.5 小结32-33
∙第4章化学外加剂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33-54 ∙ 4.1 减水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33-40
∙ 4.1.1 木钙33-36
∙ 4.1.1.1 木钙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33-34
∙ 4.1.1.2 木钙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34-35
∙ 4.1.1.3 木钙对体积变化性能的影响35-36
∙ 4.1.2 UNF-536-37
∙ 4.1.2.1 UNF-5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36-37
∙ 4.1.2.2 UNF-5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37
∙ 4.1.3 X40437-39
∙ 4.1.3.1 X404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37-38
∙ 4.1.3.2 X404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38-39
∙ 4.1.4 减水剂对抗压强度的影响39-40
∙ 4.2 缓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40-52
∙ 4.2.1 锌盐40-42
∙ 4.2.1.1 凝结时间40
∙ 4.2.1.2 锌盐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40-42
∙ 4.2.1.3 锌盐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42
∙ 4.2.2 磷酸盐42-45
∙ 4.2.2.1 磷酸盐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42-43
∙ 4.2.2.2 磷酸盐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43-45
∙ 4.2.2.3 磷酸盐对体积变化性能的影响45
∙ 4.2.3 有机缓凝剂45-51
∙ 4.2.3.1 蔗糖45-49
∙ 4.2.3.1.1 凝结时间45-46
∙ 4.2.3.1.2 蔗糖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46-47
∙ 4.2.3.1.3 蔗糖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47-48
∙ 4.2.3.1.4 蔗糖对体积变化性能的影响48-49
∙ 4.2.3.2 柠檬酸49-51
∙ 4.2.3.2.1 柠檬酸对水化热性能的影响49
∙ 4.2.3.2.2 柠檬酸对初始结构电性能的影响49-50
∙ 4.2.3.2.3 柠檬酸对体积变化性能的影响50-51
∙ 4.2.4 缓凝剂对抗压强度的影响51-52
∙ 4.3 小结52-54
∙第5章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54-69 ∙ 5.1 减水剂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54-58
∙ 5.1.1 木钙54-56
∙ 5.1.1.1 木钙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54-55
∙ 5.1.1.2 木钙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55-56
∙ 5.1.2 UNF-556-57
∙ 5.1.2.1 XRD分析56-57
∙ 5.1.2.2 UNF-5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57
∙ 5.1.3 X40457-58
∙ 5.1.3.1 XRD分析57-58
∙ 5.1.3.2 X404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58
∙ 5.2 缓凝剂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58-67
∙ 5.2.1 锌盐58-61
∙ 5.2.1.1 锌盐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58-61
∙ 5.2.1.2 锌盐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61
∙ 5.2.2 磷酸盐(Na_5P_3O_(10))61-63
∙ 5.2.2.1 Na_5P_3O_(10)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61
∙ 5.2.2.2 Na_5P_3O_(10)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61-63 ∙ 5.2.3 有机缓凝剂63-65
∙ 5.2.3.1 蔗糖63-65
∙ 5.2.3.1.1 蔗糖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63-65
∙ 5.2.3.2 蔗糖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65
∙ 5.2.4 柠檬酸65-67
∙ 5.2.4.1 柠檬酸对水泥微观性能的影响65-67
∙ 5.2.4.2 柠檬酸对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的分析67
∙ 5.3 小结67-69
∙第6章结论69-72
∙参考文献72-76
∙附录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76-77
∙附录二符号表77-78
∙致谢78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CAJ格式全文
(如何获取全文?欢迎:购买知网卡、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